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民事審判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式,對民事案件的審理和判決活動,包括對案件的受理、審查、調節、判決與執行等活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同志們:

  這次全國民事審判工作座談會閉幕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會議實現了預期目標,取得了圓滿成功。現在我就會議情況作總結,並對民事審判的相關問題和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講幾點意見。

  一、會議取得的主要成果

  這次會議是在全國法院深入貫徹落實第七次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探索和充分發揮人民法院民事審判職能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新形勢下召開的。黃鬆有副院長親自到會並作了重要講話。

  黃副院長的重要講話全面回顧了佛山會議以來全國法院民一庭系統的民事審判工作,充分肯定了所取得的成績、經驗,客觀和深刻地分析了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對當前民事審判實踐中應當注意的若干重大問題進行了科學的歸納和分析,並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大家一致認為,黃副院長的講話立意高遠、切合實際,既有審判理念,又有具體方法和思路,點面結合,針對性強,鼓舞士氣,對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民事審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會議期間,大家還就民事審判實踐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就審判實踐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和行之有效的做法進行了充分交流,拓展了思路,釐清了認識,促進了共識,明確了任務,對統一司法尺度,進一步做好民事審判工作大有裨益。《關於審理物業權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賠償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及《關於審理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起草制定,事關廣大百姓的切身利益,其中蘊涵著當今社會生活和民事審判工作中的諸多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大家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觀點、看法,這對起草修改工作的順利進行非常重要。對大家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逐一進行分析、論證。對大家在討論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如何進一步做好民事審判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在會後進行認真研究和吸收,以利於早日形成規範性檔案指導審判工作。與會同志紛紛表示,這次會議會期雖短,但內容很重要,也很豐富,對全面提升民事審判工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司法保障的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湖南省委和高院黨組對這次座談會非常重視,為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進行了周密細緻的安排,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勞動,提供了全方位的大力支援。沒有他們,會議很難取得圓滿成功。在此,我受黃副院長委託,代表最高法院和全體與會代表,向湖南省委及高院全體幹警特別是會務組的各位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二、幾個需要說明的問題

  會議期間,與會同志還就當前民事審判工作中較為突出的其他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研究討論。下面,針對其中的幾個具體問題,我談點個人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關於強化調解,依法維持,慎重改判,嚴格發回

  這是最高法院民一庭指導全國法院民一庭審判工作的辦案規則。調解在解決民事爭議的同時,能夠更好地修補被爭執所破壞的社會關係。作為人民法院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營造和諧司法的重要手段,調解已經被賦予了應有的時代高度和新的內涵。最高法院民一庭提出,對於領導和社會特別關注、涉及眾多當事人切身利益、可能按下葫蘆起來瓢、一審裁判有錯誤二審改判存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上的障礙,判決結案雙方當事人證據都不很紮實或者判決結案難以平息糾紛等七類案件,應當努力爭取調解結案。各級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作出自己的界定。應當指出,調解是更高層面的審判,是更高藝術的審判,要貫穿於審判的全過程,即使是判決已作出,在沒有下發之前,只要有調解可能的還可以調解或調撤結案。當前,重視調解的氛圍空前濃厚,調解工作機制日臻完善。強化調解要把握三個重點:一是著重提高對調解重要性的認識,強化調解意識;二是切實增強調解能力,講究調解藝術,創新調解方法;三是處理好調判關係,明確民事審判的終極目的所在。強化調解要貫穿於民事審判工作的始終,不論是一審還是二審,包括最高法院民一庭二審的案件。20xx年,最高法院民一庭第一季度調解率達到50%,全年調解率達到30%多,受到肖揚院長的多次肯定和表揚,也是為全國法院作出了表率,不能只要求下級法院,不要求自己。各高院民一庭也應照此要求去落實。我這裡不是在強調調解率,而是宣傳強化調解的理念,這是民一庭審判工作的亮點,是符合民一庭審判工作的特點的,當然,更符合全黨以化解矛盾為中心的政法工作大局。對於強化調解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要保持清醒頭腦。比如新的《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的施行,本意是調解減半收費可以鼓勵調解,但也可能成為個別地方法院進行調解的障礙。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總結和分析,及時研究對策,避免調解的制度功能受到損害、制度目標出現偏差。訴訟費減少的問題,最高法院正在同國家相關部門協調解決。

  這些年來,有一種傾向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二審改判、發回的數量逐年上升,維持原判的比例越來越低,其中有很多改判、發回的依據並不十分充分,可以維持的沒有維持。當事人因此對二審和再審程式寄予無限的厚望,使很多本可以及時服判息訴的案件,陷入了訴訟拖延、矛盾加劇的怪圈。到高院和最高法院上訪申請再審的數量有增無減,後果有百害而無一利。扭轉這種局面,除了一審的質量要提高之外,二審也是關鍵。我認為二審法院應當在強化調解的基礎上,樹立依法維持,慎重改判,嚴格發回的辦案思路。

  依法維持的前提是依法,維持則要限定在法律規定的範圍之內。依法維持是依法改判轉變而來的。為什麼呢?一是現在的法官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二是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尤其是物權法的出臺基本上完善了民事審判的各項規定;三是審判管理更加規範,審判監督更加健全,民事法官的構成和民事案件的質量確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從維護法院權威、法律權威的高度來認識依法維持的重要意義。所以,對那些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要堅決依法予以維持;原判在認定個別事實上不十分清楚,或在法律適用上存在瑕疵,如果尚未影響最終處理結果的,二審法院在查明相關事實調整法律適用後,可依法予以維持;對於原判決中基於自由裁量權作出的判項,二審法院應當認真研究該裁量的出發點和案件的具體情況,除非出現畸輕畸重並致當事人利益顯失平衡,否則不能輕易改判。一個法官一生可能審理幾千件案件,但一個當事人一生可能只有一個案件進法院,這一個案件出了問題,就會給他形成一個錯誤的認識,他會認為法律是彈性的,司法是不公的,而且會影響他周圍的一群人。因此,顛覆性地改判不當,可能使當事人對法院失去信任,對法律失去信仰,這是很危險的。另外,強調依法維持是二審法院支援一審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具體體現,對樹立和維護司法權威具有積極意義。

  慎重改判是指二審改判時應當持有審慎的態度,是依法改判的正確實施。對那些可改可不改,改判依據不是十分充分、把握不大的案件,比如新型別案件、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或者涉及自由裁量權的案件,二審法院應當慎重,以不改為宜。即使改判,也有修補性改判和顛覆性改判之分,能夠採用修補性改判的,就不要採用顛覆性改判。要努力做到不誘發當事人的牴觸情緒,不引發申訴和申請再審,避免造成當事人不服判、不息訴、案結事不了的局面。當然,慎重改判不等於不分是非,有錯不糾,對那些認定事實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甚至顛倒黑白、枉法裁判及人情案、關係案等明顯不公的案件,要堅決改判。如果上下級法院分歧很大,應交換意見、慎重研究,必要時應提交審委會討論決定。

  發回重審的泛化和濫用不僅給當事人造成訟累,而且增加了案件審理難度,使案件久拖不決,浪費了有限的司法資源。受害的是一方或雙方當事人,不符合一心為民的司法理念。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長時間的訴訟對抗,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和激化,調解的最佳時機喪失,甚至訴訟標的發生重大變化,致使案件處理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難以實現,最終損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權威。嚴格發回建立在法定發回重審條件的正確理解基礎上,所謂“嚴格”,有三層含義:第一,二審法院要切實擔負起法律規定的二審職責,對可以在二審程式中查明事實徑行作出裁判或者促成調解的案件,不要輕易發回重審;第二,對那些二審查不清,發回後一審法院也很難把事實查清的案件,應在能夠查明的事實基礎上,依照舉證責任分配等法律、司法解釋規定的方法進行裁決;第三,對原判程式雖有不當,但並未影響案件正確處理的案件,不宜發回重審。最高法院民一庭20xx年審結的所有二審案件中,無一發回,就是要為全國作出表率。當然,對於在程式上難以補救或者由一審法院做工作比二審法院做工作效果更好的,則另當別論。不論是否發回,對一審判決存在的問題,都要加強指導,切實提高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質量。抓辦案質量要從消滅低階錯誤入手,著力於案結事了,民事法官要有定分止爭的司法能力,我們的任務是化解矛盾,絕不是製造新矛盾,更不是擴大矛盾。明知是案結事不了的案件,庭長、主管院長要把好關。另外,判決要考慮能否執行,無法執行的案件不是合格的案件,是坑害當事人的案件,審判和執行是法院的一個整體,無法執行的案件損害的也是法院的形象和權威。承辦人、審判長、庭長、主管院長在簽發案件前,一定要從審監的角度審視一下,是不是有硬傷,不要出現被審監庭顛覆性改判的情況發生。

  二處理好民事司法權和行政權的關係

  在人民法院每年處理的大量民事案件中,有一些案件表面上看似乎是民事爭議,但糾紛的產生實際上是行政權行使的結果,糾紛的解決也與行政權的行使密不可分。妥善處理這類糾紛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協調好民事司法權和行政權之間的關係,這裡面也包括了民事司法權到底應該延伸到什麼程度的問題。之所以通過民事訴訟程式走了半天之後,回過頭來卻發現很難通過民事裁判的方法妥善解決當事人的爭議,就是沒有理順兩種權力的範圍和關係問題。這需要對當事人法律關係和糾紛的性質進行全面深入和正確的研判。我認為至少以下兩種情況,是不能將糾紛納入民事案件範圍的:一是確實存在諸多民事因素,但爭議雙方之間終未形成民事法律關係所要求的平等主體關係;二是行政權力的行使,制約和主導著糾紛的最終處理。比如因政府制定的優惠政策未落實到位產生的糾紛,歷史上因政策調整形成的糾紛,以及未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補償安置爭議等。這些糾紛徒具其形,難符其實,雖然體現為當事人私權益的訴求,但並不具備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所要求達到的民事可訴性。應當認識到,在中國國情下,是行政權主導下的司法,而不是司法權主導下的行政。一些案件,尤其是涉及政府、涉及廣大群眾利益的糾紛,依靠當地黨委、政府進行協調可能更有利於矛盾的化解,有利於糾紛的平息,有利於和諧與穩定。

  三全面理解和準確適用證據失權

  證據失權事關當事人根本訴訟利益和目的。最高人民法院《證據規定》就證據失權問題作出規定的本意,是約束那些有條件有能力卻不誠信舉證的當事人。絕不能把它變成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尤其是坑害弱勢群體的工具。目前,大部分老百姓尤其是廣大農民群眾的法律水平、舉證能力甚至是證據意識還不是很高,他們沒能在舉證時限內完成舉證的原因多種多樣,很多情況下並非出於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考慮到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情形,《證據規定》第36條對申請延期舉證的問題作出了規定。根據該條規定,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如果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而不審理該證據有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證據規定》第43條第2款又規定,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後提交的證據,可以視為新的證據。針對這一類證據,應當排除《證據規定》第34條第2款規定的適用,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證據規定》第45條的規定,通知對方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提出意見或者舉證。除此以外,《證據規定》在第41條和第44條對民事訴訟法第125條第1款、第179條第1款第1項規定的“新的證據”,分一審程式、二審程式和再審程式三個層面進行了解釋,還在第3條、第7條等對人民法院的舉證指導以及特殊情形下舉證責任的分配問題作出了規定。總之,一定要從“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高度,對《證據規定》的相關條文進行全面理解和把握,提高整體適用、正確適用《證據規定》的意識和水平。

  四準確理解和適用醫療事故糾紛舉證責任倒置

  《證據規定》規定醫療侵權糾紛中部分舉證責任倒置的目的,在於平衡醫患雙方的利益和公正處理醫療糾紛。在醫療侵權訴訟中,相對於醫療機構而言,患者一般對過錯和因果關係的舉證能力較弱。如果要求其承擔所有的舉證責任,往往因其部分證據無法舉證而導致敗訴的後果。在此情況下,患者極易採取過激行為,激化醫患矛盾。而醫療機構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最瞭解醫療過程所採用的治療方案和方法,掌握著患者的醫療檔案材料,由其負擔過錯和因果關係的舉證責任是比較公平合理的。《證據規定》第4條第8項規定的所謂“舉證責任倒置”,正是針對醫療侵權糾紛案件中有關過錯和因果關係的證明問題。在適用的時候應當注意,以上規定只是將侵權責任的部分構成要件進行了倒置,不能理解為,在醫療侵權訴訟中患者可以不負任何舉證責任。患者仍然需要就過錯和因果關係之外的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承擔舉證責任,如是否存在醫療行為和損害後果。

  五醫療事故與醫療差錯賠償範圍和標準失衡的問題

  最高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施行後,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納入到物質損失範圍內。根據該司法解釋規定的計算方法,賠償金的數額相對以往有了較大提高,這對賠償權利人的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按照最高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規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施行後發生的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訴到法院的,參照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因醫療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醫療賠償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與一般的醫療差錯相比,醫療事故無論是在醫療單位的過錯程度上還是給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後果上,都是更為嚴重的。而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其確定的賠償範圍和標準卻較《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偏低。這種情況不僅造成醫療事故與醫療差錯賠償範圍和標準失衡,而且直接導致當事人不願意進行醫療事故鑑定,迴避《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解決爭議。這個問題已經引起廣泛關注,要求修改《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甚至制定醫療爭議處理法的呼聲不斷湧現。對此,我們應當予以高度重視。在目前情況下,一定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研究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兩者失衡現象的加劇,努力做到平衡利益,定分止爭。

  六涉及物業權益糾紛的訴訟主體資格的確定問題

  物權法草案曾經規定,對因侵害業主共同權益以及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違反合同發生的爭議,業主會議或者業主委員會經2/3以上業主同意,可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申請仲裁,但最後提請十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時刪除了這一規定。如何解決涉及物業權益糾紛的訴訟主體資格的確定問題,也是最高法院民一庭起草物業權益糾紛司法解釋過程中考慮的主要問題之一。對於各種觀點,我們會在物權法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框架內,慎重研究,在司法解釋中儘快拿出一個符合立法精神的穩妥的方案。

  七正確認定竣工結算依據

  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發包人與承包人採用建設部制定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格式文字簽訂了施工合同,但在施工合同專用條款中沒有約定“發包人對承包人報送的竣工結算檔案在一定期限內不答覆便視為認可”的內容,也沒有約定結算的時間。在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後,承包人向發包人報送了竣工結算檔案,而發包人未作任何答覆。後雙方就工程結算髮生爭議,承包人提出施工合同通用條款第33條第3款規定:“發包人收到竣工結算報告及結算資料後28天內無正當理由不支付工程竣工結算價款,從第29天起按承包人同期向銀行貸款利率支付拖欠工程價款的利息,並承擔違約責任。”故根據最高法院《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20條的規定,請求判令發包人按照其報送的結算金額給付工程款。司法實踐中,對於此類案件是否以及如何適用該司法解釋第20條的規定,爭議較大。最高法院民一庭也收到了相關高院的書面請示。我們經過研究作出覆函認為,《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20條的前提條件是“當事人約定,發包人收到竣工結算檔案後,在約定期限內不予答覆,視為認可竣工結算檔案的”,只有滿足了這個條件,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結算檔案才可以作為工程款結算的依據。否則,僅由施工合同通用條款第33條第3款的規定,不能簡單地推論出雙方當事人具有發包人收到竣工結算檔案一定期限內不予答覆,則視為認可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結算檔案的一致意思表示,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結算檔案不能作為工程款結算的依據。

  八妥善處理勞動爭議案件,切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審理好勞動爭議案件對於構建和諧勞動關係舉足輕重。在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過程中,我認為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一是正確界定“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最高法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二》分三種情形對勞動法中“勞動爭議發生之日”作出瞭解釋。實踐中的情況肯定不止這幾種,如果遇到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應該從著重保護勞動者的角度對“勞動爭議發生之日”作出符合勞動法規定精神的認定。二是工傷賠償和民事賠償的關係問題。我認為按照《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12條的規定,並不能簡單得出工傷賠償和民事賠償互相排斥的結論。如果用人單位出於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明顯違反安全生產管理法規,對勞動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置若罔聞,給勞動者造成的損害明顯無法通過工傷賠償獲得較為充分的救濟,可以根據具體案情判決用人單位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三是正確理解《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二》有關不作為勞動爭議案件,應按照普通民事案件處理的規定精神。實踐中應當注意,即使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糾紛不屬於工資欠條糾紛或者並非因用人單位不履行勞動爭議調解協議規定的給付義務而引起,只要爭議性質不屬於勞動爭議,就應當按照普通民事案件受理和審理,以更加及時地為勞動者維權提供司法保障。

  一裁兩審不利於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及時保護,但這是立法解決的問題。訴訟費的降低有利於勞動者訴訟,但用工單位也可以用來拖延時間,依法惡意訴訟,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必要時,可以採取裁定先行給付的辦法,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九妥善處理婚姻家庭案件,依法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在這裡,我著重講兩個問題。一是“幫助所有權”問題。最高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27條規定,一方離婚後沒有住處的,屬於生活困難。離婚時,一方以個人財產中的住房對生活困難者進行幫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或者房屋的所有權。對於幫助的形式,以前比較常見的是暫時解決困難一方的居住問題。但如果判決將一方的房屋所有權給予對方以幫助,是不是有悖法理呢?我認為要深刻理解該規定的背景和目的。這一條規定是最高法院反覆徵求社會各界和專家學者意見後作出的,對依法保護弱勢一方特別是婦女兒童權益具有積極意義。同時要明確的是,這條規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困難一方的實際困難,以房屋所有權提供幫助只是手段之一。要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確定“幫助”的形式,比如是否有幫助所有權的房源,結婚時間的長短,是否撫養子女等情況。不能不區分任何情況,動輒判決“幫助所有權”。第二個是有關舉證責任的問題。夫妻離婚時,由於丈夫一方一般掌握著共同財產,比如企業的股權以及經營收入等,妻子在提出分割共同財產時往往由於無法完成舉證而很難得到充分的保護。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應當綜合理解民事訴訟法和《證據規定》有關舉證責任的相關規定,從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出發,綜合分析當事人的舉證能力,合理分配舉證責任。

  十從人民法院工作職責出發,為農民工維權提供司法保障

  農民工問題是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黨中央和國務院為做好農民工工作出臺了重要的政策措施。農民工群體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在社會上普遍處於弱勢地位,在訴訟中屬於弱勢群體。因此,切實提高農民工維權的司法保障力度,是做好農民工工作的重要一環。對此,民事審判工作責任重大。20xx年7月至8月,最高法院陸續下發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清理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案件的通知》、《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以及《關於人民法院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這幾個司法解釋、司法檔案以及相關規範性檔案,從制度上為農民工維權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今年的重點是抓落實,要按照服務大局和司法為民的要求,特別重視和切實做好涉及農民工維權案件的審判工作,加大司法保護和司法救濟力度,在妥善解決糾紛的基礎上要突出及時。

  十一深入研究,慎重把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標準的確定問題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確定標準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也是一個需要通過立法或法律解釋解決的問題。最高法院曾就此問題向全國人大會提交了建議作出法律解釋的報告。但由於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所以目前還沒有結論。從實踐情況看,大量涉農糾紛之所以難以處理,其根源就在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確定沒有一個統一和可操作的標準。我認為,應當從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具有的自然共同體特徵出發,以成員權理論為依據,以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關係,並依法登記所在地常住戶口作為判斷取得和喪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形式要件,以是否需要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土地為基本生活保障為實質要件,綜合考慮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大趨勢以及農村土地對未喪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所具有的唯一且有力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對一些特殊情形作出特別規定。通過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取得、喪失的規定和建立在特殊性規定基礎上的相互銜接,劃定成員資格的保有期間,並確立資格取得的唯一性原則。

  按照這個思路,我提出一些具體意見供大家在審判實踐中研究參考:出生時,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者因為婚姻、收養以及國防建設或者其他政策性遷入等原因,在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生產、生活並依法登記了常住戶口的人,應當認定其具有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因死亡或者取得其他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設區的市非農業戶口、非設區的市的城鎮非農業戶口,且納入國家公務員序列或者城鎮企業職工社會保障體系,被登出或者遷出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戶口的人,應當認定其喪失該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因外出經商、務工等原因,脫離常住戶口所在地集體經濟組織生產、生活的人,在喪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之前,應當認定其仍然具有成員資格。因學習、服義務兵或初級士官兵役等原因登出、遷出常住戶口的人,在喪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之前,應當認定其仍然具有成員資格。除基於前述的出生等三種情況取得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以外,自登記常住戶口時起,未在戶口所在地生產、生活或者不以承包經營該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土地為基本生活保障的人,應當認定其不具有成員資格。如果婚姻關係發生在持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人員之間的,在喪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之前,應當認定持農業戶口一方具有戶口所在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至於農嫁農人員成員資格的確定,我認為,如果已進入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實際生產、生活,即使常住戶口尚未遷入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也應當認定其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從進入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時起,其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喪失。除此以外,目前全國部分地方實行了戶籍制度改革,取消了農業戶口,同時社會保障體制改革也在穩步推進。這些情況對我們研究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大家要格外注意。總之,合理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對廣大農民基本權利的保護至關重要,如果要認定資格喪失,應當慎之又慎。

  十二認真落實最高法院通知精神,處理好共同訴訟案件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和複雜化。與之相適應,近些年民事爭議的顯著變化之一就是利益對抗群體化甚至集團化的傾向日趨顯現,人民法院受理的共同訴訟案件數量不斷上升。這類糾紛具有較強的地域性,涉及面廣,人數眾多,矛盾尖銳,處理難度大,嚴重影響社會和諧與穩定。由於爭議金額一般都比較高,按照以往的級別管轄規定,多由各高階法院作為一審,最高法院作為二審。但實踐證明,這種格局大大增加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加大了矛盾激化的可能性,弱化了當事人對一審法院妥善處理糾紛的信任感,不僅無助於將矛盾化解在當地、化解在基層,還嚴重影響到北京的社會穩定。針對這種情況,20xx年1月,最高法院出臺了《關於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訴訟案件的通知》。按照《通知》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依法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能夠分開的可以分開受理。法律、司法解釋對特殊民事案件的級別管轄另有規定的,按照其規定。高階法院做一審的,要報最高法院批准。《通知》改革民事共同訴訟案件受理方式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方便當事人進行訴訟和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也有利於依靠當地黨委、政府就地化解矛盾、平息事態或進行調解。通過營造更加和諧方便的訴訟氛圍促進案結事了,最終達到維護社會穩定、增進社會和諧的目的。要站在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及時和有力的司法保障以及切實貫徹“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高度,認真理解《通知》精神,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充分發揮民事審判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積極作用。

  十三切實實現兩個效果的有機統一,避免機械司法

  我們有區別於西方國家的現實國情和法制文化傳統。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工作肩負的使命也是立體和多元的,定分止爭,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促進國家各項建設發展,是民事審判工作的終極目標。同樣的法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可能導致截然不同的適用結果。只要從具體國情出發,從黨和國家的大局出發,從定分止爭、案結事了出發,就可以將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地統一起來,那種把兩個效果割裂開來甚至是對立起來的觀點和做法,完全不符合中國特色民事審判工作的要求。過去的教訓告訴我們,經不起歷史檢驗的案件,有相當一部分恰恰就是那些片面追求所謂辦案的法律效果,忽視甚至無視其社會效果的案件。這些案件表面上看起來是按照法律規定辦事,但實際上還是沒有結合社會效果真正理解和掌握法律條文的精髓,這本身也不符合法律效果的要求。

  在重視兩個效果統一的問題上,要格外注意慎重處理一些敏感案件、新型別案件。隨著權利意識的不斷強化和法制化程序的深入推進,民事爭議的型別和內容日新月異。因為某些案件的處理具有一定的典型和示範效應,在某一地區、某一領域甚至某一行業往往具有“里程碑”意義,所以引發了社會各界和媒體的關注與炒作。舉一個例子,據我瞭解,有的法院在審理道路交通損害賠償案件中,判決支援了車輛貶值費的請求。對諸如此類較為敏感和熱點案件的處理,不能就案辦案,必須慎重考慮案件處理的綜合效果。千萬不要因為個案處理考慮不周而陷入被動,更不能為了追求轟動效應而輕率下判。

  在這裡,我強調一點,民事法官要切忌書生辦案,機械司法。書生辦案、機械司法的主要特徵是,不顧社會效果,不追求案結事了,定分止爭,機械地套用法律條文。其後果是造成越來越多的涉訴上訪,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影響社會的穩定。民事案件豐富多彩、千變萬化,處理這些案件,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是辦不好的。沒有對中國特色審判的深入瞭解往往會陷入書生辦案、機械司法,而書生辦案、機械司法往往難以案結事了。我們現在許多年輕法官是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法院門,缺少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更缺乏審判藝術和審判經驗。他們是真書生,儘管想把案件辦好,但往往事與願違。因此,年輕法官要虛心向有經驗的老法官學習。同時,老法官和院庭領導也要關心他們,多給他們鍛鍊的機會,多給他們業務指導,幫助他們儘快成長,儘快成熟起來。當然,也不排除有個別的假書生,他們利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辦關係案、人情案,偏袒一方當事人,坑害另一方當事人,對假書生要警惕,發現後要加強教育。

  民一庭審判工作中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未滿足房地產管理法第37條、38條規定的轉讓條件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問題;擔保法第49條的司法適用問題;人身損害賠償中城鄉兩個標準及不同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標準不同的問題;境外、國外受害人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或者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計算標準問題;交強險與三者險的相關問題以及物權法施行後所涉及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等等。都需要在司法實踐中認真學習和研究,有的還需要同立法部門交換意見,有的要通過制定或修改司法解釋來解決,我這裡就不一一說明了。

  三、關於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

  一要及時彙報和傳達會議精神

  按照最近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各類會議管理辦法》規定和最高法院20xx年各類會議計劃,本次會議壓縮了會議規模,沒有通知各高院主管副院長參加。與會同志回去後要及時向主管副院長和高院黨組彙報本次會議的有關情況,重點彙報黃副院長講話精神。之後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儘快採取有效形式傳達會議精神。

  二抓住主線,加強指導,確保落實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結合民一庭工作實際,具體貫徹和落實第七次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精神。民一庭系統處理的案件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案件數量大,二是根植於基層。各高院要密切結合本轄區民事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更好地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民事審判制度,努力提高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司法保障的能力這根主線,按照黃副院長重要講話提出的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落實方案。在落實過程中,要強化對下指導和監督職能的發揮,重點放在夯實基礎和務求實效上。要從司法為民出發,探索和採取靈活多樣的便民和利民措施。我前一段到河南走了走,發現溫縣法院各法庭實行了“便民服務聯絡卡”,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據瞭解,其他一些地方也有這樣的做法,比如湖北、安徽等的有關人民法庭。“便民服務聯絡卡”上有法庭庭長、副庭長的姓名、手機和辦公電話,並將司法為民細化為及時解答法律諮詢,隨時接受立案預約等。這一舉措化解了很多糾紛,減少了很多訴訟,真正體現了一心為民的司法宗旨,值得推廣。這次會議我們特邀了全國模範法官金桂蘭同志,她是我們全國民事法官的驕傲,也是全國民事法官、尤其是人民法庭法官學習的榜樣。讓我們以掌聲向她表達崇高的敬意。除此以外,還要從做好人民法院基層基礎工作的高度,下大力氣,認真做好人民法庭法官特別是法庭庭長的業務培訓工作,確保司法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三分析研究和努力解決突出問題,切實提升審判工作水平

  黃副院長在講話中提到的當前民事審判工作中應當注意的若干問題,是根據第七次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精神,緊密結合當前民一庭系統審判工作實際總結出來的。這些問題在我們的工作中,程度雖有不同,卻普遍存在。民一庭面對的糾紛案件紛繁複雜,型別多種多樣,審判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當然不盡於此。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勤動腦,多思考,及時總結好的做法和經驗,對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要注意歸納,找出規律,必要時及時層報,反饋給最高法院民一庭,為制定司法解釋或者其他司法檔案提供素材。為確保提交會議討論的三個司法解釋更加準確、更加周延、更加符合中國國情,請同志們把徵求意見稿帶回去儘快組織相關人員結合審判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研究和討論,並將修改、補充或刪除的意見和建議於4月底之前書面報送最高法院民一庭。

  黃副院長在講話中專門談了隊伍建設問題,這是我們的立庭之本、立身之本。我在這裡從小家庭的角度再強調一下。我們都有家庭,都有父母子女,每個人與家庭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改革大潮中,少數大法官、高階法官、法官相繼倒下去的事實表明,腐敗已經嚴重侵蝕到法院和法官機體,法官已經成為高風險的職業。我們一定要自覺增強防禦力和抵抗力,不能給自己帶來牢獄之災,更不能殃及父母子女,給他們帶來無盡的創傷。生命和榮譽一旦失去,就永遠不會再回來。儘管自由失去還可能回來,但也是事過境遷、物是人非。因此.在審判權,包括執行權、立案權、審監權,以及與此相關的保全、查封、拍賣、鑑定、破產清算等這把雙刃劍面前,一定要把好關、定好位、站穩腳跟,遠離“高壓線”。必須明白,權力有限、監督無限,除你知我知外,還有天知地知,最重要的還有一個法官的良知。

  同志們,我們所從事的民事審判工作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度契合,事關全社會所有利益主體的權利保護,不僅業務範圍極其廣泛,而且案件數量龐大,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與社會和諧密切相關。做好民事審判工作,司法和諧就有了一個堅實、穩固的根基,社會和諧就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保障。讓我們振奮精神,克服萬難,更加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民事審判制度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我在北大荒工作10年,返京後,先到中央黨校工作。1981年從中央黨校調到最高法院工作的時候,就在民庭,至今已經過去了26個春秋。其中有12年在告訴申訴審判庭和審判監督庭工作,有幸成為告申庭的最後一任庭長和審監庭的第一任庭長。這12年雖然不在民庭,但仍主要從事民事審判的工作。2004年回到民一庭,可謂落葉歸根。有幸在最高法院任審判委員會委員、三個審判庭的庭長,併兼任過賠償辦公室主任,負責過全國鐵路法院的工作,時光荏苒,現在即將從民一庭的崗位上退休。我對民事審判工作,對立案、審監、賠償、民一庭和鐵路法院的同志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此期間,我的工作一定有諸多不足之處,好在功過自在人心,我已經盡力了,缺點和不足已無機會彌補,只能請同志們理解和諒解了。我衷心希望並堅信,在最高法院黨組的領導下,在同志們的共同努力下,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工作一定能夠乘勢而上,再鑄輝煌。另外,由於會議規模的壓縮,沒能借此機會與各高院主管副院長見一面,也請各位庭長代我向他們表達問候和祝願。

  最後,請在座的諸位轉達我對全國法院從事立案、審監、賠償、民事審判的法官和鐵路法院全體同志的良好祝願:公正司法,一心為民,廉潔自律,平安一生。

在水利局長會議上的講話
防汛會議上的講話稿範文
相關知識
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
在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
計生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
工作會議上的總結講話範文
民政工作會議上的領導講話
全市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的領導講話
全省工商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領導講話
全市工商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領導講話
在全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領導講話
全省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領導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