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法則與生理衛生的關係
太極拳養生是現代人每天必備的運動,修煉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素質,改變易生病體質。下面是學習了小編整理分享的:。歡迎閱讀!
隨著辦公化的到來,很多人都有腰椎、便祕等問題,每天閒暇之餘練太極拳可緩解症狀。
關係1、從生理衛生看第一個法則“頂頭懸”
其形態是下頜微向裡收,頸椎輕輕豎起,百會上頂。這樣做的作用,是給顱腔的舒張壓,促使大腦功能迅速趨於安靜,接受因運動而產生的“回授”。因為心神和意氣的運用,精神“專注一方”,必然使大腦皮層內的興奮點集中於一個區。
根據生理學中的“負誘導現象”就是某一區域興奮的加強,其他區域的興奮必然減弱,起到抑制的作用。根據這個科學道理,鍛鍊太極拳可以抑制某些慢性疾病的病灶興奮,起到積極的恢復健康和醫療作用。
工作之餘打太極拳可以轉移興奮點,消除工作引起的精神疲勞狀態,所以太極拳運動是合乎生理衛生。
關係2、從生理衛生看第二個法則“尾閭收”
它自腰脊椎至薦骨椎延伸到尾閭推,動作像尺蟲一樣地行動,一屈一伸,也是尾部延伸到膀胱的運動,而使腹直肌的帶動收縮和舒張。
這樣做的作用,是給腹腔以壓力,率動橫隔膜的起落,協助了肺的呼吸運動,對於腹腔內的機構,進行有節奏的磨擦,***排除瘀血***促進新陳代謝作用。
對於消化系統、排洩系統的某一些疾病,起到積極的理療作用。對十二指腸潰湯,胃下垂,消化不良,肥胖症,以及肝、膽、腸、膀胱初期的病徵,又能起到良好的體療效果,尤其是協助醫療的效果。
當今有很多人都有腰椎問題,而練太極拳可以治療腰椎疾病,同時還能預防骨質增生,促進鈣吸收,強健骨骼。
從生理看占人體45%長度的脊柱骨,天然形成兩個S形的生理曲線,由於經常做“頂頭懸”和“尾閭收”這兩個法則所規定的動作,可以防止未老先衰的徵象,如低頭彎腰,脊柱萎縮,腰痠背痛等疾病。
關係3、從生理衛生看第三、四個法則“含胸和擴背”
含胸是使兩肩下沉兩肩頭微微前合,不是扣胸或束胸,而是勝利自然狀態,如同人們在深思入神的姿態,從而使肌肉放鬆,保持轉動腰胯的靈活性,而軀幹則是依然中正的。
這樣做的作用,是給胃腔的壓力,迫使橫隔膜下降,而使肺葉展長可達10公分之多,於是可吸入比平常多得多的新鮮空氣,增加肺活量,得到耐力。
“擴背”的做法是在肩下沉的條件下,使背肌群向左右兩側擴張。這樣做有助於中樞神經的傳導作用,使周身感覺靈敏;同時背肌群得到鍛鍊,增強活力不致於疲勞。
因為背肌群支援人體的站立,每分鐘都在緊張用勁,使人們覺得疲勞,首先反映到腰痛背痠,需要坐或臥藉此放鬆背肌群,打哈欠伸懶腰都是背肌群緊張的訊號。所以說背肌群的弛和張運動是合乎生理衛生科學的。
關係4、從生理衛生看第五、六個法則“沉肩”和“垂肘”
沉肩是鬆開肩頭,又稱鬆肩,使肩甲三頭肌出現一個低窪,能穩妥地安放一個雞蛋,這個標準經過一段鍛鍊的時間是能達到的。那時手臂的伸屈纏繞,可以做到“柔如柳絮,堅比金石”,同時也增加了伸臂的長度。
作用
第一、能平衡身體的均勢,運動時不致氣息短促,身體搖擺。
第二、有助於頭顱的上頂。
第三、幫助肺葉舒張。
第四、使身體中正。
第五、人的外表氣宇軒昂。
“垂肘”是肱二頭肌的輕度收縮,尺骨與撓骨進行絞剪運動,擴張靜脈和毛細血管,促使靜脈血更快地向心髒迴流,從而加速血液迴圈,疏通了體內千千萬萬條管道,溫暖手足,發汗排廢,對某些心臟傳導阻滯,動脈硬化,關節炎,改善迴圈系統,起極有價值的理療作用。
太極拳的醫療保健功能
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神經系統,尤其是它的高階部分,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系統和器官活動的樞紐。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以適應於外界環境並改造外界環境。人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使身體內各個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
太極拳的練習,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因為太極拳一開始,就要求體舒心靜,排除雜念,注意力集中,用 意不用力,這些都是對大腦活動的良好訓練。
太極拳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標誌,也是現代人們偏愛的養生運動,經常練習太極拳能達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此外,從動作上來講,太極拳的動作,練習時要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
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後連貫,同時動作的某些部分比較複雜,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因 此需要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也間接地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訓練作用。
這樣就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從而活躍了其它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面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的養生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國外,很多人將太極拳當做每天必做的養生運動,甚至是治病的處方。
太極拳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經常練習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練架子的時候,周身感覺舒適,練後精神 煥發,心情愉快,這些都是練者高度的情緒性與興趣濃厚的證明。
情緒性的提高,在生理上有極重要的意義。國外 一位醫學專家說過:“提高了患者的情緒,就等於將病治好了一半。”以上說明,太極拳對中樞神經系統起了良好 的作用。
太極拳對心臟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的影響
太極拳的動作,包括了各組肌肉、關節的活動,也包括了有節律的均勻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膈的運動,因此它能加強血液及淋巴迴圈,減少體內的淤血現象,是一種用來消除體內淤血的良好方法。
全身各部骨骼肌肉的週期性的收縮與舒張,可以加強靜脈的血液迴圈,肌肉的活動保證了靜脈血液迴流,及向 右心室充盈必要的靜脈壓力。呼吸運動同樣也能加速靜脈的迴流。
太極拳由於要求深長均勻的自然呼吸,且要氣沉 丹田,呼吸的效果增加,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與淋巴的迴圈,加強了心肌的營養,改善了心臟的營養過程,為預防心臟各種疾病及動脈硬化建立了良好的條件。
同時,太極拳深長的腹式呼吸,對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增加肺活量都有良好的作用。
太極拳對新陳代謝方面的影響
改善人體新陳代謝,是太極拳重要的健康因素。老年人的很多疾病是與新陳代謝的降低分不開的。因此,堅持打太極拳,對降低血液膽固醇含量,預防動脈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綜上所述,太極拳是一種適合生理的健身運動,它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加強了血液迴圈,減少體內淤血,改善了消化作用與新陳代謝過程。
它幾乎適應各種人體慢性疾病的康復,對神經衰弱、神經痛、高血壓、心 髒病、腸胃病、肝病、腎病、腰肌勞損、風溼寒腿、關節炎、糖尿病等等,都有良好的療效。它是一種老少咸宜的 養生、保健運動。
太極拳運動與構建和諧社會相吻合
中國文化的精髓是崇尚大道,追求和諧。諸子百家無不以奉“道”為圭臬。孔子日:“朝聞道,夕死可矣”。孟子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老子更把“道”視為宇宙的本源,並說“知和曰常”,把道視為真、善、美的統一,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是中華文化的靈魂,是民族精神的根基。
太極拳運動正是源於中國文化的精髓,它是由中國道教動功演化而來的修身養性、強身健體、防身自衛、陶冶情操的功法。這一理念與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精神相吻合。
所以,積極開展太極拳運動,掌握其思想方法,也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具體行動。 當代人健康的困擾 從古到今,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渴求。然而,能盡其天年者,卻寥寥無幾。
太極拳學習的三大境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