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兒多發病
在萬物復甦的春季,許多細菌、病毒等也“躍躍欲試”,所以春天是許多疾病的高發季節。而在易感人群中,健康防禦系統還未完善的兒童當然是“易感人群,屬於重點保護物件”。那麼有什麼呢?小編和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下面文章對您有幫助哦!
:一、傳染病
1.流行性感冒:症狀為發熱,熱型不規則,伴有頭痛、全身痠痛、疲倦、咽乾、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此時注意多補充水分、多休息;飲食注意營養均衡、易消化,通常可在一週內痊癒。若發現高熱持續不退或熱退後體溫又上升,同時出現咳嗽、喘息、面色發白或青紫時,有併發喉炎、氣管支氣管炎和肺炎的可能,應立即就醫。
2.麻疹:典型症狀是在3至5天內發熱至38℃至39℃,怕光、流淚、流鼻涕、咳嗽等,按順序出疹,一般先從耳後、前額、髮際部開始,逐漸波及臉部。如果疹子順利出齊後即開始消退,疹退處見麥麩狀的細微脫屑,體溫也隨著下降,恢復正常。疹退後留有棕色色素沉著。無併發症的麻疹患兒不必住院治療,但因患兒在出疹的5天內傳染力很強,必須嚴格隔離。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給患兒保暖。在發熱出疹期間,多喝水,這樣可以使皮疹易於發透,又利於體內毒素的清除。給予易消化又營養豐富的食物,特別要注意維生素A的補充。
3.流行性腮腺炎。發熱腮腺部腫痛,一般先見於一側,大多在1至2天后對側也腫大,部分患兒僅有頜下腺腫而無腮腺腫者。多數一週內可痊癒,而且獲得終身免疫。無併發症的寶寶無需就醫,只需在家中隔離護理,到腮腺腫大完全消退為止。若發現高熱不退、嘔吐頻繁、頭痛、嗜睡,要警惕併發腦膜腦炎,需及時就醫。
:二、過敏性疾病
1.哮喘:其典型臨床表現為發作性呼吸困難、哮鳴和咳嗽,有時咳嗽為唯一症狀,也可稱之為過敏性咳嗽。哮喘急性發作時,應及時就醫。護理上要注意飲食清淡,營養均衡,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遠離過敏原,儘量減少哮喘的發作。
2.過敏性皮炎:皮疹呈斑片狀,淡白或淡紅,邊緣清楚,大小不等,表面有細小鱗屑,輕度瘙癢。也有蕁麻疹,面板呈現大小不等的風團,伴癢感,應及時就醫,不要吃刺激性過強的食物。限制多脂多糖飲食,忌飲酒。
:三、其他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俗稱“傷風”、“感冒”,早期症狀有咽部幹癢或灼熱感、噴嚏、鼻塞,發熱、頭痛。一般經5~7天痊癒。採取一些對症治療可以縮短病程;常用的中草藥製劑有小兒止咳糖漿、複方甘草合劑等;房間內要保持空氣流通,保持適當溫度、溼度,飲食要清淡。
2.佝僂病:我國3歲以下小兒常見的慢性營養缺乏症之一,病因是日光照射不足,尤其在冬、春季紫外線不足,又因初春寒冷戶外活動較少,故易發生。初期主要表現為神經精神症狀,如喜哭鬧、煩躁、晚上睡眠不安,易驚醒,常有夜啼,出汗多等現象,甚至出現“枕禿”。佝僂病治療是較為複雜的,給予不同劑量的維生素D及鈣劑,每天保證已定義時間的戶外活動時間。
小兒春季常見病防治:
疾病名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病徵:簡稱“流腦”。具有較強的傳染性,6歲以下患病率尤高。流腦季節性明顯,3-4月是發病高潮。潛伏期多為2-3天,最長可達1周。其特點是起病急,突然發熱,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面板瘀點及抽搐、頸部僵硬等異常症狀。嚴重的可在數天內死亡,或留下腦性癱瘓、腦積水等後遺症。3歲以下嬰幼兒除發熱、嘔吐以外,常常拒食,並伴有腹瀉、睡眠不安、尖聲喊叫,容易誤認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
治療:腦膜炎雙球菌對磺胺類與青黴素類抗生素相當敏感。經過抗感染和對症治療,可在1周後逐漸痊癒。
居家護理:
·飲食宜給予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要保證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服用磺胺藥物的寶寶要多飲水。
·保證房內空氣新鮮。
疾病名稱:猩紅熱
病徵:高發於冬末春初的急性發疹性傳染病,此病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病,而以2-10歲幼兒為最高。***1***輕型:發熱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現皮疹脫屑或併發腎炎後才知道患了猩紅熱;***2***中毒型:病勢發展迅速,突然高熱,全身中毒症狀明顯,常有驚厥、昏迷、嘔吐、煩躁不安,有時可迅速出現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點。***3***膿毒型:較中毒型症狀更重,患兒有高熱、煩躁不安,咽峽炎加重等症狀,但此類患兒現已極少見。
治療:一般臥床休息,供給充分營養和水分,症狀嚴重的寶寶可輸液,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的首選藥物。
居家護理:
·居室應注意陽光充足和空氣新鮮,保持安靜。
·生病的寶寶最好臥床休息,進食流質軟食,多喝水。
·注意口腔衛生,每次飯後漱口。
·出疹期間,要加強面板護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面板,若寶寶因皮疹常感瘙癢,可塗抹藥水以止癢。
春季高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