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幣的發展
編者按:紙幣可以說是因印刷術“副產品”,唐朝市場上出現的作為存款收據的“飛錢”,就具有一定的紙幣特性。不過直到宋朝,紙幣才真正成為了一種政府承認並有專門機構負責管理的流通貨幣。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成都是重要的經濟重地,而且,蜀漢通往外界的道路又異常崎嶇難行,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交子
紙幣是指以柔軟的物料***通常是紙張***造成的貨幣,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紙幣本身不具價值,雖然作為貨幣的一種,但其不能直接行使價值尺度職能。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中國是世界上使用紙幣最早的國家。首次在歐洲使用的紙幣是1661年由瑞典銀行發行的,不過那時發行紙幣只是權宜之計,並不是作為真正的貨幣。
紙幣可以說是因印刷術“副產品”,唐朝市場上出現的作為存款收據的“飛錢”,就具有一定的紙幣特性。不過直到宋朝,紙幣才真正成為了一種政府承認並有專門機構負責管理的流通貨幣。
紙幣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中國北宋時期,商業發達、經濟繁榮,而當時使用的金屬貨幣質重而值微,無法滿足商業發展對貨幣的要求,急需一種既能大量複製,又攜帶方便、便於流通的貨幣;其二,北宋時期的印刷工藝、技術成熟,應用廣泛,恰能滿足攜帶方便而又能大量複製這一要求。紙幣便應運而生。
中國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交子”,它誕生於公元十世紀的北宋時期,比歐洲最早出現的瑞典紙幣要早六百多年。關於交子的起源,歷史上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唐朝,商人在交易中深感使用金屬鑄幣不便,便將錢交給當時的櫃房,由櫃房開具票據給商人作為存款憑證。後來,商人們用能從櫃房換取貨幣的票據在市場交易中互相轉讓。久而久之,票據演變成交子,櫃房則變成了交子鋪。
宋代的紙幣印刷,自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決定收歸官辦之後,前後二百五十多年,先後發行了交子、錢引、小鈔、關子、公據、會子,以及地區性的兩淮交子、湖北會子、銀會子等多種。其中:流通時間最長的是交子,發行量最大的是會子;交子、鈔引和小鈔發行於北宋,關子、公據和會子發行於南宋。
南宋、元、明、清各朝也都發行和使用紙幣,不過,在我國封建社會裡紙幣的流通面並不廣,尚不能完全代替金屬貨幣。
關於太和門的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