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窒息時血清酶學的變化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0日
【關鍵詞】 嬰兒,新生;窒息;血清酶;診斷
新生兒窒息指嬰兒出生後無呼吸或呼吸抑制而致低氧血癥和混和性酸中毒,可致腦、心、腎、胃腸道等多器官損害,而血清酶學的改變與器官損害有直接關係。本文對117例窒息新生兒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進行檢測,以觀察窒息程度與血清酶學變化的關係。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窒息新生兒117例,為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病兒,入院日齡均小於24 h,其中男50例,女67例;早產兒13例,足月兒71例,過期產兒33例;體質量<2 500 g 10例,2 500~4 000 g 69例,>4 000 g 38例;其中輕度窒息組84例,重度窒息組33例;健康足月兒15例為對照組,男8例,女7例。
1.2 監測方法
所有物件入院後第2天清晨均空腹靜脈採血1.5 mL,對照組出生後12~24 h清晨空腹靜脈也採血1.5 mL,採用CL?T 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酶比色法檢測酶學指標。
1.3 結果
輕度窒息組與對照組血清除ALT外,其他指標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3.88~6.61,P<0.01 )。重度窒息組與輕度窒息組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7.94~14.00,P<0.01 )。見表1。表1 各組病兒血清酶學相關指標檢測結果(略)
2 討 論
文獻報道,新生兒窒息後器官損害的發生率可高達82%,其中腦損害者佔25%~72%,腎損害者佔41%~57%,心損害者佔25%~29%,肺損害者佔23%~26%,胃腸損害者佔11%~29%[1,2]。新生兒窒息早期,低氧和酸中毒引起體內血液重新分佈,即肺、腸、腎、肌肉和面板等非生命器官血管收縮,血流減少,以保證腦、心、腎上腺等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如低氧血癥持續存在,代謝性酸中毒進一步加重,腦、心、腎上腺的血流量也相應減少。此時上述器官的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細胞內酶釋放入血,使血清酶增加[3]。
AST廣泛分佈於人體各組織,心、肝、骨骼肌和腎臟含量豐富。LDH分佈於心肌、紅細胞、腎臟、腦組織、肌肉和肝臟中。CPK位於胞漿和細胞器中。CK?MB為CPK的同工酶,主要分佈於心肌、膈肌、骨骼肌中。 α?HBD主要存在於腦、心肌、腎等組織器官中。而上述器官有低氧損害時,血清酶值即升高。
本文117例窒息新生兒血清酶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說明窒息時同時存在腦、腎、心、肝、肌肉等器官功能損傷,統計學結果表明,ALT變化較小,AST、CPK、CK?MB、LDH、α?HBD有顯著變化,且隨著窒息程度的加重,上述血清酶值增加越明顯。因此,臨床上根據酶變化程度,可對新生兒窒息時器官損傷的程度、治療及判斷預後有一定的指導作用[4],從而減少窒息新生兒的病死率和後遺症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TNIONI A. Adhesion molecules?their role in health and disease[J]. Pediatr Res, 1996,39:191.
[2]MARTIN?ANCEL A, GARCIA?ALIX A, CABANAS F G F, et al. Multiple organ involvement in perinatal asphyxia[J]. J Pediatr, 1995,127:789
[3]鍾丹妮.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心肌酶研究[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1999,16***4***:443.
[4]劉學工,張積平,韓金粉,等. 新生兒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腦病與心肌損害的相關性[J]. 齊魯醫學雜誌, 2006,21***4***:323.
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新生兒毒性紅斑的影響
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前瞻性臨床研究
新生兒窒息指嬰兒出生後無呼吸或呼吸抑制而致低氧血癥和混和性酸中毒,可致腦、心、腎、胃腸道等多器官損害,而血清酶學的改變與器官損害有直接關係。本文對117例窒息新生兒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羥丁酸脫氫酶(α?HBD)進行檢測,以觀察窒息程度與血清酶學變化的關係。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窒息新生兒117例,為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病兒,入院日齡均小於24 h,其中男50例,女67例;早產兒13例,足月兒71例,過期產兒33例;體質量<2 500 g 10例,2 500~4 000 g 69例,>4 000 g 38例;其中輕度窒息組84例,重度窒息組33例;健康足月兒15例為對照組,男8例,女7例。
所有物件入院後第2天清晨均空腹靜脈採血1.5 mL,對照組出生後12~24 h清晨空腹靜脈也採血1.5 mL,採用CL?T 3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酶比色法檢測酶學指標。
1.3 結果
輕度窒息組與對照組血清除ALT外,其他指標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3.88~6.61,P<0.01 )。重度窒息組與輕度窒息組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t=7.94~14.00,P<0.01 )。見表1。表1 各組病兒血清酶學相關指標檢測結果(略)
文獻報道,新生兒窒息後器官損害的發生率可高達82%,其中腦損害者佔25%~72%,腎損害者佔41%~57%,心損害者佔25%~29%,肺損害者佔23%~26%,胃腸損害者佔11%~29%[1,2]。新生兒窒息早期,低氧和酸中毒引起體內血液重新分佈,即肺、腸、腎、肌肉和面板等非生命器官血管收縮,血流減少,以保證腦、心、腎上腺等生命器官的血流量。如低氧血癥持續存在,代謝性酸中毒進一步加重,腦、心、腎上腺的血流量也相應減少。此時上述器官的細胞膜通透性增加,細胞內酶釋放入血,使血清酶增加[3]。
AST廣泛分佈於人體各組織,心、肝、骨骼肌和腎臟含量豐富。LDH分佈於心肌、紅細胞、腎臟、腦組織、肌肉和肝臟中。CPK位於胞漿和細胞器中。CK?MB為CPK的同工酶,主要分佈於心肌、膈肌、骨骼肌中。 α?HBD主要存在於腦、心肌、腎等組織器官中。而上述器官有低氧損害時,血清酶值即升高。
本文117例窒息新生兒血清酶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說明窒息時同時存在腦、腎、心、肝、肌肉等器官功能損傷,統計學結果表明,ALT變化較小,AST、CPK、CK?MB、LDH、α?HBD有顯著變化,且隨著窒息程度的加重,上述血清酶值增加越明顯。因此,臨床上根據酶變化程度,可對新生兒窒息時器官損傷的程度、治療及判斷預後有一定的指導作用[4],從而減少窒息新生兒的病死率和後遺症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TNIONI A. Adhesion molecules?their role in health and disease[J]. Pediatr Res, 1996,39:191.
[2]MARTIN?ANCEL A, GARCIA?ALIX A, CABANAS F G F, et al. Multiple organ involvement in perinatal asphyxia[J]. J Pediatr, 1995,127:789
[3]鍾丹妮.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心肌酶研究[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1999,16***4***:443.
[4]劉學工,張積平,韓金粉,等. 新生兒不同程度缺氧缺血性腦病與心肌損害的相關性[J]. 齊魯醫學雜誌, 2006,21***4***:323.
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前瞻性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