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怎樣利用和養生
艾葉中藥來源為艾的乾燥葉。春、夏二季,花未開、葉茂盛時採摘,晒乾或陰乾。有理氣血,逐寒溼;溫經,止血,安胎的功效。治心腹冷痛,洩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
艾葉藥膳
艾葉煲雞蛋
艾葉12克,雞蛋2只,用陶器文火同煮,待雞蛋熟後去殼再煮。此膳主治習慣性流產。有流產史的孕婦在孕後第一個月可每日1次,連服5日;第二個月每十日服1次;第三個月每半個月服1次;第四個月及其以後每月服1次,至妊娠足月。已證明此方療效確實。此方亦可治療婦女白帶。
艾薑湯
幹艾葉120克***炒焦存性***,白姜30克***炮***,共研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次30丸,溫米湯送服。此方主治溼冷下痢膿血,腹痛等。
艾葉
養生經驗方
掛在門上辟邪的艾葉
第1步艾枕
取細軟熟艾1千克,用布包做成艾枕。每天晚上枕用艾枕,對風寒溼引起的頭痛、頭重有良好效果。如果長期枕用,可以預防感冒、頸椎病及面神經麻痺等。
第2步艾袋
用布縫成15釐米×25釐米的布袋,內裝500克細軟熟艾。將艾袋敷於臍腹部,可以預防和治療中老年人臍腹冷痛,或婦女寒性痛經;敷於肩部,可以緩解肩周炎之痛;敷於腰部,可以預防和緩解寒溼性腰痛。
第3步艾墊
將細軟熟艾製成鞋墊,厚度為3~5毫米。將艾墊墊在鞋內,能治療和預防寒溼腳氣、足癬、凍瘡等。
第4步灸療
用艾條灸治穴位或病變部位,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常用的灸法穴位如下:①足三裡:調理脾胃,補益中氣,通達經絡,增強體質。 ②三陰交:補益肝腎,調理月經,聰耳明目,固齒堅骨。③關元:補益脾腎,昇陽舉陷,溫暖子宮,調理月經。④命門:溫暖腎陽,祛風散寒,壯腰強骨,固精止帶。
第5步艾附溫中丸
艾葉、吳茱萸、川芎、白芍、當歸各 90克,制香附180克,續斷45克,生地30克,肉桂15克,共為細末。米醋打糊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此丸具有益氣補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用於婦女子宮虛寒,白帶增多,面色萎黃,倦怠乏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少腹冷痛,久不受孕等。
第6步灸治呃逆
艾條點燃,放於床頭,薰10分鐘,可治頑固性呃逆。
第7步艾葉泡足治咳嗽
艾葉50克,放入1500毫升沸水中,煎15分鐘,待水溫稍低,將雙足置於藥液內浸泡,每晚睡前1次,每次15~20分鐘,治療因風寒所致的咳嗽,3~5天即可治癒。
艾葉有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