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大潮是怎樣形成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湧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湧潮。那麼?小編在此整理了錢塘江大潮形成原因,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錢塘江大潮形成原因

  天時:農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陽、月球、地球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陽或其他天體對地球上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和對地心單位質量物體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繞地-月***日***質心運動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與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錢塘江口狀似喇叭形有關。錢塘江南岸赭山以東近50萬畝圍墾大地像半島似地擋住江口,使錢塘江赭山至外十 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進難退,杭州灣外口寬達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僅寬幾公里,江口東段河床又突然上升,灘高水淺,當大量潮水從錢塘江口湧進來時,由於江面迅速縮小,使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就只好後浪推前浪,層層相疊。其次還跟錢塘江水下多沉沙有關,這些沉沙對潮流起阻擋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變陡,速度減緩,從而形成後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湧。

  風勢:沿海一帶常刮東南風,風向與潮水方向大體一致,助長了潮勢。

  錢塘秋潮簡介

  有一個傳說是這樣說的:春秋戰國時期,在今江蘇、安徽一帶有一個吳國,吳王夫差打敗了今浙江一帶的越國。越王勾踐表面上向吳國稱臣,暗中卻臥薪嚐膽,準備復國。此事被吳國大臣伍子胥察覺,多次勸說吳王殺掉勾踐。由於有奸臣在吳王面前屢進讒言,詆譭伍子胥。吳王奸忠不分,反而賜劍讓伍子胥自刎,並將其屍首煮爛,裝入皮囊,拋入錢塘江中。伍子胥死後9年,越王勾踐在大夫文種的策劃下,果然滅掉了吳國。但越王也較信傳言,迫使文種伏劍自刎。伍子胥與文種這兩個敵國功臣,雖然分居錢塘江兩岸,各保其主,但下場一樣,同恨相連。他們的滿鬱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錢塘怒潮。

  當然,傳說不過是傳說而已。錢塘秋潮如此之盛的原因,主要是其獨特的地理條件。

  錢塘江外杭州灣,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喇叭狀海灣。出海口江面寬達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驟縮到20公里。到海寧鹽官鎮一帶時,江面只有3公里寬。起潮時,寬深的灣口,一下子吞進大量海水,由於江面迅速收縮變窄變淺,奪路上湧的潮水來不及均勻上升,便都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夾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攔門沙壩,潮水一擁而上,掀起高聳驚人的巨濤,形成陡立的水牆,釀成初起的潮峰。

  錢塘秋潮一直處於變化之中。由於潮勢最盛位置的變化,人們的觀潮點也隨之改動。宋時的觀潮點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明朝以後,海寧鹽官鎮左近始成觀潮勝地。現代江海變化,最盛潮位曾西移頭蓬,又有東移八堡之勢。而最令人關注的,是1985年錢塘秋潮的衰微現象。

  1985年農曆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觀潮的吉日良辰,這天,十幾遊人前往鹽官鎮觀潮。可是,潮水來時,只見一條很細很細的錢線,緩慢逼近,銀線時隱時現,越近越連不成線。到得近處,僅止片片浪花,湧潮高度只有50至60釐米,使觀潮者們大為掃興。有人擔心錢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事實上,錢塘秋潮江沒有消失,但是,讓人不無憂慮的是,近幾年來,秋潮的確漸漸衰弱了。而1985年表現得尤為突出。據有關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計圍墾海塗80萬畝,使八堡以上的河道變窄,造成進潮量減少,河床抬高。再加上1985年的梅雨時節,錢塘江流量比歷年平均數減少了1/3,對泥沙的沖刷力大大減弱。大量被海潮帶上來的泥沙淤積在尖同一帶江面,使這一帶淤積增厚,迫使江道主線南移。這樣,當海潮湧進錢塘江時,只提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於流路加長,潮的能量消耗過大,當海潮到達鹽官鎮時,已經是“精疲力竭”,成了“強弩之末”了。

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地理原因
煤形成的原因分析
相關知識
錢塘江大潮是怎樣形成的
錢塘江大潮是怎麼形成的
大霧是怎樣形成的呢
寒潮是怎樣形成的
肺大泡是怎樣形成的肺大泡的成因是什麼
黑潮是怎樣形成的黑潮的影響與作用
黑潮是怎樣形成的黑潮的影響與作用
錢塘江的潮水是怎樣形成的
錢塘江是怎樣形成的
大氣層是怎樣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