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勵志文章
每一個從事醫學行業的人都是壓力很大的,壓力大的時候其實可以閱讀一些勵志的文章來鼓勵自己。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激勵醫學生的正能量文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關於醫學生及住院醫師
我在基層的三甲醫院工作過,也在國內頂級的醫院工作過,我身邊有非常多的年輕醫生過的並不順心,在他們看來,他們之所以不得志,是因為自己“太直率”,太“不懂人情世故”,“不夠圓滑”。是因為自己“不會來事兒”,所以得不到上級醫生的賞識與鍛鍊的機會。
對這些年輕的醫生,無只能無奈的搖搖頭,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問題的癥結在什麼地方。而這些年輕醫生,如果整天把注意力集中在“學做人”上,那也註定是南轅北轍,在我看來。
如何給自己創造一個有利的成長環境呢?答案其實很簡單:讓你自己變得重要,甚至不可或缺。
我們必須清楚,我們和上級醫生的關係,首先是一種工作的關係,你的上級醫生需要的,不是一個圓滑的廢物,而是一員得力的干將。我們同樣必須要清楚:住院醫師雖然是最底層的醫生,但同樣是醫療體系裡面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們必須清楚,雖然我們在經驗和資歷上仍有不足,但是我們同樣有自己絕無僅有的優勢。
我們很多人可能忘記了住院醫的本意,住院醫生,就是要求24小時住在醫院的醫生。當然現在大家都已經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但是“住院醫生”這個詞彙,其實已經很明確指出了我們的職責和優勢。
上級醫生,由於資歷比較高,他們往往有繁重的其他工作,比如教學,科研,以及外出會診等,即使他們不忙,也很難指望他們再守在患者床邊,去了解每一個細小的病情變化。誰對患者的病情最有發言權?是整天守在患者身邊的醫生,是對患者的病情每一個細微變化都瞭若指掌的醫生,而這,恰恰是住院醫生的優勢和職責。
一個下級醫生,要牢牢記住“住院”兩個字,要真正做到以院為家。要刻苦的學習專業理論,沒有足夠的理論基礎你不可能真正讀懂患者的病情變化。要對患者所有的病情變化了若指掌,患者所有的重要化驗檢查結果要爛熟於心,你必須清楚患者每天用多少藥物,輸多少液體,必須清楚每種藥物的使用指證,常見副作用以及處理方法。必須瞭解患者的困難;患者的要求,以及患者的經濟能力。你要清楚自己開的每一條醫囑的原因,在上級和患者問起的時候你要能清楚的說明為什麼給患者選用這樣的藥物和治療。
你只要做到了以上這幾點,你就完全可以自己決定大部分的治療。只有那些你拿不準患者比較猶豫的,你才需要請示上級醫師,而且在請示的時候,你應該能拿出自己的備選方案,並且說明各方案的利弊,告訴上級醫生你猶豫的原因,這樣上級醫生做決定時候會輕鬆很多。只要確信自己對病情足夠了解,而且理論功底足夠紮實的情況下,你可以相信自己的處理是正確的,不要沒完沒了的拿一堆瑣碎的小事去麻煩你的上級,你是個有證書的醫生,你需要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做出自己該做的決定。無休止的以推卸責任為目的拿一堆雞毛蒜皮的東西讓你的上級簽字的醫生,絕對不會被賞識和喜歡。
不要怕那些所謂的“麻煩病人”,無論是老年也要,重症也好,多種合併症也好,不要挑三揀四拈輕怕重,要勇於迎接挑戰,要有足夠的幹勁和激情,這樣的患者,對你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當然,這些患者,儘量自己把工作做到,做細,不要整天拉著上級醫生陪你耗,你不是孩子了!
你只有最大限度的減輕上級醫生的工作量,最大限度的把上級醫生從繁雜的臨床中解放出來,讓他能夠安心的做一些上級醫生需要做的事情。你才能得到賞識和垂青。你只有讓你的上級醫生感覺到跟你在一起很輕鬆,他可以放心的把患者交代給你而不用提心吊膽。你才能得到足夠的鍛鍊和機會。
你要讓自己變得對上級非常重要,讓自己變得不可或缺,讓自己成為上級的左膀右臂,而不是一個除了寫寫病歷換換藥之外完全可有可無的人!做到了這一點,你拉風也好,傲氣也好,輕狂也好,你的上級都不會介意,甚至,還會欣賞你的個性!
而這一切,取決與你自己的努力!
我當初在基層醫院時候養成了習慣,每天早去在上級醫生前查一次房,下午下班查一次房,晚上只要有時間,儘量去醫院看看分管患者的護理記錄並且再研究一下化驗結果。每次科裡危重患者病情討論,我彙報病情從來不看病歷,都是直介面頭彙報,我可以清楚的說明患者從入院以來所有的病情變化,說清楚患者近一個月內重要化驗的結果和資料,無論發表意見的醫生想了解什麼情況,我都可以給他明確而直接的回答,而不需要再翻來翻去。當我工作第三年的時候,我的上級已經放心的讓我做很大的手術,而比我早幾年的住院醫,很多還只是寫病歷,拉鉤,換藥而已。我考取北大後,也一樣這樣要求自己,畢業時候沒用我去跑任何的關係,很順利留了下來。留下後,雖然也有種種的坎坷,但是感覺自己和上級醫生關係很好,業務上進步非常快。
人要成才,無非是智商和情商。如果你把情商理解為整天琢磨“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理解為謙卑和諂媚,理解為蠅營狗苟,那麼很遺憾,你錯了!
所謂的情商,是激情,是愛心,是勤奮,是刻苦,是知道自己的責任,是履行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其他。
輕狂不是錯,拉風不是錯,傲氣不是錯!
錯的是你沒有表現出一個下級醫生應有的素質!
篇二:醫學沒有演習!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觀後感
這部紀錄片剛播第一集,大家都說“瑞金醫院真有魄力!”這幾天,很多人都在說:瑞金醫院很有魄力。因為在上海多家三甲醫院拍攝的醫療紀錄片《人間世》6月11日開播,第一集就打破“套路”,把幾個失敗的病例呈現給觀眾——因為吃海鮮中毒導致多臟器衰竭沒救回來的24歲青年、沒有挺過手術後第二天的馬凡綜合徵患者……,第一集的拍攝醫院,就是瑞金!
這是一部醫療紀錄片首度以這樣大的篇幅直面醫學上的“不完美”。“一般故事的套路是——病人命懸一線,手術驚心動魄,最後大獲成功,病人出院了還會謝謝醫生。然而,風險大的手術總有失敗,對失敗,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避而不談。”今天,我們終於可以客觀聊聊真實的醫療到底是怎樣的了。
“生命有痛,有你真好”,“起初很擔心說了失敗案例,播出後會引來不理解。”這是記者在瑞金醫院聽到的聲音,畢竟不是所有醫院都有這樣的勇氣。所幸,好評如潮。“看多了太多‘完美’的醫療宣傳,這樣的角度更讓人感動。失敗也是醫生和家屬必須面對的,繞開這個話題談醫療是不完整的。生命有痛,有你真好!”“很客觀、很正面,我覺得需要這樣的宣傳,還原醫療本來的樣子,有努力,有失敗。”“我們組織過成百上千次的搶救,我們成功,我們也失敗。正是能體會這種切膚之痛,我們才能毅然決然地守護著心裡的最後一畝田。醫生是人,不是神。”
好多醫務人員在朋友圈敲下這些話。有人評論,“敢於面對和談失敗,本身是一種進步。敢於面對真實,本身是一種昇華。促進真實和重建誠信,是這個時代知識分子的使命之一。”絕大多數人表示之後,更理解醫生這個職業的艱辛和無奈。
遇到救不回來的病人,醫生會懊惱,會難受。手術檯上的成功,會讓醫生無比喜悅。搶救總是爭分奪秒,用雙手捂熱血庫緊急送來的救命血漿,是醫生的平常事。
也會有這樣的場景,手術還在進行中,家屬卻已經衝進來掐住了醫生的脖子……“一息尚存,我當竭盡全力”,說哪個醫生沒面臨過失敗,這首先是一種不客觀。一個三甲醫院的教授跟記者說起印象最深的一個病例,他稱此為“一個劫”。
那時他還是年輕的住院醫生,夜急診,一個嚴重外傷的病人來了,20多歲,手術做到凌晨兩三點,術後看看病人,沒問題,筋疲力盡的他睡覺去了。第二天,觀察病人,皮瓣發白了,血液迴圈上不去,病人出現出血性休克。採取了很多急救措施,沒救回來。
“病人死掉,我輸掉。”這個教授說起當時的感受。可能手術細節處理得更好些,可能手術後觀察得再密切一點,也可能病人本來就會發生這樣那樣的變化……年輕的住院醫生就此一蹶不振。
後來,一位老醫生的話讓他走了出來,“鬧革命是有犧牲的,年輕時代價小,做不了大手術,長大了代價更深。”這以後,凌晨做完手術不論多晚,這個年輕醫生都守在病人身邊,觀察情況。這是體力與意志力的考驗,但他就是絕不離開,他不允許在自己的環節上出現任何差池。
《人間世》裡有句話說得特別好:“醫生最困難的不是面對失敗,最困難的是,面對這些失敗帶來的種種挫折,卻不丟失最初的那份熱情。”
瑞金醫院心外科主任趙強是這句話的例項。第一集裡,他先接診了27歲的王斌,馬凡綜合徵患者,一種先天性疾病,被稱為“死神代名詞”,患者的主動脈隨時會撕裂,因大出血死亡,患者大多活不過30歲。
要救他,就得把全身的主動脈都換成人工血管,這樣做等於“半個人要剖開”,屬於特大手術。趙強接下了這臺手術。趙強準備給馬凡綜合徵患者做手術,這是心臟外科的特大手術,要把患者全身的主動脈都換成人工血管。可惜,術後第二天,王斌出現急性腎衰竭,沒挺過來。
不久,瑞金醫院又來了一個馬凡綜合徵患者,劉靖。剛經歷一次失敗的趙強沒拒絕這家人,對於二次失敗的打擊、對聲望的影響,他都不太在意。“這個女孩的爸爸、哥哥都因為馬凡綜合徵猝死了,我不給他手術,她的生命也可能隨時中止。”《人間世》播出後的第二天,記者見到趙強,回憶這個病例時他說了兩句話:“生死關頭,你不會考慮自己的名利,病人是第一位的。”“每一個案例都是不一樣的,沒有一模一樣的病例”。 32個小時的手術、9名醫生合作,這次,劉靖活著出院了。
趙強說,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讓大家知道,每個病人,醫生都會傾盡全力去救治,但也要理解,總有一些醫學尚無法達到的地方。
雖然有失敗,但更多的人活了下來。熟悉趙強的人會發現,這類醫生有個特點:性格比較單純,說到底腦海中的頭等大事就是那兩個字:救命。
“一息尚存,我當竭盡全力。”對醫生,我們要有這樣的信任與信念。
一個德高望重的醫學界的老院士曾這樣說,如果什麼病都能救回來,那人就不會死了,可人不會死麼?所以,生命就是有不可承受之痛,不管你是否承認。
成功搶救過羊水栓塞產婦的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說過這樣一句話:“能搶救回來的羊水栓塞,很可能就不是羊水栓塞了”。這話,一來說的是羊水栓塞的凶險,二說的是,醫學還有太多無法逾越的山峰,太多的變化與未知。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談失敗?難道就是要為失敗所折服、打倒?不是。當我們談失敗的病例,我們在說的其實是經歷悲痛、重拾希望。
讓我們看看這部紀錄片:《人間世》第一集——這就是醫學:每次都是實戰,沒有演習!
篇三:用你的努力行動,贏得自己的底氣
醫學院畢業後,我到本市最大的三甲醫院做了一名護士。由於我的文字功底比較好,護士長常常調我去寫護理部的材料。不知怎麼,我的文筆竟入了陳院長的眼,他將我調到了辦公室擔任起了他的行政助理。
說實話,很多人都覺得他不應該找我做祕書。一來,我只是個本科學歷,醫院的平均學歷是碩士,隨便抓一個人都可能是留學歸來的博士。二來,在美女如雲的護士堆裡,我長相不算出眾。所以,很多人開始揣測我是不是有後臺……我呢,從單調的護理一線來到豪華的院長辦公室,我是完全被動的。我沒有後臺,也沒有發言權,只能少說話多幹活,把他吩咐我的每一件小事都努力做好。
陳院長是個工作狂人,他每晚幾乎都7點下班,我只好奉陪。我當初在臨床做護士的時候,加班都是有獎金的。來到行政之後,我工作量大了,獎金卻沒了。因為陳院長一直提倡行政部門為臨床科室服務,一直在抓大家的主人公服務意識。我在他眼皮子底下工作,哪裡敢提加班費?
做了祕書後我才知道,醫院人際關係很複雜。陳院長是剛剛上任的院長,精力充沛,膽識過人,他的魄力難免會得罪人。很多時候,底下的科主任對院長有一肚子的牢騷,就拿祕書出氣,而我有了委屈也不能隨便找人訴苦。
好在,我的家人對我擁有這份工作極其滿意,實際上,我的苦累別人能理解多少呢?做院長的祕書,看似被人尊重,其實是走在風口浪尖上。院長的任期不過8年,他走了之後我的前途又在何方呢?若是重新回臨床去做護士,豈不有難言的尷尬?倘若跟著院長調到別的單位去,低學歷的我也是名不正言不順啊。
思考很久後,我鼓足勇氣,向院長提出了一邊工作一邊讀在職碩士的申請。他爽快地批准了,但是提出我的深造不能影響工作。於是,我開始了“頭懸梁錐刺股”的生活。晚上7點半下班後,我坐在公車上吃晚餐,然後就衝進電大去上課……每個清晨,我5點半就起來讀英語,然後化妝擠地鐵。每當遇到人際關係上的困難,我都告訴自己忍辱負重,少說話多做事,用勤奮來彌補自己的稚嫩。
當然,做祕書也有獨特的資源。我陪著院長几次出國參加會議,開闊了眼界,也學到很多東西。院長豐富的人脈給了我很多的幫助,智者一兩句點撥便勝似我苦讀多年……
4年的奮鬥,我終於得到了行政碩士的學位,當然我也為此付出了“沒空戀愛,淪為剩女”的慘痛代價。當初我們科室的護士姐妹們一個個嫁了如意夫君,我卻帶著黑眼圈埋頭於書堆之中……但是,我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當陳院長被調任另一座城市的衛生廳副廳長時,我以家人離不開為藉口拒絕了與他同去。
這4年,我的勤奮工作和能力提升為我在本院的行政部門中贏得了一席之地,即使院長調離,我也能夠站穩腳跟。而且,我不想一輩子都做祕書,我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獨立的價值。
陳院長走的時候,向我表達了真誠的感謝,他半開玩笑地說:“你是我見過的最勤奮的祕書,很難想像你在這些年中一邊工作,一邊讀完了碩士。我回頭幫你物色物色,介紹個好青年給你認識。”
我心裡好高興,要是4年前,我肯定不敢高攀院長介紹的優秀青年,但這4年的努力,讓我從一個被人輕看的小角色,成長為一個知性穩重的行政人員。我有了自信,更有了經營自己未來人生的底氣。
學習勵志的文章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