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做什麼事情,都需要遵循自然的規律,養生也是一樣。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黃帝內經四季養生的食物,希望對你有用!

  四季養生的食物

  春季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睡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 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意思是說,春天陽氣上升,萬物發育,欣欣向榮,此時宜開始鍛鏈身體,早晨起來緩緩散步,撥開束髮,鬆緩衣帶,讓形體舒展,使志意順春天生髮之氣而活動,以求神定而志安,這就是春天保養春生之氣的方法。 在陽氣生髮的春季,飲食要求清淡,不宜大量食用油膩、油煎的食物;水果宜食用一些甘蔗、馬蹄、柑橙等,取其清淡甘涼,防止積熱於裡。

  春生萬物,氣溫由寒轉暖,這個季節,芽類蔬菜肥碩鮮嫩,可以促進升發,應順應時令,多吃綠豆芽、黃豆芽苗、豌豆芽苗、韭菜苗、香椿苗等。其中被古人稱為“種生”的豆芽最適合春季吃,能幫助五臟從冬藏轉向春生。而且,豆芽還具有清熱的功效,有利於肝氣疏通、健脾和胃、緩解春季氣候乾燥導致的"燥熱"。各類豆芽的功效也不同,比如綠豆芽容易消化,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溼的作用,適合溼熱鬱滯、口乾口渴、小便赤熱、便祕、目赤腫痛等人群食用;黃豆芽健脾養肝,其中維生素B2含量較高,春季適當吃黃豆芽有助於預防口角發炎;黑豆芽養腎,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鉀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含量比綠豆芽還高;豌豆芽護肝,富含維生素A、鈣和磷等營養成分;蠶豆芽健脾,有補鐵、鈣、鋅等功效。

  夏季

  《黃帝內經》說:“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睡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意思是說,夏天萬物生長,茂盛華美,夏日晝長,養生者宜早起鍛鏈,不宜懶惰,要使人的精神旺盛飽滿,讓體內陽氣宣洩於外,以與夏季陽盛的環境相適應,這就是夏天保養夏長之氣的方法。

  現在夏至已過,小暑將至,天氣潮溼悶熱,稍不注意很容易會產生暑溼症狀。而且,夏日裡人們脾胃功能減退,更應少吃肥膩辛辣的食物。瓜類大多能清熱化溼,可以幫助排除毒素,又清淡可口,是適合夏季降溫防暑的好食物。而且它們含水量較高,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能有效補充夏日流失的大量水分,幫助人們度過溼熱難耐的日子。絲瓜是甘涼之品,入肺、肝兩經,夏季吃絲瓜具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解暑除煩,通經活絡的功效。冬瓜是一種藥食兼用的蔬菜,能潤肺生津、清胃熱、除煩止渴、解毒排膿,並有通利小便、消除水腫的特色。在溫度高、溼氣重的天氣,含水量充足的西瓜,是人們出汗過多後補充水分的佳選。需要注意的是瓜類多性涼,脾胃虛寒、腎虛者都不宜多吃。

  秋季

  《黃帝內經》說:“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睡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歛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意思是說,秋天天氣乾燥,氣候逐漸轉涼,秋氣肅殺,萬物開始收歛,要使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並要收斂神氣而勿外露,此皆所以順從秋收肅殺之氣,從而使肺金得以清淨,這就是秋天保養秋收之氣的方法。 秋季氣候乾燥,常有涼燥之感,由於氣候涼爽,人們喜食姜辛溫之物。但辛溫太過,則易傷肺致咳,肺與大腸相表裡,亦易傷及大腸而出現大便乾燥難排的現象。因此在秋季切忌過食煎炸動火之物,飲食宜潤燥生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之品,如百合、蜂蜜、芝麻、合桃肉、雪梨等。

  秋季陽氣收斂,也是自然界果實豐收的季節,正是食用栗子、花生、核桃、榛子、杏仁等堅果的好時候。堅果一般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對健康大有裨益。拿秋季收穫的“長壽果”花生來說,含蛋白質高達26%左右,相當於小麥的兩倍,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而且,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此外,大杏仁和松子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以幫助控制血糖血脂,還利於清腸通便。核桃所含豐富的維生素E,具有較強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能預防慢性病和機體過早衰老。但需要提醒的是,堅果熱量較高,要避免一次食用過多,每天最好不超過一小把。而且,堅果多通過烘焙、翻炒等方法制成,並會新增大量鹽等調料,這易引起口腔和咽喉乾燥,因此出現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時也不宜多吃堅果。

  冬季

  《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意思是說,冬天是萬物伏閉藏的季節,人們不要擾動陽氣,避免嚴寒,保持溫暖,不要使面板開洩出汗,而使閉藏的陽氣受到影響,這是冬天保養冬藏之氣的方法。 冬季寒冷,以收藏為好。所謂冬令進補在我國已是傳統習慣,此時宜食一些補腎之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鴿肉、蝦、鵪鶉等,以增強腎臟的藏精作用,使腎氣、腎精旺盛,體力增強,提高正氣的抵抗能力,達到來春不生或少生溫熱病的目的,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即是此意”。

  冬天根莖類食物大量上市,主要包括紅薯、蘿蔔、土豆、山藥、竹筍、蓮藕等。它們普遍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用來替代部分主食,給人體提供較多的熱量,尤其適合冬日抗寒。而且,研究表明無機鹽是人體禦寒的重要物質,根莖類蔬菜中就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可以幫助身體增強禦寒能力。在吃法上,也能和羊肉、牛肉等燉著吃,禦寒效果更佳。但需要注意的是,根莖類的食物澱粉含量都比較高,如果在菜餚中所佔比例高,則要相應地減少主食的攝入量。

  春季養生食物

  薺菜

  薺菜是一種野菜,也是春天裡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植物。薺菜也被稱為春菜,因為它對氣溫要求比較低,回春比較早。

  辛棄疾詩中說:“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城中的有些人到了春天還活得膩膩歪歪的時候,你看山野裡遍地開放的爛漫的薺菜花,生機勃勃活得那麼有生命力。

  中國人吃薺菜的歷史很長久,而且薺菜的味道非常鮮美,《詩經》裡面就有“甘之如薺”的詩句。還有人用薺菜做餡包春餅、春捲、餃子。湯中加入薺菜,可以代替味精。用點薺菜、豆腐還有小蘑菇做湯,簡簡單單,味道卻鮮美無比。

  薺菜本身也是很好的中藥,中醫認為薺菜性味甘平,能夠和脾、利水,還能明目,《名醫別錄》說它能利肝氣,也就是能促進肝氣的生髮,是得春氣之先;肝開竅於目。產婦吃薺菜,或者把薺菜榨汁摻在母乳中,可以去除嬰兒的胎毒;另外薺菜還可以消水腫,有非常好的涼血、止血的作用。很多人春天隨著天地之氣的生髮容易血壓升高、脾氣暴躁甚至流鼻血,還有小兒在春天會驚厥發熱,可以用鮮薺菜、白茅根煮水喝。薺菜能喚起人的食慾,還能化消積食瘀滯。在南方的民俗中,每逢農曆三月初三,家家戶戶還把薺菜花采來放在炕頭上,據說可以防治飛蚊和螞蟻。

  隨著越來越多人喜歡吃薺菜,就有了人工培育,而且人工培育的薺菜肥頭大耳。但是,家養的薺菜失去了野生的、秉承天然之氣的味道,營養就會大打折扣。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去吃野生的薺菜。

  出去採薺菜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春遊活動。薺菜的顏色、形狀都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變,你要在草叢裡仔細尋找,尋找薺菜的過程就是放鬆身心、親近自然、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有益身心的活動。

  香椿

  香椿是多年生落葉喬木,中國人吃香椿歷史悠久,早在漢朝,香椿就和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進貢到宮廷。

  還有一種樹叫做臭椿,我們先來說說如何分辨它們。

  香椿樹高大、挺直,質地堅實、細膩。古代多用香椿木來製作車轅、樂器和傢俱什麼的,堪稱上等木料。而臭椿可就不行了,它生來矮小不說,還七扭八歪,質地疏鬆粗糙不成材。

  香椿葉根部是淺綠色,葉梢部是黃褐色;而臭椿葉根部是深綠色,葉梢部是灰綠色。另外,香椿葉的邊緣有稀疏鋸齒,而臭椿葉則沒有。此外,更大的一個特點是香椿每一枝葉片數目總是雙數;而臭椿每一枝葉片數目則是單數,它總是在幾對之外,上端再多長出一片來。

  當然,區別它們最好的方法就是拿一片葉子用手一搓,用鼻子聞聞是什麼味兒:香味兒,就是香椿;如果濁臭刺鼻,就像藥肥皂味兒,那可就是臭椿了,絕對不能吃。

  按照中醫的理論,香椿葉味辛、性溫,入肝經、肺經,有宣發疏洩的作用。

  鑑於它這種特點,我們就用香椿炒雞蛋吃,香椿的溫性配合雞蛋的寒性,這樣就使寒熱有一個平衡。第二種吃法,就是香椿配上鮮竹筍炒著吃,這個素菜也是非常鮮美可口的。還有就是用香椿拌豆腐,其實跟小蔥拌豆腐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樣做都是充分利用了香椿的辛香、溫潤的性質。另外一種常見的吃法就是把香椿嫩芽醃製後再吃,這種醃製的方法應該有這麼幾個講究:一定要先用開水把香椿焯熟,然後再醃,醃製時間最好超過一週再食用,這樣吃了效果是最好的。

  香椿味道鮮美,但是,吃香椿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不要過量食用香椿。香椿辛香的味道能鼓舞肝膽之氣,但是一旦鼓舞過了,就會變成肝風、肝火,人就會出現抽搐或者不由自主地顫抖的症狀,還有人出現醉酒的狀態,昏昏欲睡。

  另外,香椿如果跟寒性的豬肉一起吃的話,也容易導致噎食積滯,壅塞經絡。香椿芽以穀雨前為佳,應吃早、吃鮮、吃嫩;穀雨後,其膳食纖維老化,口感乏味,營養價值也會大大降低。

  中醫認為,香椿辛溫,為發物,多食易誘使痼疾復發,所以慢性疾病患者應該少吃或不吃。

  《大明本草》中說:“香椿能止女子血崩,產後血不止,赤帶等。”這裡說的是香椿樹的根皮,而且是炒焦炒黑的根皮,它有止血的效果。而香椿嫩葉、嫩芽的效果正好相反,能夠刺激鼓舞肝血,所以女性來例假期間,如果出血量多、來勢較猛,不適合吃香椿。而那些月經遲遲不來,或子宮虛寒不孕的婦女,適合多吃香椿。現代醫學發現,香椿芽含有維生素E等類激素,有助孕的效果。

  中醫講木克土,這種辛溫的藥物能戰勝溼氣,就是風能勝溼的道理。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巧用香椿治療斑禿的方法,這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可以把香椿的嫩葉搗爛,取汁液塗在脫髮的部位,每日塗幾次,堅持使用,生髮的效果特別好。另外呢,患腳氣或者瘡癬疥癩,也可以把新鮮的香椿芽搗碎塗在患處,或者用香椿葉煮水外洗,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榆錢

  榆錢是榆樹的果實,術語叫做“翅果”。由於它的形狀薄如錢幣,所以詩中有這樣的關於榆錢的描述——“輕如蝶翅,小於錢樣”,榆錢也就是因此得名的。又因為它是“餘錢”的諧音,所以有吃了榆錢可以有“餘錢”的說法。

  當春風吹來綠色,嫩綠的榆錢就一串串地綴滿枝頭。雖然每年能吃到榆錢飯的時間沒幾天,可在那個糧食缺乏的季節,它和槐、柳等植物的春芽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每年榆錢花開的季節,每家每戶都會吃幾天榆錢飯。鬧饑荒的時候,還有人剝榆樹的樹皮磨成粉吃。窮苦人家都是把榆錢和糧食拌在一起做成菜糰子吃。我現在發現,越是在窮苦的時候,人們生活往往越健康,而現在的人們都是大魚大肉吃得多,蔬菜草木吃得少。

  把新鮮的榆錢採摘下來以後,洗乾淨,可以直接吃,也可以配上其他菜涼拌著吃,還能配上木耳、肉片一起炒著吃。另外就是做菜糰子,用榆錢拌上玉米麵、黃豆粉,再加一些鹽、蔥末、薑末,放到籠屜上把它蒸熟,色香味俱全,能喚起人的食慾,而且主食、蔬菜搭配合理。還可以做湯,比如做西紅柿雞蛋湯,最後可以把榆錢放進去。

  《博物志》也說:啖榆,則瞑不欲覺也。就是說吃了榆錢,能非常安穩地睡個好覺。它和合歡,還有萱草,也就是金針菜一樣,都有非常好的心理、精神治療作用。

  榆錢不僅甘甜鮮美,是種很好的食材,而且也是藥材,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榆樹籽、榆樹皮和榆錢都是很好的中藥。榆樹為什麼叫榆樹?榆樹的“榆”跟我們說的愉快的“愉”同根同源,吃了榆錢,能讓人產生愉悅的、歡快的心情,特別是能夠讓人睡個好覺。所以,嵇康在《養生論》中說“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就是說吃豆類食品能增加體重,而吃榆能讓人暈暈乎乎的,類似喝點小酒,沒醉微醺的狀態,很舒服。根據《修真錄》記載,從前有個仙女睡不著覺,吃了榆錢和榆樹葉以後,覺得全身輕鬆愉快,然後酣眠不醒,睡了個好覺。

  《本草拾遺》中說:“主婦人帶下,和牛肉做羹食之。”就是說,將榆錢與牛肉一起燉著吃,還可以治療婦女的白帶過多。還有的書上說,榆錢能夠養肺益脾,“下惡氣,利水道,久食令人身輕不飢”。就是說吃完榆錢以後,能促進胃腸蠕動,利於排便,放出惡臭的廢氣,經常吃還能讓人體重減輕,改善那種食慾過分旺盛,老想吃東西的症狀。所以,在今天來看把榆錢作為一個減肥藥也是非常好的。

  把吃榆錢的時間放在晚上,尤其是對於一些患有失眠的病人,睡覺前吃點榆錢飯,一舉兩得。

  另外,我們還用榆錢泡酒外用,治療手足癬和體癬。方法是把新鮮榆錢浸泡於75%的酒精裡面,在遮光、密封條件下儲存3天后壓榨去渣。洗淨患處,塗擦該藥液,每天3~5次。如果用幹榆錢,要先用開水泡漲,再浸於酒內。

  芫荽yán sui

  芫荽就是香菜,原產地為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在漢代由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引入,所以又被叫做胡荽。在北方一般在秋冬播種,春季收穫。芫荽本身有一種濃烈的香氣,很多人特別是小孩子不喜歡香菜的味道,可能終生不吃香菜。我是在小時候,在姥姥慢慢誘導下開始吃香菜,也適應喜歡上了香菜的味道。

  上了大學才知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能闢一切不正之氣,故痘瘡出不爽快者,能發之。”在人患了風寒感冒的時候,用香菜煎湯燻蒸同時連湯帶水趁熱服下能發表散寒。碰上麻疹、痘疹透發不暢的時候,我們可以取香菜泡酒擦面板,或水煎,趁熱薰鼻,或蘸湯擦面及頸部,可以加速痘疹發出。

  芫荽本身是一味很好的中藥,能夠發表透疹、消食開胃、止痛解毒。

  香菜還是溫中健胃養生食品。如果有寒痰、冷飲、食積、瘀血停滯在腸胃,日常食之,有消食下氣、醒脾調中的作用,特別適合寒性體質、胃弱體質以及腸腑壅滯者食用,可用來治療胃脘冷痛、消化不良。和橘皮、生薑一起放入粳米粥內,製成香菜粥,可以增強散寒止痛、健胃消食的功效。

  《日用本草》中說芫荽能“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治頭疼齒病,解魚蟹毒。芫荽食法可單獨炒食,也可與牛肉、豬肉等炒食,並可解除水禽和水產品的異味寒毒以及豬羊牛下水的異味。

  由於芫荽香氣濃郁,不適合過長時間的煎煮,所以在煎湯煮菜的時候我們一般都在出鍋時,把芫荽切碎撒進去。這和煎煮中藥的時候有的中藥比如薄荷、鉤藤需要後下是一個道理。最好的吃法就是涼拌,有個著名的冷盤——老虎菜就是這麼做的,把青椒、蔥白、黃瓜切成細絲,拌上香菜,撒上鹽和香油、醋就成了,清脆爽口,是很好的開胃菜。如果單吃寒性的黃瓜、西紅柿、生菜做的涼拌菜或者是沙拉,不用辛溫的食材去反佐,不僅不會開胃,反而會麻痺胃口,傷害自己的消化功能。

  養生藥膳:芫爆肚絲,養護腸胃、提高消化功能下面我給大家推薦一道養護腸胃、提高消化功能的藥膳——芫爆肚絲:把熟豬肚或熟羊肚、牛百葉切絲,放入沸水鍋裡焯一下,撈出瀝水待用。然後把香菜擇洗乾淨,去葉切成寸段。把鍋置旺火上,放油燒至六成熱時,將肚絲滑油,然後撈出瀝油,原鍋中留些許底油,燒至七成熱時,將肚絲、香菜段及調味料加入,快速顛鍋拌勻,然後勾芡、淋油,出鍋裝盤即成。製作這道菜關鍵在於一個爆字,就是火大油熱,快速出鍋。這樣可以完整保留芫荽的香氣。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它只適合做配角,不能一次大量食用。本身沒有什麼食積的人吃了,容易出現腿腳痿軟的現象;有口鼻、肛門出血的人,動輒自汗、夜晚盜汗的人也不適合吃芫荽,否則會加重病情。芫荽屬於發物,能誘發痼疾。

  芫荽雖好,也不可久食多食,體質虛弱,病情屬於火熱證,腫瘤病人都不能吃芫荽。

  春筍

  大家都知道,筍是竹子生髮出來的嫩芽,在沒破土之前,稱之為冬筍,冬筍比較憨,個頭比較粗大,裡面的筍肉比較肥厚、白嫩。所謂春筍就是破土而出的筍。

  冬筍和春筍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偏於補腎,滋補腎陰;另一個,既然它破土而出了,就變成了補腎之子——肝。

  我們順便說一下冬筍,冬筍特別適合於那些津液不足的病人,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陰虛火旺的病人。這種病人我們一般都用冬筍燉豬肉。豬肉是補腎的,性質偏寒,而筍本身是竹子,竹子的本性也偏寒,而且冬天地下儲藏以後它也得了天地的寒氣,所以筍燉上豬肉味道極其鮮美,而且它的滋補功效特別強。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要想不俗又不瘦,頓頓都吃筍燒肉,說的就是豬肉。而筍燉其他的肉就不太搭配、不搭調,唯有燉豬肉滋補的效果是最好的。

  現在既然春天到了,有了春筍,我們應該怎麼吃呢?春筍和冬筍一樣味道偏涼,性味偏寒,但是它有一種生髮之性,有鼓舞肝膽之氣上升的性質。所以春筍是春天的最佳選擇,像吃海鮮一樣白灼就可以。就用清水煮,不加鹽或少加一點鹽或醬油、香油,本身就是一道很好吃的蔬菜。而焯筍以後的湯,味道非常鮮美,與豆芽湯一樣,相當於素食者的高湯。我反對做菜時加味精,可以加一些筍或豆芽湯來提鮮。因為這些芽尖有很強的生命力,能夠消化或者分解原有的物質狀態,給人一種特別鮮美的感覺。

  脾胃虛寒的人吃筍應格外講究,春筍不和海鮮同食。

  有的人脾胃偏寒,或者胃本身有一些陳年痼疾,比如糜爛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我們講木克土,脾胃屬土,脾胃不好的人再吃鼓舞肝膽之氣的食材,就會對胃造成更大的傷害。這類病人吃筍的話,就要更講究一點,要把筍的寒性去掉,然後再發揮它的疏洩肝膽之氣的作用。這種筍的做法就是油燜筍,就是把筍切好以後放到油鍋裡炸熟、炸幹,然後再放到鍋里加老抽、鹽,用小火燜到水分收幹。這種油燜筍的寒性就小得多,因為經過油炸寒性被去掉了。另外一種做法就是像烤白薯一樣,用錫紙包筍,然後用熱火慢慢烤熟,也能很好地去掉筍的寒性。

  即便如此,建議大家吃筍不要過量。脾胃虛寒的人吃筍之後容易產生過敏症狀;竹筍有補腎的作用,但是如果補腎補得太厲害了,容易造成小便困難,產生膀胱或者腎的結石。如何判斷我們自己是不是脾胃虛寒其實很簡單,比如說平常喝冷飲的時候,有的人胃熱,他喝了冷飲就很解渴,可是脾胃虛寒的人喝冷飲以後就會覺得胃裡面絞著疼,這些人就不適合吃筍。

  現代科學研究還發現,春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可誘發哮喘、過敏性鼻炎、皮炎、蕁麻疹等。因此如果要用筍片、筍丁炒菜,最好先用淡鹽水將春筍煮開5~10分鐘,然後再配其他食物炒食。這樣可以分解大部分草酸,又能使菜餚沒有澀感,味道更鮮美,可以防止春筍過敏。另外,春筍儘量不要和海鮮同吃,避免引發面板病。春筍很鮮,海鮮也很鮮美,但是鮮過頭了就會鬧病。

四季養生知識有哪些
冬季養生適合吃哪些水果
相關知識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吃什麼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智慧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原文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篇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口訣_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方法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原則
黃帝內經秋季養生原文
黃帝內經冬季養生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