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大道理的小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情節生動、內容精煉的哲理小故事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三境界與三層樓

  一個小沙彌,出家修行多年,一直沒有開悟,他相當痛苦煩惱。一天夜晚,小沙彌去拜見老方丈,向老方丈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楚糾結。

  老方丈對小沙彌問道:“徒兒,你知道人生三境界嗎?”

  小沙彌請教道:“師父,人生有哪三境界呢?”

  老方丈說道:“第一境界是求。世人生活在物質的世界裡,覺得物質追求是生活的動力,一輩子都被物質假相迷惑所困,以為有了充足的物質,就能得到人生的全部美好幸福;不少人都傾盡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財富名利慾望,身體消亡的那一刻也沒弄明白自己為何而來,應該回歸何處,這一世都等於白來。世間大部分人活在這個境界中。第二境界是緣。一些人在物質豐富之時,發現物質只能帶給人們一些快樂、一些美好;物質並非能夠帶給人們全部美好幸福。尤其在物慾橫流之時,人們內心常常會充滿多愁善感、苦悶迷惘、憂悒傷痛,卻不知道如何消解排遣。一些人開始了內心精神的求索,尋求內心精神的寧靜、安逸,逐步脫離部分物質控制,有意識地選擇放下一些外在物質的東西,開始迴歸到身體本質層面,明白身體是修行的根基,生命是人生之本,開始珍愛自己、珍愛周圍親近的人,花費精力去修復還原自我的身體和心靈。這些人已經懂得了迴歸生命,進入到生命的本源。世間少數人活在這個境界中。第三境界是舍。一些人在內心精神修行中,上升到靈性境界,終於悟到一切遇到的人,一切創造的事,一切經歷的情,都是為了幫自己完成這一世的修行圓滿,每個與自己有緣者都是自己生命的貴人。無論好與壞、對與錯,看清了自己經歷的一切痛苦都來自頭腦的判斷分別,人再也不為一切所困擾,沒有了執著、痛苦,懂得調控情緒,意識與身體逐漸完整合一,體會到了所謂真正的幸福和快樂所在,心靈開始成長、成熟,知道創造奉獻比索取擁有更美好幸福,明瞭感恩回報是人生最美的幸運與幸福,明白創造奉獻、惠澤眾生、造福眾人才是人生最美好的幸福之道,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世間極少數人才能達到人生最高境界。”

  小沙彌聽了老方丈這番話,有所開悟道:“師父,你是說人生的境界越高,內心就越寧靜,精神就越崇高,靈魂就越高尚,人生就會美好幸福。”

  老方丈說道:“徒兒,你知道人生還有三層樓嗎?”

  小沙彌問道:“師父,人生有哪三層樓呢?”

  老方丈說道:“人生有三層樓:第一層樓是物質生活,第二層樓是精神生活,第三層樓是靈魂生活。具有第一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一層樓,具有第二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二層樓,具有第三境界的人居住在第三層樓,人生的三層樓與人生的三境界都是互相對應的。你知道自己居住在哪層樓嗎?”

  小沙彌說道:“我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境界?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心住在哪層樓?”

  老方丈說道:“這就是你迷惘不悟的根源呀!徒兒,只有明智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身處何境界,才能定位自己、求索人生,才能完善自己、成就人生。只有明智自己到底是誰,自己心住在哪層樓,才能有效地修行自己、造就人生。只有真正地明智人生,覺悟人生,定位人生,修行人生,努力人生,奮鬥人生,才能創造大成人生。”

  小沙彌瞬間開悟——只有明智人生,覺悟人生,定位人生,修行人生,努力人生,奮鬥人生,才能創造大成人生。

  2: 輸贏之間

  和尚上山砍柴歸來,在下山路上,發現一個少年捕到一隻蝴蝶捂在手中。少年看到和尚說,和尚,我們打個賭怎麼樣?

  和尚問如何賭?

  少年說,你說我手中的蝴蝶是死的還是活的。你說錯了,你那擔子柴就歸我了。

  和尚同意。說,你手上的蝴蝶是死的。

  少年哈哈大笑,說,你說錯了。少年把手分開,蝴蝶從他手裡飛走了。

  和尚說,好!這擔子柴歸你了。說完,和尚放下柴,開心走了。

  少年贏得一擔柴,高高興興挑回家,把詳情告訴了父親。父親是位參禪悟道的居士。他聽兒子說完,伸手給兒子一巴掌。說,你啊!你真贏了嗎?你輸也不知道怎麼輸的啊!父親讓少年擔起柴,到寺院給和尚送去。

  少年的父親看到和尚,說,師父啊!我家孩子得罪了師父,請師父原諒,柴我給您送回來了。少年疑惑不解。

  少年的父親對少年說,師父說蝴蝶死了,你才會放了蝴蝶,贏得一擔柴。可是師父贏的卻是你的慈悲。

  和尚把柴收下,說,阿彌陀佛。你用這擔柴,把你的慈悲換回去吧!

  3:鹹也好淡也好

  一個年輕人為離別的苦痛來向我傾訴。

  等他說完,我說:“人生裡有離別是好事呀。”

  他,茫然地望著我。

  “如果沒有離別,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時刻;如果沒有離別,人間就再也沒有重逢的喜悅。離別從這個觀點看,是好的。”

  我們總是認為相聚時是幸福的,離別便不免哀傷。其實,幸福是比較而言的,若沒有哀傷作襯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體會到。

  幸好,人生有離別。

  高僧弘一大師,晚年把生活與修行統合起來,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尊來拜訪他。吃飯時,他只配一道鹹菜。

  夏尊問他:“難道這鹹菜不會太鹹嗎?”

  “鹹有鹹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夏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麼喝這麼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我覺得這個故事很能表達弘一大師的禪語,夏尊因為和弘一大師是青年時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師在李叔同時代,有過歌舞繁華的日子,故有此問。弘一大師則早就超越鹹淡的分別,這超越並不是沒有味覺,而是真能品味鹹菜的好滋味與白開水的真清涼。

  生命裡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愛中的離別是鹹的,鹹有鹹的滋味。

  生活中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對年輕人說:“在人生裡,我們只能隨遇而安,來什麼品味什麼,有時候是沒有能力選擇的。就像我昨天在一個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雖不能再喝那麼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連茶也沒有,喝白開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看了的人還看了:

1.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2.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3.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4.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5.20個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大智慧的小故事
感悟大哲理的小故事
相關知識
說明大道理的小故事
看了能明白大道理的小故事
有大道理的小故事大全精選
有大道理的小故事演講稿素材
一分鐘有大道理的小故事
有大道理的小故事經典大全精選
有大道理的小故事精選
有大道理的小故事經典全集精選
教育學生有大道理的小故事
蘊含大道理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