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學探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有效性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追求的目標。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學探析》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有效性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追求的目標。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仍然存在目標消極化,教學情境乏味,以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生成性、交往性和體驗性缺失等問題。文章提出,可以通過構建積極的教學目標體系和預設與生成辯證統一的教學過程,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等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效教學 積極心理 體驗式教學

  [作者簡介]吳先勇***1968- ***,男,廣西凌雲人,百色學院教育科學系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民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廣西 百色 533000***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是良好的,大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總體優於一般社會群體。但是,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是不容樂觀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水平還有待於提高。高校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很多,主要有課程類、實踐類、組織類、環境類、媒體類、管理類、輔導諮詢類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近年來,一些高校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研究較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往往低效或無效,沒有真正達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從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素質的提高。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學的特徵

  有效性是教育教學始終追求的目標,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追求的目標。我們考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從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習的有效性和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的有效性兩方面進行。

  1.考量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的有效性。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有效性特徵可以從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速度、學習結果和學習體驗三個方面分析。首先是考量大學生的學習速度——學習的效率。學習效率指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大學生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時間分為指向該課程的學習時間和指向學生個人的學習時間。一方面,要保證大學生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時,如周課時2節,總課時是32節,學生對規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花費的時間越少,說明學習效率越高;另一方面,大學生要花一定的課外時間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學習,如完成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作業、預習以及心理訓練等。除此之外,學生還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專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學習預設和生成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越多,學習的速度就越快,學習效率就高。學生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不能單靠延長學習時間來進行,必須提高學習效率,我們不能以延長學習時間來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其次是考量大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習的收益。考量大學生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收益,首先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一方面看學生是否理解掌握了必要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特別是掌握這些知識的“智慧含金量”,即是靠時間、死記硬背、機械操練、複製獲得的,還是通過思考、創造性思維獲得的,如果是通過創新、實踐而獲得好的學習業績,含金量就高;另一方面看學生是否變了,即大學生是否樹立了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是否增強了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是否能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如果這些目標達成了,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結果是有效的。

  最後是考量大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即在顧及學生學習速度和學習收益的基礎上,考量學生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樂趣和幸福感,只有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幸福,才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產生終身學習的願望,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一種生活、一種品質。如果大學生體驗到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樂趣,體驗到學習的幸福,這種學習是有效的;如果學生把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做是苦差事,非常煩躁和苦惱,這種學習是低效或無效的。

  2.考量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的有效性。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特徵表現為教師的教促進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教師教促進大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分為直接的促進和間接的促進。直接促進就是教師教的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量大。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包括有效的和無效的兩大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學生的心理髮生實質的、有機的聯絡,學生對這類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學得多、快、深且容易,真正理解並有助於學生心理髮展的知識,這種教學就是有效的。間接的促進就是“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漁”,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從中慢慢地悟出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道理,掌握了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方法,掌握了提高心理素質、心理自我調適的方法,逐漸擺脫對教師的依賴。無效的教不是促進大學生的學而是阻礙大學生的學,教師講課條理不清,課堂毫無生氣,學生不願意學習,也學不懂,這種教學是無效的;教師講的是學生懂的東西,或是教學出現科學性錯誤,這就阻礙了學生的學,阻礙了學生的心理素質的提高和良好人格的形成,這種教學也是無效教學。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大學生旅遊消費心理淺述論文
大學生就業心理障礙及調適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及探討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輔導員工作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及對策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活動主題教案
中學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教案
小學生心理健康體會有哪些
大學生心理諮詢環境建設方案探討論文
對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研究與分析論文
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報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