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參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在二十一世紀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應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徑地對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使他們健康成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議小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

  摘要:小學生初入社會,在向他們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細心的研究他們的心理,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使他們從小就能夠在和諧健康的氛圍中成長。

  關鍵詞:小學生;健康心理;培養

  學校的教育和教學,一方面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同時也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優良的道德品質。當今的小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由於在家庭中所處的特殊地位,父母們“望子成龍”心切,總是過重地將學習任務強加於他們,使他們一入學就背上了沉重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而小學生正處於身體、智力快速增長和發展時期,如果在怎樣對待學習,怎樣對待學校生活等方面沒有正確的認識,一入學就對學校生活、對學習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那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將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如何結合小學生學習和校園生活的實際,向他們進行健康心理的培養尤為重要。

  小學生一般為六七歲至十一二歲間的學齡兒童期,並顯示出以下一些特點:

  1.小學生心理髮展很快,特別是智力和思維能力發展很快;

  2.小學生的社會性發展表現出協調性的特點,特別是道德品質發展最為協調;

  3.小學生心理髮展是開放的,他們經歷有限,內心世界不太複雜,顯得純真、直率,心理活動常常表露在外;

  4.小學生可塑性強,其人格特點開始在形成中。兒童到了六七歲時便開始羨慕小學生的生活,羨慕新書本、新書包、新文具,想背起書包上學去,而進入學校後,學習便成為他的主導活動,促進他們的心理活動和社會性的全面發展。

  小學生進入學校後,兒童的角色發生了改變,必須在心理上做好入學的準備,包括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社會效能力等方面的準備。反之就會產生對學校的消極態度,出現厭學現象、不善於與同學進行正常交往等的心理健康問題。

  現今的生活環境日益複雜,現代文明勢不可擋的改變著人們的一切,傳統的觀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沖刷,孩子們在充分享受現代文明所帶來的無限美麗的同時,也不得不忍受著心理健康的惡化。高樓林立,原本就顯得狹小的空間變得更為擁擠,現代都市不再有野草和曠野,嚴實的鐵門使孩子們失去了自由的活動空間,電腦時代的到來,使部分孩子沉浸於虛擬的時代之中而不能自拔,“麥當勞”、“肯德基”潮湧而來,使孩子們越來越熱衷時髦無營養的速成食品。

  當我們靜心審視這一切的時候,我們不禁發出陣陣的顫慄,做為未來主人的孩子們,他們在想些什麼,他們那日漸敏感的心在思考著什麼。如果,教育者還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數上,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忽視其潛能的開發,忽視全面素質的培養,那麼我們給予孩子的將不是理智的愛。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培養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環,現代教育模式認為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更是為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質的健全人格。筆者在分析我校學生後認為,現今小學生存在以下一些心理問題:比如以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和報恩心理;心理脆弱,承受力差;缺乏自律能力等等。

  做為教育者面對孩子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該如何處置呢?我們將不得不慎重考慮其解決方法,雖說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應是淺層性的,但處理不妥當將會造成心理障礙的發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筆者認為應教會學生以下幾點,這樣才能有效地構築學生健康的心理防線。

  第一,應注意不要讓學生過早形成一種固定的概念,也就是不要隨便當面指責、或背後數說學生“笨”、“傻”之類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話。因為這些指責往往會無形中被學生接受,成為學生自我感覺的一部分,使學生對自己形成一種固定的概念。

  第二,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有的老師或家長對學生的缺點特別敏感,有時會過多地加以指責和訓斥,這樣會造成學生的自卑感。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既瞭解學生的缺點,更要看到學生的長處,還耍幫助他們樹立起積極進取的信心。

  第三,我們要幫助學生樹立一種信念。信念對於每個學生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鼓勵作用。有的學生對某一門學科特別喜歡,成績特別優秀,這裡有學生的自身因素,同時也與老師、家長等對他的鼓勵或幫助有關。這些鼓勵和幫助甚至會作用於學生今後的人生道路。第四,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對於來自外界的嘲笑往往十分敏感,尤其是老師和家長的嘲笑,對學生的刺激更大、更深。

  第五,不要把學生當作溫室裡的花朵。父母應當允許孩於到生活的風雨中去經受鍛鍊,即使摔幾個跟頭也不要緊;老師也要讓學生多到社會中去參加活動,即使遇到失敗也不用擔心。生活本身會把學生塑造成才,會教會學生今後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有用的人。

  我所教過的有些學生算得上非常聰明,可以說是智力上的佼佼者,但在他們身上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胸狹隘、小肚雞腸、嫉妒成性等心理上的不良痼疾,以至影響與同學們的正常交往和友誼,時間長了,有些孩子還會變得孤僻不合群,學習成績也開始下降……危險的是這些不良的心理品質被家長、老師們忽視,導致它們慢慢地積蓄下來。

  1.教會學生心中有愛。

  “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世界失去了愛,世界將一片灰色,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片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愛就是寬容、理解、關心。學會愛人,就不會以自我的好惡來評判這世間的一切。教師可組織學生多參加各種公益活動,鼓勵學生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愛自己的親人、朋友、同學乃至陌生人。

  2.教會學生心存感激。

  因對方的好意或幫助而對對方產生好感,這是感激。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在別人的幫助下生活,有些體會出來了,心存感激,有些體會不到,也許還會產生各種報怨。教會學生對周圍的人們常存感激之心,那麼他們就會與周圍的人們和睦相處。教師應多組織學生思考:在你覺得輕鬆時,說不定有人在為你負重;在你學習取得進步時,說不定有人在為你祝福;在你享受生活的快樂時,說不定同時就有人在為你付出辛勞……教會學生心存感激,那麼孩子們就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熱情……

  3.教會學生坦然面對。

  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每個成才的人都經歷過許多的蒼桑和磨難,只有坦然面對,笑對人生,才能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才能從容地去克服困難。教師應教會學生辯證地分析不合人意之時,相信這是對自己的磨礪。教師還應組織學生參加遠足、軍訓等專題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坦然面對困難,同時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我,學會達觀大度。

  4.教會學生學會幽默。

  幽默是人們一種高尚的心理自衛行為。哪裡有幽默,哪裡就有活躍、歡樂的氣氛。列寧曾說:“幽默是一種優美、健康的品質。”教師應教會學生幽默,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幽默如一種活性物質和鬆馳劑。當學習、生活遇到受到挫折時,當人際關係出現僵局時,幽默能緩解緊張、減輕焦慮、擺脫困境。教師更應多組織各種有趣生動的幽默、笑話比賽,讓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直麵人生。

  作為一位小學老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健康心理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對整個人生都充滿信心,具有健康心理,成為德、智、體、美、勞、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心理健康要從小抓起,越早越好——孩子們的心靈是一張純潔的白紙,你撒下劣質的種子,就會結出扭曲、歪斜的秧苗!只有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播下健康、美好、快樂的種子,他們才可能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篇二

  《淺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孩子的學習日益抓緊,由於方法欠妥,造成了很多孩子的心理不健康,蠻橫,自私,打架鬥毆等一系列問題引起了社會學家的密切關注。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背景介紹

  小同,男,12歲,比較自由散漫,學習成績很差,雖然父母工作比較忙,但是對孩子的教育很關注,因為教育方法不當。該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經常發呆,與同學相處,關係屬於火山噴發,而且該生對老師的教育常常抱以漠然的態度。就這一事例費時好久,終於柳暗花明。

  二、原因分析

  經過和他父親的交談,側面瞭解到他的父親不太管教,回家時對該生所做的錯事缺乏教育方式,非打即罵。母親對該生卻很溺愛,父親的粗暴造成了該生的固執和任性。另外,孩子的幾位前任老師多次教育,沒有什麼效果,對孩子也感到無能為力。家長的批評責罵溺愛,老師的無能為力,更讓孩子得寸進尺。

  三、輔導過程:孩子所有的外在表現,是其內心的反應,所以,教育要從心入手

  第一,加強與其家庭的聯絡,說服其家長要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使他擺脫心理困境。讓其父母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責任感,使他的父親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每週五家長來接孩子,我都要同他交流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交流對孩子的教育方法。由於家庭與學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漸漸不再那麼倔強。

  第二,在師生間、同學間架起愛的橋樑,使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恢復心理平衡。開始,他還不願上學,我去到他家裡時,老躲著不見,或是一問三不答。我知道這是防禦心理的表現,其實其內心還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同情和關心的,他極需要被愛的感覺。我不急也不躁,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地給他講班裡發生的趣事,講同學們是多麼希望他回到學校,和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活動。我主動與之接近,縮短心理距離,想用集體的溫暖來消除她內心的焦慮和冷漠。同班級同學知道這種情況之後,主動利用放學後的時間,陪他聊天,給他講講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慢慢地,他的表情沒有那麼呆板,漸漸地露出了一絲嚮往。此後,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漸地出現在教室裡。但我並不滿足於此,一直尋找讓他重新振作的契機。上課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很多同學不會答,竟意外地發現這孩子眼裡露出一點笑意,就抓住這個機會提問他。開始,他漲紅了臉,講得結結巴巴的,我用鼓勵的眼神望著他,親切地對他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結果他講得很流利,得到了全體同學的掌聲,他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此後,我還多次為他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擺脫自閉心理,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溫暖著他那顆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體中。

  第三,愛護、尊重學生。學生的心靈是最敏感的,他們能夠通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來判斷老師是否真心愛自己。同時,他們也渴望老師能夠時刻關心愛護自己。“羅林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只要教師真心愛學生,他們就能以極大的努力向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問題是,有些老師走進了“愛”的誤區,對“愛學生”的認識表面化,以為不諷刺不挖苦不歧視不體罰就是關心愛護,以為噓寒問暖為學生提供物質幫助就是關心愛護,以為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考試分數就是關心愛護,殊不知,真正的關心愛護,不僅是生活上“扶貧”,學習上“扶智”,更應該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有人說,對學生,可以沒有愛,但要尊重。很難想象,一個無視學生人格、漠視學生尊嚴的教師,會是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一個擅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尊嚴,因為“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於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反之,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就會阻礙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甚至毀掉他們的前途。一個擅於愛的教師,他一定懂得尊重學生的個性。

  第四、協同各科任老師,多給學生創造一些表現的機會。課後,多給他補習。孩子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其實歸根到底是學習成績的差導致的。學習差,父母親責罵,老師責怪,同學看不起,自己自暴自棄……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們多次為他提供嘗試成功的機會,讓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和榮譽,增加良性刺激,激發起自信心和上進心。

  心靈的交往,熱情的鼓勵,溫暖著他那顆冷漠的心,使他重新找到了自信。雖然學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卻永沒有結束。孩子的不良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願每一位教師、家長不光有愛,而且擅於愛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長的時間,中間還可能出現反覆,這需要我們老師更多的愛心、耐心與信心。雖然學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卻永沒有結束。孩子的不良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願每一位教師、家長不光有愛,而且擅於愛所以要改正也肯定需要漫長的時間,中間還可能出現反覆,這需要我們老師更多的愛心、耐心與信心。

  雖然學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卻永沒有結束。孩子的不良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中間還可能出現反覆,這需要我們老師更多的愛心、耐心與信心。

  學生需要愛,教育呼喚愛。愛像一團火,能點燃學生心頭的希望之苗;愛像一把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頭的智慧之門;愛是灑滿學生心靈的陽光,能驅散每一片陰霾,照亮每一個角落,融化每一塊寒冰。願每一位教師、家長不光有愛,而且擅於愛。

  作者簡介:

  景繼平,男,出生年月:1967年6月,1988年8月工作;2006年6月中央電視大學畢業,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本科,小學高階教師,中共黨員,並主持學區黨總支的日常工作。

  陳麗,女,出生年月:1981年9月,大學本科,2004年12月參加工作,2008年6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小學一級教師。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參考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論文
相關知識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參考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參考文獻
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例文
淺析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有哪些
標明參考文獻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淺析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