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冊語文解讀
高中學生在學習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小編為大家總結了高中期中考試高一下冊語文期末試卷分析,各位考生可以參考。
高一下冊語文期末試卷分析
這是新課改以來運城市教育局組織的第二次全市統考。這次的語文試卷,突出了基礎性、實用性以及能力考查,基本上涵蓋了教材要求,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著重加強了對能力的考查,是一份結構較為合理,難度適中稍偏大的期末考試卷。現對本試卷作具體分析如下:
一、試卷特點
1、試題結構穩中有變,知識點考查全面。
試題文言部分出現同題不同角度的兩篇文章,考查勒學生的對比閱讀能力;現代文閱讀選取兩篇,而且不同文體,考察角度不同,實實在在檢驗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名句默寫佔到8分的比例,也是很大的調整。整份試題緊扣大綱要求,從語言積累及運用、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四個方面,以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的形式對高一第一學期所學的知識進行了全面考查。積累及運用考查內容涉及字音、字形、詞語成語、病句、標點、語言表述、文學常識、仿寫等,知識點覆蓋率高。考查內容與平時的課堂教學內容並軌,難易適中,切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
2.課內閱讀與課外拓展相映成輝。
蘇洵和蘇轍的《六國論》放在一起,對比鮮明,既有課內考查,又有課外延伸,這是以前不曾出現過的。閱讀理解有兩個閱讀材料,分別選自課本《聽聽那冷雨》和《山頭上的桄榔樹》。這樣既重視課內知識的考測,又做到了課外閱讀能力的的考測。考題涉及理解、分析、運用三個層級的考測,形成梯次,同時也提醒學生,注重課本學習。
3.注重實用性,生活化明顯。
如:21題的一句話新聞的概括考察,22題的“走進經典”擬定標語的考查,都體現了實用性、生活化的特點。
二、存在問題
1.積累及運用:基礎知識是形成學生基本能力的基礎,在語文教學大綱中,基礎知識點多、面廣,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部分。客觀選擇題共有十個,滿分值為30分,平均得分24分,難度係數為0.62
默寫鑑賞,滿分值為14分,平均得分9分,難度係數為0.64.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掌握還不紮實。
2.閱讀: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語文智力技能。閱讀能力的考查既能全面檢查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檢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聽聽那冷雨》分值為12分,平均得分為8分,得分率分別為0.65《山頭上的桄榔數》分值為12分,平均得分為7分,得分率分別為0.63。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同時我們還可以發現,課內閱讀得分高於課外閱讀得分。說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課堂教學、朗讀訓練及對精彩語段的賞析,對重點、難點的講析透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較好。但教師對課外閱讀重視不夠,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機會太少,缺少閱讀方法的有效指導,同時對閱讀能力弱的同學進行能力遷移的訓練少,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弱。
閱卷過程中發現學生還存在語言表述不準確、不簡練、不規範、等問題,說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不夠,學生缺乏有效的實踐。
3.作文
學生審題不清,混淆“底色”與“顏色”的含義,導致文與題的要求相距甚遠,出現了不小比例的失誤。滿分為60分,樣卷中最高分為52分,最低分為20分,平均分41,得分率為0.67。不過,大部分學生作文基本上都達到了寫作的要求,在抽樣試卷中的作文雖有題材新穎獨到、構思巧妙、表達流暢的優秀作文,但不乏存在構思、選材平淡、內容空洞,不能表現學生的個性、格式錯誤、錯別字多、標點不規範的毛病,說明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教師重視作文技法訓練和模式化訓練多,對學生主體地位重視不夠。
三、教學反思及措施
1.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訓練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常抓不懈,同時各種知識要學得準,理解得深,記得牢,用得活,不應該模模糊糊,似是而非。只有牢固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舉一反三,增強遷移能力,所以決不可捨本求末。另一方面,課外的語文教學活動,有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語文能力,我們應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還要抓好課外的語文教學活動,結合教材內容和現實生活例項,切實提高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發展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實踐研究課題。培養能力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而有效地培養能力,正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和本質所在。學生的能力是在長時間的反覆實踐中螺旋式地提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培養能力必須靠平時課堂的教學積累,因此,培養學生的能力,必須立足於平時的課堂教學。
高一下冊語文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