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小區鄰居的一封信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會發生摩擦是難免的,如何正確的解決才是關鍵!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歡迎閱讀!
範文一
親愛的鄰居:
你好!
你可能很奇怪:這幫傢伙是誰啊,開口就是親愛的鄰居,可我怎麼不記得小區裡住著這樣的一群傢伙呢?
是的,我們不是你物理意義上的鄰居。
我們是一群有著讓社群生活更美好、更溫暖願景的,80年代出生的“大孩子”。
敢稱自己是“孩子”,是因為:我們懷揣著最簡單、最真實,卻又最理想化的夢想——改善鄰里關係,讓小區生活更有溫度;在越來越便捷的高科技時代,讓大家有機會回到80年代溫馨互助、充滿信任的鄰里社會去。
我們是一群參與了淘寶、阿里巴巴建設的網際網路時代的“磚家”。
敢稱自己是“磚家”,是因為:我們參與創造了一個時代的新商業文明,改變了中國現代的商業結構,讓買賣變得更加的簡單和容易,讓商品在全中國的流通變得那麼不可思議。
從小生活在單位大院或是成長於鄉野村莊的我們,品嚐過端著飯碗到處串門“蹭”來的百家飯,擁有過一起瘋玩奔跑的小夥伴,感受過鄰居叔叔阿姨最親切的真實溫暖,這些都成為那個年代,屬於我們最美好的回憶……
因此,我們才會更希望通過自身所掌握的能力,為小區間的鄰里關係做出我們竭盡全力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改變,美好的改變!
我們希望讓小區裡鄰里間的資訊流通更加高效和簡單:
當你希望找到靠譜的維修工、放心的保姆時,你的鄰居能給你經過試用的有效資訊;
當你希望跟自己的鄰居有更多的互動交往時,你們可以相約在週末享受烘焙、釣魚的樂趣;
當你希望為孩子找到一個靠譜的外語家教時,你們共享的資訊可以更有效地找到適合的老師。
我們更希望讓小區裡的鄰居相互信賴,相互協助:
遇到困難時,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面對問題時,大家願意齊心協力去解決。
狄更斯在那本著名的《雙城記》裡說過:
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
正如: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運的時代,三十年經濟的高速增長,讓我們有了在都市紮根的機會,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享受了現代化的小區服務;我們也生活在一個悲哀的時代,同樣是三十年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帶來的是房地產開發、舊房拆遷對原有部落經濟的嚴重破壞,有了房子卻失去了溫暖的老鄰居。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運的時代,三十年科技的高速發展,讓我們哪怕生活在一個遠離家鄉的城市,也可以隨時通過手機和軟體與家鄉的父母親友保持聯絡。我們也生活在一個悲哀的時代,同樣是三十年科技的高速發展,讓我們缺失了太多真實生活中面對面溫熱交流的機會,我們每個人都在冷冰冰的手機裡和父母親友交談。
作為70,80後的我們,一邊笑稱著自己是“大孩子”,一邊逐漸有了自己的孩子。
越來越多的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身上投入自己畢生心血:
歷經千難萬苦託人從海外購買正牌奶粉,付出一輩子的積蓄去購買一套學區房,託關係送錢讓孩子進入一所更好的學校,花更多的錢去買最好的有機食物給孩子吃......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培養,也就是孩子們從小成長的小區環境,卻往往被大家忽視了,更或者其實不是忽視,是大家已經無能為力去改變的失望罷了。
我們生活的小區是孩子們出生和成長的地方,是孩子們性格和價值觀形成的地方。正是這個地方,讓他們感受到鄰里之間的友善,從而在成長中學會待人友善;正是這個地方,讓他們感受到歸屬感,從而對這個社會更加有責任感。
作為70,80後的我們,是當前社會主流人群。我們經歷了中國單位小區和中國內陸大遷徙時代。我們是最深刻感受鄰里文化變化的人。錯過這10年,當90年代,甚至00年代的人成為社會主流人群的時候,也許這個社會就沒有機會變回80年代溫馨互助、充滿信任的鄰里社會了。
今天,全體有鄰人站在這裡,喊你一聲親愛的鄰居——是因為,我們真正把自己化身為你的鄰居:
以鄰居的名義,為我們共同的夢想,尋找更多有意願去改變鄰里現狀的同道中人。
我們清楚的知道,能夠真正溫暖屬於我們自己小區的人一定不是所謂有鄰的“員工”,而是每一位真真實實生活在小區裡的鄰里住戶們。
你們,也只有你們,是讓這個小區美好起來的唯一原因和動力。
今天,歷史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如果我們不能抓住它,等我們年長的時候一定會後悔:後悔我們錯過了,最後溫暖自己,溫暖社會的機會。
這個機會不僅僅是給有鄰人,更多的是給予生活在社會大家庭裡的每一位真實溫暖的鄰居。
此致
敬禮!
心懷夢想的有鄰人
2014年10月10日於鄰居節
範文二
二樓的二位鄰居:
你們好。我是不被二位歡迎的樓上。
一、講個故事,介紹一下自己
二位確實是令我受教了,頭一次被人控訴,覺得也很好奇。因為不解,我和家人討論了一下,有一些心得,誠懇的與二位分享。
我之前的房子的樓上住著祖孫兩代人。白天兩個五六歲的小孩在家裡推著小車來回跑,歡聲笑語;晚上老人打呼嚕的聲音清晰入耳。老人起夜,在去衛生間的途中經常踢倒幾個瓶子;隔壁的鄰居喜歡在清晨吵架,一清二楚,會進入到我的夢裡;週末樓下一家音樂愛好者,爸爸愛唱京劇,媽媽負責鼓掌,二十多歲的兒子喜歡不停的重複同一首歌,而且每次都破音,甚至有時候凌晨一兩點還在重複,就像卡帶了一樣。
每當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聽到樓上的推小車跑的聲音,和樓下的歌聲時都問我為什麼不去制止。我跟他們說,這才是生活。生活就該有嬉笑怒罵。吵架有時候是二人相處溝通感情的一種方式;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老去的方式,我們該欣賞,而不是嫌棄;至於跑鬧和唱歌,是快樂的表現。當別人高興的時候,是絕對不該打斷的。每個人的歡笑,都值得被保護。你覺得呢?
我們周遭發生的所有事都有它的兩面性。你包容,你才會自由,不被負面情緒控制,不被臆想出來的他人的惡意所激怒。
二、我關於“被打擾”的定義及解決方式
不論二位對於“被打擾”的接受程度是什麼樣子的,我講講我的發生在以前的小區的維權經歷。
①在以前的小區所住的樓和街邊門市離得很近,半夜零點的時候,一家新裝修的店鋪裡有電鋸的聲音。我也不是很清楚為什麼其他人容忍了這件事,我打電話給物業去解決。但是對方專橫不肯,於是我報了警,十五分鐘解決了這件事。
②前樓的單元防盜門壞了,一直有蜂鳴聲,低頻,很頭疼。睡覺的時候才發現,也是找物業搶修,解決了。
③晚上有人喝多了砸附近樓的單元門,一直按防盜門門鈴。直接報警,被帶走了。
如果對方不是故意的,但持續的製造巨大聲響,那麼就禮貌的提醒一下。沒有什麼事情是商量不能解決的。如果對方惡意,並不配合,不必動氣,以及生出多種負面情緒,更不必正面衝突,請求第三方介入,冷靜處理問題。
如果大家都在“規則”範圍內,那麼不論我們要求什麼,需要對方配合,就懷著點感激的心情。我們也許在我們自己的心中是中心,是主角,“我要高考了,我很重要。我要被保護和遷就。”可是,我們也得知道,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都是逝去了不再來的。不止我們的高考重要,別人的人生與生活也值得我們尊重。
三、關於我的家庭中的母女互動
從這三番五次的“被動”交流中,我想起我和我母親的故事,說給二位聽聽。
在我的成長中,母親可謂無微不至,免我物質生活中的憂慮。但是,中考,高考這樣“重大”的人生時刻,母親從不參與,輕描淡寫。就一句“努力了,就會有收穫,其他的是必然結果。”高二時,我在我們高中對面那個“管子站”舊樓區和要好的一個小姐妹住了一學期,母親只是在確定房子時,來過一次。我的獨立與對生活的確信,都來自於母親在我成長途中的“放手”和適時的肯定與引導。
我想如果換作是我住在樓下,在我十八歲脆弱的年紀,也許會因為失眠而抓狂,我的母親會作何反應?
我猜她一定會告訴我讓我靜下心來,教我如何放下私心雜念。***也確實培養了我從小就可以在吵鬧的環境中一邊聽歌一邊看書的技能。注意力集中,不被外物干擾。***然後,在我不在的時候,隔天會找個時間,先按個門鈴,確認一下對方是否方便,如果方便,就面對面先做個自我介紹,互相認識一下,聊一聊。這些我小時候是不知道的,因為母親將我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保護的很好,而在我知道的地方,嚴格的要求著我。我長大**之後,才瞭解到的智慧的母親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想要達到目的,讓對方放下自己的一些在我們眼中的“微不足道”、在對方考慮中卻可能造成不便的自身利益,去理解和配合我們,那麼必要的禮節和尊重還有步驟是不能缺少的。
事後我向母親求證,她說她確實會這樣做。“我不會在子女抱怨面前,袒護子女,而是讓她學會自我調節。”為什麼?我來回答,因為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父母不會永遠用身體庇護子女,但是父母的教育,是精神的傳承,會陪伴子女一生。讓子女在這既有不如意,又有歡喜的生活裡,有所選擇的去生活,並活得更好。
四、四次二位的控訴,我沒來得及的迴應
1
第一天搬回來之前聽說樓下租戶已經搬走了,沒有人居住,我才想要整理一下剛搬過來的衣物。而因為工作的時差問題,作息與國內大部分傳統家庭不太一樣。聽到敲門聲確實嚇到了,得知打擾到二位覺得非常抱歉。但是半夜被敲門確實沒有回過神來,沒有來得及抱歉,這裡補一句“sorry”。
2
提前通知搬傢俱的工人要繞過中午的時間,以免影響別人。但是工人也很辛苦,時間排的很滿,沒有遂了我的心願,來得很突然。所以看到貼條時,確實再次覺得抱歉。並按照紙條上交待,將12:30-13:30定了鬧鐘,以及晚上23:30,提醒自己不要有大的舉動。剛好我接觸高三學生和家長有十年了,也理解此時放鬆不了的爭分奪秒的心情,想必辛苦,當時我十分慚愧。
3
23:14敲門聲響起,理由是突然的大的動靜還有拖鞋聲。
迴應:①沒到十一點半。
②不是持續的聲音。失誤畢竟難免。
③正常走路,並且是包腳的棉拖鞋。這個不可能讓步,不然不能正常生活。
4
電視音樂聲太大。
迴應:可以接受。但是這不是我第一次在臥室看電視。音量一直這樣,不大不小,如果這麼影響你們,為何不早點提出來呢?我可以改在客廳看電視,或者儘量調低音量。
五、Ending
我認為互不打擾是我們之間最好的禮貌。
如果半夜不這樣急促的砸門,也許很多事早就可以很好的解決。也本該二位事後來以一個理智的態度主動的和我協商,也用不著我如今大費周章的解決。
但是設身處地的為二位想想,現階段應該是處於焦慮的狀態。能三番五次上樓這樣做的人,本身也是明理的,本意是好的,只是時機不太對而已。
因為從小到大都**慣了禮讓,願意適當照顧以“弱勢群體”自居的二位。但是我要表明我的態度,我沒有故意或惡意製造任何聲響,不但如此,在第二次控訴之後,生活中處處都是二位的影子,做事小心翼翼。可是在樓里居住,不比獨門獨院,就像集體宿舍一樣,互相適當讓步是必要的生活技能,這不僅是讓別人好受,更是自己舒適,真正的做自己的主人,不被情緒主宰,理智的處世。
一直是二位提要求,希望二位能遵守我的唯一的要求並且也是我肯遷就二位的前提:不許深夜砸門。
如果一定要溝通,請白天。再有下次,絕不開門,拒絕溝通,後果自負。
我的底線就是生活不被冒犯。請二位尊重。
希望不要發生不愉快的後果,畢竟我比你們時間充足,且有耐心。希望順利完成高考,不至於高考前不得已換到頂樓或獨門獨院,勞財傷神。
希望二位正面理解我此般舉動的意圖,並真誠的希望我們之間不再有下一次聯絡。
祝高考如願。
你們的三樓鄰居
2016/12/6
範文三
尊敬的上樓阿姨:
您好!
這次冒昧地給您寫信,也是不得已的。考慮到您的情面,最好以這樣的形式說。
您家有一個可愛又調皮的小男孩——滿滿,小男孩非常地討人喜愛,但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煩惱。
那是一個晚上,我和父母已經進入了香甜的睡夢中;突然,您家傳來了“咚咚咚、咚咚咚”的跑步聲,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有一個大錘子重重的敲在我們的頭上,我們都被驚醒。父親正要上去跟您理論,但被母親勸住了:“算了,鄰里之間,忍忍吧。”過了一會,腳步聲消失了。好景不長,您家又傳來了哭鬧聲……早上起來,我們都頂著黑眼圈,紅著眼睛。這樣的事已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我覺得應該引起您的重視。雖然您愛子心切,但也不能放任、驕縱孩子,您可以調整您孩子的作息時間,使他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您還可以讓他趁我們不在的時候盡情玩耍……
阿姨,最後我想對您說,鄰里之間應該多照應,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XXX
年月日
猜你喜歡:
致客運駕駛員家屬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