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計算機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產生,計算機技術已經有了近六十年的發展歷程,在這六十年的發展之中,計算機技術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並且推動了許多行業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計算機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計算機教育中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研究

  【摘要】作為計算機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計算機教育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本文分析了當前計算機教育中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完善計算機教育中實踐能力培養的措施,以期為提高計算機教學實踐教學實效提供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實踐能力;培養;問題;對策

  1.當前計算機教育中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1.1計算機實踐教學方法落後。當前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所採取的方式多為:教師進行示範,而後學生進行操作。學生看似己經掌握所學的知識,然而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無法獲得發散性的學習方法和能力,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方式就更是無從談起[1]。加之仍有一些計算機教師尚未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向學生傳授實踐知識,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沒能通過給學生布置實踐任務對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提高學生創造性思維,不僅會限制課堂生命力,而且不利於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

  1.2計算機實踐教學考核不夠。部分學校制定的計算機考核標準較低,電腦數量無法滿足將學生間隔開來考核的要求,在考核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時無法排除作弊行為。還有一些學校為了避免補考的繁雜事務,就大幅降低計算機實踐能力考核標準,學生不論能力強弱與否都以及格為標準,大多能順利通過考試,這就使得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很難切實提高學生計算機實踐能力。

  1.3學生計算機實踐水平高低不一。學生們所掌握的計算機實踐知識程度差距較大,一些學生存在片面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實踐操作的現象,學生大多沒有意識到計算機技能在其將來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因而認為只需要掌握理論知識用以在計算機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即可。許多學生學習計算機實踐技能時,缺乏毅力,遇到困難就選擇放棄,不僅不具備直面困難解決問題的信心,而且對計算機實踐學習產生厭倦,態度十分消極。

  1.4計算機實踐教學內容滯後。目前許多學校沒能充分重視計算機實踐教學,大多隨意安排計算機教學,採取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不注重對學生計算機方面潛能的開發與培養,缺乏一套完善的計算機實踐教學方案,未能妥善合理安排計算機實踐教學。

  2.完善計算機教育中實踐能力培養的措施

  2.1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計算機任課老師應當以計算機實踐應用為中心,並且大量收集與計算機實踐相關的計算機知識與資訊,指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摒棄繁冗且無實際意義的計算機實踐內容。處理好計算機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二者之間的關係,在梳理原有計算機實踐教學的基礎上,形成全新的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要結合計算機教學大綱,對計算機實驗課件以及相關的計算機硬體予以妥善安排。當今世界,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計算機作業系統等也是日新月異,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內容和計算機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補充一些必要的實踐內容,緊密將計算機實踐教學與計算機新科技聯絡起來,才能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2培養學生計算機實踐綜合運用能力。進行計算機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老師的實踐操作指導下,自行尋找思考計算機操作方式。倘若遇到問題,應當要求學生藉助計算機相關材料,歸納總結相關問題,嘗試自行解決,克服所遇到的實踐操作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此項要求,鼓勵學生獨立自主思考。倡導解放思想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會對所學的計算機實踐操作技能學以致用。如果遇到無法自行解決的問題,學生可以向老師反映,老師再結合同學們的反饋作歸納性的解說,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利用變式引申的訓練方式,讓學生經過多次實際操作的訓練,掌握計算機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老師應當帶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適當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

  2.3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優勢。應當在計算機教學伊始進行案例展示,展示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教學任務,明確計算機教學的目標。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計算機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之間的聯絡,為以後教學打好基礎。在使用案例教學時,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發揮主導作用。設計課程時,通過樹形結構對計算機的相關內容予以展示,體現各個標題與題幹之間的關係,實現各分節之間的有效溝通[2]。此外,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各個組討論學習,並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實施步驟。

  2.4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生實踐成績考核辦法。計算機教學活動中的一大重要環節就是考核評價。計算機實踐教學大綱中規定:“重視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指的是學生對自然、對科學的基本觀念,比如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審美觀。如果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與理論產生了不同的結果,教師就應當對學生的操作加以分析,找出錯誤所在,加以更正。學生要想在計算機實踐能力上有所提升離不開教師必要的分析與評價。教師除了應該對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予以客觀評價之外,還應該適時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梳理操作過程,對有難度的問題,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幫助學生對計算機的實踐操作構建起一個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此外,教師還應當留出一部分時間給學生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提高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獲取操作計算機的能力的同時,獲得相應的思想成果,在反思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為輕鬆地處理計算機相關問題。考核學生計算機成績時,應當調整實踐成績與理論成績的比重,加大實踐成績的比重。通過多次實踐考核,對學生每個單元的學習情況加以考核與評估,考核未通過的應當讓其參加補考。對學生進行考核時,應當對學生的計算機實踐能力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予以充分重視。對計算機教學方法進行考核便是旨在對學生和教師在教學與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效果加以考核。

  參考文獻:

  [1]楊鵬,胡兆方.計算機網路教學體系與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2]張俞玲.淺談計算機網路實踐教學和能力培養[J].才智,2015***32***.

  二:本科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思考

  摘要: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弊病,即在課程教學和學生能力培養間存在鴻溝,提出將計算思維引入教學,解決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危機。通過介紹計算思維中的關鍵內容,分析計算思維的核心方法,探討融入計算思維的分層次分類別教學模式,提出以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方案。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思維;計算機基礎課程;課程改革

  0引言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中國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數目眾多,辦學特色明顯。不同於傳統研究型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立足於地方,為本地經濟和社會培養技術密集型產業的高技術應用型人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學生入學後的第一門資訊科技類課程,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使用電腦科學知識和技術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學生學習後繼課程打下堅實的資訊科技基礎。該課程的教學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教學工作,對大學生畢業後是否能夠迅速適應社會需要,並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再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2012年全國共有普通本科高校1171所,其中:211工程高校116所,佔9.9%,非“211”高校1055所,佔90.1%,新建的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來新晉升科學校,共有647所,約佔全國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數量的55.3%,佔非“211”普通本科高校數量的61.3%[1]。這些地方本科院校在辦學地位、人才培養模式、生源質量和課程教學上都與傳統的重點院校有著明顯區別。隨著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無線接入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基礎知識得到快速的普及,特別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計算機基礎課程進入蓬勃發展期,呈現出以下特點。1***大多數學校都十分重視計算機教育教學的重要性,並確立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基礎性地位,計算機基礎課程在各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已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轉變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高度融合,用理論指導實踐,並在具體的實踐案例中去深化理論。同時,以能力訓練為核心的實驗教學理論已經滲透進課程中,“案例教學”、“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模式得到廣泛運用。3***社會資訊化程序不斷加速,各種學科間不再侷限於單純的某一領域的研究,多學科交叉融合是資訊科技發展的契機,計算機的輔助功能得以極大的發揮作用,各專業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日趨強烈,計算機基礎課程成為很多專業課程的前驅課。

  雖然計算機基礎課程在應用型本科院校裡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受限於學校的歷史沿革和生源質量,該課程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1***課程體系不明確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1999年以後晉升為本科院校的,以前大都是高職高專層次的學校,在課程體系的規劃上缺乏系統性和規範性,部分學校還繼續沿用專科階段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還停留在“計算機文化基礎”或“計算機應用基礎”階段,體現不出計算機技術的先進性。2***學時少、內容多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學時一般在32至70個學時之間,每一章的教學內容可能對應著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造成每章的教學只能觸及表面即止,不能深入系統的學習。特別是教育部對本科教學計劃的總學時做出規定後,很多專業在指定教學計劃時就首先減少公共基礎課程的學時,計算機基礎課程首當其衝,有些院校甚至將計算機基礎課開設為選修課,不僅學時大幅縮減,其基礎性地位也受到動搖。3***陷入“狹義工具論”誤區“狹義工具論”就是認為計算機基礎教學就是教學生怎麼將計算機作為工具使用[2]。教學內容的組織上以各種軟體的使用為重點,教材中的一章就是某些軟體的使用手冊,如Windows作業系統、Office辦公軟體和網路軟體等常見內容,教學過程以教會學生熟練使用常用軟體為目的,讓學生掌握軟體工作環境的構成、具體的選單命令和操作步驟等。“狹義工具論”誤區使計算機基礎教學丟失了靈魂,學生往往只會使用教會的軟體,由於軟體的升級換代非常頻繁,很多學生又要重新學習新版本的或其他的軟體,導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空話。

  2計算思維的關鍵內容

  2.1計算思維的引入

  針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出現的上述問題,2010年陳國良院士在第六屆大學計算機課程報告論壇上所作的報告第一次正式提出將“計算思維能力培養”作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切入點的開創性倡議。2006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周以真教授顯性的提出“計算思維”的定義:計算思維是運用電腦科學的基礎概念去問題求解、設計系統和理解人類行為的涵蓋電腦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3]。計算思維是人類早已存在的思維活動,只是未被髮掘提升到理論高度,它引領人類思考問題進行解決,推動人類科技進步。2010年,包括清華大學等高校在內的九校聯盟在《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聯合宣告》中,確定了以計算思維為核心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2.2計算思維的地位

  計算思維是一種科學思維,與理論思維、實驗思維一起構成了人類的三大科學研究思維。計算思維並不是一種新的發明,而是早已存在的思維活動,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技能[4]。以其他思維方式相比,計算思維以抽象和自動化為本質,以設計和構造為特徵,強調對問題進行自動化求解。計算機學科是計算思維的代表學科,思維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不是僅僅通過幾節課就要求學生了解計算思維的內涵,而要通過營造環境、設計案例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掌握。

  2.3計算思維的核心方法

  計算思維方法是計算思維的核心。計算思維是思維過程或功能的計算模擬方法論,其目的是為了提供適當的方法,使人們能借助現代和將來的計算機,逐步達到人工智慧的較高目標,諸如模式識別、決策、優化、自控等的有關演算法都可屬於計算思維的範疇。計算思維方法很多,周以真教授將計算思維闡述成具體的七大類方法,有把一個困難的問題簡化為如何求解的約簡、轉化等方法;有控制龐雜的任務或進行巨型複雜系統的設計的抽象和分解的方法;有對一個問題的相關方面選擇合適的方式陳述或建模的方法;有對進行系統恢復的採用預防、保護等方式;有利用海量資料來加快計算,解決時間和空間之間矛盾的思維方法。這些方法中既有數學和工程的方法,也有如遞迴等公認的電腦科學方法。美國ACM前主席PeterJ.Denning教授將計算原理歸為七類:計算、通訊、協作、記憶、自動化、評估和設計,大多數的計算技術都使用這七類計算原理[5],它們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3融入計算思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方案

  3.1構建“分層次、分類別”教學模式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必須與時俱進,才能適應學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電腦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採用了“1+X”的課程體系,“1”即“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推行“分層次、分類別”的課程教學模式[6]。1***分層次“分層次”是值新生入學以後進行計算機基礎分級測試,根據測試成績編入層次1班級***普通班***和層次2班級***高階班***。2***分級測試入學後新生參加分級考試,測試系統使用無紙化網路考試平臺,測試題型包含理論題和實踐操作題,測試題型和期末考一致,難度持平,以我校2015學年上學期的測試資料為例。以分級測試成績作為分班依據,達到標準的學生編入層次2班級,沒有達到標準的學生編入層次1班級。層次1的學生系統學習公共平臺基礎知識,層次2的學生通過強化公共平臺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快速提升後學習與專業後繼課程對接的模組課程。3***分類別根據學科屬性,將學科類別相近的院系學生劃分為一類,全校分為4類,為每個類別的學生開設不同的模組課程。模組課程是在認真分析各院系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確定的,原則是學習模組課程後對學生學習本專業的後繼課程提供資訊基礎支援。通過分類別模組課程的學習,打牢了學生學習後繼專業課程的資訊基礎,實現了計算機基礎課與專業課的“無縫對接”,更好地滿足了不同專業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需求。“分層次、分類別”的教學模式很好地解決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學時少與內容多的結構性矛盾,克服了講授內容只能“點到為止”,學生學習效果只能是淺嘗即止,更談不上讓學生掌握使用計算機進行問題求解的方法。

  3.2融入計算思維的課程知識體系

  針對所有學生利用2周的時間***8學時***開展計算思維基礎知識專題教學,主要介紹三大科學思維、計算思維核心概念和方法,結合生活化的例子引入計算思維的存在,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思維的興趣。通過講授漢諾塔問題說明計算機和人類相比,各自的優勢和侷限性所在;講解圖靈機和停機問題讓學生理解計算模型和可計算理論;講解圖靈模型讓學生了解人工智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人工智慧領域的知識。對於層次2學生,理工類模組課程強調程式設計能力的培養,通過演算法多樣化訓練計算思維;經管類模組課程強調資料庫技術,講授概念模型和資料模型,訓練學生的建模思維;音體美類模組課程強調多媒體技術應用,通過製作多媒體體作品和網站設計訓練學生的分析設計能力;文史類模組課程強調Office綜合技術應用,通過對海量資料的統計分析挖掘出有效的知識。在不同類別的模組課程中以案例教學和任務驅動的方式,繼續深入介紹計算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抽象和自動化這一計算思維的本質。

  3.3考核方式改革

  期末考試實施“教考分離”方式,在學校建設的“全自動網路考試平臺”實現無紙化考試,該考試平臺不但能夠實現理論題型的自動評分,也能夠對操作實踐進行自動判分,操作實踐題型包括Windows作業系統、Office軟體、網路應用等。對於層次2的學生,增加了C程式設計、Access資料庫和Dreamweaver題庫的建設,以適應計算思維內容的考核。推行期末考試和社會認證的雙重教學質量考核標準,在組織學生參加雲南省級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報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及各類行業能力認證考試,如獲得考試證書也能獲得課程學分,有效追蹤了課程教學效果,實現教學質量與能力認證間的有機結合。

  4總結

  計算思維的培養不僅僅是計算機技能的培養,而是思考方法和方式的培養,它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大學生可持續學習和發展的能力,是一種受益終身的教育。將計算思維融入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不僅讓學生從“做中學”昇華為從“思考中學”,而且能讓教師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參考文獻

  [1]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實踐與政策研究報告[R].天津: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2013.

  [2]陳國良,董榮勝.計算思維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1***1***.

  [3]JeannetteM.Wing.ComputationalThinking[J].CommunicationsofACM,2006,49***3***.

  [4]龔沛曾,楊志強.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計算思維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12***5***.

  [5]PeterJ.Denning.TheGreatPrinciplesofComputing[J].AmericanScientist,2010,98***Sept.-Oct.***.

有關計算機論文範文大全
計算機論文大全
相關知識
有關計算機論文範文大全
有關計算機論文範文大全
有關計算機論文範文
有關計算機論文畢業論文
有關計算機論文參考
有關計算機的英語文章
有關計算機工程畢業論文範文
有關計算機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有關計算機資訊管理論文範文
有關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