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工作會上的領導講話稿***3***
農業工作會上的領導講話稿***三***
同志們:
剛剛結束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為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指明瞭方向。我們要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落實政才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及奇帆市長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清副書記和張鳴副市長的工作部署,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紮實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
這次全市農業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過去一年的農業農村經濟工作,分析當前“三農”發展面臨的形勢,緊緊圍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決策,研究部署今年的重點任務,不斷開創我市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局面。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緊緊圍繞“保供增收”,農業農村經濟在攻堅克難中實現穩中有進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農業系統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全市“三農”工作部署,緊扣“保供給”“促增收”兩大任務,著力穩生產、抗風險,調結構、增效益,促改革、建機制,強基礎、惠民生,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四個有力有效”和“兩個顯著增強”。 “四個有力有效”:即保障供給有力有效,主要農產品量足價穩,糧食總產1144.5萬噸,連續七年穩定在1100萬噸以上,肉類、蔬菜、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1%、5.5%、9%;全年沒有發生較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沒有出現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農民增收有力有效,農業增加值1076.7億元,增長4.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0元,增長11.7%,增幅繼續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在連續22年3:1以上情況下,去年縮小到2.65:1。農村改革有力有效,統籌城鄉重點改革不斷深化,重點改革專項紮實推進,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等試點專案全面展開。結構調整有力有效,區域佈局更加合理,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特色效益農業加快發展,百億級產業鏈日趨形成,“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格局正在加快構建。“兩個顯著增強”: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耕地畝均產值達到4362元,比上年增長5.2%,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預計達57%,主要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39%。農業安全防控能力顯著增強,農機、漁船安全實現“零死亡”目標,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
回顧過去一年,主要抓了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計穩定生產。積極爭取支援,全年市級以上投入超過63億元,比上年增長4%。建立糧食高產建立萬畝片255個,強化馬鈴薯和中稻-再生稻增產模式攻關;加快蔬菜品種更新換代,促進淺丘、平壩、中山和高山協調生產,全市人均蔬菜佔有量565公斤,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推廣池塘“噸魚萬元”、“一改五化”、“魚菜共生”等技術,促進了漁業健康發展;研發推廣新型農機產品169個,推廣補貼農機具38.7萬臺套。新建高標準農田37萬畝,蔬菜基地達到185萬畝,新改擴建生豬、奶牛養殖場、養殖小區325個,新增標準化畜禽養殖場32個,建成鄉鎮標準化畜牧獸醫站369個,推進4個區縣獸醫實驗室能力建設,成功建立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23家、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4家。同時,面對相繼出現的低溫陰雨寡照、暴雨洪災等自然災害,以及生豬價格長時間低迷的不利形勢,及時組織開展“科技避災百日行動”,採取規模養殖扶持、能繁母豬補助、擴大生豬保險、加大收儲力度等措施,有效減輕了損失,穩住了生產。
***二***深入推進結構調整。緊緊圍繞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堅持“穩豬糧、壯牛羊、擴菜果、增水產”的思路,統籌推進都市現代農業、城郊特色效益農業和生態特色效益農業發展。加快長江三峽柑橘產業帶建設,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全市90%以上的柑橘集中在三峽庫區及長江干支流河谷區域,早中晚熟比例調整為20:42:38,去年總產量達到234萬噸、增長4.9%,總產值190.4億元、增長28%,創20年來新高。充分發揮渝東北和渝東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草食牲畜,牛、羊、兔分別增長8.9%、9.9%、11.3%。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有效期內“三品一標”達到2284個,市級名牌農產品增加到152個,果蔬茶標準園、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場示範建立取得明顯成效。積極拓展農業功能,促進休閒觀光農業提檔升級,發展休閒觀光果園5300多個;建立13個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休閒漁業增加到4.9萬畝;開闢了“巴渝•醉美鄉村網”,打造和推廣鄉村旅遊精品路線75條,3個村獲得全國“最美休閒鄉村”稱號。大力推動農業走出去,鞏固武隆、黔江等出口蔬菜基地生產能力,支援中一種業等企業投資東南亞、非洲等市場,開闢了出口俄羅斯的農產品“綠色通道”。
***三***不斷完善扶持政策。加強資金整合,創新支農模式,在支援領域上向糧食生產基礎設施、重要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基地建設等傾斜,在扶持物件上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重點安排有利於保供增收的農業專案。完善農業補貼辦法,及時足額兌現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種糧大戶補貼,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創新農業投入機制,籌建執行農業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業投資基金。持續增加農業基本建設投入,落實新增千億斤糧食工程、石漠化綜合治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等基礎建設資金12億多元,增長5.8%。規範預算管理,加快預算執行,健全管理機制,對農業專案實行申報、評審、驗收、績效評價全過程管理,加強審計監督,有效提高了農業專案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4211個村、3.3萬個組***社***完成資產清理、價值認定,佔總數的45.1%、42.2%;積極穩妥推進量化確權,237個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試點,其中28個全面完成了試點任務。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家庭農場達到1.1萬家;農民合作社增加到2.18萬家,其中股份合作社發展到2600家;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加到2608家。在5個區縣開展農業農村改革綜合試點。完善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後續工作,推進規範化管理和服務,累計流轉承包地1400萬畝,佔農村家庭承包面積的39.7%。積極發展農村合作金融,擴大農業信貸擔保,新增擔保貸款11.5億元、累計67億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107.2億元。擴大水稻、玉米和馬鈴薯保險,開展蔬菜和生豬目標價格保險試點,農業保險險種擴大到28個,保額110億元,參保農戶突破100萬。爭取到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農民合作社創新試點等5個國家級試驗試點。
***五***辦好農村民生實事。牽頭實施、協同推進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完成搬遷17.1萬人,累計達到35.9萬人,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深入開展重金屬汙染普查和農業資源環境保護,推進主城區56個湖庫整治、主要次級河流畜禽汙染防治,完成650個村環境連片整治,推進157個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新建戶用沼氣4.31萬戶、養殖小區聯戶沼氣1115個。全面完成生態家園建設專案,累計建成生態家園農戶7.5萬餘戶。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完成土地生態綜合治理22萬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867萬畝,開展耕地質量提升314萬畝,酸化土壤改良取得突破。
***六***努力提高保障能力。面對不斷增多的牽頭協調任務,以及日益加劇的自然災害、市場風險和突發事件,充分發揮統籌職能,主動擔當、積極應對、認真履職、妥善處置,較好地完成了各項急難險重任務,保障了農業農村持續穩定發展。紮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成功處置了30起輸入性小反芻獸疫疫情、有效攔截了11起輸入性疑似動物疫情、妥善防控了紅火蟻檢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承接了畜禽屠宰、豆芽生產環節監管職能,實現了順利移交,保持了平穩過渡,落實了監管責任,開展了有效治理。積極投身農業農村搶險救災,配合開展災後重建,組織災後生產恢復,全力幫助困難農戶。
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關懷下,通過農業戰線廣大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農業農村發展實現了在困難中突破、探索中創新、發展中提升。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在此,我代表市農委,向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謝!
二、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當前,巨集觀經濟增速放緩進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資源環境約束越來越緊、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越來越少、以超小規模為主體的農戶增收空間越來越窄、農業生產的自然和市場風險越來越大,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新考驗。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統攬全域性,對當前形勢作了精準判斷、科學把握,對農業現代化建設作了系統部署。我們要深刻領會新要求、正確樹立新思維、主動適應新常態,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中謀求大發展、開創新局面。當前,要著力推進“六個轉變”。
***一***著力推動由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向數量質量效益並重轉變。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農業資源少,是我市的基本農情。過去,我們年紀大點的同志都經歷過糧食短缺的年代。改革開放後,為了填飽肚子,我們千方百計擴大生產、挖掘產能、增加供給,有效滿足了城鄉居民農產品消費需求。主要農產品持續穩定增產,確實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這些年的增產除了科技的作用之外,還使用了大量的化肥、農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據統計,去年全市化肥***折純***施用量達到96萬噸,30年增長了近3倍,化肥用量大幅增加,土壤邊際報酬卻在遞減,增產空間越來越有限。這不僅加劇了面源汙染、白色汙染,農產品質量安全受到威脅,而且這種粗放生產方式透支了地力,使地越種越瘦、越種越薄。同時,隨著城市化加快推進,耕地面積呈剛性減少,即使通過佔補平衡,耕地總體質量也在不斷下降。克強在中央農村工作會上,把生態環境束縛和資源條件制約比作兩道“緊箍咒”。如果我們朝著拼資源、拼投入品、拼生態環境的增產之路繼續走下去,很明顯已行不通了。這種形勢,倒逼我們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由單純追求數量轉向穩定數量、提高質量、增加效益並舉,讓農村生態資源得以休養生息,走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優質、營養、安全的農產品需求日益旺盛,也為轉變發展方式打開了市場空間。
***二***著力推動農業由超小規模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目前全市農戶戶均耕地僅4.9畝,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70%,特別是像庫區等耕地資源緊張的地方,戶均耕地更少。對一個農戶來講,這樣的規模,只能解決溫飽,很難增收致富,這也是目前一些農民不願種地的根本原因。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引導和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民種地能掙錢,而且能掙到與外出務工大致相當的錢。應當看到,這些年,隨著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深入,農村勞動力加快轉移,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創造了條件。同時,習在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保障集體土地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去年11月,中辦、國辦又下發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為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供了政策支撐。可以說,當前推動這項工作正當其時。需要注意的是,戶均規模一定有個“度”,有一個經濟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規模過大反而不利於管理,邊際收益會遞減。對此,《意見》也作了界定,“現階段,對土地經營規模相當於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10至15倍、務農收入相當於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的,應當給予重點扶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決防止人為“壘大戶”,充分尊重農民自願,根據當地條件確定合適的規模。
***三***著力推動由分散經營向聯合合作轉變。戶戶種田、自給自足,是過去很長一個時期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這種模式弊端越來越明顯,特別是產銷資訊不對稱,農民生產憑經驗、憑習慣、憑感覺,一些地方還跟風種養,農產品走不出“多了多、少了少”的週期迴圈,而且每次市場波動,“受傷”的往往是農民。可以說,這種千家萬戶的小生產,已很難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對此,克強在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鮮明指出,不僅要在“內部優化”上花氣力,還要在“內外聯動”上下功夫,讓農民從產業鏈增值中獲取更多收益。這就要求我們,要引入現代產業的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以龍頭帶動、合作社聯合合作等形式,通過利益聯結機制,把分散的農戶有效地組織起來,走產加銷一體化發展之路。這些年,我市農民合作組織發展很快,但農業進入市場的組織化水平並不是很高,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是合作組織的質量不高,甚至有的是濫竽充數,“空殼社”、“掛牌社”的現象比較突出,很多合作社沒有起到實質性的帶動作用。要大力推進農民合作社的規範化建設,引導更多農民走上聯合與合作之路,讓他們積極參與、真正受益。
***四***著力推動由簡單粗放向集約高效轉變。總體講,目前我們的農業還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階段。主要表現是:自給自足式的生產比較多,專業化、商品化、市場化生產比較少;靠大量農資和勞動力投入進行簡單生產的比較多,實行集約生產、運用高新技術、推行品牌營銷的比較少。這些因素,導致了農產品成本高、效益低、競爭力弱。以大米來說,近期國際米價每斤1.3元左右,而我們的均價在2.3元,高出國際市場70%多,即使按到岸價1.6元來比,也高出40%以上。近幾年,糧食連年增產,庫存持續增加,而進口卻大幅增長。什麼原因?就在於比較效益低,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問題嚴重,企業寧可進口,也不用國內糧食。其他主要農產品的境況也大體如此,最近的奶農“倒奶事件”,就是一個縮影。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將深度融入國際市場,國際農產品對國內的衝擊還將進一步加劇。我們必須積極主動轉變方式,苦練內功,加快推進土地集約化、科技整合化、農民職業化、生產市場化、服務社會化發展,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增強農業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五***著力推動由外力拉動為主向增強內生動力轉變。從農民收入看,過去10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了2.3倍,這裡面工資性收入佔比從37.1%提高到了49.1%,轉移性收入從5.1%提高到了10.5%,但經營性收入從56.5%下降到了37.6%。這說明農民增收很大部分是靠外出務工和政府補貼,內部增收能力還比較弱。從目前形勢看,今後要繼續大幅度增加對農民的補貼空間已經不大,繼續通過大量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務工收入餘地也不太多。要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更重要的在農業農村內部做文章。一方面,要深化農村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啟用各類要素,增強發展活力;另一方面,要強化基礎保障,大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營造有利於農業農村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六***著力推動由農民的一般性維權向依法治農、依法興農轉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了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市委四屆五次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決定。這是實施依法治農、依法興農的根本遵循。政才書記在聽取全市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彙報時強調,要牢牢把握以農民為本的根本原則,依法興農護農保障農業現代化,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三農”工作。過去,我們在維護農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比如減輕農民負擔、幫助農民工討薪、徵地補償等方面,運用法律來系統解決的還不夠;在法律宣傳普及方面,農業農村還很薄弱,農民懂法、用法的意識還不強、水平還不高;在農業執法方面,體系、能力、手段等還有待完善、有待提高。我們要站在依法治農、依法興農的高度,全面樹立法治理念、增強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水平,運用法律武器來治農、護農、興農,這要成為我們每個農業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
總之,這“六個轉變”,既貫徹了中央精神、又結合了重慶實際,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是奮鬥目標、又是發展路徑。這應作為我們農業系統今後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基本思路、根本要求和主要方法。
三、全力落實重點任務,開創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
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意見已明確了改革發展的重點。這次農村工作會上,奇帆市長、國清副書記和張鳴副市長又作了全面部署。我們必須理清思路、突出重點,一項一項抓好落實。
***一***加快推進現代特色效益農業發展。要堅持宜糧則糧、宜果則果、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以農民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推進。一是在優化結構中穩定糧食。基本要求是穩產量、調品種、增效益。立足重點區縣、產糧大鎮,建設一批優質商品糧、特色雜糧、“雙低”優質油菜等重點基地,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縱深推進高產建立,實施糧食穩定增產行動,整合推廣一批農機農藝結合的綜合技術和重點專案,完善糧油防災救災體系。加強落實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切實用好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確保50%以上用於糧食生產相關領域。積極培育種糧大戶,提高糧食規模化水平。二是在增量提質中保障“菜籃子”。繼續以蔬菜基地建設和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蔬菜專業村和標準園建立為抓手,推進渝遂時令蔬菜、武隆高山蔬菜和庫區加工蔬菜產業帶建設,穩定發展蔬菜產業,力爭全年新建改建基地5萬畝以上。以市政府出臺《促進畜牧業發展的意見》和實施《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為契機,深入推進現代畜牧業示範區建設,深化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建立,用好生豬產業扶持政策,持續推進生豬穩定生產,大力發展禽、兔、蜂等產業。紮實推進水產健康養殖,規範完善養殖證制度,重點發展庫區及水庫生態魚、稻田魚、冷水魚等生態漁業,加快發展以垂釣、餐飲、觀賞為主的休閒漁業。三是在優化佈局中壯大特色產業。持續優化區域佈局,推進優勢產業帶區建設,促進特色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深入建設長江三峽柑橘產業帶,繼續發展晚熟柑橘,推進高接換種,不斷優化品種結構。搶抓國家扶持牛羊生產發展政策機遇,以渝東北、渝東南等優勢區域為重點,加快山羊、肉牛產業發展。各區縣要充分結合當地特色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持之以恆地培育“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的區域特色產業。四是在完善鏈條中提升產業化水平。牢固樹立“全產業鏈”思路,做到產、加、銷同步推進、一體發展。在生產環節,注重引導和帶動農戶,發展以家庭適度規模經營為基礎的產業基地;加工環節,發揮工商資本、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的規模優勢,推進產地加工或精深加工;銷售環節,著力抓好營銷體系建設和品牌培育,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繼續辦好西部農交會。要特別注重利益聯結機制的建設,通過入股分紅、二次返利等有效形式,切實把各類經營主體有機聚合攏來,把產加銷各個環節緊密聯絡起來,形成產業發展合力,打造完整產業鏈條,不斷提升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水平。
***二***引導和推動適度規模經營。一是規範土地流轉。創新流轉形式,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只要有利於放活土地經營權的新形式、新辦法都可以探索。要嚴格規範土地流轉行為,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不折不扣地貫徹“一個堅持、四個嚴禁、兩個堅決”的土地流轉用途管制基本原則。各區縣要採取有效措施保障流轉土地用於農業生產,可以通過停發農業補貼等辦法遏制撂荒耕地行為。二是創新經營模式。經營模式的好壞一定程度上決定規模經營的成敗。要結合產業特點、基礎條件、生產習慣等因素,引導各類主體選擇合適的經營模式。比如,種植業更適合於家庭經營,可以探索“大基地、小單元”的模式,通過一家一戶的適度規模經營共同構築大產業叢集;又如,以土地入股組建股份合作社的形式也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通過有效的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再如,有的農戶自願聯合搞聯耕、聯種、聯收等聯戶經營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推掉田埂,土地成方連片,也能夠實現規模經營。各區縣農業部門要通過政策引導和試點示範,進一步鼓勵和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實踐。三是完善社會化服務。規模化經營需要完善的社會化服務。要通過政策引導培育社會化服務市場,探索開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重點推行分段服務、全程託管等模式,為規模經營主體解決好耕種收、防病治蟲、技術管理等服務問題。
***三***全面推進重點改革。一是對已部署的重點改革,要深入統籌實施。進一步發揮牽頭職能,協調配合相關部門和單位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地票交易、產權抵押融資及農村流通等統籌城鄉重點改革,著力在提高轉戶農民土地及復墾土地利用水平、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等方面下功夫,注重建立常態化、長效性推進機制,形成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改革經驗,不斷鞏固改革成果。二是對進行的改革試點,要分類指導強化落實。紮實推進農村集體資產量化確權改革試點和建立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兩個重點改革專項。清產核資要突出細、實、準,做到“應清必清、該定必定,不留死角、不能遺漏”,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量化確權改革試點,區縣農委要做到全程參與,實施精細化指導,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紮實做好資產界定、價值認定、成員界定、量化確股等各項環節的工作,確保有序推進、不留隱患、平穩過渡。在此基礎上,及時總結試點經驗,適時適宜擴大改革範圍,推動量化確權改革逐步向面上拓展。新型經營體系建設,要著重在主體培育、機制創新、社會化服務等方面下功夫,結合特色效益農業,針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及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分類制定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重點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和風險防範機制。巴南、永川、江津、梁平、秀山5個區縣要認真組織開展好農業農村改革綜合試點,圍繞發展家庭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在土地流轉、扶持政策、基礎配套、利益聯結、產銷對接等方面進行積極有效的探索實踐。紮實推進11個區縣的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援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公益性服務,探索適合當地實際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和模式。要按照預期目標和實施方案有力推進這幾項改革及試點,努力確保改革進度、質量和成效。三是要研究新的改革措施或試點。重點強調兩件事。其一,要抓緊抓好農業部第二批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永川、梁平農委要高度重視,圍繞涉農建設性資金整合試驗、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及退出等6個方面的試驗任務,做實方案、落實措施、紮實推進。其二,要積極研究財政農業專案補貼資金股權化改革試點。市裡今年準備啟動這項改革。主要思路是財政扶持農業企業的資金,安排適當比例作為企業所在地村集體和農戶的持股,並享有分紅收益。各區縣要深入調研、提前謀劃、完善對策,可以在本級農發資金或特色效益農業切塊資金中,安排一定資金開展此項改革試點。此外,還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住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關鍵及突出問題,比如規範家庭農場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建設、特色產業保險、農村合作金融、基層服務體系改革等等,有針對性地研究出臺一些新的改革措施,豐富改革內涵,拓展改革範圍,將農業農村改革不斷引向深入。
***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一要突出增收重點。對農民增收實行分類指導,重點支援以農業生產經營為主業、外出務工6個月以內的純農戶和兼業農戶,加強政策激勵和引導,有針對性地幫助這些農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努力實現與外出務工相當甚至更高的收入,讓農村能夠留住農民、農業能夠致富農民、農民能夠安心務農。二要深挖農內潛力。積極引導農民調結構、轉方式,發展特色、優質、高效的農業專案,因地制宜地推行種養結合的生態迴圈農業創新模式,實現農業經營效益最大化。三要拓展農業功能。推進產業化經營,重點支援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圍繞特色產業,開發一些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開展或參與的初加工專案,促進增值增效增收。依託花、菜、果、魚等農業專案,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鄉村旅遊,支援有條件的農戶發展週末度假農莊、體驗採摘基地等多種形式的農家樂。四要廣闢外部渠道。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同時也為留在農村的農民騰出更多的農業發展空間。用好小微企業等政策,吸引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通過積累的資金、技術、經驗等發展特色產業和專案,帶動引領周邊農戶增收。五要釋放改革紅利。加快推進農業擔保貸款、承包經營權抵押融資、農業保險等改革向農戶拓展,不斷擴大覆蓋範圍,加快創新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財政投入方式,健全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專項扶持政策,建立土地流轉促進機制,通過政策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讓更多農戶分享改革帶來的實惠。
***五***加強質量安全監管。一是強化安全體系建設。著力完善市、區縣、鄉鎮三級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重點加強鄉鎮監管站規範化建設,抓好人員隊伍配備和素質培訓,提升基層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完善檢驗檢測體系,重點強化縣級質檢機構的計量認證和機構考核,不斷提升檢驗檢測水平。推進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規範執行市級追溯平臺,支援龍頭企業等規模主體開展質量追溯試點。加強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的有機銜接,探索構建食用農產品全程監管制度。二是深化安全專項整治。加強源頭治理,強化重點地區、行業、環節和產品的隱患排查和風險管控,進一步推動落實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管理和實名購藥制度,全面推行飼料生產全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嚴防高毒禁用農藥、違規使用新增劑等問題反彈。強化畜禽屠宰監管,實施生豬屠宰企業跟蹤監測制度,嚴厲打擊和防範病死畜禽產品流入市場。三是推進標準化生產。強化農業標準的推行和實施,大力推廣安全、綠色、高效、實用的安全生產技術,抓好菜果茶標準園和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示範建立。建立規範完善的生產記錄制度,加強生產過程管控。實行“准入嚴控、證後嚴管”,穩步發展“三品一標”,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四是加強疫病疫情防控。推進動物疫病監測、報告、預警及動物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在基層畜牧獸醫推行“以監促防、以檢計酬”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強制免疫制度,重點加強養殖場、交易市場、屠宰場、動物醫院、散養村***社***、隔離場、指定道口檢查站等關鍵環節的檢驗檢疫和疫情報告,切實加強動物調運管理。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建設。著力建設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體系,強化實時監控和及時處置。
***六***紮實推進民生實事。一方面,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點民生實事,主動履行牽頭職責,協同相關單位紮實做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工作,在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過程中,農業部門重點要在產業發展上著力,支援和幫助搬遷農戶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實現持續增收、穩定增收。同時,今年新增了4000公里村社便道建設任務,要會同財政部門,認真做好規劃、佈局和選點,把建設區域放到重點核心產業基地,確保這項建設順利啟動、見到實效。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農業部門自身的職能作用,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繼續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搞好人居環境整治,改善農村環境條件。紮實開展生態農業創新試點,建設生態田園、推行生態耕制、發展生態產品、培育生態文化和扮靚生態家園,努力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實施“糧倉計劃”,推進1000萬畝高標準農田保障工程建設,今年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45萬畝。二是加強基本農田保護。配合國土部門,推進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以基本農田為重點,大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質提升和酸化土壤改良等專案和技術,不斷改善地力,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藏糧於地”。三是強化面源汙染治理。加快推廣生物有機肥、低毒低殘留農藥,加強土壤汙染防治,開展土壤重金屬汙染修復治理試點。推進規模化養殖場***戶***的糞汙治理,大力發展“豬沼糧***菜、果***”、“魚菜共生”等生態迴圈農業。四是加快農機化發展。建設水稻等大田作物全程機械化作業高產示範基地,圍繞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環節推廣普及適宜農機具。繼續實施“千社一條龍”計劃,探索不同形式的農機社會化服務模式。繼續實施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創新型生產獎補專案,加快發展農業小微型機械加工製造業,爭取將適合丘陵山區耕作條件的農機具納入中央補貼範圍。推進農機維修社會化服務網路建設。
***八***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一是構建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圍繞柑橘、山羊、生態魚等優勢特色產業,建立由首席專家領銜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團隊,加強良種繁育、生產管理技術創新、加工工藝開發等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實現全產業鏈技術研發整合,促進優勢特色產業“強筋壯骨”。二是深化新型農民培訓。全面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分類開展生產型、服務型和技能型的新型農民培訓。加快建設和發展農民田間學校,以此為平臺廣泛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創新培訓機制,引導和鼓勵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負責人、農民合作社骨幹人才等“土專家”充實師資隊伍,採取現身說教、現場指導、現場示範等形式,增強新型農民培訓實效。三是加快資訊化建設。開展資訊進村入戶試點,在所有行政村建設資訊服務站。依託“金農”一期、“12316”,建設“雲”資料中心,構建農業系統內部資訊共享和對外統一的綜合資訊服務平臺。建立多部門會商機制,加強主要農產品成本收益監測分析和資訊釋出,增強權威性。繼續推進國家級生豬市場建設,力爭全年交易量達20萬頭,註冊交易商1000戶,構建以活體交易為基礎、以電商平臺為支撐的全市生豬價格形成中心。
四、加強系統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為農服務水平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需要構建一支素質過硬、戰鬥力強、富於創新、敢於拼搏的農業幹部隊伍。這是各級農業部門和單位尤其是“一把手”的分內之事、首要之責。
***一***強化資金監管。近些年,惠農政策越來越好、“三農”投入越來越多,有力促進了農業農村發展。但是,要把涉農資金使用好、管理好、監督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幾年農業系統發生的違紀違規甚至是貪汙腐敗案件,就是我們最深刻的教訓。農業系統的全體幹部和同志一定要深刻認識到,涉農資金是“高壓線”,碰不得。即便其他工作幹得再好,如果在這個方面出問題,一切“歸零”。要進一步加強涉農資金監管,最近將印發《農業專案資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各區縣農業部門要嚴格落實,並加強對農村基礎建設、農業生產發展、農民補貼等各類資金的監督管理,建立規範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絕任何形式的挪用截留。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紀檢監察等機構的職能作用,加強日常檢查和審計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落實違規違紀使用涉農資金的懲罰措施,對資金使用管理不當造成損失的,將在下一輪相關資金安排中予以懲罰性扣減。今年特色效益農業切塊資金已經撥付,各區縣要認真研究謀劃,把專項資金用好用實,用出成效。今年市裡將繼續對特色效益農業專項資金開展績效評價,評價結果與下個年度的資金分配掛鉤。
***二***推進依法治農。一是樹立法制思維。各級領導幹部和同志要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嚴格按照法律和政策開展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法律和政策不僅是約束,也是保護。新從事“三農”工作的同志,尤其要抓緊繫統學習農業農村的法律和政策,堅持用法制思維、法治途徑去推動改革、推進發展、服務農民。二是營造法治環境。加強農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法律意識,採取多種有效形式幫助他們學法、用法、守法。強化農業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在改革、發展、管理、服務等各個方面,必須做到依法依規、合法合規。三是增強執法能力。以推進農業綜合執法為重點,加強農業執法機構、執法隊伍建設,要著重提高查案辦案水平,嚴厲打擊和震攝農業違法行為,為農業農村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加強隊伍建設。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發展進入新階段,需要我們解放思想、轉變作風,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創新的精神來推進改革和發展。去年9月中央農村工作座談會上,中農辦陳錫文主任要求農口的同志面對當前情勢要做到“三精”,即精細調查、精心研究、精準落實。大家要認真對照落實這三點要求,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工作。要切實增強五種能力。一要增強學習能力。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群眾學,著力解決知識恐慌、本領危機問題。二要增強謀劃能力。面對繁重複雜的改革發展任務,做到“謀早”、“謀細”、“謀深”、“謀遠”,增強工作系統性。三要增強統籌能力。吃透上情、把握縣情、瞭解農情,不斷提高駕馭全域性的能力。四要增強協調能力。注重溝通協調,爭取各方支援,善於團結幹部群眾,凝聚改革發展合力。五要增強執行能力。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興產業、助增收、促發展上,強化爭先進位的意識,堅持求真務實的品格,樹立雷厲風行的作風,率先垂範,一抓到底。這裡特別提一下,各區縣農業主管部門要加強鄉鎮農技、畜牧獸醫隊伍建設,加強行業指導和工作考核,強化到崗履職,著力優化這支隊伍的年齡、專業結構,做到新老接替有序、專業分工合理,不斷提高基層農業綜合服務能力。
同志們,在改革攻堅、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在“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肩負的任務更重、壓力更大、挑戰更多。我們一定要緊緊圍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振奮精神、積極作為,探索創新、勇於突破,為加快推進現代特色效益農業、實現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而不懈努力。
看過農業工作會上的領導講話稿的人還看了:
科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