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例計算機病毒是什麼
計算機病毒不但本身具有破壞性,更有害的是具有傳染性,一旦病毒被複制或產生變種,其速度之快令人難以預防。傳染性是病毒的基本特徵。在生物界,病毒通過傳染從一個生物體擴散到另一個生物體。在適當的條件下,它可得到大量繁殖,並使被感染的生物體表現出病症甚至死亡。以下是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第一例計算機病毒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磁芯大戰--第一個電腦病毒
電腦病毒並非是最近才出現的新產物 ,事實上 ,早在一九四九年 ,距離第一部商用電腦的出現仍有好幾年時 ,電腦的先驅者約翰.範紐曼John Von Neumann在他所提出的一篇論文《複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織的進行》裡,即已把病毒程式的藍圖勾勒出來 ,當時 ,絕大部份的電腦專家都無法想像這種會自我繁植的程式是可能的 ,可是少數幾個科學家默默的研究範紐曼的所提出的概念 ,直到十年之後 ,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的貝爾Bell實驗室中 ,這些概念在一種很奇怪的電子遊戲中成形了 ,這種電子遊戲叫做 “磁蕊大戰”core war。
磁蕊大戰是當時貝爾實驗室中三個年輕程式人員在工餘想出來的 ,他們是道格拉斯麥耀萊H, Douglas McIlroy ,維特.維索斯基Victor Vysottsky以及羅伯.莫里斯Robert T. Morris ,當時三人年紀都只有二十多歲。
附註: Robert T. Morris 就是後來寫了一個 Worm ,把 Internet 搞的天翻地覆的那個 Robert T. Morris Jr.上圖 的爸爸 ,當時大 Morris 剛好是負責 Arpanet網路安全 。
磁芯大戰的玩法如下:兩方各寫一套程式, 輸入同一部電腦中, 這兩套程式在電腦? 記憶系統內互相追殺,有時它們會放下一些關卡,有時會停下來修理重新寫被對方破壞的幾行指令 ;當它被困時,也可以把自己複製一次,逃離險境,因為它們都 在電腦的記憶磁芯中游走,因此得到了磁芯大戰之名.
這個遊戲的特點,在於雙方的程式進入電腦之後,玩遊戲的人只能看著螢幕上顯示的戰況,而不能做任何更改,一直到某一方的程式被另一方的程式完全 [吃掉] 為止.磁芯大戰是個籠統的名稱,事實上還可細分成好幾種,麥耀萊所寫的程式叫[達爾 文]這包含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的意思 . 它的遊戲規則跟以上所描述的最接近,雙方以組合語言 Assembly Language 各寫一套程式,叫有機體organism,這兩個機體在電腦裡爭鬥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殺掉而取代之,便算分出勝負. 在比賽 時 Morris 經常匠心獨具,擊敗對手.
另外有個叫爬行者程式Creeper的,每一次把它讀出時,它便自己複製一個副本.此外,它也會從一部電腦 [爬]到另一部有連線的電腦.很快地電腦中原有資料便被這些爬行者擠掉了.爬行者的微一生存目地是繁殖.
為了對付[爬行者],有人便寫出了[收割者]Reaper.它的唯一生存目的便是找到爬行者,把它們毀滅掉.當所有爬行者都被收割掉之後,收割者便執行程式中最後一項指令:毀滅自己,從電腦中消失.
[侏儒]Dwarf並沒有達爾文等程式聰明.卻可是個極端危險人物.它在記憶系統中邁進,每到第五個[地址] address便把那裡所儲存的東西變為零,這會使的原本的程式停擺.
最奇特的就是一個叫[印普]Imp的戰爭程式了,它只有一行指令,那就是 MOV 01 。MOV是[MOVE]的代表,即移動的意思. 它把身處的地址中所載的[0]寫移到下一個地址中,當印普展開行動之後,電腦中原有的每一行指令都被改為[MOV 01].換句 話說, 螢光幕上留下一大堆[MOV 01].
[雙子星]Germini也是個有趣的傢伙.它的作用只有一個:把自己複製,送到下一百個地址後,便拋棄掉[正本].
從雙子星衍生出一系列的程式.[犧牲者]Juggeraut把自己複製後送到下十個地址之後;而[大雪人]Bigfoot則把正本 和複製品之間的地址定為某一個大質數.想抓到大雪人可是非常困難的.此外, 還有全錄Xerox柏路阿圖研究中心的約翰.索 殊John F.Shoch所寫的[蠕蟲]Worm,它的目的是要控制侵入的電腦.
第一個電腦病毒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