快速提高口才的方法
好的口才不是憑空而來,不勞而獲的,不經過一番刻苦鍛鍊,你的口才能力將永遠得不到提升。下面小編來告訴你吧。
1、鍛鍊膽量。
正所謂:不瘋不魔不成才。我有個學員王先生,是從事電子通訊行業的,以前性格非常內向,從來不敢當眾講話。後來他升職了,必需常常面對自己的員工講話,同時還要對自己的大領導做工作簡報,這讓王先生異常痛苦卻又無法逃避。在參加我們的卡耐基口才訓練時,為了鍛鍊自己的膽量,他還在公交車站牌前面對等候公交的人開始演講,在乘坐地鐵的時候演講,甚至在電影開場前上臺在螢幕前轉悠。一個月下來,他笑言:很多人開始都把他當作是精神病,但很快就會被他的這種演講精神所打動,常有人會在他演講結束時會給他一些小建議,這都讓他受益菲淺。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鍛鍊讓自己無法接受的話,那麼,你也可以選擇多參加團體活動,比如各種演講沙龍、俱樂部等。尋找各種能在眾人面前講話的機會,不放棄每個上臺的機會。無論是哪種場合,要想更好地鍛鍊膽量,一定要看著你的聽眾。
有人曾經說你只要把臺下的人當做是白菜啦、西瓜啦、板凳啊就不會害怕,可是,如果你是在面對眾多的長著眼睛的白菜西瓜,豈不是更恐怖嗎?甚至有人告訴我他每次上臺發言時,都把臺下的人當作是欠他錢的人。可是,你會對欠你錢的人心存感激嗎?你會對欠你錢的人保有好感嗎?你會願意與欠你錢的人做朋友嗎?人們心中所想的總會無意中流露出來,無論你怎樣掩飾。更何況,臺下的聽眾會拿著放大鏡評判臺上的演講者呢?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與臺下的聽眾有個良好的互動,而互動方式中,沒有什麼比目光的交流更簡便、更有效的了。
2、練習模仿。
人類獲取知識的最初途徑通常就是模仿。尤其是在今天,網上有大量的學習資訊與資料,相信你一定會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關於語言表達的,比如說相聲、評書、小品、電視劇等等都可以模仿。學員黃先生是從事軟體開發的,講話時通常沒什麼面部表情,語氣語調也很平,沒什麼起伏感。在訓練結束後他主持了一次公司內部的新春晚會,結果讓所有的同事大吃一驚!大家都沒有想到原來講話很容易讓人睏倦的黃先生居然可以聲情並茂、幽默風趣地主持!
3、多講故事
講故事不僅僅是最好的訓練表達的方式,同時也是最好的傳播理念、增加說服力與號召力的最好的工具。尤其是講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更容易打動聽眾。
學員劉女士在銀行工作,她初次來參加培訓的時候以為我們要教的都是些枯燥乏味的演講技巧、語言櫃架的設定等純粹理論的東西,結果發現我們要求大家“講故事”,她非常吃驚!她問我為什麼要教大家講故事呢?那不是小孩子才需要學的嗎?她都參加工作十幾年了,不是應該學習更高階的東西嗎?怎麼反過來要學習如何講故事呢?未免太兒戲了吧!
呵呵,從開始做卡耐基口才與溝通訓練至今,很多初學者都會問我這樣的問題。是啊,講故事和表達、演講、口才到底有什麼關係啊?
很多人習慣以念稿子的方式講話,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我只要寫好稿子然後把它背得滾瓜爛熟就好了。這樣的想法常常會出現在開會或是競崗競聘演說時。可是,臺下的聽眾喜愛的是什麼呢?是臺上人對文字的回憶?還是有血有肉、有強烈內心感受的東西呢?
回想一下吧,我們從小到大所能記住的做人的道理也好,處事的經驗也罷,都是來自於什麼?是的,故事!自己的,或是別人的。這樣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了我們太多的東西,並且讓我們永遠銘記於心。翻開聖經,或是佛教的經書,你同樣會看到一個又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故事的最大好處就是避免了長篇累牘大道理的枯燥乏味,而又便於人們採取行動!而今天,你所能看到的不論是李嘉誠的,還是比爾蓋茨的,抑或是宗慶後的,哪一個不是在講述故事?而我們自己所喜愛聽的,到底是枯燥的社論性的言論,還是一個個充滿了智慧、充滿了趣味、充滿了情節描述的故事呢?
劉女士也和其他曾經有過這樣疑惑的學員一樣,享受到了講故事的魅力與作用後,從此愛上了講故事,變得“一發不可收”。
學員董小姐是從事廣告行業的,被公司派來參加我們的口才訓練時,開始總是微笑著傾聽別人的故事,自己卻並不願意上臺講。原來她是覺得自己的故事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些很瑣碎的小事而已。董小姐認為這樣的故事即使是講出來也不會出彩兒,不夠有吸引力,聽眾一定不喜歡聽。
呵呵,很奇怪的一點是在我周圍也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聲音:總是覺得自己人生中所經歷的沒有什麼大風大浪、驚濤駭俗之事,不過是些柴米油鹽之類的凡俗之事,似乎講出來很有“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之嫌疑。
可是,我們哪個人又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呢?更何況,每個人的經歷即便是有類似的,卻鮮有完全相同的!更何況,相似的經歷又很容易喚起聽眾的共鳴,更有利於彼此的交往呢。
4、多多朗讀。
古詩詞的朗讀可以讓我們的發音更標準,可以讓我們更容易掌握語言的節奏,最主要的是可以提升我們的內在素養,增加對語言自身的理解力與感受力。想一想,多神奇的事情啊,僅僅是通過短短的幾個字,在我們的腦海中就可以閃現一個又一個場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
5、分享、總結。
在我們的訓練課程中,分享隨處可見。不僅僅是因為分享可以帶來更好的學習機會,更主要的是每次分享的過程中,你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點。你可以從聽眾的眼神中看到大家對你的話語是否感興趣,是否認同。而你也剛好可以藉此多做總結,以便讓自己下次的講話更精彩。
談先生是做物流的,公司做的非常大。他非常謙虛,也非常好學。每次與別人溝通時,他總是認真聆聽對方的話,從對方身上學習經驗。而他對自己的每次發言也都會做個小小的總結。
很多人一說到總結自我,就會找出自己很多的缺點與不足。是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的確是進步的開始,因為這可以讓我們的目光盯向更遠的地方,讓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只是我個人有個小小的建議:當你的自信心還不夠時,強烈建議你採用“兩好一壞”原則,即:先從總結自己的進步之點開始。每次臺上發言結束時,你都認真總結下:我自己在這次的講話過程中,有哪兩個進步之處?還需要改正的一點是什麼?這樣的好處是可以讓你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優勢與長處,讓自己在臺上的表達更輕鬆。
有個非常好的山峰法則與你分享一下:一座山有多高取決於它的最高峰。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也往往是取決於他的最強項。如果你讓姚明與劉翔比賽,你猜誰會贏?呵呵,答案是看是什麼比賽。如果是籃球比賽,姚明會贏;而如果是百米跨欄比賽,一定是劉翔贏。
人在臺上的表現也如此。
6、增強邏輯。
我以前講話和現在非常不一樣。那時候的我講什麼都是隨心所欲、毫無章法,邏輯混亂。常常是前一分鐘我在談遠古的世界,後一分鐘就跑到了未來時空。我老公對此的形容是:“每聽一次,大腦就會宕機一次”。
直到我開始接觸卡耐基口才訓練,我才知道,原來要增加語言的邏輯性其實非常簡單。
記得開會時,你的領導是怎樣講話的嗎?記得產品解說人員是怎樣介紹產品的嗎?記得別人教你如何做紅燒肉嗎?是不是你常常可以聽到 “首先、其次、然後、還有、另外、對了再補充一下、順便再說一下、最後” 這樣的字眼?這時閃現在你腦海是的到底是什麼?恐怕是很多的星星吧!
是的,這樣的語言、這樣的字眼只會增加我們大腦的負荷,因為我們真的很難記住這麼的“首先、然後、其次、另外”等等囉嗦的詞。可是,如果你說的是“第一、第二、第三”,會不會更容易讓聽眾記住呢?即便聽眾無法完全牢牢記住你到底講了什麼內容,但至少他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你總共是講了三點。
人對文字的東西遠遠沒有對數字那樣敏感。而科學調研也證明,人對數字“三”是最有好感的。
溫先生是政府職能部門的領導,以前開會時常常會講很多的“首先、然後”之類的東西,結果他發現,他部門裡的人常常會記不清楚他所講的要點到底是什麼。更糟糕的是,他為了要讓別人能記住他的觀點,便只好不斷地重複。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別人認為他非常囉嗦,而他自己也非常累。
我也曾經見過有的講師在臺上演講時,拼命地講、不停地講,結果講了七、八點,你再問臺下的人“你記住了多少?”臺下的人往往會給你一個非常迷茫的表情。
養成一個好習慣:但凡是和介紹方式、方法、流程、工作佈置與總結等等有關的,一律採用這樣的方法,我相信你很快就可以發現自己語言邏輯性有了怎樣的提高。
7、參加訓練。
雖然說了很多口才練習的方式,但沒有哪一樣比參加實際的訓練更有效果的了。這就好比是學習游泳,無論你多少教人游泳的書,無論你自己在水中怎樣自己琢磨與總結,總不如參加訓練效果好,即便是你經過長期的自學終於會游泳了,可是姿式總是不如專業的教練教出來的好看,更何況,自學要花費的時間與精力更多呢?
還記得20/80法則嗎?其實口才亦如此。你是願意選擇需要花80的時間與精力自學口才、最終發現自己只取得了20的成功,還是選擇僅需要共20的時間與精力就可以達到80的成果呢?上帝給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是24小時,當我們在同一個起點線上時,你到底要選擇哪樣的方式到達終點呢?而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如何提高孩子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