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人們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30日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到春節,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放鞭炮、吃團圓飯、走親訪友。你知道春節人們吃的食物嗎?今天小編特意準備了一些春節人們吃的食物資料,希望你能喜歡。

  春節人們吃的食物

  吃餃子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麵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

  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麵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吃湯圓

  湯圓的“圓”有“團團圓圓”之意,南方人過年時每家每戶必定要吃湯圓。

  年糕

  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

  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

  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各地春節食俗

  湖北東部地區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為蒸全魚、蒸全鴨、蒸全雞;“三糕”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魚丸、肉丸、藕丸。

  哈爾濱一帶一般人家炒8個、10個或12、16個菜不等,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贛南的年夜飯一般為十二道菜。

  浙江有些地方一般為“十大碗”,討“十全十福”之彩,以雞鴨魚肉及各種蔬菜為主。江西南昌地區一般十多道菜,講究四冷、四熱、八大菜、兩個湯。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種或幾種必備的菜,而這些菜往往具有某種吉祥的含義。比如蘇州一帶,餐桌上必有青菜***安樂菜***、黃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懇懇***。湘中南地區必有一條一公斤左右的鯉魚,稱“團年魚”,必有一個3公斤左右的豬肘子,稱“團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兩條魚,一條完整的鯉魚,只能看卻不許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餘,另一條是鰱魚,可以吃,象徵連子連孫,人丁興旺。祁門家宴的第一碗萊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筍、蝦米、鮮肉等製成,含義為“和氣生財”。合肥的飯桌上有一碗“雞抓豆”,意思是”抓錢發財”。

  管家人要吃一隻雞腿,名為“抓錢爪”,意味著明年招財進寶。安慶的當家人要在飯前先吃一碗麵條,叫“錢串子”。南昌地區必食年糕、紅燒魚、炒米粉、八寶飯、煮糊羹,其含義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魚、糧食豐收、稻米成串、八寶進財、年年富裕。

  各地春節習俗

  山東年俗

  大年初一零點開始這個時間鞭炮齊鳴,節日的歡樂傳遍千家萬戶。天一放亮,婦女們便忙著煮餃子,有的地方要鳴放鞭炮,有的地方用芝麻秸燒火,意味著新的一年響響亮亮,節節增高。吃罷餃子,該去拜年了。一般先家拜,晚輩給長輩拜,平輩之間再相互拜;而後近拜,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後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初一早上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膠東許多地方的女主人初一早上一起床,就要手持紅燭,掀起炕蓆來照,然後再照屋裡的每個角落,意為把邪氣照散;孩子一起床就按長輩的吩咐,攀上門栓打三個鞦韆,據說能長得快;把一些硬幣扔進水缸,據說一年不會幹旱。鄒城等地搗老鼠洞更有趣,初一早上,人們就用擀麵杖搗鼠洞,邊搗邊說:“戳打戳,戳打戳,十個老鼠九個瞎,還有一個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瞎它。”魯南地區初一這天,要給牲畜餃子吃,也有的用五穀雜糧喂牲口,餵飽後用掃帚在牲口身上掃,掃出什麼糧來,就意味著什麼糧豐收。

  廣西年俗

  廣西一些地區,世代流傳的舞雞、舞春牛活動,增添了春節的喜慶氣氛。舞雞的年青人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隻鬥雞,打著鑼到村中各家各戶去賀年。舞雞歌吉慶幽默,使主家喜笑顏開。送給賀年的舞雞者紅包,從“鬥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以祈求六畜興旺。

  更有趣的是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輕快悅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擔聲,響遍了壯族山鄉。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

  陝西年俗

  陝北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是紅紅火火。

  黃土地的百姓重視過節,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不過,人們最注重的還是春節。陝西人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裡,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

  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裡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
 

春節是怎樣來的
春節剪窗花的由來
相關知識
春節人們吃什麼
國慶節人們吃什麼
立冬時節人們吃什麼傳統食物的
七夕節人們吃什麼
七夕節人們吃什麼
元宵節人們吃什麼
元宵節人們吃什麼
重陽節人們吃什麼
萬聖節人們吃什麼傳統食物
感恩節那天人們吃什麼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