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大全
近年來,我們不斷的看到和聽到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造成了鉅額的經濟損失,甚至是人員傷亡。這不得不使我們再一次審視目前國內的食品安全制度,***每天的飲食安全。做食品安全手抄報,增強食品安全意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的圖片
小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圖一
小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圖二
小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圖三
小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圖四
小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圖五
小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內容的資料
食品購買安全宣傳資料
一、如何食用和儲存醬油?
醬油最好勿生吃。醬油不經過加熱也可以食用,但是,人吃生醬油後,對健康很不利。據科學實驗證實,傷寒桿菌在醬油中能生存20天,痢疾桿菌在醬油中可生存兩天,有很多人食用不經過加熱的醬油拌冷盤吃,這就有發病的危險。醬類食用後易產酸,胃酸過多的胃病患者要慎食。
醬油防黴法。盛放醬油和醋的瓶子,切勿混入生水;把醬油燒煮後密封起來;在放醬油或醋的容器內,放入少許香油,使其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油膜;或瓶內放一段蔥白,或幾個蒜瓣,或加一點燒酒,也可以防黴。也可以將醬油煮開晾涼後再裝瓶。
醬油長了白膜不能用。醬油的營養價值很高,在人體所需的20種氨基酸中含有17種。夏天,醬油很容易長出一層白膜,這是由於一種叫產膜性酵母菌汙染了醬油後引起醬油發黴的現象,食後對人體有害,所以不能食用長了白膜的醬油。
二、如何鑑別食醋?
食醋是經釀造加工生產的。除了風味優良、營養豐富外,還具有了一定保健作用,食醋可以為老陳醋、麩醋和液態法食醋三大類:
***1***老陳醋以高粱為主要原料,色澤黑紫或棕紅,質地濃稠,酸味醇厚,有特殊香氣。
***2***麩醋以麩皮為主要原料,色澤黑褐,醋香濃郁,酸味醇厚,稍帶鮮口。
***3***液態法食醋以糧食、糖類、酒類、果類為主要原料,用液態醋酸發酵法制得,依原料主要成分側重不同而有白醋、米醋、糖酸之分。
優質食醋的特點:
一是色澤:具有本品的顏色,如重醋為棕紅色,或深褐色,白醋為無色透明,有光澤;
二是氣味與味道:具有香氣,如重醋為重香和醋香共存,麩醋為醇香和醋香共存;酸味柔和,酸、甜、鮮、鹹具有,回味綿長;
三是濃度:比較適當,無懸浮物和沉澱物。
劣質食醋的特點:
一是色澤:淺淡,發烏;
二是氣味與味道:開啟瓶蓋酸氣衝眼睛,無香味,口味單薄。除酸味外,還明顯感到有苦味和澀味;
三是濃度:稀薄,有沉澱和懸浮物。
因此在購買食醋時,除了廠名、商標外,還要注意配料表和總酸含量、執行標準、淨含量、新增劑具體名稱。最好選購保質期為3~6個月的食醋,其風味更是優鬱。
食品安全事件
1、“毒豆芽”案件首次無罪判決
遼寧葫蘆島市連山區人民法院對一起“毒豆芽”案做出宣判,判決被告人無罪,這在全國成為首例。這一結果令很多人震驚,因為之前涉嫌違法新增使用“無根水”的芽農基本都是撤案或取保。法院判決如下:“沒有證據證明二被告人在豆芽上噴灑‘速長王’***也稱‘無根水'***後所檢測出的4-氯苯氧乙酸鈉、6-苄基腺嘌呤、赤黴素三種物質對人體造成何種危害……判決被告人郭某無罪,被告人魯某無罪。”
筆者在2015年1月份在科學網部落格寫過篇文章《無根豆芽是非記》,就專門探討了無根劑的是非與過。根據相關研究無根劑中的成分無毒無致突變作用,根本原因是無根劑的歸屬和豆芽屬於加工食品還是蔬菜的劃分問題,是部門之間監管的問題。
2、走私“殭屍肉”流入餐桌
2015年6月1日,海關總署在國內14個省份統一組織,開展打擊凍品走私專項行動,打掉專業走私凍品犯罪團伙21個,共查獲42萬噸殭屍肉,價值30多億元,部分走私凍肉已經進入市場。
殭屍肉,人人見而誅之。據調查,這些肉製品曾被作為“戰略儲備物質”長年儲存在拉美某國的冷庫裡,已經嚴重過期。偵查人員提供的資料表明,這些肉製品是在上世紀的1974年被冷凍起來的。有沒有想過您正在津津有味啃的鳳爪可能比您的年齡還大呢?
建立建立誠信的檔案制度和行之有效的二維碼食品追溯制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食用“殭屍肉”的機率。
3、含大量丙烯醯胺的黑糖食品引爆朋友圈
2015年8月臺灣爆出一個新聞,說黑糖中含有大量致癌物——丙烯醯胺。臺灣某雜誌測試了19個黑糖相關產品,發現所有樣品均含有丙烯醯胺,其中7個樣品超過了1000微克/公斤,最高的一個號稱“傳統制作”的黑糖樣品達到令人咋舌的2740微克/公斤,遠超炸薯片中的丙烯醯胺含量***按香港的測定數值,約為680微克/公斤***。
筆者在2015年12月份在科學網部落格撰寫的《黑糖,那些不得不說的祕密》一文中不僅說明黑糖中丙烯醯胺產生的原因及危害,還區分了黑糖、紅糖及赤砂糖的不同,讓消費者買到放心安全的好產品。
世界衛生組織的《食物汙染物工作報告》中確認的丙烯醯胺攝入量界限值,是180微克/公斤體重。動物試驗表明,丙烯醯胺具有潛在的神經毒性、遺傳毒性和致癌性。不過,目前人類中的研究尚未確認丙烯醯胺的攝入量、相關生化標誌物水平與多種癌症風險之間的關聯,因此,還不能說只要攝入丙烯醯胺,就一定會增加人類的致癌危險。但是,畢竟這種物質屬於“疑似致癌物”。
小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