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是六年級語文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小編在此整理了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篇1
《北京的春節》是人教版六下教材第二組課文中關於民風民俗主題的第一篇課文,是老舍先生所寫的一篇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依次介紹了老北京從農曆臘八開始到正月十九結束的過春節的習俗。寫出了臘八節、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幾個特別的日子的景象,其中臘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是詳寫部分,在授課時做重點的感悟。整篇文章的語言簡潔而生動,字裡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讀後增長見識。
這篇課文我用了兩課時完成。在第一課時中,我首先創設情境出示一段歌謠,讓同學們在老北京的歌謠中體會年的味道,帶學生隨老舍先生走進老北京,去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方面的問題;接下來略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知道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來進行敘述的,並按時間順序列舉出這些日子,再由小組合作完成時間和風俗習慣的表格填寫;最後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說說自己過年時的所見所感。第二課時,我先聽寫詞語。然後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的寫作順序及主要內容。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弄清課文所寫的這些節日詳寫的哪幾個日子,你最喜歡哪個日子,為什麼?接下來讓學生再次走進文字,找到自己喜歡的日子,反覆朗讀,以讀促悟,以讀促思,以讀促記,練習讀後再在班上展示朗讀,評價,再讀。接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批註這幾個節日裡自己的感受,在師生的交流朗讀中感悟北京的春節的習俗及老舍先生的語言藝術。最後,我安排了一個拓展延伸的環節,進行閱讀連結,閱讀梁實秋的《過年》和斯妤的《除夕》語段,與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進行對比,感受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寫法,不同的語言特色。從而,引導學生學習廣泛閱讀,寫出特色文章。但是,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所教學的這一課,有以下幾點不足:
1、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閱讀課文中四個詳寫部分並讓孩子們聯絡生活實際談談過年的感受時,由於在第一課時就讓孩子們談過,所以此時的學生已感乏味,從而第二課時教學時顯得熱鬧不起來。這時我就應結合我小時候過年的情景及感受啟發學生講一講。這說明課上的放和收把握不足,這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調控。
2、聽寫詞語時節奏應再快些,使學生的記憶力、注意力及書寫速度進一步提高。
3 、在閱讀課文結束後如加入小練筆,讀寫結合的效果會更好。
以上的教學反思,一定有錯漏不妥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及同事不吝賜教,尚感榮幸之至,謝謝。
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篇2
本文是人教版小語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篇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方面的問題;接下來略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知道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來進行敘述的,並按時間順序列舉出這些日子;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裡,那裡的人們都有些什麼風俗習慣,並完成表格填寫;在此基礎上,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作者是將哪幾天作為重點來寫的,你最感興趣的是哪部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再接著就是找出文中描寫孩子們的句段,仔細研讀,體會孩子們過春節的感受;最後,再回顧全文,看你從作者的敘述中感受到了什麼,體會文章的主題。
至此,課文的主體部分已經學完了。接下來我先給同學們拓展了一些其他地方人們過春節的不同習俗。然後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了課文後的閱讀連結,體味不同的人過春節的不同感受以及在寫法上的不同。再就是引導同學們說說自己的家鄉或家裡過春節的習俗。最後,讓他們動筆依照課文或課後的閱讀連結把剛才口語交際的內容寫下來。從作文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寫得是比較成功的:按時間順序寫得詳略得當,較好地表現出了春節那種熱鬧、祥和的氣氛;特別是孩子們的那種無憂無慮和快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顧本課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一是以讀促悟。每一個學習目標基本上都是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去完成,老師極少去代替。二是充分發揮了閱讀連結的作用,並有目的地進行了一些拓展。這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積累。三是比較成功地進行了口語交際和習作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鍛鍊了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做到了讀寫結合。
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篇3
一、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首先用童謠引入,讓學生從童謠的內容中初步瞭解北京春節的時間及風俗習慣。接著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說一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後瀏覽課文,畫出北京春節的時間段,並找出詳寫部分。重點放在學生自主研讀“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這四部分。引導學生通過競賽,邊讀邊思,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在讀書討論中,師生共同參與評價,融入其中,感悟臘八的忙碌、除夕的熱鬧、大年初一與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最後,還是用童謠來概括本文主要內容,讓學生加深對文字的理解。
二、有詳有略地處理講讀,引導學生體悟作者寫作手法的精妙。在課文中,老舍先生選擇了春節中的九個時段來介紹北京春節的習俗。其中,臘八、除夕、初一和十五四個時段為詳寫,其它為略寫。要是在學習時處處點到,鬍子眉毛一把抓,只能達到囫圇吞棗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四個重點時段來品讀、討論,從而感受到北京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喜慶與歡樂,體會本文表達方法的精妙之處。
這一節課,有以下不足:
1、在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少,教師講解成了主導,沒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2、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京腔京韻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不深,不能達到學生理解語言和積累語言的目的。
3、讀是培養學生語感和語言素養的最佳途徑之一,也是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所以,以讀為主的教學才是真正的教學。本節課教學缺乏對學生讀的訓練,學生讀的方法少,讀的形式少,學生感悟理解就很膚淺。為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下大力氣進行紮紮實實的讀的訓練,讓學生初讀讀通,再讀感知,精讀品味,在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語文六年級下冊藏戲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