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動人正能量故事
生活處處充滿正能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爸爸,我走了誰來照顧你啊
傍晚,街上的行人稀少,狂風肆虐,秋雨滂沱。
一陣陣微弱的嬰兒啼哭聲,把剛剛從工地上下班回家的吳永軍從跑出去十幾步遠的地方拽了回來。
出於好奇心他跑回來四處尋找聲源,奇怪的是此時嬰兒的啼哭聲戛然而止,只有雨打路面的噼啪聲。
吳永軍找了一大頓一無所獲。他懷疑自己產生了錯覺,於是轉身剛要走,
那嬰兒的啼哭聲又出現了。
他豎起耳朵仔細辨聽著聲音,覺得那哭聲像是從路對面垃圾箱附近傳出來的,跑過去一看,在垃圾箱後面有一個已被雨水打溼變囊了的紙殼箱,裡面躺著一個嬰兒,小臉蛋微微紅紫,用棉線毯包裹著全身,時不時哭上幾聲,聲音斷斷續續。
吳永軍一眼嬰兒,環顧一下四周無人,起身走來了。
可是他走出去五六步,就邁不動腿了。他忘不了嬰兒那天使般的小臉蛋,薄薄的小嘴,實在惹人喜愛。
他返回身抱起紙殼箱裡的嬰兒往家跑去……
吳永軍今年三十六歲了還沒有成家,甚至連物件也沒有。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父母因病相繼去世,只剩下他自己還住在老人遺留的房子裡。初中輟學後為了維持一家人的溫飽四處打工。殘疾的父母雖有低保和殘疾金,但也無法彌補日常的生活開銷,吳永軍瘦弱單薄的小身板踉踉蹌蹌地挑起生活的重擔。
父母去世後,吳永軍前後跟媒人相了幾次親都沒有成功,不是嫌他窮就是看他醜。個小不說,長的又黑又瘦,小眼睛,蒜頭鼻子大嘴丫,而且嘴脣很厚。
吳永軍不在乎這些事,一次次相親不成使他習以為常,心裡對另一伴的美好渴望正漸漸熄滅。
過了三十歲他似乎更想開了,甚至打算一輩子孤身到老。
如今吳永軍又撿來一個六個月大的嬰兒,是一個健康的女孩。可能是被父母剛剛拋棄不久,除了有點發燒,身體沒有大礙。
興奮的他一宿也沒睡覺,給她洗澡蓋上毛巾被,連夜到小賣店買回來嬰兒奶粉和奶瓶。抱著她餵了整整一瓶奶粉,看來她是真餓了。
然後他又抱著女嬰到診所打的退燒針和葡頭糖注射液。
經過一個月的精心餵養和護理,女嬰的情況越來越好,已經漸漸恢復了健康。吳永軍為此也辭去了工地上的活,專心做起奶爸了。
這女嬰好像也很喜歡吳永軍,每次給她沏奶粉時她都腳蹬手刨的高興的了不得,一勺喂下去,女孩看著吳永軍咧開小嘴微笑著……
就這樣秋去冬來,女嬰在吳永軍的精心餵養下一天一天長大,在此期間吳永軍揹著女嬰四處撿廢品拾荒,甚至到了乞討的地步。
左鄰右舍的錢都借遍了,住在同一個城裡的親戚都遠遠的躲著他,生怕他再次來張口借錢,甚至怕他給自己傳染上一身晦氣。
幾年後吳永軍在民政部門辦理了領養手續,給女嬰上了戶口,辦了低保,名正言順地成為養父女倆,並且給女嬰起名叫吳雨花。
象徵著他們父女倆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個秋季的雨天,在雨中小姑娘宛如一朵含苞玉潔的花朵。
一晃七年過去了,女嬰依然長成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了,圓圓的臉蛋,大大的眼睛雙眼皮,小嘴兒,面板白皙。頭上扎著兩個牛角辮,雖然穿著破舊但還沒有泯滅一個孩子活潑開朗的天性。
吳永軍在此期間幾個物件,對方均因為他太窮而且額外領養一個女孩視為拖累而告吹,有的女人竟然要求吳永軍把女孩送走做為結婚的條件,對此他一口拒絕。
吳永軍默默發誓,就算自己打一輩子光棍,
也要把這個撿來的可憐的女孩養大。
女孩吳雨花到了該入小學的年齡,由於沒有上學前班,基礎識字和自然數的加減法都不會作,學校拒絕吳雨花入學。經過街道和民政部門的齊心努力,學校算是暫時答應了下來,但還是擔心吳雨花跟不上課程。
吳雨花揹著爸爸買的新書包高高興興上學去了,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使她格外的珍惜與勤奮,經過不懈的刻苦學習,她的成績終於趕上來了,達到了班級裡的中等生。
吳永軍也在附近的建築工地上找到一個活幹,日子過的相對平靜。
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吳永軍在二樓的跳板上幹活不慎一腳踏空掉了下來,
導致一隻右眼睛被下面的鋼筋穿透,鮮血如注染紅了痛苦的半邊臉,吳永軍當即昏死過去。工友們趕緊把他送進了醫院。
等他醒來感覺右眼一片漆黑,左邊的眼睛略微有光感,但還是模模糊糊。女兒吳雨花在床邊哭得眼睛紅腫,氣不成聲。
醫生告知吳永軍說,你的命是保住了,鋼筋沒有傷到大腦。但你的傷情很嚴重,
被鋼筋穿透的右眼球已經失去了功能,應馬上手術摘除換人工義眼,否則左眼也難保全。費用得幾十萬元。
老闆只拿了五千元錢給吳永軍交了入院費,並派一個工人前來護理吳永軍,之後便沒有了動靜。再過幾天老闆竟然玩起了失蹤,攜款潛逃了。工人們怒不可惡將老闆告上了勞動局,仲裁正在處理當中……
吳永軍交不起醫療費,只能出院回家去養病。由於他的右眼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導致左眼也漸漸失明,只能感覺到微弱的光。他成了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他的脾氣壞到了極點,時常摔東西,嚇得吳雨花大氣也不敢出,流著眼淚跟在後面收拾碎片。
吳永軍失去了勞動能力,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他白天看不見太陽,也看不見白雲,到了晚上更看不到星星與月亮。所有的一切都是無形象的物體,這比天生就失明更痛苦。女兒也為了照顧他綴了學。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些日子吳永軍感覺自己越來越沒有胃口,看見葷腥就不斷的噁心嘔吐,而且整個人一天比一天相形消瘦。
最後由吳雨花攙扶著上醫院去檢查,竟然是晚期惡性膽管腫瘤。
吳永軍徹底崩潰了,像一頭髮瘋的獅子,他拒絕醫生的治療。
在回家的半路上吳永軍執意要下車,由女兒扶著來到大橋上,他手把欄杆感受著江面溼涼的侵襲,夕陽西下,秋水澄清深邃。
吳永軍突然嘴脣顫抖著說出一句,女兒啊,爸給你再找一戶好人家去當姑娘吧!我不想再拖累你了。
我不去!誰家我也不去,爸爸的家就是我的家,再說如果我走了誰來照顧你啊?吳雨花說話的時候已經泣不成聲。
此時太陽落下了江面,吳永軍父女倆的身影又一次被黑夜吞噬……
殘疾村醫的堅守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吾元鎮嶺村的鄉村醫生李拴州,38年來拄著柺杖、開著三輪為村民看病,坐上公交到縣城給村民報銷、進藥,被村民稱為“嶺上的陽光,鄉親的知己”。
腿病引發立志從醫念頭
李拴州在家拄著鐵柺洗手、切割玻璃針瓶、配藥、掛吊瓶、找脈插針,忙而不亂。
嶺村不大,假若沒有李拴州和他的村診所,這些人就要跑到5公里山路外的吾元鎮,或者更遠的屯留縣城。40年前的李拴州顯然沒有這樣的幸運,甚至因此失去了左腿,那是他命運轉折的關口,也是立志從醫的開始。
16歲那年,李拴州的膝蓋莫名地疼了起來,起初他以為是腿上生瘡了,拖了幾天痛得實在不行了,去縣裡醫院一檢查,被確診為骨肉瘤。緊急的截肢手術後,他失去了左腿。“哪是生瘡啊,連骨頭都爛了。醫生說,再不及時連命都沒了。”回憶起這段往事,李拴州一臉無奈。
正是尋夢的年齡,卻遭受沉重打擊,李拴州備感消沉、絕望。可有一天,他忽然想到,自己因為耽誤了病情而落下殘疾,而村裡又沒有一名醫生,鄉親們會不會重蹈覆轍呢?他感到了後怕。思前想後,李拴州決定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鄉村醫生。只有這樣才能使鄉親們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有病才能夠及時診治,才不會耽誤病情。
於是,傷好之後,他便拄著柺杖去了村衛生所幫忙,這年,李拴州17歲。從此,他從最開始幫醫生取藥、抓藥的學徒工做起,取藥、抓藥、注射、輸液。赤腳醫生啥也懂點,但啥也不精。為改變這種狀況,只有初中文化的李拴州買了大量常見病的醫學書籍,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向人請教。最終獲得了鄉村醫生相關資格,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鄉村醫生。
李拴州的村醫一干就是一輩子。由於村子離縣城遠,村民又以老人居多。38年間,他靠一條腿和一根柺杖走村串戶,為10多個自然村的村民看病,淋雨、摔倒是家常便飯。頭髮花白卻滿臉微笑,步履蹣跚卻醫道精良,李拴州成了嶺上眾口稱讚人人感激的好人,他卻說這是平常的分內事。
電驢替代柺杖助力巡診
嶺村有癱瘓在床的有兩人,再加上50多個慢性病患者,每個月每個人需要隨訪。李拴州每天的任務就是先給需要急診的病人看病,然後再定期給這些老病號做檢查。天天如此,他堅持了38年。
嶺村只有400餘口人,卻分散在十幾個自然村裡,有的位於山谷處,有的則坐落在山樑上,相隔最遠的村子有10多公里路。但無論多遠,只要村民有需求,李拴州隨叫隨到。
上世紀十年代,李拴州出診全憑一條腿,同時還要備下三根木柺杖。由於木材不結實,之後不停地更換。因為擔心柺杖在出診途中折斷,李拴州每次出門都會拄上兩根,還要在家裡再備上一根,以防一根壞了後能及時頂上,不耽誤出診。
長年奔波,李拴州究竟換過多少根木柺杖,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後來索性做了一根鐵柺杖,雖然沉重,也不如木頭的順手,但是結實耐用,李拴州說鐵的更適合他。1996年,李拴州買了第一輛摩托三輪車,平時村民們有什麼需要,李拴州把藥箱和柺杖往三輪車裡一放,就開著三輪車過去了……十幾年下來,車也用壞了3輛。
去年9月,李拴州冒著傾盆大雨,在十幾裡的山路上摸爬滾打,為了一個患病的婦女;2012年除夕,張秀萍的兒媳小腿骨折,為儘可能減少病人移動,李拴州在十幾釐米厚的積雪裡走了半個多小時……他曾跑丟鞋,就為搶救一位呼吸困難的肺氣腫患者,也曾丟了柺杖跳著出現在危重病人面前。出診路上的一次事故,讓他僅存的右腿也摔斷了,直到現在還打著鋼板。山裡面手機訊號不好,生活拮据的他特意辦了兩個手機號,分屬不同的通訊公司,為的就是讓村民更好更及時地聯絡到自己。
近40年裡,他記不清自己出診了多少次和救治了多少病人,但被他救治的每一位病人都記住了他,十里八鄉跋涉的6萬多公里行醫路記住了他,400多名鄉里鄉親記住了他,記住了用一根鐵柺撐起咱們村裡的“120”。
坐公交為村民進藥報銷
李拴州每月一次要去縣裡新農合醫療管理中心,鄉村公交車是他出行的唯一方式。為的是全村人能及時看病,及時報銷。
技在德,術在仁。這道理在李拴州嘴裡成為樸素的“行醫就是行善,行善不講利”。李拴州每月僅有400元的鄉村醫生公共衛生補貼,以及400餘口人每年7.5元的基本藥物補貼費用,統計下來年收入只有8000元。但他很知足,衛生所裡按規定張貼著當地新農合門診的收費標準,可他除收取藥費外,從不收取村民注射費、換藥費、出診費等費用。
李拴州從不進貴藥、不開大處方、不圖掙錢。在村衛生所,最貴的藥不過十多元,最便宜的只有幾分錢。“當醫生最重要的是良心,行醫就是行善。藥賣貴了,老鄉們承受不起,耽擱了病,我心更不安。”他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
奔波在山路上的李拴州,照顧的不光是鄉親們的身體,還有生活。體弱多病的胡根成老人是村裡的五保戶,李拴州就成了他的親人,隔三岔五看望老人,幫他檢查身體,很多時候連醫藥費都不收。還有一次,為幫老人收晒在外頭的玉米,他摔進田邊的地壟裡,頭磕在石頭上,血流如注。
村裡50多人有高血壓、4人患糖尿病、4人有精神疾病。400多人的健康檔案、過敏史等,李拴州不加思索地如數家珍。但他卻忘了老伴患的是癌症,忽略了自己肝臟上的腫瘤,直到無法再拖下去,做了手術。3個月後,李拴州又回到了診所。
平凡中的無悔
在寧平鎮人們每天都能看到一位個子不高,騎著自行車,託著“鼓鼓”郵包的投遞員。熟悉他的人,都親切地叫他“小趙”。小趙原名叫趙翔,是鄲城縣寧平鎮郵政支局的一名投遞員,負責寧平鎮17個行政村的投遞工作,日投遞里程55公里。1993年參加工作,在這條郵路已走過16個春秋。
自參加工作以來,小趙在投遞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對待工作勤勤懇懇、一絲不苟,始終堅持“迅速、準確、安全、方便”的工作方針,月投遞郵件量2萬餘件,日處理報刊雜誌360份、掛號信函183件,且從無差錯。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默默地為使用者奉獻著。
今年的3月份,他接到了一封“特別”的信,只註明是寧平鎮張大強收,落款“福建永定”,這樣的信投遞難度特別大。小趙只有拿到鎮派出所戶籍科查詢,未有查到本人。他沒有急著把它一退了之,而是記在心裡,在投遞過程中向各單位、各行政村打聽,終於通過一個運輸個體戶才找到此人。當收件人拿到信件時,驚訝地不知道說什麼好,等小趙走遠了才回過神來,追上他表示一定要重重感謝,被他婉言拒絕。這可是幾年來未通訊的弟弟來的信,按規定,像這樣的一些疑難信件,可以做為“死信”退回原處的,但小趙卻並沒有這樣做。他說:“退一封信,如退回一顆心,那多讓人失望,所以,我一定盡最大的努力,把失望變成希望,為了找到信的主人,花費時間和精力也無所謂,當把這些郵件交到使用者手中時,那種成功的感覺,難以用語言表達”。依靠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16年他成功處理了“死信”203封,受到了使用者的好評。
他不僅是一名優秀的投遞員,而且還是使用者的勤務員。在他投送的敬老院,居住著20餘名孤寡老人。有的老人眼睛不好,小趙就經常幫他們讀信、讀報、繳電話費,老人們對他特別放心,讓小趙幫他們取款或存款,老人們都誇小趙是“21世紀的活雷峰”。但小趙總是一句話:“人民郵政為人民。”小趙還時常幫助郵路上的鄉親們代繳農電費、代捎生活用品等,只要鄉親們有需要的,言知一聲,他都會樂此不疲地效勞。報刊是農民獲取致富資訊的一個重要渠道,為使鄉親們能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早日過上小康生活。小趙都及時地把報刊投送到鄉親手中,並義務地當起了“農業技術小顧問”。常常利用工作之餘,細心蒐集一些有關農業方面的科技知識和致富資訊,把它們剪下來或抄在小本子上,在投遞郵件時,深入到田間地頭,向鄉親們詳細講解,有時一講就是幾個小時,毫無怨言。小趙總笑著說:“只要鄉親們種的莊稼能高產,鄉親們能夠過上好日子,再累我也覺得值。”
小趙有時還主動掏“腰包”,為農戶訂閱科技報刊、雜誌。家在寧平西街的常欽宇因養雞缺乏技術,連續兩年都沒有成功。小趙得知後,主動為其訂送了《農民之友》、《農場百事通》等,幫助其科學養雞,收到了良好成效。現在的常欽宇不但養雞年年成功,還因此開上了“奇瑞QQ”。
近年來,寧平鎮的群眾嚐到了科技致富的甜頭,過上了富裕的日子,有的鄉親不僅買上了‘家庭影院’,還用上了計算機,與在外務工的親人視訊聊天。”鄉親們都說:“這有小趙的功勞。”
在16個春秋裡,小趙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地忙碌著,默默地奉獻著。他珍愛這一事業,正如他所說,只要使用者需要我,我都會一直幹下去,奉獻全部的熱情和力量。小趙的服務是一種很自然的真情流露,沒有華麗的語言,只有一顆樸實的心。他用汗水和熱血書寫自己無悔的篇章,用實際行動鑄就了使用者心中的名牌——中國郵政。
打電話銷售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