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備考指南和複習建議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8日

  2017年高考將要來臨,相信很多人都在關注著其命題走向,如何備考是關鍵,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2017高考備考指南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2017高考備考指南

  語文

  首考科目

  語文是高考首考科目,也是綜合性最強、關注度最高、影響面最大的學科。2016年高考語文命題主動適應使用全國卷省份調整,全國共有9套語文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分省自主命制6套。這9套試卷折射出高考命題改革的哪些趨勢呢?

  引領學生價值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注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今年語文試題的突出特點之一。全國I、Ⅱ卷中的文言文閱讀題和實用類文字閱讀題,對學生積累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弘揚傳統文化,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素養,都有積極作用。

  全國Ⅲ卷實用類文字閱讀題“一代通儒顧炎武”最後一道問題談到,後人將顧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歸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求考生就此談自己的看法。

  這一問題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共同奮鬥的時期,有著特殊的意義。

  精選時代題材,激發考生銳意進取

  全國I卷的文學閱讀試題選取作家李銳的小說《鋤》,呈現了呂梁山區一角的農村在城鎮化、工業化洪流中的一幕現實,通過農民六安爺以鋤地為“過癮”的情節設定及大段對勞作的深情描繪,傳達出鄉土社會對綠色發展的渴望,發人深思。

  上海卷文學閱讀試題選取的《湖殤》一文,一改通常山水散文的單一抒情筆調,通過描繪艾比湖三十年間的急劇變化,直抒胸臆地寫出了對湖泊之“殤”的悲慟,對生態失衡、環境惡化這一嚴峻現實進行了反思。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認為,無論是《鋤》還是《湖殤》,都不僅反映了在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也反映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深層心理訴求。

  今後的高考語文試題,勢必會從新聞、科普文、學術論文、文學作品等材料中,選取更多生動鮮活的事例,意在引導考生將自身的發展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絡起來。

  考生在2017年高考備考中,一定要增強“時事語文”意識,及時閱讀新聞報刊,保持對社會現實的敏感度。

  考生還要加強對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尤其是古詩文的積累,融匯歷史知識,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發展脈絡有基本的瞭解。

  數學

  歸納總結、舉一反三

  高考數學是很多考生的噩夢,相當部分的考生連題目都做不完。其實,這是因為數學是對人思維水平的最好檢驗。題量和難度都是刻意設定的,而今後恐怕只會越來越難。

  突出選拔性,注重邏輯推理能力考查

  在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看來,今年的數學全國卷提高了考查邏輯推理能力試題的比例,把考查邏輯推理能力作為命題的首要任務,考查考生縝密思維、嚴格推理能力。

  例如,全國Ⅰ卷第7題將函式奇偶性、函式導數與函式影象等知識遷移到創設的問題情境中,結合圖形考查推理論證能力。而各卷立體幾何題的設計,將空間想象能力、運算求解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有機結合,突出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考查。

  淡化特殊技巧,考查通用數學方法

  從今年的全國Ⅱ卷理科數學試題上看,命題更加註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重點考查學生的數學能力。

  例如,全國Ⅱ卷的第11、18題重點考查考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第12、21題重點考查考生的數形結合的思維能力,第4、16題則重點考查考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

  重視實際應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2016年高考數學試題命題,也體現了緊密結合社會實際和考生的現實生活的特點。

  比如,全國Ⅰ卷第4題的情景涉及公司班車,第16題為高科技企業產品利潤,第19題為企業的成本控制。全國Ⅱ卷第18題為保險費用的設計,文科第8題情景為交通燈設計。全國Ⅲ卷第4題的情景為旅遊城市的氣溫統計,第18題為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此外,今年的數學試題設計努力發掘我國古代數學的精髓。例如,全國Ⅱ卷第8題的程式框圖考查我國南宋時期著名數學家秦九韶提出的求多項式值的演算法,可以通過解題使考生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今後的高考數學命題,更多是以一道題為載體,呈現給考生一類題,通過這道題讓考生掌握化歸與轉化的思想方法,以及解決某一類問題的通用方法,從而達到檢查能力水平的目的。

  同時,命題還會充分考慮考生數學能力的個體差異。絕大多數試題的解答方法、思維方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通過方法選擇、解題時間長短,區分出考生能力的差異。

  考生在數學刷題過程中,一定要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同時做到有意識地訓練舉一反三、一題多解,找到最科學的方法。

  英語

  “穩”字貫穿始終

  這幾年高考英語一直是一個“穩”字貫穿始終。“核心為穩”“穩中有變”“變中求發展”,這是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英語學科命題專家對今年英語高考題的總結。“核心為穩”是指考查內容範圍相對穩定,各套試卷難度基本穩定;

  “穩中有變”是指在穩定的基礎上,題目型別逐步更新;“變中求發展”是指適度變化,各套試卷的信度和效度不斷向更高水平邁進。

  注重考查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介紹,2016年高考英語科各套試卷力求全面考查考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聽力理解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突出了英語學科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

  2016年高考英語全國卷三套試卷聽力部分兩節通過10段材料和20個問題考查考生理解英語口語的能力;閱讀理解部分“四選一”和“七選五”兩種題型相結合,既考查理解文章資訊的能力,又考查理解篇章結構的能力;

  完形填空、語法填空和短文改錯相互補充,全面考查考生準確運用英語詞彙、語法知識的能力;寫作任務情境緊貼生活,側重考查考生使用書面英語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這樣的題目型別搭配基本覆蓋了考生應當掌握的基本語言技能以及各語言技能中包含的具體語言運用能力。

  英語雖是“洋文”,但也要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據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介紹,今年全國與各地命制的9套英語試卷,所

  有篇章材料都與當代社會生活緊密相關,在語言材料的選擇上,旨在說明外語學習不僅是為了培養青年學生的國際視野,更是為了促使他們在學習中養成國家情懷,對民族文化和國家發展保持信心。

  2016年全國I卷語法填空題選用了有關中國成都熊貓基地的文章作為素材。一位來自英國的記者講述了自己與國寶大熊貓的不解之緣,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在生態資源保護方面的突出成就。

  全國III卷語法填空題選用了介紹筷子歷史的文章作為素材。作者通過講述筷子的演化歷史體現了中華民族祖先們的智慧和文明對亞洲乃至世界的廣泛影響。

  閱讀材料“上天入地”,側重考查學生資訊提取能力

  在英語教學界,有種說法叫:“得閱讀者得天下。” 據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介紹,題目型別對試題難度有決定性作用,以全國卷為例,聽力和閱讀理解部分考查的是輸入性技能,多采用選擇題,難度相對較低;

  語言運用和寫作部分考查詞彙和語法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考生或是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準確應用相關詞彙和語法,或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按要求完成書面交際任務,難度相對較高。

  今後的高考英語試題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導向,就是提倡英語學習當中不要過分鑽研語法知識、詞彙知識,而應更多強調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考生一定要在語言運用和寫作部分,多下些功夫。

  文綜

  高考看文綜

  每年高考,文科考生中總會流傳“高考看文綜”這句話。高考文科綜合考試是對地理、歷史、政治等3科綜合能力的測試,文科生若想在高考中出彩,文綜就一定不能忽視。

  政治:緊貼熱點話題,引導學生擁抱生活

  屠呦呦獲獎、“一帶一路”、精準扶貧、“網際網路+”……看到高考文科綜合試卷,考生或許有一種親近感,諸多社會熱點題材寫入其中。

  縱觀2016年高考文科綜合思想政治科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認為,2016年命題堅持能力立意的取向,注重發掘時代主題,精選題材,構建問題情境,強化了對學科基本能力的考查。

  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39題的精準扶貧題材,文科綜合全國Ⅲ卷第38題的“網際網路+”題材等,均緊貼國家當前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生活等領域的熱點話題。

  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生活,在參與社會生活過程中培育學科素養。

  歷史:以史為鑑,通古今之變

  以青銅銘文考查文字的歷史作用;借梁啟超之言,抒發近代仁人志士對於民族進步、國家強盛的追求……2016年高考文綜全國卷歷史題,以史為鑑,關涉當下,體現了歷史對現實的觀照。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分析,今年各卷都以間接方式涉及到當今中國與世界的熱點問題。例如,全國Ⅰ卷48題以唐朝名將高仙芝經營西域為題眼、全國Ⅱ卷第41題以唐代玄奘及法顯的行蹤為材料,從一個側面考查學生對“一帶一路”歷史背景及當下發展戰略的理解。

  全國Ⅲ卷第40題以明清社會救濟為題材,涉及當前精準扶貧這一現實問題。

  全國I卷第41題依舊是最受關注的題目。材料提供了近代法國思想家盧梭民主思想的要旨,要求考生結合所學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制度構想與實踐”自行擬定具體論題。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解釋說,這些題目考查瞭解讀材料、發現問題、形成觀點、完成論證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歷史學科學習與探究的所有重要環節。

  歷史學科開放性的題型,給了考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展開對二者關係的討論。今後只會越來越多此外,整合歷史知識、探求並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也是今後高考考查重點。

  地理:以人地關係為支點,考查學科核心素養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分析,今年高考地理試卷在試題型別、各部分內容比重、呈現形式、風格等方面,基本上延續了前些年的特點,給考生以熟悉感和親切感。

  今年地理試題最明顯的特徵是“以人地關係的分析”為支點,通過考查廣大考生對“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相互協調發展等”人地關係的認識與態度,引導考生樹立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因地制宜的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形成文明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重點複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是應對高考的不二法門。

  理綜

  物理、化學、生物

  組裝熱敏電阻報警器、分析雙氧水的工業生產方法、尋找降低“午休”對小麥光合作用影響的方法……若不刻意說明出自高考試卷,這些題目乍看起來,幾乎就是某些業內人士的研究內容。

  儘管一提到物理、化學、生物這些學科,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公式和計算。然而今年的理綜試題,可不是靠著背誦和計算就能完事兒的。

  3個學科的試題設計,都引入了不少生活實踐中的科學細節,更加註重考查實驗探究能力,也更加貼近全球最前沿的科研專案和工業實際。

  實踐:量身高稱體重,科學有用且有趣

  注重聯絡生活實際,一直是近年高考理科試題的命題趨勢,今年的試題則在這一趨勢的基礎上,變得更“接地氣”。

  以物理學為例,既有生活中會出現的風速儀、氧氣瓶充氣等學科性很強的應用工具,又有生活中十分常見的“身高體重測量儀”。北京卷更是緊跟生活需要,以霧霾天氣為背景,不但貼近生活,而且還是考生們日常極為關心的內容。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物理特級教師劉丹傑認為,這道題考查了學生數量級換算,以及力學、熱學方面的知識,還兼顧了對獲取資訊能力、建模能力的考查。

  生物卷中亦有加酶洗衣粉的選擇、泡菜中微生物的分離等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認為,這些試題在強調知識實用性的同時,也提高了試題本身的趣味性。

  實驗:細胞學遺傳學,對接學科最前沿

  在讓學生了解最新科研成果的同時,今年的理綜試卷還試圖通過設計新穎的實驗情境,在較高層次上考查考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今年的物理命題體現出了一種新趨勢——考查學生的物理學核心素養——不能靠死記硬背或題海戰術,全靠學生對基本原理的掌握、理解和運用。這也正是命題者的意圖。

  實用:迴歸學科本質,上手易區分度高

  開放、靈活、創新、聯絡實際,讓理綜試題成了今年高考的又一“談資”。這些“花活兒”並未影響試題的基礎性和區分度,反而因為迴歸學科本質,讓今年的理綜卷在一線教師中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今年都是單題多過程,容易上手,但要想答得好,則對能力要求較高。這樣的形式設定也讓今年的理綜試題變得更有區分度。

  2017年高考數理化複習四大忌

  復讀是緊張而且充滿挑戰的一年。當同學們躊躇滿志,準備迎接挑戰的時候,除了知道自己這一年該怎麼做,還應該知道自己不該怎麼做。因此老師根據數理化學習的特點,與大家談談在高三複習過程中的一些忌諱。

  一忌“多而不精,顧此失彼”

  許多同學***更多的是家長***為了在高考中領先於其它人,總是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要比別人學得多,這無疑是件好事。但他們最後所採用的方法卻往往是對他們最為不利的,那就是:購買和選擇大量的複習資料和講義,花去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沒日沒夜的做,他們的精神非常可貴,他們的毅力非常驚人,其效果卻讓他們自己都非常傷心失望。有些家長甚至說:“我的小孩已經盡力了,還是沒有進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實,他們犯了很多科學性的錯誤,卻不自知。

  1.高中階段所學的知識具有一定的範圍,再多的複習資料、講義,也只不過是這一範圍內的知識的重複和變形。你所做的很多題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識點,代表相同的方法,對於那些你已經掌握的知識、方法,做再多的題目還是於事無補,簡單無聊的重複除了使你身陷題海,不能自拔,耗盡了你的精力不算,還使你失去了信心,因為你比別人努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2.每一套複習資料都經過編纂人員的反覆推敲,仔細研究,都很系統地將相應的知識點按照一定的規律和方法融會於其中。所以同學只要研究好一兩套具有代表性的複習資料,你該學的一定都能學到,該會的都能學會。

  3.“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太貪心,這本資料也好,那本資料也不錯,好的資料太多了,同學們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題目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無限的題目,永遠沒有盡頭,必然導致你對每一套資料都沒有很好的完成,都沒有系統地研究,反而會因為各種資料的風格、體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學習失去全面性、系統性,多而不精,顧此失彼,是高三複習的大敵。

  二忌“學而不思,囫圇吞棗”

  導致很多同學身陷題海,不能自拔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而不思”,題目是知識的載體,有的同學做了很多題目,卻仍然沒有明白它們代表同一知識點,不但不能舉一反三,甚至舉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沒有養成思考、總結的習慣。華羅庚先生說過:“譬如我們讀一本書,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們自己的註解,就愈讀愈厚,我們自己知道的東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學’並不到此為止,‘懂’並不到此為透,所謂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煉的過程,即把那些學到的東西,經過咀嚼、消化,融會貫通,提煉出關鍵性的東西來。”這段話充分說明了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學而不思”的幾種具體表現,也許你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1.上課以為自己聽懂了,可你仍然作業不會做,去問老師的時候,老師告訴你,這就是上課講的例題或例題的變形;總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題目,覺得每個題目都很新鮮,常常遇到那種好象從未見過的題型;

  2.從來不去想,怎樣發展自己的強項,怎樣彌補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師叫幹什麼就幹什麼,佈置了作業就做,發了試卷就考。

  3.考試的時候突然覺得這就是老師講的某個典型的東西,卻有那種話到嘴邊說不出的感覺,或者豁然開朗、猛然醒悟的感覺;

  4.當老師要你總結一類題目的解題方法和策略或要你總結某一章所學內容的時候,你總是支支唔唔無話可說;

  5.一個自己所犯的錯誤,只是輕輕的告訴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簡單地歸結為粗心,但下次還是犯同樣的錯誤。

  學而不思,往往就囫圇吞棗,對於外界的東西,來者不拒,只知接受,不會挑選,只知記憶,不會總結。你沒有在學習過程中“加入自己的註解”,怎能做到華羅庚先生說的“由薄到厚”,你不會“提煉出關鍵性的東西來”,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問題地本質,那麼,你的學習就很難取得質的飛躍。

  三忌“好高騖遠,忽視雙基”

  很多同學都知道好高務遠就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的代名詞,但卻不知道什麼是好高騖遠。

  有的同學由於自己覺得成績很好,所以,總認為基礎的東西,太簡單,研究雙基是浪費時間;有的同學對自己的定位較高,認為自己研究的應該是那些高於其它同學的,別人覺得有困難的東西;有的同學總是嫌老師講得太簡單或者太慢,甚至有的同學成績不怎麼樣,也瞧不起基礎的東西。其實,這些都是好高騖遠。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於最簡單的事實之中。一切高樓大廈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論,都是由基礎理論總結出來的。同學們可以仔細地分析老師講的課,無論是多難的題目,最後總是深入淺出,歸結到課本上的知識點,無論是多簡單的題目,總能指出其中所蘊藏的科學道理,而大多數同學,只聽到老師講的是題目,常常認為此題已懂,不需要再聽,而忽略了老師闡述“來自基礎,迴歸基礎”的道理的關鍵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雙基,千萬別好高務遠。

  四忌“敷衍了事,得過且過”

  以下是對某校2015屆高三300名同學關於作業問題的兩項調查:***數值為人數比例:做到的/總人數***

  你做作業是為了什麼?

  檢測自己究竟學會了沒有佔91/30.33%

  因為老師要檢查佔143/47.67%

  怕被家長、老師批評的佔38/12.67%

  說不清什麼原因佔28/9.33%

  你的作業是怎樣完成的?

  複習,再聯絡課上內容獨立完成佔55/18.33%

  不復習,直接獨立完成佔69/23.00%

  自己做,遇到問題參考同學作業佔113/37.67%

  先看同學作業,看懂後再做佔44/14.67%

  抄同學的作業佔19/6.33%

  調查表明:做作業不是主觀要求完成的佔了略強,作業能夠獨立自主完成的只佔了50%多一點。這說明很多同學的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他們甚至認為是父母把他送到這裡來的,只能做這一切,這種心態在同學們當中普遍存在,必然會使這些同學只懂得被動應付,失去了學習的內在動力,沒有了努力的方向,在漫無目的中折折扣扣地學習,這樣的同學多半會以失敗告終,即使取得成績也是很有限的。

2017年高考數學複習攻略
2017年高考狀元心得_高考狀元學習經驗心得
相關知識
2017高考備考指南和複習建議
高考化學第一輪複習建議
翡翠的選購指南和保養建議
高三文科生寒假複習建議
2017高三備考計劃高三全年複習計劃
蘭州高考英語備考複習建議
最新高考備考倒數的複習建議
2017年廣東省高考政治二輪複習建議
文科高考數學複習建議
高考數學二輪複習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