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養生要注意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快要進入大暑節氣,這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此時大家該如何進行自我保健呢?呢?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吧。

  大暑之飲食清淡勿吃太涼食物

  專家提醒市民,大暑養生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是要注意避暑,儘量避免在中午從事室外活動。從事室外活動最好選擇早晚較涼時分。如果不得不在中午從事室外活動,則要多喝涼水,但不宜多喝冰水;還應多喝解暑降溫的涼茶、綠豆湯等。

  二是要注意飲食衛生,不宜吃太熱氣的東西,冰冷的東西也應儘量少吃,尤其是冷飲。時下這種天氣,人體內較熱,一旦吃入過涼的食物,寒熱相激,腸胃本身比較薄弱的人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

  三是要注意休息。時下暑性炎熱,容易耗氣,正常人都會覺得乏力,所以最好能夠早休息,儘量不要熬夜。

  在飲食上,最好以清淡營養為主,要保持蛋白量充足,多吃雞肉、鴨肉、豆腐、鴿子肉等,這類食物益氣健脾、開胃、利於消化;多吃冬瓜、芥菜、西瓜皮、葉子菜等;適當吃些消暑水果,如雪梨、山竹、西瓜等,但不能過量。

  同時適宜多喝補氣、消暑、開胃的湯,如馬蹄、薏米、花旗參燉瘦肉或鴿子湯,加少量陳皮或生薑;多喝綠豆、紅豆糖水,糖水中綠豆、紅豆各半,加陳皮、生薑少許,冰糖適量。溫補的東西則不宜多吃,如狗肉、羊肉、紅參、鹿茸等,這些東西等到秋冬以後再吃更適宜,以免引發一些病症。

  在大暑季節,人們的飲食存在一些誤區,喜歡吃太涼的食物。其實,天氣雖然炎熱,但人的陽氣普遍偏弱,因為消耗比較嚴重,所以最好吃甘涼清暑的食物,而不宜吃苦寒、大寒的食物。

  大暑之靜心養生防“情緒中暑”

  炎炎夏日給忙碌的現代人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不適的困擾,情緒的困擾也日益明顯。“夏季情感障礙症”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心理學家稱之為“情緒中暑”。

  中醫有“天人相應”的養生學說,即人體的精神心理、心態情緒會隨著自然和季節氣候的變化而發生微妙的變化,氣候變化會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緒的變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食慾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這是“情緒中暑”所引起的。現代醫學生理學也認為: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的氣溫、氣壓、溼度和氣流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的氣候會影響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分泌的激素分泌,於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多種症狀。“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甚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會引發猝死。所以,人們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來防止“情緒中暑”的發生:

  第一,要“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越是天熱,我們越要心靜,儘量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不要生悶氣,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感到心煩意亂時可以想想一片綠林、一片藍天等,平靜一下心情。

  第二,要保證睡眠。情緒與睡眠亦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心情會變得急躁。經常作息顛倒或長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緒也不穩定。因為夜間11點至凌晨1點是臟腑氣血迴流的時間,此時,血迴流到肝臟準備儲存精氣***能量***,如果不睡,能量無法被貯藏,就會肝盛陰虛,陰陽失和。

  第三,要調劑好飲食。日常膳食應儘量減少進食油膩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僅能防暑,還能增進食慾。注意多飲水,以調節體溫,改善血液迴圈。多進食“清火”的食物和飲料,如新鮮蔬菜、水果、綠茶等。

  第四,要注意養氣。日常生活應保持不急不緩、心平氣和的狀態。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都要保持不急不緩的動作,讓呼吸均勻有序,“氣”自然就會“和”。“氣”順了,轉化為足夠的能量,身心舒展放鬆,“心”自然就平靜了。

  大暑之要防中暑

  防中暑

  生活常識上介紹說,進入夏季後,地面上白天從太陽光中吸收的熱量多於夜間散失的熱量,大氣中的熱量不斷積累,到大暑期間,積累的熱量達到了頂峰,所以大暑炎熱。大暑一般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這讓我們聯絡起一個詞“中暑”。

  飲食

  暑天,運用飲食的營養作用養生益壽,是減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證。夏季的飲食調養是以暑天的氣候特點為基礎,由於夏令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因此常可選用藥粥滋補身體。《黃帝內經》有“藥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點。

  防疾病

  大暑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由於大暑時節各地明顯溼熱的特點,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心腦血管疾病***如中風、面癱等***、風溼、感冒等是高發疾病。健康養生專家指出:“雖說現在的居住條件比原來要好,空調、電扇一樣不少,但正因為室內外溫差過大,造成了人體體溫調節失常,各種大麻煩也隨之而來。

大暑時節種什麼菜
大暑養生要注意什麼
相關知識
大暑養生要注意什麼
大暑養生要注意什麼
處暑養生要注意什麼
大寒起居養生要注意什麼
大寒保暖養生要注意什麼
大寒節氣養生要注意什麼
芒種養生要注意什麼
春季養生要注意什麼
老人秋季養生要注意什麼重點
冬季養生要注意什麼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