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記原文翻譯及賞析
《小石城山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永州八記》最後一篇,用欲擒先縱的筆法,批判了唯心主義的天命論,發洩了自己屈遭貶謫,橫受壓抑的不平。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學習。
小石城山記原文欣賞:
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其上為睥睨、樑欐之形,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其疏數偃仰,類智者所施設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餘未信之。
小石城山記原文翻譯:
從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過黃茅嶺往下走,有兩條路:一條向西走,沿著它走過去什麼也得不到;另一條稍微偏北而後向東,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條河流截斷了,有積石橫擋在這條路的盡頭。石山頂部天然生成矮牆和棟樑的形狀,旁邊又凸出一塊好像堡壘,有一個像門的洞。從洞往裡探望一片漆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咚地一下有水響聲,那聲音很洪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盤繞著登到山頂,站在上面望得很遠。山上沒有泥土卻長著很好的樹木和竹子,而且更顯得形狀奇特質地堅硬。竹木分佈疏密有致、高低參差,好像是有智慧的人特意佈置的。
唉!我懷疑造物者的有無已很久了,到了這兒更以為造物者確實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煙輻輳的中原地區去,卻把它擺在這荒僻遙遠的蠻夷之地,即使經過千百年也沒有一次可以顯示自己奇異景色的機會,這簡直是白耗力氣而毫無用處,神靈的造物者似乎不會這樣做的。那麼造物者果真沒有的吧?有人說:“造物者之所以這樣安排是用這佳勝景色來安慰那些被貶逐在此地的賢人的。”也有人說:“這地方山川鍾靈之氣不孕育偉人,而唯獨凝聚成這奇山勝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才而多產奇峰怪石。”這二種說法,我都不信。
小石城山記賞析:
這篇遊記以作者的遊蹤為線索,記敘了親身經歷的旅途見聞和山川景物,幾乎用了一半的篇幅抒發了他貶逐永州後遊歷自然時觸景生情的感慨,這自然構成了文章的寫景和議論兩段。
上段寫景。可分兩層,先是指明小石城山的方位:“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反映了作者在永州借遊賞自然尋幽探奇。“無所不到”以排遣悠閒時光和懷才不遇的煩憂的精神狀態,繼而描述小石城山的奇貌;無論是方位的指點還是景觀的描繪,都是在循序漸進中進行的,自然景緻隨著觀賞者的遊歷漸次展現,這樣的筆法使本文的景物描寫達到了緊湊而自然流暢的效果。同時,也給小石城山的發現籠罩上一層神奇的色彩,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與感染力。隨著橫亙路頭的積石的出現,緊接著以簡潔形象的筆墨勾勒了積石二仁呈現的房屋形狀及四圍像小城的外貌,於是與“石城”之稱吻合。此後寫石上如門的洞穴,其深邃且有水,可感其幽靜;“環之可上,望甚遠”,則見其高曠;石上沒有土壤,卻疏密相間、高昂低伏地生一長著秀美的樹木竹子,又顯其奇麗。這一段繪聲繪色的描述,把石城寫得不僅奇美異常,而且生機盎然。柳宗元曾說過:“遊之適夕大率有二:曠如也,奧如也。”***《永州龍興寺東丘記》***登其高,有曠達之感;探其奧,有幽奇之得。小石城山的天然造化、鬼斧神工,實為作者眼中適遊的奇妙之地,從而順理成章地發出了“類智者所施設也”的慨嘆。以本句承上啟下,第二段對造物者的疑問就不感突兀了。
第二段是作者由自然景觀帶來的聯想和思索。作者在這一段裡,本意是通過像小石城山這樣美好的自然景觀卻埋沒於荒僻之鄉,引發對美的事物被壓抑、遭遺棄的鬱憤之情,並藉以抒發賢才遭貶逐的天涯淪落之感,然而卻不直抒胸臆。首句由懷疑造物者的有無到“愈以為誠有”,乃是作者的著意之筆,思索由此伸展。文章波瀾層出,避免了平鋪呆板之病。美好的景觀“不為之中州”,反長期沉埋在人跡罕至的僻野,不為人知,不為人用,暗釦柳宗元自己的身世遭際,把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情寄託到被棄置的美麗自然之上,用曲筆表達了身遭貶逐的不平之鳴。至此,由上段的純景物描寫達到了與主觀感受的和諧交融。在感慨能向人們呈伎獻巧的石頭和在艱苦的條件下“益奇而堅”的嘉樹秀竹“勞而無用”之後,作者又以推想神者大概不會這麼作而提出了造物者“其果無乎”的反問,文章再起波瀾。因反問而設答,不說自己借奇石以自慰,卻說奇石是造物者安排在這裡以安慰那些謫貶到此的賢人;不說自己貶到這荒僻之地的孤單寂寥,唯以自然之石為伍遣懷,卻說造物者靈氣獨鍾於石,所以湖南、湖北一帶少偉大人物而多奇石。所透出的天涯淪落、同病相憐、孤芳獨賞的痛楚憤懣之情就更深一層。最後用“餘未信之”作結,既可看作對造物者的否定,更流露了柳宗元渴求擺脫現狀以施展才能的希望。最後這一段議論,從字面上看,是由小石城山的景物所發,實際上它抒發了作者被貶永州後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把它們放在永州八記的最後一篇結尾,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它表明柳宗元在永州雖然似乎整天遊山玩水,飲酒尋樂,實際上內心卻充滿了矛盾和痛苦;他寄情山水之間,仍在探求真理和正義,這議論是“永州八記”的主旨之所在。
終南山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