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小架特點和陳式異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楊式太極拳是從陳式太極拳發展變化而來,而楊式小架太極拳代表了楊式太極拳早期的風格,從其特點上還可以看出其脫胎於陳式太極拳的印記。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楊式太極拳此拳演練中螺旋纏繞、勢勢相連、綿綿不斷,進退轉換、往復摺疊、纏絲圈一圈接一圈,圈圈相連、環環相扣。楊式小架太極拳繼承了陳式太極拳的精華——螺旋纏絲運動。但是,楊式小架太極拳在演變過程中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陳式太極拳大開大合以及發勁似螺旋那麼明顯不同,楊式小架太極拳身法中正﹑姿勢緊湊﹑剛柔內含﹑動作更細膩﹑纏絲圈更小,發勁方面已改為隱於內的發勁,在速度上陳式太極拳快慢相間蓄髮相變,楊式小架太極拳速度已趨於均勻柔緩,但其間仍然有或快或慢的變化,呼吸與陳式太極拳一樣採用“氣沉丹田”與“丹田內轉”相結合的方法。值得提出的是與陳式太極拳相比,楊式小架太極拳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更加突出和加強了對於內纏絲圈的鍛鍊,將加強內纏絲圈的鍛鍊作為增進意與氣鍛鍊的一個重要方法和手段。要求在行工走架中要時時處處注意走好內纏絲圈,以此來引導意與氣的鍛鍊以及推動外部纏絲圈的執行。那麼,什麼是內纏絲圈呢?內纏絲圈---顧名思義就是在拳架的練習當中身體內部所走的纏絲圈。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太極拳的纏絲圈歷來就有內圈與外圈之別,也即內纏絲圈與外纏絲圈的分別。纏絲圈的鍛鍊也有由大到小、由外到內逐步過渡的練習方法。只是許多人對於內纏絲圈不熟悉或者不知道該如何進行練習。下面我們就以楊式小架太極拳為例將內纏絲圈的練習方法做一介紹。

  楊式小架太極拳內纏絲圈是怎麼走的呢?

  楊式小架太極拳在走內纏絲圈時,要求我們要想像著把穿過我們身體重心的垂直線***相當於將百會穴﹑下丹田﹑會陰穴上下連起來的一條線***,當做懸垂於地面的一杆筆,讓這杆筆在胯、膝、踝關節的帶動下,在身體內部旋轉劃圓,使其圍繞著“∞”字形路線纏繞運動。這個由一個順時針圓和一個逆時針圓首尾相連組成的“∞”字形圈,就是楊式小架太極拳的內纏絲圈。而與此同時身體隨同這杆筆的旋轉轉動,帶動肩、肘、手也在外部劃圓,肩、肘、手在外部所劃出的圓即為外纏絲圈。提請大家注意的是在拳架的練習中,每當肩、肘、手在外部劃出一個360度的圓時***外纏絲圈***,而與此同時身體內部這杆筆就會劃出方向相反的兩個360度的小圓***內纏絲圈***。並且,不論肩、肘、手在外部如何劃圓,向上或者向下、向左或者向右、向上或者向下劃圓,也不論劃的是平圓、斜圓、還是立圓,身體內部這杆筆始終都是繞“∞”字形劃圓。也就是說在拳架的練習中,外纏絲圈走圓形,內纏絲圈走“∞”字形這是它們的基本運動規律。令人感到非常驚奇和巧合的是,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將內纏絲圈和外纏絲圈它們兩個的運動軌跡加以疊加後,所合成的圖象竟然就是一個太極圖。所以,陳鑫在《太極拳圖說》一書中就指出:“妙手一運一太極”確實如此。在太極拳運動中勢勢走螺旋,無處不太極。螺旋即太極,太極即螺旋。這就是太極拳與其他拳術的不同和奧妙之處。那麼,在太極拳的練習中到底應該怎樣進行纏絲圈的鍛鍊。對於這個問題太極拳先輩們早就告誡我們說:“莫嘆難,莫嘆難,勸爾從裡往外練,不在外邊在裡邊,裡面通一身輕,玄妙天機自然生。” 怎樣從裡往外練,那就是首先要注意練好身體內部的纏絲圈即走好“∞”字形圓圈,用身體內部的纏絲圈帶動身體外部纏絲圈的執行。楊式小架太極拳認為在拳架的練習中,內外纏絲圈的鍛鍊要遵循拳論所要求的那樣“無使有斷續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缺陷處。”,做到圈圈相連﹑環環相扣,綿綿不斷。內外纏絲圈的銜接要做到沒有縫隙,而且內外纏絲圈的執行要諧調一致。如果你在拳架的練習中真正做到了上面的這些要求,你的拳就有了韻味,你的中氣就容易貫通,中氣貫通了內勁也就貫通了,你的身心就會進入到一種極佳的狀態,無限的妙趣就會自然產生。那麼,你在健身和技擊方面就會有很大的收穫。

 

  

  上面談到楊式小架太極拳非常重視內纏絲圈的鍛鍊,要求在功法和拳架練習中時時處處注意走好內纏絲圈,其實這正體現了楊式小架太極拳的特點和風格,體現了楊式太極拳發展的趨勢,即向著注重內部意與氣鍛鍊的方向發展。可是,楊式小架太極拳內纏絲圈為什麼沿著“∞”字形路線運動?這是為什麼呢? 可以說這是因為楊式小架太極拳在鍛鍊中很好的遵循了人體自然運動的規律,內纏絲圈沿著“∞”字形路線執行這是由人體生理結構所決定,生理機制使然,非常符合人體力學原理。讓我們從人體的生理結構方面來進行分析。從人體生理結構方面來看,我們人體主要由頭、身軀、兩條腿和兩隻腳以及兩條胳膊和兩隻手所組成,各部分依靠關節進行連線,也都圍繞著關節進行旋轉運動,有公轉與自轉。人體在運動時,比如跑步﹑拳術的練習等等運動,我們的身體隨著運動的進行總是在一左一右或者一右一左的旋轉運動。因此,可以看出旋轉是人體進行運動的最重要形式。太極拳在長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太極拳的創造者們---我們的太極拳先賢們,在對各種拳術研究的基礎上,又對人體這一運動形式進行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掌握了其中公轉與自轉的內在規律及其在保持人體平衡以及用於技擊方面所能發揮的巧妙作用,將其與傳統文化中自然辨證法的思想和健身理念相融合,由此而發明了以螺旋纏絲運動為主的拳術---太極拳。這是我們先賢們的一大發明。可以說在把握人體旋轉運動的規律和把握人體旋轉運動的力學原理方面,以及將其科學的運用於技擊理論與實踐方面,太極拳是中國所有拳術中最突出最典型的一個。太極拳是體現我們東方哲學自然辨證法所追求的自然﹑平衡與和諧最具代表性的拳種。而太極拳螺旋纏絲運動的內在規律,人體內部螺旋纏絲的運動路線,就是沿著“∞”字形路線旋轉運動,走“∞”字形纏絲圈,這樣做最符合人體內部螺旋纏絲運動的規律,最符合人體力學原理。這就是楊式小架太極拳內纏絲圈沿著“∞”字形路線運動的原因。

  另外,有些人把外形拳式不同和鍛鍊的側重面不同當做楊式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的區別,從而斷定楊式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兩者是屬於截然不同的武術體系,這種說法過於武斷也與實際不相符合。因為,從技術和理論上來分析楊式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兩者都將王宗嶽﹑武禹襄﹑李亦畲﹑陳鑫等的理論捧為圭臬, 當做指導實踐的指南,把螺旋纏絲﹑非圓即弧當做主要運動形式。不但如此在外形的姿勢要求方面,兩者都要求要有利於身體的平衡和有利於中氣的上下貫通。陳鑫講:“纏絲者,運中氣之法門也。不明此即不明拳。”此乃道出了太極拳鍛鍊的真諦。螺旋纏絲運動是太極拳內功與外功鍛鍊的基礎,離開了螺旋纏絲運動的拳術才不應該被稱為太極拳,沒有螺旋纏絲運動的拳術才真正和太極拳屬於不同的武術體系。從上面所進行的技術和理論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楊式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顯然是屬於同一個武術體系。早期的楊式太極拳即楊式小架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更加親近,雖然晚期的楊式大架太極拳已有比較大的改革和創新,但是畢竟楊式太極拳的根在陳式太極拳,非圓即弧的螺旋纏絲運動仍然是其精髓所在。我們應該看到楊式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兩者實際上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側面,或者說是“一物兩體”。因此,我們絕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看待。我相信楊式太極拳和陳式太極拳以及其他太極拳在今後的發展歷程中,必然會相互借鑑﹑取長補短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太極拳與修身
太極拳定義的三個方面
相關知識
楊式小架特點和陳式異同
古代詩歌的特點和形式
陳式小架太極拳的特點
楊式太極拳的學習特點和要求
楊式太極拳的學習特點和要求
陳式太極拳特點和實戰運用
陳式太極拳特點和實戰運用
常見溝通方式的優缺點和特點
關於穀雨的氣候特點和養生方式
財務控制型模式的特點和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