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中國農業農村發展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面臨的問題和矛盾亦複雜多變且尖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同志們:
這次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是繼縣委十四屆一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之後,召開的又一次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準確判斷我縣“三農”工作面臨的形勢,按照縣委的安排部署,落實好今年全縣“三農”工作任務。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準確把握我縣“三農”工作現狀
一正確估價“三農”工作取得的成績。一是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增長。全縣農業總產值達9.4億元,同比增長31.7%;土地播種面積達到112.9萬畝,完成計劃的100%;糧食作物總產達到3.84億斤,同比增長2.6%;農村人均收入實現9,524元,同比增長22.8%。二是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全縣經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7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6.3%。大豆種植面積壓縮到75萬畝,小麥種植面積穩定在24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增加到2萬畝,發展訂單水飛薊面積5.8萬畝。三是農業產業化程序加速推進。全縣已初步形成了以北疆鄉小麥、三卡鄉大豆、呼瑪鎮馬鈴薯、韓家園鎮食用菌及象山村強筋小麥、沿江村有機大豆、寬河村蜜蜂、新街基村冷水魚等為代表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種養業新格局。引資建設了天籟雪琦藍莓酒莊、越鑫生物科技、麗雪澱粉、肉牛加工等龍頭企業,加快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四是特色農業規模不斷擴大。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3個,基地面積50萬畝。綠色有機食品標誌認證增加到19個,基地面積9.5萬畝。冷水魚養殖面積增加到2萬畝;食用菌種植量保持在4,100萬袋;建成規範化、規模化畜牧養殖小區15個。五是水利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呼瑪鎮燃料公司段護岸水毀復建工程和三卡鄉寬河防洪工程基本完工,爭取到全省第三批水利重點縣專案,為我縣開展大規模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六是新農村建設成果成效顯著。棚改政策延伸到鄉村,共新建6.7萬平方米,改造平房10.5萬平方米,當年全部交付使用。爭取到通村公路專案3個,建設前期工作已經完成。改擴建鄉幼兒園3個,新建了白銀納中心校食宿樓,三卡鄉“雙百”示範書屋建成並獲省級示範書屋稱號。完成了5個生態型花園式中心村、2個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建設任務,並通過驗收。
二客觀反思“三農”工作存在的問題。從 “三農”工作發展形勢分析,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三農”工作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民持續增收壓力加大。雖然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524元,收入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但這主要是靠耕地人均面積大和國家惠民政策多取得的,如果不在提高種植效益、拓寬收入渠道上下功夫,農民持續增收的後勁將難以保持。二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低。全縣農業仍然是以傳統農業方式為主,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不快,現代農業建設成效不明顯,農業產業鏈尚未真正形成。加之受氣候、地域、交通等瓶頸因素制約,農產品加工成本高,產品缺乏競爭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難度很大。三是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作用不突出。農民對組建農村新型合作組織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農民抱團闖市場的能力弱。雖然有些地方也成立了一些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仍然處於低層次水平,作用發揮不明顯,參與其中的農民受益也不多。四是新農村建設推進難度大。全縣農村基礎設施仍然薄弱,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急需改善。加之我縣村屯規模普遍較小,居住人口分散,新農村建設成本過高,社會公益事業投入偏低。因此,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創新農村工作思路,加大強農惠農力度,確保糧食生產不滑坡,農民收入不徘徊,農村發展勢頭不逆轉。
三充分認識“三農”工作的有利條件。當前,我縣正處於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起步階段。縱觀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勢,“三農”工作面臨著諸多有利條件和潛在優勢。從國家層面看,今年“中央一號檔案”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把農業科技提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突破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奮力奪取農業好收成,全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努力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為我們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指明瞭方向。尤其是國家和省擴大內需投資繼續向“三農”和民生領域傾斜,扶持“三農”的措施越來越到位,破解“三農”問題的思路越來越清晰,為農業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增添了後勁。從自身基礎看,我縣土地面積大,農業人口少,人均佔有土地數量較高,在國家取消各種稅收、增加農業補貼的環境下,具備了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我縣地處高緯度地區,生態環境良好,特別是土地開發較晚,土壤內化肥、農藥殘留率低,種植生產的黃豆、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符合現階段綠色食品發展趨勢,市場競爭能力強;農業連續多年的豐收和基礎設施投入的加強,使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生產質量全面改善,農業科技水平和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發展農業經濟的積極性。所有這些,都為我們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推進農業大縣向強縣邁進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二、著眼長遠,科學定位“三農”工作發展方向
20xx年是我縣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基礎、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繼續增進農民福祉的重要一年。我們按照省委、縣委關於農業農村工作的部署,以統籌城鄉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統攬,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把建設現代農業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大任務,堅定不移地推進結構調整,堅定不移地深化農村改革,著力夯實“三農”基礎,著力增強科技支撐,著力改善農村民生。今年要力爭實現農業總產值10.18億元,增長8%,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10,700元,增長12%。
一進一步提高“三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作為全區唯一的農業縣份,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對做好“三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推進農村改革與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第一、加強“三農”工作,是國家強農惠農的戰略部署。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興國安邦的戰略產業,重視“三農”問題是我們黨一貫的戰略思想。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和9箇中央1號檔案提出的一系列強農惠農措施,更是把“三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為全區唯一農業縣,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農業方針,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我們在區域競爭中必須利用好、發揮好的特有優勢。
第二、加強“三農”工作,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沒有農業經濟的穩步增長,就不會有縣域經濟的持續發展。當前,我縣70%的人口分佈在農村,農業依然是我縣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只有找準破解“三農”問題的途徑,通過抓好農業產業化和城鄉一體化建設,大力發展農業龍頭,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才能使縣域經濟發展的空間更廣闊,發展的基礎更堅實。
第三,加強“三農”工作,是擴大農村消費的重要途徑。擴大居民消費,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而擴大農民消費需求,又是擴大內需的著力點和關鍵點。因此,必須全力以赴解決“三農”問題,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才能滿足農民消費的基本條件。同時,只有通過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強農民消費信心,大力發展農村消費服務業,健全流通體制,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等途徑,擴充套件農村消費空間,才能使農村消費成為拉動我縣第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第四、加強“三農”工作,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手段。農民增收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最直接、最關鍵的著力點。由於我縣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大部分農民收入來源還是依靠傳統種養殖和山產品採集,非農性收入少。因此,只有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提高農業效益,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才會有基礎和保障。同時,農民收入的增加,又會拉動農村消費和投入,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的內生力和再生力,實現增加農民收入與破解“三農”問題的良性互動。
第五、加強“三農”工作,是加速城鎮建設的迫切需要。我縣城鎮化發展水平的滯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農村社會保障能力相對較低,滿足不了農民向城鎮集中、農村生活方式向城鎮轉變的需求。說到底,就是農業生產方式落後,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農民還無法擺脫對土地的依賴,這是我們城鎮化程序中最大的瓶頸制約。所以說,只有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業經濟效益,使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在城鎮中從事非農業工作,才能加速城鎮化發展步伐。
第六、加強“三農”工作,是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農業穩則天下安。農業農村穩定是社會穩定的根基,是我們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當前,我縣城鄉居民收入仍有差距,城鄉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享受公共服務不均,既不利於農業農村發展,也影響和諧社會建設大局。因此,只有通過加強“三農”工作,提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才能實現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
二進一步明確“三農”工作的主攻方向。加快以農為主的縣域經濟發展,必須立足實際情況,明確發展目標,堅持統籌兼顧,科學合理推進。
第一,抓好“三農”工作必須與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發展農業的基礎是耕地,我縣人均佔有耕地率雖高,但大部分農民都是看天氣、靠市場、憑經驗種地,各自打自己的算盤,且大部分農民安於現狀,創新意識、發展意識不強。如果能充分發揮農村各種合作組織作用,把一個村、幾個村或一個鄉的耕地以出租、聯營等方式,集中到幾個大戶手中,通過集約化、機械化種植,不僅可以降低成本、穩定收入、提高經濟總量,剩餘勞動力還可以通過發展其它產業,增加勞動或經營收入。所以,農業集約化、產業化、規模化將是我們未來發展的趨勢和必然。
第二,抓好“三農”工作必須與生態化建設結合起來。我們的農副產品,之所以有特色,備受青睞,享受綠色食品之美譽,主要是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前,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消費者的歡迎和社會的普遍關注。所以,要發展現代農業,打響生態農業縣品牌,進一步提升呼瑪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和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必須要把農業生產與生態建設結合起來,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比如,農業種植要儘量使用有機生物肥料,畜牧養殖要生態化飼養等,切實把我縣生態農業建設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第三,抓好“三農”工作必須與工業化發展結合起來。近年來,我縣的糧食總產屢創新高,但從自身利用程度看,大部分糧食都被外來收購商收購,致使農民收入減少,農業產值降低。 我縣農業特色突出,雖然有自己的麵粉廠、醬菜廠,但是規模小、產量低、加工深度不夠、龍頭企業不多、產業化程度不高。所以,當務之急,只有通過發展規模工業,才能帶動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下步重點是發揮綠色產品優勢,以招商引資方式,積極引進有實力的大財團、大企業,整合現有小加工企業,在工業園區內建立綠色食品加工基地,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全力打造像九三豆油、五常大米一樣的綠色食品品牌。
第四,抓好“三農”工作必須與城鎮化建設結合起來。城鎮化是人類文明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推進農業城鎮化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加快新型工業化程序的重要途徑,是擴大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是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實現農業的產業化、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必須減少農民,率先發展城鎮,加快城鎮建設。重點要對城鎮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佈局,配套和完善城鎮的基礎設施、公益事業,不斷擴大城鎮規模,切實增強承載能力,推動鄉村向城市轉變,逐步縮小城鄉差別,最終形成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格局。
三進一步突出“三農”工作的重點。要堅持以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大農業專案建設力度,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第一,堅持強工富農,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升級。要找準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切入點,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程序中實現較大突破。要努力培育和發展重點產業,發揮自身優勢,著力培育和發展糧食、馬鈴薯、水飛薊、肉牛、冷水魚類、山特產品的種養殖業。要全力抓好龍頭企業建設,發揮園區的聚集功能,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入園,圍繞小麥、大豆等進行深加工,圍繞肉牛、冷水魚類等進行深加工,圍繞水飛薊、山特產品深加工,形成一批綠色有機特色產品加工企業。今年重點推進水飛薊加工企業二期上馬,擴大企業生產能力,提高企業生產效益,帶動水飛薊特色種植擴大規模;加快藍莓酒莊建設進度,力爭今年建成投產,帶動山野產品採集業的快速發展;爭取引資建設綠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生產高附加值綠色食品,帶動全縣增加綠色食品種植面積;加快肉牛加工企業建設,帶動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要加大綠色食品開發力度,通過各種渠道和媒介,積極推介我縣綠色品牌,提高綠色食品的知名度。要進一步提高綠色有機標誌認證企業的產品質量,支援企業繼續開展綠色標誌認證工作,努力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檔次。要積極發展非農產業,有條件、有特點的鄉村要結合實際,大力發展旅遊、餐飲、運輸等非農產業,儘快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提高農村二、三產業水平,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第二,堅持經濟轉型,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要不斷調整種植業結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龍頭企業為引領,重點擴大早熟玉米、脫毒馬鈴薯、訂單水飛薊的種植面積,切實增加種植業效益。各鄉鎮和涉農部門要全面瞭解市場資訊,加強與龍頭企業的協調,為農民提供較為準確的價格資訊,引導農民搞好作物種植,決不能搞行政命令,否則農民也不會買賬。要積極發展特色種植業,努力擴大袋栽木耳種植,推廣猴頭、蘑菇等食用菌栽培新技術,不斷增加食用菌生產規模。推廣大水面養殖模式,增加冷水養魚面積,促進地方名優魚類品種的養殖。積極開展野生藍莓撫育、水飛薊種植、五味子栽培、蜜蜂養殖示範基地建設,帶動特色種養殖業健康發展。要加快發展畜牧業,重點抓好畜牧養殖基地建設,今年要建立20個烏珠穆沁羊養殖小區,5個肉牛養殖小區,2個奶牛養殖小區,4個生豬養殖場,進一步提高畜牧業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增加農民畜牧業收入比重。
第三,堅持專案支撐,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要以專案建設為支撐,以資金爭取為重點,儘快改善我縣農業基礎條件。要抓住國家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機遇,全面完成呼瑪鎮燃料公司段護岸和三卡鄉寬河防洪工程,啟動三卡村高效節水等全省農田水利一般重點縣工程,力爭呼榮灌溉二期開工建設,使該專案儘快建成發揮效益。按照全省“水稻北移”戰略部署,爭取水稻北移試驗和旱田節水灌溉專案,為我縣大面積種植高產水稻打實基礎。要認真抓好去年獲批的旱作農業示範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等6個重點農業專案,確保每個專案能夠保質保量按時完成,逐步為農業生產提供設施保障。
第四,堅持科技帶動,紮實推進農業科技推廣應用。要把科技創新和推廣先進技術落實到農業的各項環節,加快農業由速度型、數量型粗放式增長向質量型、效益型的集約式增長轉變。要搞好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全力抓好4個糧食高產萬畝示範基地、保護性耕作示範縣專案建設。示範基地要做好主推技術展示工作,關鍵環節要通過現場會等形式向農民展示新技術,為廣大農民搭建科技示範平臺。要積極推廣先進技術,今年要重點推廣馬鈴薯大壟栽培、玉米和水飛薊機械化收穫、大馬力聯合深鬆整地及測土配方施肥等新技術,加快低溫水稻、旱地節水灌溉等科技成果轉化。要健全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切實加大對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的投入和支援,發揮好農技推广部門的作用。農業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向上爭取力度,積極爭取專案和資金,把我縣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好、完善好,不斷推進農業科技進步。
第五,堅持專業合作,加強農村新型合作組織建設。要把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一項方向性、全域性性和戰略性的工作,真正重視起來,擺上日程,切實抓好。要明確分工,搞好協調,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資金、稅收、信貸等優惠政策的扶持,為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的健康發展營造寬鬆的政策環境。要通過各項政策及涉農服務的集中整合,引導農民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農民增加收入,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要完善合作組織內部生產經營管理制度和章程,強化規範運作機制,體現公平效益原則。要不斷提升合作組織檔次,扶持引導合作社由單純的種植、養殖向運輸、銷售、加工等領域拓展,使農民種、養、運、加、銷、貸等都能夠在合作社內完成,全方位滿足農民增產增收需要。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合作社成員尤其是負責人和業務骨幹的培訓,努力培養出一支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的農民人才隊伍,保證合作社依法正常執行,使入社農民真正得到實惠。
第六,堅持統籌發展,全力加快新農村建設程序。要用發展的眼光、全新的理念,突出重點,創新方式,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要按照形勢發展的需要,調整規劃佈局,形成縣城、中心鄉鎮、一般鄉鎮、中心村、一般行政村和自然村梯次合理的規劃體系,重點是明確中心村的數量、位置和功能定義,促進村屯整合。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周邊環境、人文特點等因素,因村因地、深化細化村屯建設規劃編制,為提高村屯整治建設打實基礎。要把推進中心鄉鎮、中心村建設作為促進農村社會轉型升級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點節點,加大培育建設力度。要全面提升中心鄉鎮產業聚集度和綜合服務功能,努力使中心鄉鎮率先實現道路、供水供電、汙水處理、垃圾處理一體化,推動農民建房和轉移就業向中心鄉鎮集聚。要按照“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功能整合”的要求,加快省、地級中心村建設,帶動全縣農村從整體上改變面貌。要認真抓好新農村扶貧開發,全面啟動“十二五”扶貧規劃,對已列入全省“十二五”期間實施整村推進的5個貧困村,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專案、資金的管理,重點開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按照規劃,今年首先啟動西山口村、更新村扶貧開發工作,明年使這2個村實現脫貧。要進一步加大扶貧資金的爭取力度,力爭有更多的村屯、林場得到上級扶持,減輕全縣新農村建設的壓力。
縣長城市管理總結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