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演講三分鐘哲理的小故事
你無法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你無法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無法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無法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人生是門哲理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參考閱讀。
篇一
漢高祖劉邦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亂後,在返回長安途中,路經沛縣。南北征殺十餘年,第一次回到家鄉,重見故鄉父老兄弟,真是無限的感慨。
這一天,高祖在沛宮擺宴,款待鄉親父老,鄉親們都為本鄉出了個皇爺而高興,正當盡興之時,門外忽然傳來一陣吵嚷,高祖好生奇怪,忙放下酒杯問道:“門外為何如此吵嚷?”高祖話音一落,縣令一旁“刷”地站起,伸過頭去往外側耳一聽,才慢慢安下心來,轉身跪在地下向高祖叩頭道:“皇爺恕罪。令早卑職來拜皇爺,遇一鄉民攔路喊冤,狀告本城店主霸鵝。因奉皇詔,卑職不敢耽擱,……不想他們鬧了上來,使皇爺受驚,卑職罪該萬死,罪該萬死!”
高祖聽後沉思起來,他聽說這個縣令昏庸無能,靠著做郡守的岳父才得以重用,今天我何不親眼看看這位縣令的本領!高祖暗暗拿定主意,連忙吩咐:“官清民安,民事為大,尊縣不妨即速審理!”沒等縣令回答,高祖就已離開桌案,向大家拱手招呼道:“此處為堂,我等暫且一避!”
縣令一聽,嚇出一身冷汗,心中連連叫苦。你想,一個小小的縣令,能有多大的膽量敢在皇帝面前審案?何況這樣的一個無能之輩!縣令不敢推託,只好硬著頭皮擂鼓升堂。那鄉民被差役帶到堂前跪下,哭訴道:“……二十隻鵝為小民所養,指望賣鵝來購買農具開墾荒地,養家餬口。昨晚下店,不料店主霸鵝,反誣小民刁賴……求老爺為民做主哇!”
縣令聽罷,裝模作樣,手指店主大喝一聲:“店家,你平白無故霸鵝,該當何罪?”誰知那店主沒有害怕,聽到喝聲就撲騰跪在地下,連忙分辯:“老爺容稟:小店家聞高祖皇爺將要返鄉駕臨,就備鵝二十隻,孝敬老爺以備皇爺受用,不料這鄉野流賊,仗著如今皇爺法寬,愛民如子,就膽大包天,來得我店,見鵝起意,生出這謀鵝的歹毒之心……求青天老爺明察。”
縣令聽完,覺得店家說的也有理,心想,這可怎麼了結呀……隨後眼珠一轉:咳,村夫流民,判輕判重諒他也不敢怎樣,再說,本縣若連一個村民也治不了,在皇爺面前,不是顯得大大的無能了嗎?想到這裡,忙吩咐兩邊:“野夫民賊,騷擾本縣——給我拿下,重責四十,收入南牢,聽候發落!”那鄉民毫無懼色,連聲高喊冤枉,被差役強行架出。
其中的破綻,高祖早就看得一清二楚,心想:天下要有這樣一批“青天”,將要造成多少冤案啊,我這漢室江山,要不了多久就會敗在這批人的手裡……高祖忍著怒氣走進大堂,冷冷地問:“青天大人,此案可理清斷明瞭?”
縣令一聽高祖這口氣,知道不妙,嚇得渾身發抖。停了一會兒,高祖又問:“此案審理得如何了?”縣令猜不透高祖的意思,嚇得面色如土,哪裡還敢哼一聲,急忙跪在地上,連連叩頭。
高祖抬頭環視一週,微微一笑道:“諸位父老兄弟,縣令大人不作回答,想必案子沒有結果!既然如此,店主豈能逍遙?”說著又向眾人攤開兩手,輕輕說道:“戰場識良將,治世出英才。你們誰能明斷此案?”大家心裡都很明白,皇爺想招賢理案呀!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哪個敢站出來冒這個大險呀,眾人只是你瞅我瞧,誰也不吭一聲。
這時,角落裡一個身體瘦弱,雙目炯炯的人一聲高呼,雙膝跪在案下道:“皇爺萬歲,萬萬歲,恕小民無罪。我願意來試一試!”劉邦聞言大喜,忙離座向前雙手攙起。大家一見此人,不免一驚:“這不是書生李良嗎?”李良直起身,對高祖說:“要將兩家喚回,當面說清;並速將白鵝送上,我要審鵝,鵝供為證!”
“審鵝?”眾人大吃一驚,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是審鵝!二十隻全審——請備二十支筆,二十塊帛,要鵝一一招供!”李良說得如此平平靜靜,連高祖也暗暗吃驚,不禁疑慮重重:此人莫不是瘋魔中邪,天下哪有審鵝一說,鵝豈能寫字招供?
李良依然不慌不忙,轉身對高祖躬身一禮,說道:“請皇爺萬歲明天審察!”
第二天,李良開堂審鵝。高祖上坐,店主和鄉民跪在堂下,沛城眾位父老兄弟列坐兩旁,門外還有不少人等候著觀看稀奇。李良不急不躁、安如泰山。看看大家等得有點兒不耐煩了,便回頭高聲吩咐:“將二十隻鵝的招供呈來!”
話音剛落,二十個差役一人捧著一塊帛,從後堂急急走上來。這時,大家的雙眼瞪得像一對對銅鈴,目光“刷”地一下落在帛上,仔仔細細地瞧呀瞅呀,可是,帛上除了鵝屎外,別的什麼也沒有,更沒有什麼“招供”!許多人由失望變得緊張起來,個個都在為李良擔心。
這時,李良站起來,對著布帛一會兒,忽地,他皺起了眉頭,一聲猛喝:“店家!如今真相大白,你開黑店,霸佔民鵝,二十隻鵝已將實情供出,鐵證如山,你還有何話說?”店家自知理虧,嚇得兩腿篩糠,癱倒在地,最後只得點頭認罪。李良呼叫左右差役,把店家拿下。又轉臉對驚呆了的鄉民說:“老鄉,現在物歸原主,把你的二十隻鵝趕走吧,換回農具,多開荒地,好好地過日子去吧。”
李良見眾人還愣在那裡,不知究竟,就指著帛微笑著說:“城裡人養鵝,鵝吃的是糧食,屙的是黃屎;鄉下人養鵝,鵝吃的是青草,你們看,這塊塊帛上,不都是青青綠綠的嗎?”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這時,只見高祖伸手拉住李良,連聲稱讚道:“好,好!這才稱得上是沛縣的青天!”從此,李良便成了沛縣縣令。
李良在沛縣任職多年,百姓安居樂業。直到現在,人們還很懷念李良這個青天縣令。
篇二
從前,有一個皇帝很愛戴戒指,他還在他最喜歡的一枚戒指上刻了名字。有一次,他戴著這枚戒指到國內遊玩,可是不知怎麼搞的,竟把它給丟失了。
他回到京城,立刻命令通告全國臣民:誰要是找到了皇帝的刻名戒指,並且送到他手裡,皇帝絕不吝惜金銀,賞給來人一筆巨大的獎金。
有個兵士很走運地找到了那枚戒指,他揀起戒指放在手中,站在那兒暗自思量:“現在我該怎麼辦?如果拿到部隊裡去宣佈,事情會傳到長官那兒;戒指就會從下級長官傳到中級長官,又從中級長官傳到高階長官,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會到皇帝手裡?而且,決不會就這樣完了的,說不定戒指在路上還會從別人手上轉來轉去,那麼,我豈不是落了一場空!還是我親自到皇帝那兒去一趟好些。”
於是,兵士直接到皇宮去了。
宮門的衛兵用刺刀擋住了他,問道:“上哪兒去?”“是這麼回事,老兄,我找到了皇帝的刻名戒指,想親手交給他。”
衛兵收起刺刀讓他進去了。
兵士走到衛兵隊長跟前,又不許他往前走了。“你幹什麼去?”
兵士回答說:“我找到了皇帝的戒指,送還給他。”
衛兵隊長也讓他進去了。
兵士走到皇帝的宮殿跟前,被一個自尊自大,滿身掛著金光閃閃的勳章,穿著華麗衣服的大臣看見了。
“你怎麼敢跑到這兒來呢?”大臣問道。
“是這麼回事,我找到了皇帝的刻名戒指。”
“把它拿來,我轉交上去。”
“不!”兵士說,“不行,我要自己親手交給皇帝本人!”
“我是他最寵信的大臣!”
“我不想和你爭論這點,只要能把戒指交給皇帝本人就行啦!”
大臣跳起腳罵了一頓。可是,兵士說什麼也不肯把戒指交給他。大臣看見恐嚇沒有用,就說:“好啦,我替你去呈報皇帝,不過有一個條件,皇帝給你的任何獎賞,要分一半給我!”
“獎賞不會太多吧?”
“很多。你沒見過皇帝就像沒見過自己的耳朵一樣!”
“嘿,這真是少有的運氣!”他想道,“那麼,分一半給他也行!”
“可以,”兵士對大臣說,“依你的辦吧,我把皇帝的獎賞分一半給你,不過請給一張兩人對半的字據。”
大臣很高興,十分滿意,自言自語地計算著,會有多少金子到他的口袋裡來。他拿起筆就寫了張字據交給兵士,寫完字據就到皇帝那兒去報告了。
皇帝走出來,從兵士手中取回了自己的刻名戒指,很感激兵士,說:“兵士,謝謝你揀到的東西,我皇帝說的話是神聖的,你將會從我這兒得到一筆巨大的獎賞。”
他把自己的司庫叫來,對他說:“賞給兵士一千盧布!”
司庫數好了錢,可是兵士拒絕收下,說:“我不需要這種獎賞。”
“你要什麼獎賞?”
“最好是朝我背上打一百棍。”
“兵士,你怎麼啦?莫非你瘋了不成?”
“我沒有瘋,反正別的獎賞我是不要的。”
皇帝見到這種情形,也不想和他爭論,就叫人把棍子拿來。
兵士開始脫衣服了,他先解開制服上所有的鈕釦,解完了鈕釦,說:“這恐怕不妥當……”“怎麼不妥當?”
“我先領皇帝這份獎賞不太妥當。”
皇帝很奇怪:“我一點也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你解釋一下!”“我還有個夥計呢。”
“什麼夥計?”
“就是他!”兵士指著大臣說,“他向我勒索您的一半獎賞,要是不給他,他就不讓我見您。”大臣叫了起來:“兵士完全是胡說八道,我沒有向他勒索過任何東西!”
兵士拿出那張字據給皇帝看,問道:“這是什麼?”
皇帝笑了起來,說:“兵士,你想得真巧妙!把我的獎賞分給大臣一半吧!”
大臣不敢和皇帝爭辯,於是,人們把他按在地毯上,用棍子痛打,兵士在一旁替他計數。數到五十棍時,他說:“我不是一個貪心的人,而您的大臣應當分得更多一些。這樣吧,我把自己的一半也送給他。”
“嘿,你倒是個好心人!”皇帝說,“嗯,就照你說的辦吧。”
皇帝命令再打大臣五十棍。
打到最後幾棍時,兵士悄悄地從皇宮溜了出來,而貪婪的大臣卻被打得皮開肉綻,疼痛難忍。
篇三
清代光緒年間,唐縣縣令牛大同是叫花子出身。他自幼失去父母,無依無靠,就和一幫流浪兒混在一起。春夏兩季在溝邊塘畔釣青蛙、摸魚蝦,除了自己解饞以外,還能換些零花錢。其它季節就唱蓮花落,求爺爺告奶奶滿街乞討。實在討要不來時,也幹一些偷蘿蔔拔蔥的勾當。
不料窮小子也有走運的時候。牛大同十八歲那年的夏天,他正在河裡洗澡兼摸魚蝦,突然聽到下游傳來呼救聲。跑過去一看,原來是岸邊王員外的女兒王小姐過河時不慎失足落水。牛大同二話不說,一個猛子紮下去,使盡渾身解數,把王小姐撈上了岸。一見王小姐喝水太多,已是氣息奄奄,這叫花子也不懂什麼男女授受不親的規矩,又是揉胸口往外擠水,又是嘴對嘴進行人工呼吸。折騰了半天,忙出一身臭汗,到底救了王小姐一條命。王員外是個有名的老學究,深受孔孟之道的影響,認為女兒的肌膚已經被牛大同撫摸了,嘴巴也被牛大同親過了,不宜另嫁他人,遂強行做主,招了牛大同做上門女婿。這一下,牛大同真是叫花子摔跤拾了個大元寶,喜得合不攏嘴,連做夢都會笑出聲。有人高興有人愁,王小姐以千金之身嫁了個叫花子,整天哭哭啼啼,尋死覓活。王員外沒有辦法,只好在家設書館請先生,教牛大同讀書識字。待牛大同略通文墨,又不惜重金給他捐了個官。這昔日的叫花子就做了唐縣的縣令。
牛大同做了縣官以後,特別虛榮愛面子,最怕別人知道他的老底。昔日的丐友來訪,他一概不見。倒是常常花錢設宴,請官場的同僚和地方的鄉紳名流吃喝交往,席間詩酒唱和,附庸風雅,以遮掩自己出身的微賤寒酸。
這一天,牛大同正在後院賞花,衙役進來報說,門外有昔日的友人來訪,問牛大同見還是不見?牛大同問:“來人什麼穿戴?”衙役說那人破帽遮臉,手裡拎一根打狗棍,看樣子像個叫花子。牛大同瞪了衙役一眼:“老爺我怎麼會有這樣的朋友?不見!你去告訴他,就說老爺我出門公幹不在家!”
衙役遵命趕走了那人。不一會兒,又來了一頂官轎。轎子停在衙門跟前,來人並不下轎,自有跟班的把手本投入衙署。
牛大同一看手本上的名字和官銜,不由嚇了一跳。猛然記起當年的叫花子中,有個叫劉名芳的小孩,是一個落魄秀才的兒子。這小叫花子一邊討飯一邊讀書,很是與眾不同。後來聽說赴京應試中了進士,哪曾想人家新近做了南陽知府,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新官上任,下屬應該登門朝賀才是,如今知府下訪,也不知道是凶是吉。牛大同一時也顧不得多想,忙整衣冠跑步來到門外跪地迎接。
劉名芳下得轎來,扶起牛大同:“自家弟兄何必多禮!”
二人進入衙內,牛大同忙吩咐設宴,並請城內的風雅之士作陪。一時酒宴擺上,劉名芳自然被讓到上首。牛大同指著劉名芳介紹說:“這位知府劉大人,是我昔日的同窗好友!”
昔日的丐友怎麼成了同窗好友?劉名芳微微一笑,也不說破,只管舉杯飲酒。
酒過三巡之後,牛大同為了顯示自己的風雅,提議吟詩作對,以助酒興。
劉名芳不知道這捐班的縣令肚子裡有多少墨水,但故作風雅之態卻是十分明顯。他點頭同意,說:“老兄請了!”
應該說,牛大同當官以後,為了徹底去掉身上的叫花子痕跡,也確實在吟詩作對上下過一些功夫。宴席設在衙署後花園的涼亭上,當時正是草長鶯飛的陽春三月,牛大同見池塘邊垂柳依依,柳絮飄舞,不由觸景生情,開口吟道:“紛紛柳絮飛。”
劉名芳頭也不抬,介面就吟:“聲聲蓮花落!”
眾陪客齊聲叫好,劉大人用“聲聲蓮花落”對牛大人的“紛紛柳絮飛”,可謂對仗工整,天衣無縫。只是叫好之後,細細品味,又有些驚訝。蓮花落是叫花子們討飯時謳唱的玩藝兒,用在這滿是美味佳餚的酒席上,是不是有些煞風景?
牛大同也覺不妥,生怕有那不識趣的人問劉名芳為何如此聯對,引出叫花子的話題。忙又吟道:“紅杏枝頭飛粉蝶。”
劉名芳仍然不假思索,出口成章:“綠楊樹下釣青蛙。”
話音剛落,又是一片叫好之聲。到底都是國家棟梁,各個滿腹錦繡。尤其是劉大人的下聯最妙,簡直就是一幅春日頑童的嬉戲圖嘛。可是牛大同卻有些沉不住氣了,什麼釣青蛙,分明又在翻騰那一段乞丐生活嘛。這老兄是怎麼回事?哪壺不開偏提哪壺!可劉名芳官大一級,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他也奈何不得人家。略一思索,他有了主意,又吟道:“九重殿下,排兩班文武官員。”
吟過之後,牛大同不免暗自得意,心說我出這麼莊重一個上聯,你總不能還用乞丐生活為內容來對下聯!
劉名芳才思敏捷,張口就對出了下聯:“十字街頭,叫一聲衣食父母。”
一幫陪客聽得目瞪口呆,這劉大人在對仗工穩上無可挑剔,可那內容怎麼又扯到了叫花子的身上?
劉名芳不管大家如何竊竊私語,只管含笑問道:“牛兄,還要對下去嗎?”
牛大同如芒刺在背,連連搖頭。如果繼續對下去,這老兄恐怕還要把當年那些偷雞摸狗的勾當也給抖落出來。他拱拱手說:“小弟甘拜下風。喝酒喝酒!”
酒席散後,牛大同藉著酒意問道:“老兄,過去那段不光彩的歷史,我避之唯恐不及,你怎麼偏要三番五次地提起?”
劉名芳正色說道:“逃荒要飯怎麼就不光彩了?朱元璋當皇帝之前不是也討過飯嗎?我聽說你當官以後為了迴避那段歷史,把當年的丐友一概拒之門外。初聽我還不相信,今天上午我第一次穿了丐裝來找你,被你的衙役趕走了,果然是眼見為實。為了虛榮,連自己的窮朋友都不肯相認,又怎麼能夠當好百姓的父母官?因此,我今天特意在酒宴上抖落老底,為的就是讓你不忘過去,做一個好官!”
牛大同聽罷,羞得滿臉通紅。人家一個正途出身的知府,尚且敢於承認過去行乞的歷史,自己一個捐班的縣令,又何必虛榮?他對著劉名芳抱了抱拳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老友放心,從今以後,我再不會在虛榮上費功夫了!”
高中課前三分鐘演講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