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奮鬥勵志事蹟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看看那些創業者奮鬥的事蹟,學習他們的方法,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一:
大學生三年前交不起學費 如今網際網路創業年賺200萬
劉大睿,是東北林業大學經管學院大三的學生,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哈爾濱時光慢遞有限公司董事長。從打工攢學費到年收入200萬元,劉大睿只用了兩年時間。日前,他獲得了省青年五四獎章,也是該獎項設立17年來首個在校大學生獲獎者。
從幹力氣活兒起步
劉大睿家住雲南偏遠山區。2012年他考上東林,成為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為了籌集學費,劉大睿上過磚廠,裝過一整車的磚,還去工地扛過水泥。
大一寒假,劉大睿決定在大學做點什麼。他把在火鍋店當服務員的錢和貧困補助攢下來,從雲南帶了很多玉石飾品回到學校。他又向室友借了8000元,獨自前往中緬邊境採購玉石。每個週末,他帶著玉石飾品到中央大街擺地攤,慢慢籌集到資金。
遇危機執著拯救公司
2013年,劉大睿與合夥人註冊了哈爾濱時光慢遞有限責任公司,其業務是把文化創意與網際網路結合,追蹤記錄人生美好時光,融入時間元素的紀念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學生可將4年的成長記錄發給公司,畢業後將自動生成多媒體產品,以此留住青春。
但此時,父親8萬元的醫療費令他苦不堪言,更讓他備受打擊的是,公司又遭遇騙子欺詐,面臨失敗。當時,大部分成員離開團隊只剩下7個人。去年5月,公司成員齊心協力完成了一批業務,不管男生、女生整夜熬在公司,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會兒,正是這種執著拯救了公司。
明年將業務推向全國
去年5月,在校團委支援下,公司成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業專案。同年10月,公司參加“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實踐挑戰賽榮獲銀獎。11月,公司在廣州股權交易中心青年大學生創業板掛牌,是團中央主導的全國首批青年大學生創業掛牌的19個公司之一,公司研發的“拾憶”APP第一個版本正式上線推廣,上線10天使用者量達到13700人。目前,公司年盈利200萬元。
劉大睿通過校勤工助學中心僱傭了30人,其中近20人來自於貧困家庭。公司每月為他們發放共3萬元工資,解決了大家的生活費。下一步,劉大睿計劃將公司打造成一個文化創意與網際網路結合領域的品牌,明年將業務推向全國讓公司真正走出校園。
二:
大學生賣菜打造農業觀光園 銷售額超200萬
從不懂農業的大學生到現在已經擁有超過200畝的農業觀光園,銷售額超過200萬元的農業品牌公司。這個由5位大學生創業打造起來的農業品牌“東方鋤禾”,靠著團隊的才幹和堅持,將事業越做越大。
擺攤賣菜瞭解市場需求
1985年出生的吳書柱和1986年出生的龍運海都是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的學生,一個學市場營銷,一個學電子商務。2010年,來自農村的吳書柱畢業後想要自己創業,他率先開始關注璧山。
為了瞭解市場需求、積累農業知識,他們在農貿市場門口擺攤賣過十多天的菜。發現市民對安全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卻苦於無處購買,而絕大多數農民似乎還沒看到這一市場需求。於是,他倆決定創辦農業公司,教農民種好賣的菜,幫農民賣菜。
四處推銷開啟蔬菜銷路
在璧山農委的幫助下,2010年8月19日他們正式成立了公司。有29家農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和他們進行了合作。然而,賣菜掙的錢少之又少,龍運海又想出新招——大批量的收購農產品,銷售給各餐館和食堂。
不過,對於沒有任何人脈積累和關係網路的大學生而言,銷售過程異常艱難。龍運海說,因為他們的菜從璧山運過來,比當地的菜便宜,遭到當地菜販子不滿,但他們沒有放棄。
媒體幫助贏來創業轉機
2012年,受天氣影響,蔬菜價格一降再降,龍運海收來的農作物以低於成本價還賣不出去,幾乎把他逼到了絕境。無奈之下,龍運海想到了求助媒體,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他們的蔬菜不僅賣了出去,而且還和大學城幾所高校的食堂有了長期的合作。
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龍運海通過流轉農民土地,開辦“東方鋤禾”觀光農業園。
今年春,龍運海將璧山城郊流轉的200多畝土地打造成草莓等蔬果種植園,教授農民養殖生態豬、土雞等家禽。現在,龍運海的生豬已經訂出去50多頭,銷售土雞一萬多隻,種植的綠色蔬菜銷量較好。
下一步,龍運海還計劃把直營超市開進社群,讓市民享受從田間直接到餐桌的綠色農作物供應服務。
創業堅持奮鬥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