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筆記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書中很多的哲理仍然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論語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參考!

  論語讀書筆記篇1

  《論語》的交友觀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點好像沒有涉及到——如何處理一個朋友群的關係。即,幾個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這裡面就不僅存在單純的兩兩交往的問題,還包含更復雜的一對多,多對多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論語》中的交友觀,由於《論語》主要記載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對孔子的朋友產生了興趣。我想孔子應該有很多朋友。單就《論語》來看,我卻只找到兩處。一處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處就是上面提到過的“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後者不知從何考證,前者看來只是孔子所“和”之人,並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沒有純乎價值認同的“知己”呢?僅看《論語》,似乎沒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學生中有沒有人能充當這一角色呢?有時,師生關係也可到達一種朋友關係。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顏回和曾參。

  從前,我之所以讀一本書是因為它來到了我的手邊,而書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氣或分幾天讀完它。後來,知道了有公共圖書館這等讀書的好地方,我也懶得去翻書目卡片,只是在開放閱覽室書架上隨手抓一本我能讀得進去的書。再後來,通過網路,也約略知道近來新出的哪幾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可我也往往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偶爾在瀏覽的網頁上碰到一兩本好書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時間和心情靜下心來看,相逢或相違全憑運氣。所以,我讀《論語》也只是因為選了《中西經典選讀》這門課,於是從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於《論語》。像“父母在,不遠遊。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後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祕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開啟《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於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論語讀書筆記篇2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此話雖有誇大之嫌,但是證明了《論語》在我國諸子百家著作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及其不可超越的地位,其中至多理論仍被世人視為真理,不但在中國影響深遠,而且名揚四海,被譽為東方的聖經。

  在《衛靈公》裡,他說道面對窮困潦倒的局面時,君子與小人就有了顯而易見的不同。孔子認為他的生死觀就是將“仁”作為最高標準的。生命是寶貴的,但是還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仁”。殺身成仁自古以來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為國家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在《憲問》中,孔子講到了言論與道德,勇敢與仁德之間的關係。孔子認為,勇敢只是仁德的一個方面,二者不能劃等號。因此,一個人除了要勇之外,還應該修養其他的各種品德,從而變為有道德的人。孔子鄙視物理和權力,崇尚樸素和道德。所以他周遊列國,宣揚自己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可惜並未受各國國君接納。

  在《子路》裡,孔子闡述了自己對於“士”的理解。孔子認為,“士”首先是有知恥之心、不辱君命的人,偶擔負一定的國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順從兄長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於現在的當政者,都是氣量狹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雖然孔子的認識具有時代的侷限性,但是不可否認他敢於質疑統治者的精神。孔子眼裡,統治者做到以“仁”待人待國後才稱的上是“士”。

  在《先進》中,孔子極力提倡“慎言”,不該說的話絕對不說。因為,白玉被玷汙了,還可以把它磨去,而說錯了的話,則無法挽回,希望人們言語要謹慎。

  在《季氏》裡孔子談到,交朋友要結交那些正直、誠信、見聞廣博的人,而不要結交那些逢迎獻媚、花言巧語的人,要用禮樂調節自己,多多地稱道別人的額好處,與君子交往注意不急躁、不隱瞞等等,這些對我們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顏淵》中,孔子談到了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他希望人們按照“忠信”、“仁義”的原則去辦事,否則,感情用事,就會陷於迷惑之中。他認為要提高道德修養水平,首先在於踏踏實實地做事,不要過多地考慮物質利益;然後嚴格要求自己,不要過多地去指責別人;還要注意克服感情衝動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為代價,這就可以辨別迷惑。

  總而言之,孔子及其弟子的箴言警句在近日仍然可以作為我們的行為準則,規範人們的舉止,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論語讀書筆記篇3

  自古就有一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於這種說法以前也只是聽說而已。當從電視上看到于丹講《論語》時,立刻被她那淺顯而又富有哲理的語言所吸引。電視上的講座幾乎完整的看了下來,隨後又買來書仔細地閱讀。之後才知道,平時常常用以提醒學生的幾句“格言”原來是出自《論語》,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于丹通過白語化的語言,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使《論語》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通過《論語》的解讀,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孔子說:“不怨天,不尤人,”因為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內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要求這個社會應該如何如何,要求別人應該怎樣怎樣,都要重要的得多。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還要儘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並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於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績更加重要。“吾與點也!”的故事所闡述的正是這個道理。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可以開啟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孔子說,這個世界上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有三種,即所謂“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諒、友多聞。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後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於人格與內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後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捨,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並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對映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聖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於,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後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論語》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孔子論語讀書筆記範文
愛麗絲漫遊奇境讀書筆記範文
相關知識
精選論語讀書筆記範文
關於論語讀書筆記範文
孔子論語讀書筆記範文
論語讀書筆記範文
英語讀書筆記範文
關於低年級語文這樣教讀書筆記範文
實踐論讀書筆記範文
矛盾論讀書筆記範文
教師教育理論讀書筆記範文
初中生讀書筆記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