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小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因此,在中小學教學教育活動中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摘 要: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少年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而且他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身體、心理等方面的急劇變化,社會、家庭對他們同時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因此,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然而,伴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往往會承受著比以往沉重得多的心理壓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156-01
由於語文學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藝術性,相較於其他的學科來講,具有更多的接近學生內心世界的機會,對於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比如學生性格的成形、道德觀價值觀的建立、審美水平的提高等等,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雖然現在許多小學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單純的心理健康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應“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在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語文學科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一的學科,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創設平等和諧氛圍,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
我國當今許多學校的學生養成一種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不良性格,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著不正確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會因素的影響。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採取合作式學習,鼓勵他們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不僅能促進知識技能的學習,還有利於目標分享,信任與責任感等方面的社會學習,形成競爭與合作並存的人際關係。長此以往,這些孩子既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又鍛鍊了語言的表達能力;既學會了與人合作,又學會了關心、鼓勵他人,為他們今後在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自信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它能將人的一切潛能充分調動起來,可以激發較高的水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並達到最佳狀態。在教學中應給學生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關愛和信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覺得“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給他們打氣,鼓勵他們學會說“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難”,並創造機會,適當降低難度,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利用教材潛在因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只要真正樹立了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就會發現語文課本處處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機。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於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也是切實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當今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許多表現了對祖國的愛,對民族的自豪感和尊嚴感,對社會勞動和公共事務的義務感,對社會集體的榮譽感,對同學的友誼等的課文內容,而這些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內容。小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教育的過程。如《守信》一文中宋慶齡嚴格遵守自己的諾言,《不瞞真情》一文中老舍誠實、不隱瞞真情等。這些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我要充分發揮這些榜樣的作用來培養學生的良好性格。又如《微笑著面對一切》一文記敘了體操選手桑蘭在比賽時發生意外後,用常人難以想象的拼搏,頑強的毅力,微笑著面對傷痛,學了課文後,可讓學生寫篇讀後感,感受桑蘭微笑面對人生,與病魔頑強搏鬥的人生態度。同時寫作教學是滲透個性教育的最佳機會,在寫作教學中及時發現、恰當肯定、正確鼓勵與引導都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滲透。
三、結合實際,構建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這就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從獨裁者的位子走下來,走到學生當中去。《新標準》突出的“人文性”特點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強調教育平等化、民主化、個性化,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張揚每個學生的鮮活個性。
要使課堂氣氛和諧寬鬆,教師要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因為,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學科滲透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的特點,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群體活動中主動交流,尋找時機進行自我表現,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視、投影儀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影象、圖表、音響內容的瞭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發學生主動地探求知識。
總之,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語文學習以及語文文化有積極的感情,才能保持語文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學生正處於似懂非懂的特殊時期,也是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每個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教師應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關心、賞識的態度去對待學生,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係,重視師生之間的那種積極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這種情感交流中,學生表現出對教師充滿期望和信任感,學生就較容易把這種潛在的情感意識轉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內容上,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產生一種自覺進取的健康心態,個性品質也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我們大家去探索創新。但在教學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給學生,或代替學生去作出判斷和決擇,而是協助學生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接納自我,儘量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探析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