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入門身法學習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太極拳是一項具有健身價值、娛樂功能、教育價值等於一身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武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淺談

  一、上下一條線

  太極拳入門的身法,主要是“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處處不使身體各部散漫失中,要表現出中正、大方、嚴正、舒展、和順的形象,符合“心靜用意”的要求。

  王宗嶽《太極拳論》說:“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十三勢行工歌訣》上說:“尾閭正中神貫頂”,這些都表明太極拳的身法要中正。

  在練拳時不論前進、後退、左旋、右轉,即四肢動作不論如何轉換,自頭頂、軀幹至會陰穴,始終須形成一條垂直線,形象的比喻為“上下一條線”。

  凡是身體向前俯、後仰、左歪、右斜,失去重心垂直平衡的,都是身法上的缺點。

  “上下一條線”的關鍵,在於用意使脊柱保持垂直狀態。太極拳入門身脊柱要求節節鬆沉,而又上下節節虛虛對準,以意貫注其間,使骨節圓潤靈活,整個脊柱極為堅強,來調節動作過程中的不平衡,使之趨於平衡。

  用意使脊柱保持垂直狀態,不但外形上中正,而且可使脊柱得到微微的屈伸運動。在動作過程中,兩肩與兩胯上下對齊,齊進齊退,不先不後,始終保持“上下一條線”,完成“中正不偏”、“上下相隨”的要求。

  二、中正不偏和中正之偏

  太極拳入門身法的中正不偏,同靜坐時身法端正是一致的,保持軀幹正直,對老年人特別重要,上身前俯,頭向前傾,彎腰屈背,失去虛領頂勁,這是衰老的象徵。

  正如書畫家認為:身正則筆正,筆正則字正。因此不論工作還是平時,都要正襟危坐,軀幹筆挺。

  太極拳名師陳長興,無論坐立、行動、練拳、推手,身法總是保持中正不偏,當時人們稱他為“牌位大王”***指立身如直豎的牌位一般***。

  但是,練拳不能不有伸縮,身法有時也要歪斜,有時彎腰幅度較大,但只要仍然保持上下相隨的虛實劃分和“百會、中極,一氣貫通”的原則,這是許可的,這是所謂“中正之偏”,內勁仍然中正不偏。

  例如,斜形一勢,要求身體向左傾,但不能彎腰,須從右肩到右後腳要求保持一條垂直線,百會穴、大椎穴、長強穴與會陰穴須成一條直線。

  這是“斜中寓正”、“中正之偏”的一種身法。但如果練成彎腰、軟腰,就不能上下一氣貫通了,就不能使身法“中正安舒”了。

  三、虛領頂勁和尾閭正中

  太極拳入門身法的輕靈、空鬆、圓活,全憑腰、胯、胸的運轉和協調動作,使在任何角度上都能夠保持全身的平衡;進退、旋轉,不論手足如何伸縮,身法都須保持中正。

  最忌前俯後仰、彎腰屈背。拳術家有句成語:“低頭彎腰,傳授不高。”太極拳也不例外。“虛領頂勁”和“尾閭正中”是太極拳身法中正不偏的標誌。

  “虛領頂勁”也叫做“提頂”即頭頂百會穴輕虛地往上領起,似乎頂著一個分量不大的物件,與臀部的尾閭脊骨成垂直,有對拉拔長的意思,這是身法中正的首要條件。

  由於尾閭負擔上體重量並作為動作定向的舵手,因此“尾閭正中”在“立身須中正安舒”中趁著關鍵的作用。

  所謂“尾閭正中”的練法,就是尾閭脊骨根部向前托起丹田***小腹部***,並且脊骨根部要向前對準臉部中間至臍的一條垂直線,凡動作向何處轉動,脊骨根部便須直對何處,等於對動向起著舵手的作用。

  這樣,在轉動時也就能夠處處保持“尾閭正中”,身法也就始終能“中正不偏”。

  四、含胸拔背和氣沉丹田

  按照上述“尾閭正中神貫頂”的練法,身法中正不偏了,但如果沒有“含胸拔背”和“氣沉丹田”的協調動作,胸部就會直僵僵地得不到運動,腿部也只有隨著腰部的左旋右轉而左右旋轉,得不到一升一降的上起下落的弧形運動。

  所以要有“含胸拔背”和“氣沉丹田”的練法來擴大它的活動。

  “含胸”是在兩肩鬆沉下***陳氏太極拳主張兩肩骨於鬆沉中還須微向前卷***,兩根鎖骨也要往下鬆沉,肋骨也自然節節往下鬆沉,胸腔微向內含***但內含度不宜過大,否則成為凹胸***。

  “拔背”是兩肩中間的背脊骨,特別是大椎算起的第三根脊骨,有微微鼓起上提之意,兩肩胛張馳靈活,這部分面板有繃緊的感覺,但不能練成僂背凹胸的病態姿勢,那就不符合“中正安舒”的原則。

  左右兩側胸肌鬆馳地弧形下沉,外向前合,焦點有匯合集中於腹前的意思,在身法上稱作“護肫”。

  兩側鎖骨要用意念來固定它,鎖骨管著兩手,能使手臂在肩關節鬆活的情況下,加強肩背部肌肉群的伸縮力量。

  通過沉肩墜肘,可以使手臂在伸縮旋轉時加大力量;鎖骨被用意念固定,使得手臂的動作定向也易於做到正確。

  練拳時如果刻刻留心“意守丹田”,腰部鬆沉直豎,則下部自然有穩重的感覺;胸背部分的肌肉和骨節用意識加以控制,儘量鬆舒下沉,則自然就會有“含胸拔背”姿勢的形成。

  “含胸拔背”時內部橫膈肌向下舒張,自然形成橫膈式的呼吸,可以幫助氣沉腹部,使上體輕靈,下體穩重,它不同於挺胸的上重下輕。

  胸膈的一張一縮,腹腔臟器受到有規律的時緊時鬆的腹壓運動,則有利於輸送血液和內臟的機能活動。

  “含胸拔背”和“氣沉丹田”,是太極拳身法上始終必須保持的,是氣不上浮、重心穩定的關鍵。

  在手法引勁回收和手法運勁前進的時候,胸肌、背肌在伸縮著,但“含胸拔背”的基本狀態不變,這樣一開一合,一呼一吸,可使胸背部的肌肉、骨節和韌帶得到鍛鍊,而仍保持周身勁整的要求。

  “勁貫脊中”、“力由脊發”、“牽動往來氣貼背”等拳論,即指“含胸拔背”而言。

  “氣沉丹田”也不能理解為始終氣聚腹部,要通過一呼一吸,起到“氣宜鼓盪”的作用,這樣才能不致於有硬壓丹田的流弊。

  “拔背”是兩肩中間的背脊骨有微微鼓起上提之意。嚴格按照要求練拳時,脊柱在中正不偏的狀態下,即可得到微微的屈伸運動,可以起到暢通經絡、調整陰陽、調和氣血、開通閉塞的作用,對促進機體的消化機能和新陳代謝等都有顯著作用。

  “沉肩墜肘”能幫助“含胸拔背”的自然形成,如果肩節聳起,肘節上抬,就會破壞“含胸拔背”的姿勢,從而影響“氣沉丹田”。

  “含胸拔背”在技擊作用上具有加強蓄勁與發勁的功能,在“沉肩墜肘”的配合下,可以充分發揮蓄髮相變的技巧。

  太極拳的特點

  ***一*** 輕鬆柔和

  太極拳的架式比較平穩舒展,動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體的生理習慣,沒有忽起忽落的明顯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

  所以,練習一兩遍太極拳以後,會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會出現氣喘等現象,給人以輕鬆愉快的感覺。由於太極拳具有這個特點,所以,不同年齡、性別和體質的人都可從事太極拳練習。

  ***二*** 連貫均勻

  整套太極拳的動作,從“起勢”到“收勢”,不論動作的虛實變化和姿勢的過渡轉換,都是緊密銜接、前後連貫,看不出有什麼明顯停頓的地方。整套動作演練起來,速度均勻,前後連貫,好像行雲流水,連綿不斷。

  ***三*** 圓活自然

  ***四*** 協調完整

  太極拳不論是整個套路,還是單個動作的姿勢,都要求上下相隨,內***意念、呼吸***外***軀幹、四肢動作***一體,身體各部分之間要密切配合。

  在練習過程中,要以腰為軸,上肢和下肢動作都由軀幹來帶動,並且互相呼應,切忌上下脫節或此動彼不動、呆滯等現象。
 

太極拳入門的推手教學
太極拳入門如何化去身上的僵勁
相關知識
太極拳的入門身法學習
陳式太極拳的入門要求
楊氏太極拳的入門技巧
吳式太極拳的四大身法要領
太極拳的入門功夫
陳氏太極拳的入門要求
和式太極拳的基本身法要領
和式太極拳的基本身法要領
初學太極拳的入門技巧
初學太極拳的入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