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兒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8日

  月牙兒是中篇小說,以清新自然的筆墨描寫出了當時社會深刻黑暗的現實。我們從中解讀出什麼?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我國著名的藝術大師老舍先生的中篇《月牙兒》,以高懸於空中的月牙兒為主旋律,通過主人公對它的不同感受,譜寫了一曲天上人間哀怨的悲歌。其情之感人,藝術技巧之精湛都令人歎為觀止。

  月牙兒本是自然之物,然而在作家筆下它卻成了主人公孤獨寂寞時唯一而又不可缺少的伴侶,成了主人公向黑暗社會控訴的代言人。總之,它變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全文中月牙兒出現了達十幾次之多,其中有三處是說沒再看見月牙兒,而這又恰恰劃清了主人公性格發展的三個不同時期。

  “那第一次帶著寒氣的月牙兒確是帶著寒氣”,“它那一點點微弱的淺金光兒照著我的淚”。小說中此時的主人公還只是個七歲的孩子,這時她感覺到那月牙兒是帶著寒氣的是因為飢寒和喪父的巨大不幸正降臨到這個只知道冷、餓和沒人理是悲慘的事的女孩子身上。或許此時她還不懂得那裝著爸爸的木匣被埋到城外的哪個地方是件多麼值得悲哀的事,她只是因為冷、餓和沒人理而感覺到那月牙兒是帶著寒氣的。接下來作家又寫了月牙兒的第二、三、四次出現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出現時帶給小主人公的不同感受,進一步揭示了她的內心世界和悲慘命運。當“我”拿著媽僅剩得惟一不可當的東西--銀簪,坐在那嚴嚴關閉著的大門前時,月牙兒在天空中歪歪著照著“我”的淚,當媽哼哧哼哧給人洗髒衣服時“我”更愛這個月牙兒,愛它給地上的那點小影子。 由上可見,此時的主人公還只是個孩子,她是那麼的天真、可愛、孤獨、寂寞、可憐和不幸,她對自己所遭遇的不幸還沒有任何準備和認識,每當她孤獨寂寞時,她便去看月牙,因為只有它還能給她些許的安慰。

  “我”再一次看見月牙兒是在“媽坐了一乘紅轎”,“被抬到城外去”,一個陌生的男人扯著“我”走時,此時的月牙兒“象個要閉上的一道大眼縫”。這時,媽為了不餓死“我”再嫁了,她不知等待她的會是什麼,此時她的腦海裡一片迷茫混沌,這個世界也是迷迷朦朦看不清楚的,這月牙兒的形象恰是“我”心靈的折射,至此作家已完成了對主人公童年形象的塑造。

  接下來文中寫道“我”在三四年裡似乎沒再看見月牙,這是文中第一次提到“我沒看見月牙”,此時她有了她的小屋,好久沒去噹噹,有吃有喝甚至還上了學,生活似乎變得美好了,她已不再需要月牙的陪伴與安慰了,因而這次月牙的出現成了主人公性格發展過渡期的標誌,從此作家便進入了對少年主人公心理的揭示。

  “它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著,光兒微弱,不大會兒便被黑暗包妝,這是“我”在三四年後再一次見到的月牙。因此時“新爸爸忽然走了”,之後“媽”屋裡常有男人來,儘管她還不大懂這些事,但已是“要在小學畢業”的她已猜到那不是好事,因此她不得不恨媽。可後來媽也走了,只剩下了她自己,在這種無倚無靠的情況下,她又看到了月牙,感覺到它是那樣“無倚無靠的在灰藍的天上掛著”,它“只能亮那麼一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月牙兒的形象正是主人公心裡的感受,此時的她孤苦無助,但她還是努力地同命運抗爭著,沒有喪失做人的尊嚴,她不願象媽那樣,雖然她也理解媽。然而將來對她來說是渺茫的。“我又老沒看月牙了,不敢去看,雖然想看。”從此作家又開始了對主人公由掙扎到最終被黑暗的社會吞噬的敘述。

  畢業後她只能自己掙飯吃了,她懷著希望四處奔波,然而沒有事情給她做。“我的心就好像在月光下的蝙蝠,雖然是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她沒有了任何希望,可是她要活著,終於她認識到“羞恥不是我造出來的”,殘酷的現實已把她純淨的心靈無情地塗上了汙點,竟致使她在黑暗中看到那“月牙是清亮而溫柔的,它把一些軟光輕輕送到柳枝上”,並感到“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於是善良、單純和美好的希望使她陷入了愛的迷夢,她從“他的笑”“他的頭髮”上看到了那也在微笑的月牙,使她忘了自己、沒了自己,而當月牙兒忽然被雲遮住時,她也失去了自己,她的精神即將崩潰了,然而此時的她還善良,還有同情心,直到為了別人,她又沒飯吃了。

  “我早知道我沒希望,一點雲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將來是黑暗”。果然,為了活著,她曾努力找事做,可最終殘酷的現實使她徹底絕望了,尤其是她還得養活已完全失去了掙錢能力的媽。媽的失而又歸無疑給她的心靈以更沉重的打擊,她從媽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將來,“我至好不過將變成她那樣,賣了一輩子肉剩下的是一些白頭髮和抽皺的黑皮”,是無情的現實使她“不願為誰負著什麼道德責任”而墮落下去,就這樣一個曾經純潔善良、正直倔強的女性失去了自己,然而不幸的命運也使她對這個地獄般的世界有了清醒的認識,“我所做的並不是我自己的過錯”,這是對自己行為的最好詮釋,更是對黑暗社會的無情揭露。

  然而更為耐人尋味的是文章的結尾,正當她打算嫁人不再繼續墮落時卻被送到了監獄裡。此時在心靈經歷了長期的摧殘後,她深刻地認識到“獄裡是個好地方,世界比這並強不了許多”,於是她甘願在此了結一生,也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她又看見了她的好朋友--月牙兒。

  縱觀全篇可知,女主人公有文化,有個性,善良正直,聰敏倔強,不遺餘力地執著著飄渺的希望,她本該有著美好的一切,然而最終她還是被黑暗的社會吞噬了。

  總之,全文“我”與月牙兒形影相弔,構成了小說中的景與情,使作品具有詩一般的意境和低迴婉轉的抒情性。首先用月牙兒為題象徵女主人公那隻能亮那麼一小會兒而黑暗是無限的生命,而作品前半部分月牙的頻繁出現暗示著主人公雖屢遭不幸的打擊,但其生命還有希望存在,儘管那希望渺茫的象月牙的微光;而後半部分月牙的不再出現卻暗示了主人公已被黑暗的社會吞沒了。至此,中國文壇乃至世界文學長廊中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便誕生了。

  篇二

  小說採用倒敘的手法,故事發生在軍閥混亂的時代背景中。開篇運用對比的寫法。一個被抓的是處於生活底層的暗娼張小月,一個被抓的是羅家大小姐羅燦陽。兩個地位懸殊的女人同樣被抓,讓我們順著這兩個主人翁的回憶。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對生活充滿了幻想,卻一次一次被生活逼迫至出賣肉體的底層女人張小月;一個成了父親升官發財,官場勾心鬥角的犧牲品,但又不屈從於命運安排的羅家大小姐。

  張小月這個出生在貧民家的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去當鋪當家裡所有值錢的來換取幾包救命的藥。但還是沒能挽救住父親的生命。一貧如洗的家,借錢勉強把父親安葬了。讓人看了不能不感到生活的沉重。母親靠給羅家做僕人來維持這個風雨飄搖的家。隨著小月的上學,母親在羅府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被-迫辭工。為了生存,母親又嫁了人,好心的繼父,給她們母女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雖然繼父沒多大的本領,但日子總能勉強支撐下去了。父母竭盡所能來供用小月上學,把希望寄託在女兒的身上,也許在他們的心中,知識是能改變他們窮苦的命運的唯一途徑。小月是一個要強的女孩,每次考試都是班裡的前幾名。然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小月差一年就要考師範的時候,繼父竟意外身亡。這樣的打擊對他們家來說是致命的。家裡的經濟支柱又一次倒塌,學費的增長,錢罐裡的錢一點一點變得越來越輕。母親的心情一天一天的變得暗淡。在舊社會裡,女人幾乎是沒有出路的,更何況對於一個目不識丁的女人。為了空空的糧袋,為了不得不交的女兒學費,母親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做暗門子。然這最終還是被敏感的小月發現了。同學們的嘲笑,鄙視,家長們對學校的逼迫,使月兒把這所有的恥辱都歸咎於母親身上。豈不知母親正是為了女兒美好的前途才犧牲了自己的啊!不諳世事艱難的月兒怎麼能夠理解的呢?被-迫輟學,這條改變命運的路就這樣被堵死了。堅強,追求上進的月兒想在生活中創一條生路。因為她的美麗,又因為她的倔強,不幸又被牽涉進官場鬥爭之中。最終又被命運逼迫到“以之為恥”的“暗娼”之路。

  她也有過許多美好的夢想,追求上進,想通過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卻因家境的貧窮而落空。美麗的容貌,滿可以傍上譚局長過上好的生活,但因看不慣他的陰險,狡詐而不與之為伍。出眾的外表,出於泥而不染的高潔的品性,不僅沒給她帶來幸福,反而給招來許多禍事。她也曾擁有美好的初戀,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卻又因被生活逼迫做了暗娼的經歷,讓她無法面對昔日的戀人而破滅。。。追求美好結局竟是靠出賣肉體而活,而那些陰險狡詐,心底殘忍,為非作歹的人結局卻過著錦衣玉食,風光體面的生活。這到底是為甚麼?

  淒冷的夜空,那高懸著彎彎的月牙兒,是否能告訴命運多舜的月兒呢。

  篇三

  在泛讀老舍先生的作品的時候,月牙兒給我的印象就格外的深。可能是因為描寫的是女人的生活吧,這篇文章讓我覺得格外難受。

  月牙兒,似乎在生活中忽隱忽現。那一鉤月牙兒,有時候清涼,有時又有一點朦朧的安詳。但那一點點美好,連影子都看不到。更多的時候是像一條冰一樣紮在天上,藍瑩瑩的光,沒有希望。這月牙兒就像主人公的生存環境一樣不給人希望,但她稱它為好朋友。生活中每一次變動都令她有一段時間的不安,身邊沒有始終陪伴的物件,抬頭就看到月牙兒,只有它老是戳在那兒。

  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母女倆,在那個似乎只能靠男人生存下去的年代掙扎。沒有男人天就塌了。那個社會就是這樣的。爸爸去世時這樣,新爸爸離去後更是這樣,最後母女倆先後為娼等於還是靠男人才得以活下去的。在那個年代,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是男人的玩物,沒男人就沒女人。這讓我這個生活在現在的人看得心裡很難受,尤其是主人公已經上過學了但是又改變了什麼呢,在那種黑暗之下知識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一層一層的生存壓力之下,母愛變得那麼的渺小。為了活下去,媽媽可以拋棄女兒,即使可能這一輩子再也不見面。為了活下去,母女倆在抱頭痛哭之後連一句哄騙式的安慰都沒有。其實不是母愛不強大,生活太殘酷了。之前媽媽在洗牛皮似的臭襪子的時候還不讓主人公插手,在新爸爸剛剛離去的時候還是堅持讓主人公去念書——她希望唸書可以改變女兒的命運,可是結果呢?!生活啊生活,強勢得連這樣兩個弱女子都不肯放過。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是沒有母愛,是隻有這樣才能活下去。

  不是沒有努力。在上學的時候開始攢點心錢用來以後“逃跑”,被好心的校長收留後給學生們做活掙一點錢,可那點錢能做什麼呢。後來也做女招待,但是做不來。不是沒享受過美好時光。新爸爸沒走之前,有吃有喝有學上;甚至後來迷醉在春天裡,也算是過得相當滋潤——或許也應該感謝這個春天?因為他那個小磁人的出現,讓主人公最後還是走進了那一直躲著的黑影裡,走到了可以活下去的路上。

  老舍先生的文筆總是很乾淨,但卻讓人感受到無盡的絕望。或許那個年代就是這樣讓人絕望。可貴的是老舍先生拿捏得很到位,就寫到那個不多不少的關卡,生生把人放到文字所營造出的環境中,讓人跟著主人公走,看到她看到的一切,感受到她的感受。

  對於月牙兒這篇文章的任何讚頌都是多餘。因為它就是那麼完美的印在了紙上,每次看的時候就又回到文中走一遭。讓人能有這種感受的文章,我找不出什麼詞彙去讚頌它。只是每讀一遍就多一層感觸,從文字中感到文字應該有的力量。月牙兒就像是老舍先生寫的那樣,帶著點寒氣的一鉤淺金,讓讀的人有寒冷的感覺。


烏塔讀後感作文
護士外出進修申請範文
相關知識
月牙兒讀後感
霧都孤兒讀後感
關於春江花月夜的讀後感
綠林女兒讀後感想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作文
海的女兒讀後感
霧都孤兒讀後感三篇
棗兒讀後感
關於霧都孤兒讀後感作文精選
家家有明月清風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