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思想家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關於孔子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見南子的故事
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曾多次拜訪隱士,而到了衛國之後,衛國的男子就派人跟孔子說:“天下有品德的人只要是看得起我衛國,並且願意跟我的丈夫稱兄道弟的人,就一定要來見我,而我也很想見你。”孔子遇到這突來的邀請,先是辭謝,只不過屢次辭謝不掉,就只好登門拜訪,去見南子。
他們見面的時候,南子在兩個人之間放了一張帷帳,避免跟孔子的直接接觸,孔子進入大門之後,先是給她行了一個大禮,南子也給他回敬了兩次禮。這一段“子見南子”描述,是在我們常說的《史記》中出現,並且記錄的非常詳細,詳細到細節都很生動,給人一種聯想翩翩的感覺,這才會有人把這起事件聯想成兩個人的風流韻事。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孔子周遊列國,第一個去的就是衛國,誰都知道靈公對孔子那是相當不錯的。但是靈公和南子這一對夫妻品德並不怎麼好,南子是宋國人,只不過是嫁給了靈公,因為她的美貌深受寵愛,靈公為其新建了一所宮殿,靈公常常邀請各國來此探討國事。而公子朝跟自己的妹妹南子是有過私混的,常常藉著國事的名義,然後去宮殿裡找妹妹私混。但是這件事情被衛國的太子發現,南子很擔心他會登基之後找自己算賬,因此她需要尋找更多的人來支援自己,而孔子就是一個精神領袖,是一個很不錯的合作者。
孔子本不願去登門拜訪,但是覺得自己現在身在衛國,是想要讓靈公推行自己的道義,而現在他的妻子邀我上門。經過反覆的權衡之下,孔子只好前去拜見。孔子前去的時候,是帶上自己的一個弟子,那就是子路,子路覺得老師去見這麼一個人,對南子感到非常厭惡,深怕孔子會被拉攏過去,因此,子路非常的不悅。
孔子深知自己的不高興,先是發一個毒誓,說自己並不想跟南子有任何聯絡,然後才是重點,並把自己的思想灌輸到子路身上,跟其授課,在這種情況下,孔子都能從容的授課,可見他教書能力之強。
孔子讓路
孔子讓路這個典故出自於一段文言文,原名叫做《項橐難孔子》,這個故事還被收錄在課文中,被人們所爭相傳閱與學習。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這個故事展現了孔子虛心好學的品質,真正好學的人會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置,只要是學有所成的人,不分老幼,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也可以看出孔子對於學習的態度。
故事發生在河南修武縣五里堡村西頭,那裡現在還豎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面刻著孔子問禮碑這五個大字。在兩千多年前,孔子讓路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孔子帶著弟子周遊於列國,傳播他的思想與學說,一天駕車來到了鄭國。駕車過路時發現前方有一個小孩在路中央玩耍,用碎石亂瓦在細細堆砌著。這小孩在路中央擋住了孔子的去路,於是子路就下車對孩子說:孩子,你擋住我們的去路了,快給我們讓路。
小孩子沒有理睬子路,還是專心的幹著自己的活。孔子下車後走過去和小孩子說道:我們要趕路,請給我們讓路可以嗎?孔子禮貌有加。但是小孩看了一眼孔子,問孔子道:你看我在建什麼?
孔子看了一眼後發現是一座城池,用碎石爛瓦堆砌的城池。孔子看了一眼沒放在心上,依舊說道:這孩子怎麼如此不懂禮節,路是讓人同行的,你在路中央玩耍擋住了車的去路,還不讓路。
孩子還是眨著大眼睛,反問孔子:我哪裡不懂禮節了?我看您老人家閱歷豐富,那麼你說是車給城讓路,還是城給車讓路呢?
孔子一時不知如何接話,他細想到,孩子說的確實是實話,在大人看來這個城池是玩耍,但是在孩子看來這就是一個真的城池,怎麼看孩子都沒有錯。車可以隨意移動,但是城就不行了,它是死的,所以只能車為城繞道。孔子嘆道我一生倡導禮義,但是還不如一個小孩來的懂呢。
孔子想通後和孩子興平氣和的聊天,原來這個孩子名叫項橐,今年七歲。孔子對其身邊的人讚歎道:三人行,必有我師。並誇讚項橐,雖然年齡小,但是他足以做我老師了。
後來孔子就讓學生駕車繞城而行。
孔子學琴的故事
孔子學習非常的刻苦,並且要完全掌握知識的精髓深意才能滿意。有一次,孔子向魯國的著名樂師師襄子學習彈琴,孔子一連十天練習同一首音律仍然沒有要求開始學習新的樂譜曲子。一日,師襄子對孔子說:“你已經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反對道:“我雖然熟悉了彈琴的形式。但是還沒有掌握演奏優美音律的方法啊。”又過了段時日,師襄子建議孔子:“你現在已經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繼續反對說:“我還要掌握如何領會演奏音律時的意境啊。”
這樣又過了段時日,師襄子催促說:“你已經領會到這首音律的意境了,可以開始學習彈奏新的樂曲了。”孔子則肅穆地回答:“不,我還沒有感受到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然後又過了段時日,不待師襄子催促,孔子恍然大悟的說:“我感受到這首曲子作者的思想了,雄姿英發,帝王之相,古時的聖賢之王啊。這隻能是周文王的樂曲吧。”
師襄子聞聽後,佩服得五體投地,讚賞道:“您說的很對,這首樂曲就是周文王的《文王操》啊。”
杭州導遊詞大全(杭州景點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