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的歷史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30日

  安化黑茶是中國古代名茶之一,2007年迎來快速發展期,2010年,湖南黑茶走進中國上海世博會,成為中國世博會十大名茶之一。安化黑茶再度走進茶人的視野,成為茶人的新寵。其特色的千兩茶,堪稱一絕。下面跟著小編去看下安化黑茶的歷史。

  黑茶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後期的茶馬互市。唐德宗貞元年間,約785-804年。據《封氏聞見錄》載:“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

  黑茶的起源,一般認為是始於十六世紀初,理由是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黑茶”兩字。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陳講疏奏雲:“商茶低偽,悉徵黑茶。。。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買。”據《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而湖南產茶,其直賤,商人率越境私販。”可見,當時禁止越四川境內私販湖茶。因此16世紀末期,湖南黑茶興起。

  湖南黑茶生產始於湖南益陽安化縣。據唐·楊燁《膳夫經手錄》記載,唐朝時,安化所產渠江薄片,已遠銷湖北江陵、襄陽一帶。五代毛文錫的《茶譜》記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說“譚邵之間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這證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產,在當地有些名氣,而這種茶色澤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澤,說明當時就有黑茶生產。2009年,安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地。

  湖南黑茶原產於安化,最早產於資江邊上的苞芷園,後轉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酉州、江南、小淹等地,以江南為集中地,品質則以高家溪和馬家溪為最著名。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產區已擴大到桃江、沅江、漢壽、寧鄉、益陽和臨湘等地。

  據說,明嘉靖年間,資江下游出現了商埠重鎮東坪和黃沙坪,它們與喬口和黃沙坪對岸的酉州一起,以茶葉為發端,成為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點。清代集黑茶生產工藝之大成而問世的“千兩茶”,被近代人譽為“世界茶王”。現今故宮僅存的一支“千兩茶”已成為無價之寶。清末,安化茶葉名馳天下,茶葉產業盛況空前。尚有百年曆史的茶行、茶亭、茶書、茶鍾、茶馬古道驛站、茶具、茶歌、茶謠、茶俗存在於民間。

  益陽茶廠生產的湘益高階茯磚茶,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調理腸胃、消炎、防輻射等獨特功效,在邊疆地區流傳著“喝酒要喝伊利特,喝茶要喝益陽茶”之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茶葉保健功能的逐步認識,黑茶必將成為人們首選的健康飲品。“喝安化千兩茶,添人間百歲壽”、“多喝茯磚茶、健康千萬家”。

  雖然按史書記載,安化黑茶歷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但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又改寫了歷史。

  1972—1974年,長沙馬王堆一、三號漢墓出土有“一笥’竹簡,經考證即茶一箱,箱內黑色顆粒狀實物用顯微鏡切片被確認為是茶。自此以後,這箱茶葉從何而來?益陽市茶葉局局長、高階農藝師易樑生經過多年考察、研究、分析,認為是安化黑茶,原因如下:

  一、從地域位置來看,漢唐時期,安化屬益陽縣,隸屬長沙郡管轄。而安化茶葉歷來就有“山崖水畔,不種自生”的優良品質,是封建社會上層人士的首選嘉茗。

  二、從儲存品質上看,綠茶等其他茶類根本不具備如此長的存放期,而安化黑茶因工藝獨特可長期存放。

  三、從運輸便利上看,安化經陸路肩挑馬馱,水路木竹筏和船運到長沙十分方便。

  四、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屯兵益陽,關羽曾用一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葉為將士解除病疾。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裝形式,也正與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裝契合。

  五、早期安化黑茶要經松枝、松木烘烤乾燥製作工序,具有氣味芳香、殺菌防腐的功效,陪葬功能顯著。並且馬王堆出土茶葉已凝成規則不一的黑色小顆粒,與我們現存的陳年散裝安化黑茶如出一轍。

  那麼,如果馬王堆漢墓裡的茶葉來自安化,安化黑茶的歷史則至少可再前推900年,達到2300年。安化黑茶,千年黑茶,源起安化。

  延伸閱讀:

  安化縣,隸屬於湖南省益陽市,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東與桃江、寧鄉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漵浦、沅陵交界,北與常德、桃源相連。境內擁有六步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南柘溪國家森林公園、湖南雪峰湖國家溼地公園、世界第一冰磧岩的省級雪峰湖地質公園和保護完好的文武廟建築群、陶澍陵園等文化遺存。安化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鎢、金、銻、釩等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52種。轄5個鄉、18個鎮,總人口100萬。縣城位於資水中游北岸東坪鎮,距省會長沙240公里。居民主要系漢族,有少數民族近1000人。

榴蓮健康吃法
藥材陰陽子_藥材陰陽子的相關知識
相關知識
安化黑茶的歷史介紹
安化黑茶的歷史簡介
安順廊橋的歷史介紹
煮茶的歷史介紹
俄羅斯文化的歷史介紹
黑茶的歷史故事
安化黑茶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最新安化黑茶的主要品種有哪些
茶道安化黑茶的價值
三點茶法的茶道歷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