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高山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我的家鄉是沒有高山的,我開始沉迷並習慣於,是在上大學時期的三年間。
我就讀的大學位於海南島的中部,那裡群山聳立,延綿起伏,橫亙百里。如今我雖然已經離開那裡很多年了,但可能是因為大學三年朝夕相處的緣故,那些高高聳立了億萬年的挺拔的高山,現在已經深深地烙在我的記憶之中,成為我生命當中的一部分,再也無法輕易地從腦海中抹去。
我的家鄉屬於丘陵地帶,沒有巍峨的高山,一百幾十米高的嶺倒是有一些,但還遠遠算不上是山。童年時,和許多孩子一樣,攀爬上村子後面的嶺自然成了我們樂此不疲的童趣。記得我們在山坡上放牛時,每次都要爭先恐後、氣喘吁吁的爬上村莊後面的嶺。站在那並不算高的嶺頂上,我看見高遠的藍天下面,白雲重重疊疊,遠處的村莊和田野清晰可見,幾個水庫像一面面巨大的鏡子平放在大地上,在陽光下折射著眩目的光芒。站立地點的突然變高和視野的豁然開朗讓我們都驚喜的睜大了眼睛,如痴如醉地向著遠處眺望著、歡呼著、遐想著,經常忘記天色已晚。
和家鄉的嶺相比,高高聳立的大山無疑是一種堅硬之美,一種寧靜之中透著陽剛之氣的美。無論它多麼巍峨險峻,山體永遠是靈秀而含蓄的,它包含了巖崖的怪異,樹木的蒼翠,峽谷的幽深,溪流的湍急,包含了眾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給人們的永遠是簡潔清奇的神姿,生動飛揚的靈氣,傲立於天地之間。因此,如果你想,體會它的壯觀,應該選擇以下時段:或晨光微露之時,或夕陽餘暉輝映之際,或雨後雲遮霧掩時分,或清朗月色籠罩之後。在這個時段,往往山愈奇峭,崖愈峻拔,林愈幽深,映照出的山的輪廓也就愈婀娜多姿。我曾經在電視裡領略過清秀的桂林山水,雲海卷湧的黃山,也曾親身體會過煙霧蒸騰的海南最高峰五指山,這些突兀錯落,傲然挺拔的高山,比之登上之後,顯得更加空靈和灑脫。因此,置身高山並仰望它,從心底裡體驗那份靜謐,那份幽遠的神韻,常常讓人如同啜飲汩汩清泉,彷彿一下子就洗盡了身上沾染的人間俗氣。
自古以來,有多少人曾經遊遍祖國的名山大川,除了欣賞它們的秀美奇麗,獲得“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快慰之外,我想更多的是讓自己飄蕩的心靈與靜美的山水相互融會,淘盡胸中積聚的鬱結。而高山往往非常艱險,沒有堅強的意志,強壯的體魄,往往登之不易。而且高山既真實又縹緲,既可畏可敬,又可親可摸,理所當然是古今文人雅士抒情寫意的最佳物件。看看古代詩人筆下的高山是何等的瑰麗多姿!“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在詩人們的眼中,高山的蒼涼、壯闊和空曠,寄託著他們太多的情感。在國亡家破之時,正是挺立的高山成為的精神寄託,成為他們讚美的物件,渲染出詩人們的博大胸襟和壯美情懷。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眼中,高山跟他豪放的性格一樣,在他的筆下充滿了浪漫神奇的色調。“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詩人用一種撼天動地的筆觸,道出了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對自由的嚮往。晉代的陶淵明,原本就傾心於大自然的風光,在經歷了朝廷的黑暗和官場的腐敗之後,更加看破世事,不為五斗米折腰,終於平靜地脫下穿在身上的官袍,走出崎嶇的從政之路,投向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把肉體和靈魂融入淡淡的高山之中。無論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是“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高山帶給他的是一種怡然自得,超凡脫俗的心態,句裡行間,無不充滿了清幽恬淡的禪味和孤寂深遠的意境。由此可見,他們對於高山的喜愛,純粹是精神上的撫慰。
對於我來說,高山是另外一個陌生的世界。上大學之前,我很少出過遠門,總以為村莊後面那座嶺是最高的,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不知山外有山吧。一直以來,我對高山的感覺是模糊的、感性的,一直到上大學,我才對何謂高山有了更加直觀地認識。記得當時剛入學,當汽車遠離家鄉,漸漸駛入山區時,迎面而來的座座高山在我的視野裡逐一呈現,這對我的心靈是一種巨大的震撼。抬頭眺望,層層高山阻隔了視線,眺望遠方往往變成了,我是一路顛簸,一路感慨。特別是汽車開始從山腳下艱難的向山上攀爬的時候,人在高山的包圍下顯得是多麼渺小。我不時將頭伸出窗外,卻看不到山的最高處,只有險峻的山石和茂密的樹叢佔據了我的視線,我的心中不由自主地對高山充滿了敬畏。因為地處山區的原因,大學三年,除了努力完成學業之外,我每天就是在之中度過的,每仰望一次,我的心中便增加一分敬意,人們所謂的高山仰止可能就是這樣的吧。其實我也曾經無數次站在一座大山的山腳下,心懷敬意默默仰望,或者邀上三五好友,爬到山頂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比如海南島的最高峰五指山,我就曾經和同學一起結伴攀爬過,雖然歷盡艱險,但也體會了什麼叫做高度,什麼叫做征服,什麼又叫做人和天地渾然一體。在平時顯得無比靜穆的高山看似平常,其實人一旦站在了它的上面,往往就顯得情長意濃,意境深遠,彷彿自己也瞬間變得高大起來。
這不禁使我想起古代的隱士,他們或不滿現實社會,或與世無爭,選擇了隱居山林,與高山相依為命,甘願過著簡樸、清苦而又怡然自得的日子。我想,他們之所以如此,除了對當時的朝廷失望和世道看不慣之外,那些風光秀美的高山所釋放出來的無窮魅力,對他們形成了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也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吧!他們脫離了世俗的羈絆,像一隻自由的小鳥飛翔在天地之間,那種心靈上的自由所獲取的快感是什麼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悟到了這一點,我便對高山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依戀之情,不管是風和日麗,還是煙雨朦朧,也不管是心情舒暢還是苦悶壓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靜靜的不失為解除心中煩惱的一劑靈丹妙藥。高山還是滋潤人的地方,這裡空氣清新,草木葳蕤,泉水潔淨,生活在這裡的山民一個個都出落得水靈靈的,高山之中的雲蒸霞蔚,使得他們彷彿都遠離了人間煙火,像隱居山中的神仙。
多年來,由於畢業和工作的原因,我已經漸漸的遠離了高山,遠離了大地上海拔的高度,生活彷彿也頓時失去了詩情畫意。現在我在一座小城裡日夜為生活而奔波,抬頭所及,到處都是高大的鋼筋水泥樓房,每天上班回來,從一樓一步一步的爬到五樓,仰望五層樓的高度成了一件令人感到痛苦的事情。以前總覺得令人心曠神怡,那是因為高山在我的心目中是有生命的、是活的,而冰冷的鋼筋水泥樓房雖然住滿了人,但在繁榮的城市裡,我卻仍然覺得它們缺少生氣和美感。因此,多少次,我都默默的遙望高山的方向,念及那裡的一草一木,心情總是顯得鬱鬱寡歡,彷彿那麼多年沒有重返山區,那裡的高山已經將我拋棄,把我忘記,每次碰到從那裡來的朋友,除了敘敘舊情之外,我總是忍不住要問上一句:那裡的高山還美麗如初嗎?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來,我在事業上孜孜以求,步步深入生活,力圖窺探人生的奧祕,經過這麼多年,總認為多多少少也有了一點感悟。但對於高山,我必須承認,大學三年期間,無論我怎樣仰視它,多少次仰視它、審視它,我始終無法洞悉它的真實面目,根植於心中的高山成了我無法走出的夢境。其實,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祖祖輩輩居住在大山裡的人們為走出大山而歡呼雀躍,為從此以後不再行走在那些崎嶇的山路上而流下激動的淚水。但是我想,若干年之後,當他們在城市裡在紮下根來,飽受城市人口膨脹、交通阻塞和空氣汙染之苦的時候,也許又會懷念當初山裡的質樸生活,又會期待著哪一天能夠返璞歸真,再次投入高山的懷抱,親吻那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可惜的是,高山現在真的已經離我遠去了,我想,以後如果沒有特殊原因的話,正在為生活而勞碌奔波的我,很難再有機會經常回到那裡,再對它做一次虔誠的仰望了。其實有時我真的很羨慕,在高山浩淼如大海的胸襟裡,那些險峻的峰崖,清奇的樹木,湧動的溪泉,悅耳的鳥鳴,還有數不清、說不出名字的花草全都是它的財富,它是多麼富足啊!它把這一切全都摟入自己的懷抱,釀造出自然界的一種大和諧,大完美。我常常在想,人如果有機會也生活在這種幽靜的高山環境中,他們的心胸是不是也會變得寬廣起來,人類社會是否也會多出一分和諧的氣氛呢?
因此,每次,我的心中都會充滿無限期待。
雨傘下的母親
在南方聽雨
我就讀的大學位於海南島的中部,那裡群山聳立,延綿起伏,橫亙百里。如今我雖然已經離開那裡很多年了,但可能是因為大學三年朝夕相處的緣故,那些高高聳立了億萬年的挺拔的高山,現在已經深深地烙在我的記憶之中,成為我生命當中的一部分,再也無法輕易地從腦海中抹去。
我的家鄉屬於丘陵地帶,沒有巍峨的高山,一百幾十米高的嶺倒是有一些,但還遠遠算不上是山。童年時,和許多孩子一樣,攀爬上村子後面的嶺自然成了我們樂此不疲的童趣。記得我們在山坡上放牛時,每次都要爭先恐後、氣喘吁吁的爬上村莊後面的嶺。站在那並不算高的嶺頂上,我看見高遠的藍天下面,白雲重重疊疊,遠處的村莊和田野清晰可見,幾個水庫像一面面巨大的鏡子平放在大地上,在陽光下折射著眩目的光芒。站立地點的突然變高和視野的豁然開朗讓我們都驚喜的睜大了眼睛,如痴如醉地向著遠處眺望著、歡呼著、遐想著,經常忘記天色已晚。
和家鄉的嶺相比,高高聳立的大山無疑是一種堅硬之美,一種寧靜之中透著陽剛之氣的美。無論它多麼巍峨險峻,山體永遠是靈秀而含蓄的,它包含了巖崖的怪異,樹木的蒼翠,峽谷的幽深,溪流的湍急,包含了眾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給人們的永遠是簡潔清奇的神姿,生動飛揚的靈氣,傲立於天地之間。因此,如果你想,體會它的壯觀,應該選擇以下時段:或晨光微露之時,或夕陽餘暉輝映之際,或雨後雲遮霧掩時分,或清朗月色籠罩之後。在這個時段,往往山愈奇峭,崖愈峻拔,林愈幽深,映照出的山的輪廓也就愈婀娜多姿。我曾經在電視裡領略過清秀的桂林山水,雲海卷湧的黃山,也曾親身體會過煙霧蒸騰的海南最高峰五指山,這些突兀錯落,傲然挺拔的高山,比之登上之後,顯得更加空靈和灑脫。因此,置身高山並仰望它,從心底裡體驗那份靜謐,那份幽遠的神韻,常常讓人如同啜飲汩汩清泉,彷彿一下子就洗盡了身上沾染的人間俗氣。
自古以來,有多少人曾經遊遍祖國的名山大川,除了欣賞它們的秀美奇麗,獲得“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快慰之外,我想更多的是讓自己飄蕩的心靈與靜美的山水相互融會,淘盡胸中積聚的鬱結。而高山往往非常艱險,沒有堅強的意志,強壯的體魄,往往登之不易。而且高山既真實又縹緲,既可畏可敬,又可親可摸,理所當然是古今文人雅士抒情寫意的最佳物件。看看古代詩人筆下的高山是何等的瑰麗多姿!“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在詩人們的眼中,高山的蒼涼、壯闊和空曠,寄託著他們太多的情感。在國亡家破之時,正是挺立的高山成為的精神寄託,成為他們讚美的物件,渲染出詩人們的博大胸襟和壯美情懷。在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眼中,高山跟他豪放的性格一樣,在他的筆下充滿了浪漫神奇的色調。“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詩人用一種撼天動地的筆觸,道出了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對自由的嚮往。晉代的陶淵明,原本就傾心於大自然的風光,在經歷了朝廷的黑暗和官場的腐敗之後,更加看破世事,不為五斗米折腰,終於平靜地脫下穿在身上的官袍,走出崎嶇的從政之路,投向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把肉體和靈魂融入淡淡的高山之中。無論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還是“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高山帶給他的是一種怡然自得,超凡脫俗的心態,句裡行間,無不充滿了清幽恬淡的禪味和孤寂深遠的意境。由此可見,他們對於高山的喜愛,純粹是精神上的撫慰。
對於我來說,高山是另外一個陌生的世界。上大學之前,我很少出過遠門,總以為村莊後面那座嶺是最高的,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不知山外有山吧。一直以來,我對高山的感覺是模糊的、感性的,一直到上大學,我才對何謂高山有了更加直觀地認識。記得當時剛入學,當汽車遠離家鄉,漸漸駛入山區時,迎面而來的座座高山在我的視野裡逐一呈現,這對我的心靈是一種巨大的震撼。抬頭眺望,層層高山阻隔了視線,眺望遠方往往變成了,我是一路顛簸,一路感慨。特別是汽車開始從山腳下艱難的向山上攀爬的時候,人在高山的包圍下顯得是多麼渺小。我不時將頭伸出窗外,卻看不到山的最高處,只有險峻的山石和茂密的樹叢佔據了我的視線,我的心中不由自主地對高山充滿了敬畏。因為地處山區的原因,大學三年,除了努力完成學業之外,我每天就是在之中度過的,每仰望一次,我的心中便增加一分敬意,人們所謂的高山仰止可能就是這樣的吧。其實我也曾經無數次站在一座大山的山腳下,心懷敬意默默仰望,或者邀上三五好友,爬到山頂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比如海南島的最高峰五指山,我就曾經和同學一起結伴攀爬過,雖然歷盡艱險,但也體會了什麼叫做高度,什麼叫做征服,什麼又叫做人和天地渾然一體。在平時顯得無比靜穆的高山看似平常,其實人一旦站在了它的上面,往往就顯得情長意濃,意境深遠,彷彿自己也瞬間變得高大起來。
這不禁使我想起古代的隱士,他們或不滿現實社會,或與世無爭,選擇了隱居山林,與高山相依為命,甘願過著簡樸、清苦而又怡然自得的日子。我想,他們之所以如此,除了對當時的朝廷失望和世道看不慣之外,那些風光秀美的高山所釋放出來的無窮魅力,對他們形成了無法抗拒的吸引力也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吧!他們脫離了世俗的羈絆,像一隻自由的小鳥飛翔在天地之間,那種心靈上的自由所獲取的快感是什麼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悟到了這一點,我便對高山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依戀之情,不管是風和日麗,還是煙雨朦朧,也不管是心情舒暢還是苦悶壓鬱,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靜靜的不失為解除心中煩惱的一劑靈丹妙藥。高山還是滋潤人的地方,這裡空氣清新,草木葳蕤,泉水潔淨,生活在這裡的山民一個個都出落得水靈靈的,高山之中的雲蒸霞蔚,使得他們彷彿都遠離了人間煙火,像隱居山中的神仙。
多年來,由於畢業和工作的原因,我已經漸漸的遠離了高山,遠離了大地上海拔的高度,生活彷彿也頓時失去了詩情畫意。現在我在一座小城裡日夜為生活而奔波,抬頭所及,到處都是高大的鋼筋水泥樓房,每天上班回來,從一樓一步一步的爬到五樓,仰望五層樓的高度成了一件令人感到痛苦的事情。以前總覺得令人心曠神怡,那是因為高山在我的心目中是有生命的、是活的,而冰冷的鋼筋水泥樓房雖然住滿了人,但在繁榮的城市裡,我卻仍然覺得它們缺少生氣和美感。因此,多少次,我都默默的遙望高山的方向,念及那裡的一草一木,心情總是顯得鬱鬱寡歡,彷彿那麼多年沒有重返山區,那裡的高山已經將我拋棄,把我忘記,每次碰到從那裡來的朋友,除了敘敘舊情之外,我總是忍不住要問上一句:那裡的高山還美麗如初嗎?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以來,我在事業上孜孜以求,步步深入生活,力圖窺探人生的奧祕,經過這麼多年,總認為多多少少也有了一點感悟。但對於高山,我必須承認,大學三年期間,無論我怎樣仰視它,多少次仰視它、審視它,我始終無法洞悉它的真實面目,根植於心中的高山成了我無法走出的夢境。其實,居住在城市裡的人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祖祖輩輩居住在大山裡的人們為走出大山而歡呼雀躍,為從此以後不再行走在那些崎嶇的山路上而流下激動的淚水。但是我想,若干年之後,當他們在城市裡在紮下根來,飽受城市人口膨脹、交通阻塞和空氣汙染之苦的時候,也許又會懷念當初山裡的質樸生活,又會期待著哪一天能夠返璞歸真,再次投入高山的懷抱,親吻那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可惜的是,高山現在真的已經離我遠去了,我想,以後如果沒有特殊原因的話,正在為生活而勞碌奔波的我,很難再有機會經常回到那裡,再對它做一次虔誠的仰望了。其實有時我真的很羨慕,在高山浩淼如大海的胸襟裡,那些險峻的峰崖,清奇的樹木,湧動的溪泉,悅耳的鳥鳴,還有數不清、說不出名字的花草全都是它的財富,它是多麼富足啊!它把這一切全都摟入自己的懷抱,釀造出自然界的一種大和諧,大完美。我常常在想,人如果有機會也生活在這種幽靜的高山環境中,他們的心胸是不是也會變得寬廣起來,人類社會是否也會多出一分和諧的氣氛呢?
因此,每次,我的心中都會充滿無限期待。
在南方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