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裡的太極和太極拳原解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太極拳為武術拳種之一,是華夏民族值得驕傲的寶貴文化遺產,陳氏太極拳作為東方武術文化的一塊瑰寶,它不但薈萃了中華傳統武術和中國古老哲學、醫學、兵法、美學、運動學的精髓,而且融技擊、強體、醫身、益智、養生健身、陶冶情操於一體,通過練拳者長期習技、研理,潛移默化,達到美與善的高度統一,外在與內涵的高度統一。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拳裡的太極

  太極的「極」,南宋朱熹解為「至極」,他說:「太極者,如屋之有極」。我們一般也作此解,如以地球至北的一點為北極。「太極」雖始見於《莊子》,其實「太極」一詞,到宋代才開始流行。北宋周敦頤是理學的開山祖,首言「太極。他的《太極圖說》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太極」即「陰陽動靜一體」。王宗嶽繼承周敦頤的理論,故《太極拳論》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 如「極」作「至極」解,那麼「至極」如何與「陰陽動靜一體」相關呢?令人費解!我們嘗試放棄朱熹所注,再看看其它解釋。與朱熹同時的陸九淵說:「蓋極者,中也」,陸九淵以「中」為「極」。「太」即「大」,故「太極」即「大中」。以「大中」為「太極」,「陰陽一體」即「大中」,便容易理解得多,即「分陰分陽而不失其中」也。「中」即「陰陽分而不分」。「分」因「陰陽」,「不分」因「一體」。 「大中」即「太極」,故太極拳要求「中正」。陰陽的「中」,不是靜態,而是動態變化的,是「有前即有後,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的,祗要每動都對稱平衡,所動皆「中」,便是「太極」。螺旋開張是對稱平衡的,是「中」;螺旋收合也是平衡的「中」,螺旋開合即「八門五步十三勢」,故「十三勢」又名「太極拳」。稱之為「大中拳」,也無不可。


  太極拳原解

  太極拳者,權也,所以權物而知其輕重者也。然其理實根乎太極,而其用不遺 乎兩拳。且人之一身,渾身上下都是太極,即渾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 拳也。其樞在一心,心主乎敬,又主乎靜;能敬而靜,自葆虛靈;天君有宰, 百骸聽命。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清氣上升,濁氣下降, 百會、中極,一體管鍵。初學用功,先求伏應,來脈轉關,一氣相生,手眼為 活,不可妄動。其為氣也,至大至剛,直養無害,充塞天地,配義與道,端由 集義,渾灝流行,自然一氣。輕如楊花,堅如金石,虎威比猛,鷹揚比疾。行 同乎水流,止伴乎山立。進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理精法密,條理 縷析。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中和元氣,隨 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貫注。變化猶龍,人莫能測,運用在心,此是真訣。 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內以修身,外以制敵。臨時制宜,只因素裕。不即不離, 不沾不脫,接骨鬥筍,細心揣摩,真積力久,升堂入室。

 

太極拳葛手論集
跆拳道比賽區的分佈
相關知識
拳裡的太極和太極拳原解
傳統太極拳拳論的教學和演練
太極拳裡的人生觀
陳式太極拳中的養氣和練氣
陳式太極拳中的養氣和練氣
太陽和北極熊的腦筋急轉彎
一個關於南極和北極的腦筋急轉彎
摩羯座積極和消極的一面有哪些
射手座積極和消極的一面
天秤座有哪些積極和消極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