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資料
如今的中秋節在中華兒女的心中早已不單單是一個節日的象徵,經過歷史的沉澱,它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全球華人共享的傳統大節,因此中秋節在當今已成為創造與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做中秋節手抄報也是傳承民族精神的一種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的圖片參考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參考圖***1***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參考圖***2***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參考圖***3***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參考圖***4***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的資料參考
一、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二、有關中秋節的古詩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中秋節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也是團圓節,象徵著“幸福、團圓、美滿”。
晚上,我到爺爺奶奶家和爺爺奶奶一起歡度佳節。我首先向爺爺奶奶問好,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天天開心!爺爺奶奶誇我是個好孩子。
我們和爺爺奶奶一邊品嚐著香甜的月餅,一邊聊天。圓圓的月餅讓我想起了我們的臺灣同胞們。我想:如果臺灣能夠早日實現與祖國統一,那麼,我們兩岸人民就能團團圓圓,共度這美好佳節。
“我們陽臺賞月吧。”突然,爸爸的提議打斷了我的沉思。
我們來到陽臺,我抬頭仰望天空,尋找著月亮。月亮不知躲到哪兒去了,不見蹤影,我有點兒失望。正當我想離開的時候,我發現雲層邊有一點淡淡的光亮。不一會兒,月亮出現了。我想:一定是月亮猜透了我的心思,不讓我太失望,所以出現了。我欣賞著銀盤似的月亮,忽然,一朵雲飄了過來,遮住了月亮的半邊臉,使月亮看上去像個害羞的姑娘蒙著一層薄紗。
今天晚上,是我這一天最開心最快樂的一天。我祝願全國人民天天都幸福快樂!
有關迎中秋思團圓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