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家庭教育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在幼兒家庭教育中發揮家長榜樣力量、尊重幼兒獨立地位、發揮學校指導和引領作用、統籌社會資源支援,從而形成以家庭為核心,整合家長、學校、社會的力量,促進教育合力的形成。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

  一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兩個環境是幼兒園和家庭,但家長們往往把幼兒園當做了教育幼兒的主體。但其實這是很片面的,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有不同的特點,有各自的優勢也有各自的缺陷。而家長應該重視的不僅是幼兒園環境,還應該有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家庭環境。

  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每個幼兒是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與其他幼兒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驗,然後在幼兒園中教師往往按著普遍的大眾的教學方法教導著每一個兒童,在幼兒園中存在很多性格不一,習慣不一的幼兒,但是老師只能在照顧大部分幼兒的前提下花較少的時間對個別兒童進行特別指導,這往往是不夠的,於是便出現了家園合作,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等一系列的活動,都是為了對幼兒實行更好的家庭教育,有效的實現家園合作。使幼兒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在一方面,在實施計劃生育後,我國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父母不一定具備正確的教育理念,難免對幼兒有所溺愛和驕縱,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幼兒表現出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家庭這個小環境中,家長忽視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孩子一旦進入幼兒園這個社會環境後,所暴露出來的不良行為習慣就會引起小朋友間、家長與教師間或家長之間的矛盾。對此大家都抱怨重重又苦無良策。我們只有意識到孩子所表現的不良行為習慣會對孩子今後的身體、學業、人際關係有多麼重要的負面影響,才能明白矯正孩子不良行為的重要性,才能痛下決心採取行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不良行為是正常現象,簡單粗暴的打罵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使情況惡化。比如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兩個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了爭執,更多表現出來的不是寬容不是理解,更多的認為自己沒錯,都是對方的錯,然後在幼兒園的大環境中,這樣的問題是容易被忽略的,這便需要家長的合作,需要家長配合並在家庭中就要對幼兒進行教育,使幼兒有寬容理解的心態。因此,家庭教育在矯正幼兒問題行為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特別對於幼兒來說,0~6歲是一個人性格行為形成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兒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滿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養,兒童就會成為人格健全的人,否則,兒童可能會出現行為障礙、人格缺陷等問題。0~6歲時期,家庭是幼兒主要的生活環境,父母是幼兒接觸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兒行為問題發生中起著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讓人不太滿意。因此,通過探討家庭教育方式對幼兒行為的影響,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對於防止幼兒行為問題,形成幼兒健康人格有著重大的意義。

  並且家庭教育具有啟蒙性,長期性,全面性等特點。首先是啟蒙性,幼兒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點都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幼兒生長的首要環境便是家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不同的,孩子在沒有上學之前,是以在家庭中生活為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思想形成、智力發展、品格形成至關重要。比如說小孩愛發脾氣,如果開始引導好,他就變得比較平和,就會變成他穩定的人格個性,如果啟發引導得不好,他就變得脾氣暴躁,逐漸形成了愛發脾氣的性格。第二便是長期性,家庭教育的時間最長,遠遠超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隨著孩子從出生、上小學、初中、高中、上大學、參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個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會的過程中和家庭的距離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響仍然存在,家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學校教育還要深遠。第三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內容極其廣泛。學校要管的,家長要管,學校不管的,家長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愛好、審美等都離不開家庭對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蓋面很寬。 正是因為家庭教育具有這些特點,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對幼兒進行家庭教育呢?不是說是要讓幼兒在家庭中學習多少知識,掌握多少數字語言,做多少作業,而是應該從各個方面對幼兒進行引導和習慣教學。

  那家庭教育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呢?什麼是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養方式指的是父母對待孩子比較穩定的教養觀念和已經習慣的教育行為。它是指父母在撫養子女的日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傾向,是對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徵概括,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經研究發現有這樣幾種型別:積極型、嚴厲型、成就壓力型、溺愛型和極端行。最後概括分民主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忽視型。

  民主型:這類家庭教養方式的家長會給孩子一定自主權利,滿足孩子合理要求,正確對待孩子犯錯,家庭成員間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對子女既有約束,又有鼓勵。這種民主型教養方式下的孩子,自尊、自信、自律性強,具有創造性,社交能力強,具有成就動機等良好社會適應性的個性特徵。而民主型教養方式對幼兒個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的交往需要溝通和交流,溝通是聯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紐帶。民主權威型的父母就牢牢地抓住了這一點,他們不管自己工作有多忙多辛苦,每天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陪他們玩遊戲,聽他們講各種有趣地事情,給他們說故事,和孩子成為朋友,讓幼兒與家長之間不再有隔閡,彼此的心靈靠得更近。幼兒與父母有了良好的交流與溝通,就會變得開朗、外向,願意自我表現並會對自我進行肯定。幼兒的發展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是一個循序漸進地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一個經過努力就能達成的目標,會使幼兒的自信心大增,變得積極向上

  權威型:權威型的父母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無視孩子合理要求,不能容忍孩子犯錯,過於苛求孩子把事做好,經常懲罰斥責孩子。這種教養方式以家長說了算,父母和孩子是不平等的。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會比較多的表現出焦慮、退縮等負面情緒和行為,他們在學校中卻有較好的表現。在權威型家庭中充滿著嚴肅的命令、規範和要求,父母對幼兒的行為有著絕對的控制,他們不能隨意做自己喜歡的事,只能聽從父母的安排,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習慣性地、盲目地按父母的指令做事,逐漸失去自我和喪失自信,遇事後只能習慣性地等待著父母替自己解決,而不會主動去處理問題,最後只能成為父母個人意願的"執行者"和思想的"代言人"。權威型的家長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行事,很少或根本不會從幼兒的發展特點出發。他們總是一廂情願地讓幼兒學這學那,在孩子身上投注了極大地期待和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都有其自身發展的特點,於是當孩子沒有能達成父母的這些希望時,他們就會恨鐵不成鋼,對孩子大聲責罵,甚至是奉行棍棒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在父母面前會越來越"乖",而在外面則會變得越來越霸道,欺軟怕硬,他們相信暴力才能解決問題。

  溺愛型:溺愛型的父母對孩子表現出很多的愛與期待,但是很少對孩子提要求和對其行為進行控制。這類家庭教養方式的家長經常嬌慣放縱孩子,遷就孩子任何要求,遷就孩子的錯,一切為孩子代勞,在孩子心目中沒有威信。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容易表現得很不成熟且自我控制能力差。一旦他們的要求不能被滿足,往往會表現出哭鬧等行為。對於父母,他們表現出很強的依賴性,往往缺乏恆心和毅力。當今的幼兒,不可否認他們是聰明的、機智的,對外界事物有著很強的接受力和適應力,但在看智力的同時再來看他們的生活能力,卻是如此的不堪。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5、6歲的孩子還需要父母在後面追著餵飯,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不會自己繫鞋帶,曾經有一個幼兒點心吃橘子的時候他竟然連皮一起咬,問他為什麼,他說:"我不會剝,不知道怎麼剝,在家都是媽媽剝好餵我吃的。"想一想,這就是我們社會未來的主人,這樣的主人如何能肩負起社會的重責?幼兒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任何事都有興趣,都想弄個究竟,而當孩子想去嘗試和探索的時候,往往就會遭到嬌慣溺愛型家長的阻攔。老師組織小朋友用粉筆在地上畫畫,所有的小朋友都畫地很高興,只有欣欣小朋友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粉筆丟在一邊,老師問他:"為什麼不畫啊?"他說:"媽媽說:'粉筆很髒,不能玩。'"老師突然發現欣欣這樣的現象還有很多,他不會搭積木,不會小

  兔跳跳,不善於想象,欣欣說:"媽媽都不讓我這麼做。"是啊,父母的一句不允許,阻擋了幼兒嘗試與探索的道路,湮滅了幼兒的無盡得想象,也阻礙了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忽視型:這類家庭教養方式的家長不干預孩子做任何事,不把孩子要求放在心上,不瞭解孩子的優缺點,孩子的事自己定,不過問或者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在這種教養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現適應障礙,他們的適應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較差。現在的生活節奏在不斷地加快,社會競爭壓力在不斷增加,這就迫使許多年輕父母要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自己的工作上,於是對於幼兒的關心就少了,有的父母認為只要滿足幼兒的物質要求就可以了,其他的方面都可以忽略不計。可是他們是否知道,幼小的孩子並沒有很強的名牌意識,他們覺得有的吃有的穿就可以了,在物質方面並不會刻意去追求什麼,而在情感方面他們卻要求的很多,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和他們一起玩,一起說話,需要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這是任何物質所無法取代的。文文小朋友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於是便將他託付給奶奶撫養,雖然經常看到文文穿得比其他小朋友好,也經常帶高檔的玩具來幼兒園,但卻很少看到他笑,也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常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裡。文文奶奶說:"文文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也難得回來幾次,雖然他們常常給文文寄回來漂亮的衣服和高檔的玩具,但文文卻一點也不開心,只有在爸爸媽媽回家的那幾天才能看見文文發自內心的開心和喜悅。" 像文文這樣的孩子由於得不到親情地關愛,往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關心他人,交不到朋友,變得不和群和孤僻。

  在這幾種教育方式下,我們更倡導與建議家長採用民主權威型,幼兒才能形成自信、樂觀、向上、獨立、寬容、勇於創新的個性,才能健康地成長。因此,父母在尋求合適教養方式的時候,一定要以幼兒為前提,為幼兒提供自由發展的機會,與同齡人交流的機會,對幼兒合理施愛,父母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作用,並將不同的教養方式融合使用,才能讓幼兒健康成長和形成優良的個性。

  二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如果發現孩子受到挫折,父母要及時疏導,幫助他們調整情緒。鄭州心理諮詢中心專家給出以下四種方法:

  ***1***情緒宣洩法。當孩子感覺心理受挫時,父母要及時採取合理的方式,通過正常的途徑,讓他們釋放,保持心理平衡,不鑽“牛角尖”,不走極端,引導他們“做情緒的主人,不做情緒的奴隸”。如可通過交談傾聽,還可以藉助各種活動,將因緊張情緒所積累的能量排遣出去。

  ***2***遷移法。父母要儘量使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活動上去,暫時避開挫折情境,如讓其回憶一些愉快的事,也可聽聽音樂、打打球、散散步等。

  ***3***心理諮詢法。父母可以通過找專業心理諮詢機構進行心理諮詢,對孩子的內心衝突和苦惱給以分析、研究、勸解、安慰、鼓勵,減輕其情緒壓力,改變其認識問題的方法,用新的、正常的經驗代替舊的、反常的經驗,使孩子擺脫矛盾,恢復心理平衡,並幫助孩子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取得更有效的發展和成就。

  ***4***父母要不斷調節自己的心態,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孩子施以心理教育,教育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父母可讓孩子多與同學交往,通過平等相處,使孩子感受同學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優良品德,在為同學服務的過程中體驗一種奉獻的幸福,面對分數和榮譽學會淡然處之、互相謙讓,以培養自己豁達而淡泊的心境。

  其實挫折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育方法,讓孩子正確的對待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困難,教會他們如何應對挫折和困難,這比讓孩子考100分對孩子更有用。

  三

  啟蒙性:教給幼兒的東西,必須是周圍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具體的、形象的、初步的、淺顯的東西。

  複雜性:複雜性首先是指家長對孩子不僅有撫養的任務,還要通過教育,使幼兒在體育、智育、德育、美育諸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其次是指幼兒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們在成長變化中,而家庭內外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要教育他們成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親切性:因為父母與子女是血緣關係,加之孩子年幼,活潑可愛,家長對幼兒有著天然的溫存、體貼之心,親切、輕柔的話語和動作。

  生活性:孩子是隨著父母和家人在家庭生活中受教育的,家庭教育的過程是潛移默化,薰陶感染的過程。寓教育於生活之中是其特點之一。細緻性:幼兒的行為表現,看起來都是些具體小事,但任何一件小事都關係著孩子的發展。家長應給予細緻的照料和教育,切不可粗枝大葉。權威性:親子情感,子女在生活上對父母的依賴,以及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幼兒家庭教育具有權威性。

  幼兒家庭教育“三克服”

  家庭教育是完成幼兒心理和行為塑造的重要環節。應該說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會不會愛卻是需要學習的。特別是如何克服家庭教育中一些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是每一個家長都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 一要克服不講究教育效果。家長在對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講究教育的效果。父母同孩子交流過程中,應多提建議少命令。一忌嘮嘮叨叨。不要對孩子三叮嚀,四囑咐,左說右講,以至讓孩子對家長正確的行為指導,產生逆反心理,或是對幼兒的自信心產生影響,達不到教育的目的。二忌脾氣急躁。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用成人的心理衡量幼兒,不能因孩子一時不能理解某個問題,就訓斥或責罵。這樣易使孩子形成對家長的“仇視”,把家長放在孩子的對立面。三忌前後不一致。家長的觀點不要自相矛盾,前後不一致,不然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產生是非標準的模糊。家長要學會運用家庭教育中的靈活性特點,對孩子從情感入手,採取遇事施教,小處啟發等方法。

  二要克服重智育輕德育傾向。眼下越來越多的家長讓孩子參加諸如書法、美術、鋼琴等興趣班,在智力上投入較大的心力。這些方面,只要孩子有興趣,家長注意防止對幼兒教育過分超前、低齡幼兒教育高齡化外,其他也無可厚非。但同時不能忽視對幼兒的品德培養。目前家庭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情感的單向性輸入,養成孩子單向的愛,片面的愛,這種心理錯位,容易促使幼兒在家中以“自我為中心”,導致幼兒沒有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如果不加以糾正,孩子進入社會後就會產生交往困難。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僅要注重智力投入,更要注意孩子品德的培養,讓孩子學會愛和被愛。

  三要克服不能擺正幼兒在家庭中的位子。要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子,既要考慮孩子年齡小的一面,

  又要考慮孩子的性格獨立的一面。從小培養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能力,讓他們有小主人的意識。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小,安排生活、學習等不把他放在眼裡,要麼不理不睬,要麼高壓制服等,這些都會影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家長對孩子的意見既要耐心傾聽並滿足合理願望,又不姑息、遷就。不要無原則地迎合孩子的要求,更不能包辦代替孩子做的事情,隨機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慷慨、誠信、細心、整潔的良好習慣,促進孩子的社會化發展。

  幼兒家庭教育的十大原則

  父母是孩子真正的啟蒙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髮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一定要講究方法,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尤其是對於嬰幼兒,不科學的家庭教育甚至會給孩子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我們在這裡為您提供的是一些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第一,平等原則。

  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種體現,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培養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獨裁”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是災難性的。許多家長覺得辛辛苦苦賺錢養孩子,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必須服從自己,這種觀念應該改變,要把孩子看做是與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尊重原則。

  我們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們,有的家長只希望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而不能有自己的觀點或者申辯一下,否則就對孩子大聲呵斥,這種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是一個人雲亦云的人,沒有自己的觀點,而且缺乏自信心。 第三,感情交流原則。

  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有書你讀,有飯你吃,有衣服你穿,還想什麼?”但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孩子和家長若沒話說,長期下去,兒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

  第四,自由原則。

  很多家長把孩子管得很嚴,卻往往吃力不討好,甚至引起悲劇,應相信孩子的能力,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第五,統一原則。

  家庭的教育要和學校統一,否則孩子無所適從。另外,家庭成員之間教育的觀念要一致,否則孩子不知道聽誰的,結果就誰的都不聽。

  第六,榜樣原則。

  家長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物件,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不良的種子。

  第七,信任原則。

  謊言是從不信任中來的。如果你從孩子小時候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沒有說謊的必要。

  第八,寬容原則。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會經常犯錯誤。家長應該寬容地對待,大可不必“小錯大罵,大錯大棒伺候”。

  第九,鼓勵原則。

  許多家長有個壞習慣,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便說:“是不是偷看來的?”當孩

  子成績差時又說:“你從來都是這樣差的。”儘管是很隨意的一句話,卻大大傷害

  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多鼓勵孩子。

  第十,方法轉變原則。

  教育方法要隨孩子年齡的增大而不斷改變,嬰幼兒時期的孩子成長很快,家長們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總之,不管你採取什麼方法來教育孩子,只要讓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樂觀,他***她***富有愛心,充滿信心,對前途滿懷希望,那麼,你就是成功的家長。

  有關幼兒家庭教育的一點體會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家庭教育也是完成幼兒心理和行為塑造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針對女兒的特點,以周圍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具體的、形象的、初步的、淺顯的事物,來啟發和引導她,讓她儘可能的充分理解。下面根據平時我女兒的情況,在家庭教育方面談一些體會。

  幼兒的家庭教育不僅具有啟蒙性、複雜性、細緻性和生活性,而且整個家庭教育的過程是對孩子的潛移默化、薰陶感染的過程,因此作為家長應做到“三克服”和“五原則”:

  一、要克服講究教育效果。家長在對幼兒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講究教育的效果。父母同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應多提建議少命令。我女兒平時任性、耍小脾氣時,我們在告誡她對錯之後,一般採取冷處理的態度,千萬不能針尖對麥芒,對孩子進行呵斥。在她情緒緩和、心情不錯時,再心平氣和地以朋友的身份與她進行交流,這樣的結果一般都比較好。

  二、要克服重智育輕德育的傾向。眼下越來越多的家長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在智力方面投入較大的心力。這方面,我覺得只要孩子有興趣,無可厚非。我女兒也參加了多個興趣班,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都有較大的提高,但與此同時不能忽視對孩子的品德培養,讓孩子學會愛和被愛。這方面我們一般藉助於兒童故事書籍和日常生活中的她看到的一些事情,比如給她講完每個故事後,都要向她提出如“如果是你,你覺得怎麼做才對呢?”等問題,激發她從故事人物的角度和身份去了解和體會故事中的含義。

  三、克服不能擺正幼兒在家庭中的位子。要擺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子,既要考慮孩子年齡小的一面,又要考慮孩子性格獨立的一面。從小培養孩子參與家庭事務的能力,讓孩子有小主人的意識。比如,平時我們在安排女兒生活、學習或其他活動的時候,一定會徵求她的意見,讓她說說她的想法和安排。如果合理,我們一般都會滿足,不合理的我們都要告訴她原因,讓她理解。不能無原則地迎合孩子的要求,隨機引導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孩子慷慨、誠信、細心、整潔的良好習慣。

  在日常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們除了做到以上“三克服”外,還有必要注意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則:

  第一、 平等原則。

  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種體現,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

  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獨裁”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是災難性的。我聽說過很多家長覺得辛辛苦苦賺錢養孩子,孩子就必須服從自己,這種觀念應該改變,要把孩子看做是與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我們,否則,就會讓孩子沒有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而且缺乏自信心。

  第二、 感情交流原則。

  我經常下班回家,一般都習慣與女兒聊一聊幼兒園今天的事,或者把自己工作上、報紙上發生一些有趣的事跟她講一講,每次女兒都非常樂意地說和認真地聽,還常常發表一些“高見”。因為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孩子和家長若沒有話說,長期下去,孩子與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對孩子性格的培養非常是不利的。

  第三、 統一原則。

  家庭教育應與幼兒園統一,否則孩子無所適從,作為家長應全力配合老師的教育,包括全力支援孩子參加園內組織各種活動等。另外家庭成員之間教育觀念應統一,否則孩子不知道聽誰的,結果就誰的都不聽。

  第四、 鼓勵原則。

  當孩子取得一點成績和進步或者遇到一點小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多多鼓勵,千萬不要“吝嗇”那些讚揚的溢美之詞。

  第五、寬容原則。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會經常犯錯誤,作為家長我覺得應寬容地對待。當你發現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應先讓她明白錯誤產生的後果,並告訴她知錯能改才是最棒的。

  以上是本人一些淺薄的體會。總之,我覺得不管你採取什麼方法來教育孩子,只要讓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樂觀,並富有愛新,充滿信心,對前途滿壞希望,那麼,你就是成功的家長。

幼兒家庭教育案例範本
孩子基礎教育案例
相關知識
幼兒家庭教育案例範本
幼兒家庭教育案例
幼兒家庭教育方法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_家庭教育的成功例子
家庭教育案例
幼兒家庭教育小知識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_家庭教育的成功例子3
幼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
成功家庭教育案例
幼兒園的教育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