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魚塘釣鯉魚有哪些技巧
春天許多釣友已經守在池塘邊釣魚了,春季是釣魚的黃金時間,可是魚塘釣魚需要哪些技巧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春季魚塘釣鯉魚技巧
春季天氣還不是特別的穩定,池塘的水溫和一樣還很不穩定,魚無論從活動量和開口幅度都很弱,但是隻要你掌握了良好的技巧,必定會有好的收穫。
首先我們應該學會選擇釣魚位點,一般情況下,鯉魚是很怕光的,弱光處常是其棲息迴游之地,常遊嬉於緩流水域。以水面有植物蔭影,水位在一米八左右為上位。鯉魚很狡猾,它膽小、機敏、警惕性高,行動與吃食都非常謹慎,不輕易咬鉤。
想要垂釣鯉魚,首次我們需要找到鯉魚的蹤跡。鯉魚喜歡的水溫是20—28攝氏度之間,水溫高於10攝氏度開始進食,低於5攝氏度時基本停止進食。早春釣魚的釣位主要還是看魚星和障礙物,就是說在魚星和障礙物旁做窩。
在自然環境中早晚在深水,中午在淺水。放釣塘兩頭水深差不多,只是魚層的差別,即:早晚在水底,中午魚有可能起浮。鯉魚愛拱泥尋食,從而產生大小均勻而密集的氣泡,一連有數十個同時上冒,並經常移動,此起彼伏,球形並常伴有汙水上升,找到了鯉魚星星,就找到了鯉魚所在之處了。交配期的鯉魚不咬鉤。這段時間約5O~6O天,也就是春末夏初的五、六月份。從七月上旬開始,是釣鯉魚的黃金季節。“天大熱,魚大食”,幾乎是見到餌就猛吞。
然後是餌料的選擇。窩子儘量使用比較細的粉餌,如果使用窩子料,要提早泡透,可以適當的加入鯽魚餌料。
手食拉餌可以使用簡單的腥香餌和拉絲粉組合就可以了。可以適量加入點魚開胃。製作時,餌料充分攪拌均勻後,取等量的水充分的調和均勻後散置20分鐘。
簡單的輕打幾下團成團就可以了。餌料不能過度柔和,也不要大力擠壓。如果初學者可以適當增加拉絲粉的比例。手食很簡單,身邊有的腥香餌料,加入少量的雪花和拉絲粉,有條件加點魚開胃,出來的狀態為蓬鬆,柔軟稍有彈性,陽光下閃光,可以順暢的拉出蠶豆大的糰子就可以了。
最後是垂釣的方法。窩子一定要泡透,儘量減少硬物,儘量減少硬物,窩子在放魚後打入,量不宜多,一般兩個拳頭大的糰子就可以了,如果窩子打的太多,你就可以收拾東西明天等發窩吧。拉餌的手法可以從站內的講座或大師視訊中獲得,我覺得初學者應該注意的最基本的問題是分鉤,拉餌的分鉤很關鍵,纏繞在一起會大大影響垂釣效果。
春季釣魚健康按摩方法
1.摩熱掌洗臉法
首先洗淨雙手,乾毛巾擦去雙手水跡,然後雙手掌合攏指並齊,由輕至重、由慢至快地逐漸加力摩擦;也可十指交叉搓擦,使雙掌反覆不停摩擦,一搓一擦為一次,摩擦不少於60次,直到雙掌發熱。
雙掌搓擦時,有意使雙手心及兩拇指的赤白肉***魚***貼緊摩擦通過這種加力摩擦方法使草內各穴和草指末梢血液迴圈加快,使手羊和十指靈活運動,為按摩臉部奠定基礎。然後將搓熱雙掌貼在臉部勻力上下摩擦***手掌皮粗者宜輕宜慢,手掌皮嫩滑者宜重,宜由慢到快***,直到臉、日、鼻、嘴各部位發熱。這樣血液迴圈加快,達到昇陽祛寒的功效。坐或站著操作都行,每隔60分做一次,又不妨礙觀看漂訊與提竿。
2.轉動膝腰頸肩法
①轉膝
前彎腰半蹲,雙腳一拳間隙站穩;雙手心各撫膝蓋面,然後順時針慢悠悠自由轉動100次,再逆時針慢悠悠自由轉動100次,可預防久坐腿腳麻痺和膝關節障礙等病症的產生。通過膝關節鶴頂、外膝眼、內膝眼、血海、樑丘幾大穴位經絡血暢,昇陽祛寒。
②扭腰
八字步站牢穩挺直腰,雙手各叉腰間,目視釣點,順時針勻速慢慢地溫柔轉動腰椎100次,然後逆時針勻速柔軟地自由轉動腰椎100次。轉幅不宜過大、過快和過重,根據年紀和個人體況,建議2秒鐘轉一次為妥,有魚訊時即停而揚竿。有預防或緩解腹椎發酸、發硬、發僵,及腰脊痠痛、腔膝痠軟、神疲乏力畏寒等。
③轉頸椎
穩坐釣臺***八字步站牢固也行***,雙目緊合,雙手撫蓋丹田穴位,順時針慢慢地很自然轉動頸部100次,然後逆時針轉動100次,幅度適中2秒鐘轉一圈為好,年紀大者3秒鐘轉一次,太快易頭暈。操作完後身感熱血湧頭,再慢慢睜開眼時,等待1-2分鐘移步,防止眩暈跌倒。
④聳肩旋臂
釣友取站式,雙手向然下垂於大腿兩側,腰挺直,雙目平視,兩肩聳起,然後作從前至後的旋轉運動。兩臂隨肩向然轉動,兩手在大腿外猶如畫橢圓。肩膀旋轉一週為一次,兩肩同時旋轉各40次。肩臂各部位的經絡和肌肉,通過一聳一旋這種特殊的運動方式,產生熱能抗寒侵身。堅持經常扭動保健鍛鍊,可預防久坐膝、髒、頸椎陰寒和肩周炎***骨質鬆弛長骨剌***的發生。
3.拉耳叩門法
用拇指和食指捏著耳頂往耳垂底滑動式下拉,適力勻速一下一下地往下拉,直至耳朵發熱。再從耳腔往耳輪頂適力勻速一下下地上拉,發熱即停。然後對另只耳同樣進行按摩下拉和上拉,耳朵發熱為止。
雙手掌心撫蓋緊耳孔,雙手瞬間往外拔放,一下下地進行10次,即為叩耳門。效果禦寒昇陽***腎開竅於耳,腎氣旺盛***,全身有股熱氣湧動。也可預防耳鳴、耳閉氣、輕微耳痛症等。
看過的人還會看:
釣鯉魚調漂有什麼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