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的本質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相信金融大家聽得很多了,但是大家真的明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融的本質,希望能幫到大家!

  首先,說說金融的本質。就是三句話:

  一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二是信用、信用、信用,槓桿、槓桿、槓桿,風險、風險、風險,實際上就三個詞“信用”、“槓桿”、“風險”;

  三是金融不是單純的卡拉OK、自拉自唱的行業,它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金融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就沒有靈魂,就是毫無意義的泡沫。在這個意義上,金融業就是服務業。

  具體來講,第一個特點,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銀行是幹什麼的?一方面,老百姓有錢存在銀行裡;另一方面,企業需要錢,銀行就是在之間起著橋樑,起到中介和服務作用。保險是幹什麼的?保險實際上是人在健康、安全的時候,有餘錢買了保險,發生生病、死亡等意外突發事件的時候拿來救急,這個過程是人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平衡,當這筆錢放在保險公司,又可以為企業融資提供資金來源。證券市場更是如此,老百姓冒一定的風險投資買股票,取得回報,不管是賺的企業利潤分配,還是股價差價,總之是為有錢人理財的一個橋樑。租賃也一樣,一個企業沒錢一次性投資10億,就要借債,如果通過租賃,把一次性的鉅額投資轉化為日常的租賃費用,那麼投資資本和資金就轉化為租賃公司的資金,而企業不出這筆錢,攤入執行成本,執行成本增加以後,少交一點所得稅,或者產生各種各樣的效益。這也一樣起到為需要錢的人融資的作用。

  在座的都是金融業專家、領導,都明白這個金融的定位。我們有十幾個金融品種,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統的資本市場發債券、發股票,還是間接的金融系統商業銀行或者非銀行金融系統,都是各種理財方式、中介方式,本質上就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

  金融的第二個本質,是信用、槓桿、風險。

  首先是信用。

  沒有信用就沒有金融,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線。金融的生命線,一種體現在是金融企業本身的生命線,金融企業本身要有信用;一種體現在與金融機構借錢的企業也要有信用;還有一種體現在老百姓在你這兒存款、投資的過程中,各種中介服務類的企業當然也要有信用。信用從哪兒來呢?對非金融企業來說,你跟金融單位融資,沒有信用就無法融資,任何在這個問題上投機取巧的人,最終一定會受到懲罰。說我不要信用也能融資都是胡扯,離開金融本源的任何理論都是不成立的,這個本源就是兩個字——“信用”,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

  企業的信用在哪兒呢?

  第一,企業要有現金流,你向銀行借1億,銀行就要稽核這個企業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現金流怎麼樣,現金流比利潤還重要,哪怕利潤很高,如果某一個月資金鍊斷了,把你弄得崩盤了,後邊哪怕有暴利,你已經死了,也沒有用。所以,資本市場上考核企業的第一個信用就是分析財務報表裡的現金流。

  第二,要講企業的利潤,我們說一年有1億利潤,10倍市盈率,股票市場價格可以值10億,增長很高,市盈率30倍、50倍還有人願意買,是買它的未來,因為利潤增長很快,買了以後,過三年、五年,高增長率會把這個市盈率從30倍又降到10倍,我買的股票就賺錢了,總之和回報率有關。

  第三,和抵押物有關,如果回報率、現金流不大講得清,但這個企業很重要,擔保公司願意為他擔保,或者某個第三方企業幫他擔保,擔保物是充實的,銀行當然可以照貸無誤,如果萬一企業不行,擔保公司、第三方企業賠,只要這個事鐵板釘釘,也是可以的,也是一種信用。

  第四,就是企業的高管人員,企業的經理是一個世界有名、中國有名、區域有名的非常實誠的優秀企業家,如果遇上金融危機,遇上特殊困難,憑他個人信用的含金量,大家可以幫忙。另外企業的品牌等一些無形資產也是有價值的。

  這些都是一些金融學的常識,但人們往往不按常識做事。我們有時候說現在大資料分析,不管怎麼分析,如果看不到企業的現金流,看不到企業的資本回報率,看不到企業的第三方擔保,看不到企業非常實際的一些信用物,大資料分析就能把幾百萬、幾千萬借出去?我覺得這也會很荒唐的。我的意思說什麼呢?

  如果直接瞭解企業這些相關資料當然最好,如果用大資料,網路的方法間接地、確切地瞭解企業的這些資料,也是一樣的效果。但是,如果說大資料分析的結果是不需要有資本回報,不需要有現金流概念,不需要有擔保物,也不需要有其他的信用物,那大資料就是賭博。所以,金融的本源其實並不複雜,如果一套說法說得把金融ABC給丟了,它哪怕再複雜再高階,也別信。金融的衍生工具也一樣,有許多許多的衍生工具,但是不管什麼衍生工具,總是能看到信用幾個基本特徵的痕跡,如果全部拋棄了,還原不了,根本搞不清了,那就是泡沫。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這樣,次貸產品本來是房地產商賣房子,不需要抵押物,零首付,不受制約,房價就會漲,漲了大家都賺錢。一旦這樣的房子壞賬,沒有抵押物,全是銀行背賬,銀行風險就大了,但銀行不是想辦法把次貸變成正常貸款,從抵押物上做文章,而是把這個次貸賣到股票市場,變成了CDS債券,這個CDS債券槓桿比到了1:40,雷曼兄弟公司40億美元購買了1600億美元的CDS。如果這個債券漲10%,他就賺400%,40億美元變成160億美元,如果跌10%,就立馬崩盤了。總之,考核資料分析或者品種轉換的根由,就是信用物。沒有信用的一切金融都是假金融、偽金融,在重慶決不讓它發展,這是常識。

  第二個就是槓桿。

  金融的特點就是槓桿,沒有槓桿就沒有金融。為什麼要信用?因為信用是槓桿的基礎,你有信用,我才槓桿,如果什麼事都是1:1的,我拿100塊給你,你就我給100塊的貨物,大家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不需要信用了。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槓桿。

  銀行的存貸比,就是一種槓桿比例。有10億註冊資本,可以搞100億貸款,資本充足率1:10,也是個槓桿比。租賃公司如果有50億資本,可以搞500億租賃,也是1:10的槓桿。搞期貨一般是1:20的槓桿,5塊錢的資金可以做100塊錢的投資,如果做遠期交易,1:5的槓桿,100塊錢的交易付20%,半年以後貨物到了再付剩餘的,這中間也有個透支,是1:5。最近,股票市場搞融資融券,也是個槓桿比,你有100萬的股票,跟證券公司可以融資也罷,融券也罷,借給你一定比例的透支,總之沒有比例就沒有金融。雖然這也是金融課堂的ABC,但是一切的金融風險都是背離了這些基本原理而所致的,所以這些基本原理要當真經來念,不管是行長還是科員,這個真經要天天念、月月念、年年念。所有的金融風險都是槓桿比過高造成的,沒有槓桿比就沒有金融,但槓桿比過高就產生風險。剛才我用了信用、信用、信用,槓桿、槓桿、槓桿,風險、風險、風險三個疊加詞,就是用最土的方法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一切金融的創新都是想方法把槓桿放大,一級槓桿1:3,二級槓桿再來一個1:3,整體系統疊加就變1:9,如果有三級、四級就更上去了,每一級都在策劃槓桿比,一切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槓桿比放大,真正的智慧就是設計一個風險比較小的、有一定信用基礎的、可靠的、不容易壞賬的槓桿比,那才是智慧,是金融的精髓。

  我們說過分的槓桿比是一切壞賬、一切風險、一切金融危機的來源,壞賬是講具體的一個企業,風險是這個系統體系發生的事,危機就是延伸到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事。所有的這些,都和槓桿比、和風險沒控制好有關係。解決金融危機的全部辦法也就是三個字:“去槓桿”,不管是國家級的去槓桿,還是某個行業的去槓桿,還是某個企業的去槓桿,實質就這麼簡單。

  這是金融的第二個本質,風險、槓桿和信用。這三件事是互動的,信用高的風險當然就低,槓桿比一般也不會太高;槓桿比高的信用就會降低,風險也就比較高。金融專家、企業的創新都是圍繞這三件事在運轉,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一個度。

  第三個本質,金融的要義是為實體經濟服務。

  記得鄧小平老人家當年視察浦東,也就是1991年1月14號,大年初四,他說了一句話:“金融很重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中國的金融要在世界上有地位,首先要從上海搞起。”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一是金融和各個行業的關係,一招棋活全盤皆活,是個中心。二是上海過去是貨幣自由兌換,以後也要這麼搞,當時金融是管制的,貿易項下也不能自由兌換,老人家已經想到以後貿易項下自由兌換,今後要這麼幹。三是,當時人們認為北京是金融中心,上海不值一談。老人家說中國的金融要從上海搞起,上海才真正敢把金融中心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個核心是怎麼形成的?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這個中心就變成以自我為中心,就會異化為一個卡拉OK、自拉自唱、虛無縹渺的東西。金融只有在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過程中,圍繞著實體經濟運轉的過程中,才能成為中心。對此,王岐山同志在當國務院副總理時曾說過,“百業興,則金融興;百業穩,則金融穩”,這兩句話應該是金融界的戒律。我講這段話,是讓大家理解金融的本源,金融的三個要義。你哪怕成了大銀行的老總,這段話也應該溫故而知新,每當我們發生任何金融風險,無論是金融危機,還是一個企業破產倒閉,或者一個P2P跑路的時候,你都可以從這三個特徵值裡找到問題的本源。

  第一,一個地方政府為企業服務,推動金融發展,最重要的該抓什麼?

  我們要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小微企業服務,為“三農”服務,為結構調整服務,為國家的戰略重點服務。在這樣的服務過程中,抓手是什麼?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按“一行三會”的金融政策,努力做好“三管齊下”的工作。“第一管”就是間接金融中的商業銀行貸款融通的體系,“第二管”就是要發展直接金融中資本市場的融資體系,“第三管”就是發展小貸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租賃公司等各種各樣的非銀行金融體系。

  這三個體系如果完全靠布朗運動,自我發展,沒有地方調控,就會沒有方向。以前計劃經濟時期沒有資本市場,也沒有非銀行金融體系,只有銀行,金融體系90%以上靠銀行貸款,這個經濟不會活躍,也不會快速發展,也不會分類調控產生結構的改進,大家都一刀切。現在國家一年15萬億的社會新增融資,銀行佔10萬億左右,如果那5萬億不存在,就靠這10萬億,支撐不了當下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所以,要依靠銀行,但不能一棵樹吊死。

  非銀行金融機構是“一行三會”在2006、2007年全面啟動的,而且放權給地方政府幹,“一行三會”給予這些非銀行金融機構一定的政策框架,地方政府按照“一行三會”的政策框架審批這些機構。從那時候開始到現在,全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法人數量、融資總量,都有驚人的增長。雖然它的融資利息一般比商業銀行高一倍,但它還是受國家管制的一個相對規範的非銀行機構。我們把它叫普惠銀行,有點褒義和鼓勵的意思,也可以把它叫做影子銀行,是銀行的一個對比,也沒有貶義。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好處就是,凡是它發達的地方,社會民間的高利貸、亂集資就會大大減少,大體上減少一大半,因為既然有充分的15%、18%的中利貸可以借,我為什麼要借30%、40%、50%的高利貸呢?重慶的典當行、高利貸公司,在十年前可以說非常多,近幾年我們批了兩三百個小貸公司,形成了幾百億、上千億信貸餘額,他們大大壓縮了高利貸、地下錢莊的生存空間。現在重慶的高利貸、地下錢莊,我不能說沒有,但是大大減少了,這是好的一面。但是它也有缺點的一面,利息總而言之比銀行高,這個比例如果過高,對整個融資系統也是不健康的。

  怎麼解決這件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力推進直接金融系統,也就是資本市場、債券市場。最近幾年,在“一行三會”的支援下,重慶融資結構的比例有了明顯變化。十年前我們90%以上的新增融資是銀行,後來非銀行系統5%、10%、20%、30%,逐漸逐漸地提高,當提高到40%多以後,又變得不合理了。改變這種局面,不能把銀行的貸款佔比又去提得很高。一方面是受制於銀行額度制約,另一方面政府真正有作為的是抓直接融資。去年,我們在這方面又取得新成效,去年5600多億新增融資,銀行貸款佔45%左右,直接融資系統提高到24%左右,然後小貸公司、信託公司等差不多佔30%。

  資本市場融資其實有五六個渠道,很寬的。第一個是IPO上市,不管深圳、上海A股市場,還是香港、美國上市。由於我國上市是管制審批,上市的很有限,最近我們幾個大機構都是跑到香港上市,因為香港屬於註冊制,上市快。第二塊就是發債券,企業債券,由國家發改委、證監會審批,最後在A股市場上市,因為是審批制,規模也放不開。我們最支援的就是讓重慶有信用的企業到人民銀行的銀行間市場去發行企業債,去年有120個重慶的工商企業發了900億銀行間的市場債券。所以,哪個市場對地方政府、地方企業有效,我們就走哪個市場。發銀行間中票或者資本市場的債券又是一種,定向增發也是一種直接金融行為,讓私募基金作為投資股東投進來也是一種股權融資。

  去年,我們有一件事做得很成功,就是京東方定向增發。

  京東方作為中國最優秀的液晶面板類公司之一,在世界生產能力排名第五,生產的產品供不應求。中國一年要進口液晶面板1800億美元,看準這個方向,就要有勇氣投資,效益一定會好的,所以我們請他來投資。京東方想投資,願意佔據這個市場,也有這個技術,但是缺錢,拿不出330億。我們當然不能說你拿不出,我幫你拿,但可以買你的股票,你定向增發100億股,按市場價2.1塊一股賣給我,你得到210億,再向銀行融資120億,就有330億,投在重慶,一年多時間把這個廠造好,今年三四月份就能投產,投產以後一年可以形成五六百億的產值。這是一個很好的投融資專案,解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巨大投資資金來源,真正起到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的作用。這單業務是西南證券做的,是一個好專案。本來我們起初是想把這個融資需求交給重慶的民營企業,他們如果有錢沒有地方用,投到這個專案,肯定比放100億小貸好,不容易壞賬,但後來民營企業沒有實質跟進。倒是重慶的一些國有企業,還有上海、北京的一些外地企業很睿智,都爭著來投資。所以一個月210億的股權融資,120億的銀行融資到位。現在,京東方的股價是3塊多一股,每股賺1塊錢,210億投資現在價值300多億。我講這段話的意思,直接融資裡邊有許多工具、很多方式,在座的銀行、企業,都該深度瞭解,瞭解以後,把這一塊努力拓寬,我們的金融體系就活了。

  我為什麼這麼講?大家要明白,直接融資系統會帶來整體的融資成本下降。所有的債券、中票,它的利息低於銀行利率1個百分點左右,是低利貸系統。1000億、2000億的融資量,利息下降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整個重慶的金融系統的利率往下降,重慶企業的融資成本就降低了,這是政府該作為的地方。巨集觀上金融為地方經濟服務,為實體經濟服務,實際上要把金融系統的融資結構“三管齊下”,三個比例要適當。你也不能說把影子銀行都廢掉,你也不能說銀行佔比越小越好。當我們一些信用比較好的企業通過直接金融系統融資了2000億的時候,肯定就會向銀行少借2000億,銀行這些錢借給誰?政府引導他們更多借給“三農”、小微、高新技術、結構調整等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多了這筆錢以後,信託、租賃、小貸公司的錢自然就會少用。總之,金融系統市場細分,各有定位,但這個比例十分重要。這種比例來源是國家“一行三會”的金融貨幣政策,我們是把國家政策和重慶實際結合起來,力爭做得更好。

  當下,金融要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服務。具體到重慶,首先要考慮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領頭羊城市,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支點和節點城市,也是國家超大城市之一。講節點支點,就是長江經濟帶,我們是上游樞紐;絲綢之路經濟帶,我們是中國方面的一個起點,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起點重慶、終點德國杜伊斯堡,是當下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主通道,這兩年的貨物價值量佔到全國經過新疆阿拉山口到歐洲貨運量的80%。這個意義上講,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統還是間接金融系統還是非銀行金融系統,都該圍繞這些戰略去落實工作。這裡邊有許多大專案,比如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裡講到十大基礎設施,包括高鐵專案、貨運鐵路專案、隧道橋樑專案,以及地鐵、高速公路、水利工程、通訊工程、能源工程等,有1萬多億投資。另外和大都市發展有關的城市開發,也會有幾千億,都是和國家戰略有關係,金融當然應該支援。

  第二,要為改革開放服務。

  有時候改革的過程也是需要投資的。比如我們把基礎設施投資變成PPP投資,以前是政府跟你們借錢,你們很容易就可以借;現在企業如果用PPP方式來幹這個活,政府不負擔信用風險,但是有資源配置給企業,這個企業要跟你們融資,你們是不是能夠採用各種辦法,或者股權融資的方式,或者銀行貸款的方式,或者各種租賃資金融通的方式,跟這些專案合作?這一塊其實就是改革,需要金融提供服務。改革包括各個方面,其中有不少和融資有關,而且往往都是資本效益提升的,金融參與其中也是有很大效益的。去年我們搞了1300億PPP,國有資本按五種路徑的混合所有制搞了1000億,本來這2000多億是需要重慶政府自己用資源或土地抵押了去融資,然後來搞這些專案;現在我們卸掉了包袱,吸引民營、國有、外地、外國的企業進來了,他們當然也需要融資,金融系統這時候支援他,給他融資,也就是支援了重慶政府的改革,這是一個互動的。去年因為我們搞了這些改革,重慶政府的債務從6000多億降到5000多億,降了1000億,但是我們的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了18%,沒有出現說要減債了、該搞的專案不搞了。改革會有資本紅利,會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會使得各種所有制結構更加協調。這個時候,中間起融通作用的當然是在座的,各得其所。

  開放的過程也會花錢,我們每年引100億美元外資,這是註冊資本金,會貸出1千多億貸款,最終外資一年在重慶的投資量是2000億,佔1萬多億固定資產投資的近20%,比例是不低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座的企業為外資企業服務,就是服務於開放。重慶的開放有幾個特徵:一是利用外資多,連續幾年每年100億美元以上的外資到位數,在中西部排在前列,全國排在第七位。二是進出口量大,去年955億美元進出口,出口排全國第八、進口排第十,這個進出口貿易當然有短期流動資金、長期流動資金以及出口信貸等在裡邊起到週轉作用。三是實現了大交通樞紐、大口岸、大保稅進出的平臺。去年機場吞吐量達到2970萬人次,在國家主要機場增長率排名第一,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也過了百萬標箱。總之,凡這些開放特徵方面需要資金,各方面應該特別傾斜一些,就是支援改革開放。

  第三,要支援實體經濟、工商企業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發展。

  去年國務院專門發了支援小微企業、支援“三農”、支援實體經濟的檔案,國務院督查組還專門來重慶進行了督查。總體看,督查組認為重慶按照國務院要求做得比較到位。

  第四,要為調結構服務。

  “6+1”支柱產業要升級換代。電子資訊產業幾年時間做到了2億臺件的終端產品,生產量已經是全國之最。汽車去年生產了262萬輛,也實現了全國排名第一。這些支柱產業升級換代的資金融通當然應該支援。重慶的支柱產業發展,我們是按照三種叢集的理念來推進:第一種是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關聯企業,整機廠、零部件廠、原材料廠一體化形成叢集;第二種是同類型產品、同類型企業扎堆運作;第三種是生產性服務業和製造業企業形成叢集互動。這三種叢集背後體現的支柱產業,融通要給予支援。

  第五,凡是有利於重慶產業創新的,不管是工業創新,還是服務業創新,應多予以支援。

  我們現在講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積體電路、液晶面板、物聯網、機器人、奈米新材料這五大類和現代資訊活動有關,還有五大類包括頁岩氣、綜合化工材料、新能源汽車、環保產業、生物醫藥。這十個方面去年是600多億產值,今年預計1500億,可以翻番的,我們希望五六年以後到1萬億。這不叫浪漫,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比如液晶面板,去年京東方330億投下去,今年半年多時間可以做200億產值,明年就是四五百億。服務業領域,包括跨境電子商務、大資料、雲端計算型別的企業,或者是平行貿易、保稅商品展示銷售,實際上是歐洲等國外商品重慶賣,打破原來的商業進貨渠道,通過保稅區實行平行貿易,使得價格比國內的專賣店便宜,這是個創新,裡邊有許多企業是新冒出來的,也需要融資。

  第三個,金融業要防範好三類風險。

  金融業防風險,最重要的是三個風險:第一個,是非金融的產業出毛病、產能過剩,但和金融系統有借貸關係,壞賬衝擊金融機構。第二個,是金融系統自身出毛病,自己不謹慎、行為不端或者經營有誤造成了危機。第三個,既不是實體經濟也不是金融系統出問題,而是社會上的地下錢莊、高利貸、亂集資衝擊了經濟,連帶金融系統陪葬。這三類風險,都是政府、社會和各類金融機構要防範的。

  第一類是產能過剩。

  市場經濟天然會創造產能過剩,因為市場經濟中利潤高的行業,大家會模仿跟進,供求平衡以後還會有慣性,就會產生過剩。過剩不可怕,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就是淘汰過剩的動力,良性的過剩是10%—15%,市場經濟中每年有10%—15%企業發生倒閉,是優秀企業把差的企業擠掉了,別大驚小怪,這很正常。但只要過剩超過30%,全社會利潤歸零,到了40%幾乎不會有企業能盈利。再優秀的企業也會跟著賠本,就會產生系統性風險。這是市場經濟鐵的法則。我經常聽到有企業家說,即使有30%的過剩,只要我資本實力強、技術好、有經營能力,就有辦法讓這30%的過剩轉給別的企業,自己能100%暢銷,甚至還能提價,抱有這種“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最終是會慘虧的。

  工業領域,鋼鐵就是這樣,現在10億噸的產能,需求只有6億多噸,產能過剩50%,所以全行業虧損。水泥、風力發電、光伏電池、有色金屬、電解鋁、氧化鋁等十幾個工業品也都過剩了。重慶2013年工業利潤增長42%,去年又漲35%,效益比較好,固然有產品符合市場需求的因素,但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產生過剩。全國鋼鐵十年前1億噸,現在10億噸,重慶這十年沒有增加1噸鋼鐵產能,還是600萬噸。煤炭,十年前全國18億噸,現在漲到40多億噸,實際生產的有30多億噸,重慶還是4000萬噸沒增加。如果在這些領域有產能過剩,就會產生大量虧損,抵消掉現在的許多利潤。所以,按黨中央、國務院的調控方針老老實實、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地幹,超前謀劃不會吃虧。大家一定要相信經濟規律,要有理性思維。

  城市發展也有產能過剩。土地供應上,一個地方每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一般應該容納1萬人,100平方公里就是100萬人,這樣產城融合就比較繁榮。但如果一個地方只有50萬人,土地開發了100平方公里,這城市不管造得多麼繁華,晚上一定是空城、鬼城、死城,這就是過剩。所以,這十多年,我們始終堅持每平方公里1萬人這一條基本規律。工業園區發展也有一個經驗標準,每平方公里要有100億產值,有1000億產值就10平方公里,3000億產值就30平方公里,不能拿30平方公里搞了500億產值,那是糟蹋土地。這種過剩的不景氣會像瘟疫,讓所有來考察的企業嚇得落荒而逃,最終害人害己,決不允許這麼幹。

  城市發展中,有六個型別要防止過剩。一是住宅。人均40平方米足矣。如果城市未來最終人口在1000萬,住宅需要4億平米,多了就過剩。有的地方人均80平米,肯定是泡沫一堆。二是寫字樓。一個基本的經驗,差不多2萬GDP1平米。搞多了寫字樓,最後不會有人辦公。三是商鋪。大體上,大都市2萬零售額需要1平米商鋪,區縣城級差地租低,1萬零售額1平米商鋪。如果5000億零售額,有1億平米的商鋪,供過於求,毛利付房租都不夠,一定賠本。四是貿易市場。各個省模仿浙江義烏搞幾個不是不可以,但義烏全國就一個,如果每個縣都想搞一個小義烏,一搞就是幾十萬上百萬平米,肯定門可羅雀。五是會展中心。一個千萬人口的大都市有幾十萬平米會展中心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地市州和區縣城搞幾十萬平方米的會展中心,那肯定會過剩,有的地方一搞還搞幾個,每個都十幾二十萬平米,不可能有那麼多展場來配置。六是城市綜合體。如果一個城市建20個綜合體,每個區縣裡都建兩三個,一個區縣才十幾萬人,哪有那麼多消費?肯定也會產生泡沫。房地產資金消耗量大,一旦過剩,壞賬都是金融系統的。有時候銀行怕房地產商翹辮子,為了規避風險,把本來應該再貸給房地產商的錢收走不還,房地產商只能轉向高利貸,很快就會翹辮子,這種擊鼓傳花也會造成不穩定。

  總之,對於金融系統來說,對產能過剩不能被動應付,應該有三種角度預測。

  第一是政府和研究機構,應該對這個地區的產能有客觀的、理性的預測,提示和預警各類企業不要捲到過剩產業中去,然後拿出一些政策措施,有效地遏止過剩產能的蔓延。二是企業,該審時度勢地分析自己所處的行業是過剩還是不過剩,過剩了就別一根筋地往裡擠,要轉向別的行業調整結構,別飛蛾撲火,珍惜自己的發展成果。政府只能算是第三方指導,企業可是實打實地把自己的血本賠光了,不划算。三是銀行,不管是有政府指導,還是有企業預防,銀行作為資金提供者,都應該有行業分析,要像投資銀行分析股市、IPO上市企業盡職調查那樣。如果銀行都分析不了產能狀況,那就是書呆子。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你的服務物件搞不清,那還搞什麼金融服務啊?這是第一類防風險,就是產能過剩怎麼防,實際上就是“政府預測性指導、企業自身加強防範、銀行給予幫助”。

  第二類是金融機構自身風險。

  金融機構的風險,本質上就是信用、槓桿、風險沒控制好。槓桿比太高,最終就導致金融風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兩房”按揭貸款從零首付變成了零按揭,由於兩年零按揭,美國房地產走下坡路了。所以,奧巴馬向美國國會報告,說零首付是次貸的原因,零按揭又把房產商憋死,能不能首付50%,還有50%按揭,2011年美國國會同意了。這幾年,美國房地產又有所復甦,這就是槓桿比的合理利用。

  目前,金融系統內在滋生的風險,本質上是槓桿比過度的問題。具體表現有幾個:

  一是整個信用風險繼續上升,實體經濟資金使用效益下降,槓桿程度上升。以前,一般一個地方GDP增長1塊錢,要新增3塊錢左右的融資。去年,全國GDP每增長1塊錢,新增融資在3塊多,還比較合理。但有的地方高達5塊、6塊、7塊,就是說新增融資1000億,GDP只增長兩三百億,這個槓桿比肯定有毛病。重慶還好,新增了2000多億GDP,新增融資量5600億,槓桿比是2.8塊錢左右。

  二是產能過剩行業的金融風險集中暴露。去年以來,產能過剩行業的風險暴露、貸款積壓,導致M2和M1整個資金週轉速度都放緩,除120萬億的M2,M1接近40萬億,這是真正的資金,M1週轉慢,比重就越來越大。

  三是地方政府債務清理帶來的金融風險。對銀行而言,地方政府債務清理的過程,會涉及金融系統各種各樣的轉賬,槓桿比也是不一樣的。在企業間市場和銀行間市場發的債券,這是直接融資,比較清晰。這兩種之外的債務,就是非標債務,其實是一筆糊塗賬,包括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存兌匯票、信用證、應收帳款、社會憑證以及再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雖然股權不是債務,但是過幾年連本帶息的固定回報收回,其實最終還是債務。還有,近一兩年各種非標業務雖然形式翻新,但本質沒變,比如銀行將自有資金放貸、理財資金投資非標,最後變成銀行存款,就稀裡糊塗規避了監管,這個過程中金融槓桿比提高了,特別是非標準債務領域風險控制的流程內審不規範了。金融企業去槓桿、實體經濟去槓桿,本質上是由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直接金融系統一起操作。操作過程中,槓桿比高了,風險大了,但是利潤利益的確多,不出風險僥倖賺暴利也是可能的,但人一有僥倖思想,就會不可控制地陷入進去,最後出事就在這個地方,我們要特別當心。從這個意義上講,金融系統是最好的預測師,理應站出來提醒糾偏。

  第三類風險,既不是來自企業,也不是來自金融單位,完全屬於非法金融活動造成的金融風險。

  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第一種就是高息攬儲亂集資,這種高息攬儲不是小貸公司等經過“一行三會”允許的、有規範要求、有槓桿比調控要求的,而是社會上的一種瞎搞,後果不比殺人放火輕。政府以及公安、“一行三會”都要高度重視這個事。一旦在哪個區縣發生,成千上萬的老百姓捲進去,最後找不到事主就找政府。第二種就是民間的“老鼠會”、傳銷活動。第三種是民間的典當行、地下錢莊,高利貸公司。第四種就是不規範的P2P。今天《中國證券報》上的資訊指出,P2P“類銀行”模式遭疑了,從主要做小微貸款轉為大額貸款專案,並開始大量起用銀行從業人員,在風控手段上也逐步向銀行靠攏。由於這種業務實際上沒有真正的控制手段,所以就在上個月,全國的P2P問題平臺達到69家,月發生率為3.9%。所以大家別以為P2P是創新,如果沒有規範,寧可不創新。本人雖然很多事情都比較開放,但是在風險防控上屬於保守型。2013年4月份,市工商局一個簡報說沿海有三個P2P公司到重慶註冊,當作新型金融機構落戶重慶,作為成績報給我。我看後,覺得這件事有很大風險,專門批了一段話,大致意思是重慶在P2P公司有關政策沒有規範之前,一個都不許註冊,別跟風就是雨,如果創新帶來巨大的風險就要小心,這不叫創新,而是絕對的冒險,是不懂金融的本質。

  市政府作出明確規定以後,工商局做了一個很好的事,建立了五條防範風險的措施,非常到位,是真正動腦筋了。第一條,建立註冊登記預警機制,實施投資資格限制措施。在工商登記註冊系統中開發建設分析監控軟體,通過系統識別與警示提醒,對同一個主體投資企業數量過多、某地投資者集中投資一個行業、某行業數量增長過快等異常情況進行識別和提示,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針對性,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第二條,加強網路情報監測力度,及時將涉嫌違法資訊移送相關部門。依託工商情報資訊工作平臺,建立搜尋非法金融活動資料模型,對全市網站、論壇、部落格、微博進行24小時搜尋監測,抓取分析網路上與非法金融活動相關的情報資訊。第三條,主動開展拉網式清理整頓,及時發現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對全市以個人名義開辦的投資及投資諮詢類市場主體,特別是外地人員在我市開辦的,由各區縣工商監管幹部逐戶上門排查並登記造冊。建立排查臺賬銷號制度。第四條,強化投資諮詢類廣告監管,及時清查取締違法廣告。對出現“無風險”、“高回報率”等內容的廣告一律依法取締。第五條,實施面對面行政指導,督促企業誠信自律。今天我很大篇幅講這個,就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要通過日常管理把好前道關,抓好預防體系,不要事後諸葛亮,幾百萬、幾千萬都被捲走了,再來處理就晚了。

汽車行業最全貸款銷售技巧和話術
醫療器械銷售技巧
相關知識
金融行業的本質
金融行業的個人英文求職簡歷怎麼寫
金融行業的英語簡歷範文模板
金融行業的創意廣告詞
應聘金融行業的自我介紹
金融行業的精彩廣告詞
金融行業的精彩廣告詞
應聘金融行業的自我介紹範文
應聘金融行業的自我介紹範文
金融行業激勵銷售的口號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