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養生小知識
春季是個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百花齊放的美好季節,春季人體陽氣旺盛,雖然氣溫有所攀升,但是仍有寒氣餘留防寒防風仍不可懈怠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春節養生方面的小知識,供大家參考。
春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1、防風。
傳統中醫認為,春季為風邪主令。而“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是外來致病因素的第一位。
專家介紹,春季人體陽氣生髮,肌膚腠理疏鬆開放,容易被外來風邪所侵,引發外感病症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這在中醫中都屬於溫病的範圍,正是春季的高發病。”
“外風”之外,還需防“內風”。專家介紹,風氣痛於肝,肝陰不足或肝失所養,都會誘發肝風。肝風內中或肝風上擾,則容易誘發急性心腦血管病。
2、防寒。
乍暖還寒時候,氣溫上下波動較大,初春防寒尤其重要。專家介紹,一防外寒,外界氣溫變化寒氣入侵,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二防中寒,即為寒氣所傷。“含傷陽,心屬陽,寒氣入侵,心臟首先居之,因此,早春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
3、春季宜養脾胃。
肝屬木,脾屬土。春季肝氣上升,則使肝木過旺而剋制脾土,抑制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春季養生,也需要注意脾胃的調養。專家說:“尤其是那些有慢性胃病或腸胃功能長期不好的人,在這個季節調養脾胃,對一整年的健康都很有幫助。”
4、春季宜養諸不足。
經過漫長的冬天,人體的各個器官機能都消耗較多,加上春季陽氣生髮,容易造成陰陽不調的狀況,出現陽虛症狀。如脾陽虛者胃口不好、大便溏溼、氣若少神,腎陽虛者手足冰冷、腰膝痠軟等。順應自然界趨勢,春天也是養諸不足的好時機。
“養諸不足的基本原則,還是以補陽為主。”專家說,春夏養陽,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養生要訣。
5、溫補陽氣,忌酸宜甘。
專家介紹,如今正值初春,寒氣未退,依然可以服用一些溫補食物,如韭菜、蔥、姜等物,以補全身陽氣之不足。
但隨著天氣漸暖、陽氣漸升,溫補可逐漸減少,轉而多吃一些調和肝氣、營養心神的食物。首先忌酸,因為酸性收斂,不利於陽氣生髮和肝氣疏洩。其次,可多吃一些味甘性緩的食物,如茯苓、山藥、百合、大棗等,能夠起到緩和緊張煩躁情緒、養育心神、調暢情志的作用;地黃煮粥或枸杞煮粥服用,還可以起到補養肝陰、使肝氣陰陽調和的作用;常按揉足三裡,可調養脾胃;常按摩背部肝腧穴,可以滋養肝陰。
6、防上火。
在中醫理論中,肝臟的病理機制為多實少虛。如果春季調養不當,容易引起肝火上升。專家介紹,五臟相通,肝火上升也會影響到其他臟腑,引起心火、胃火、膽火等,出現心煩易怒、夜夢驚悸;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祕結;口苦口乾、脅肋脹滿等不適症狀。
專家還提醒,陰虛體質的人群,在春天還容易出現虛火上升的問題,出現心慌失眠、耳鳴頭暈、腰膝痠軟等問題,因此也要防虛火。
7、適當春捂,少怒多喜。
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大病”,防風防寒都需要做到“春捂”,不宜過早換掉棉服,尤其是體弱多病者,不可驟然換上春裝;此外,春天儘管溫度開始升高,但柚子、梨等性寒的水果也該列入忌口名單,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8、注意休息、動靜結合、忌動怒發火、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是春季養生的要訣。
專家介紹:“這些都可以保持心情舒暢,避免誘發肝風肝火,有助於陰陽協調。”
9、閒暇無事時可按揉太溪穴、湧泉穴,可以引火歸元,清瀉虛火。
以上就是關於春季養生小常識,春季養生講究防風防凍,適當春捂,最宜補肝補胃。
春捂防寒應有度
春捂是防春寒的有效措施,春季養生適度春捂是保養人體陽氣的科學方法。尤其是清晨與夜晚,穿衣蓋被應該偏多偏厚一些,重點是捂身體下部。保養陽氣能增強抵抗力,避免寒邪入侵,有效防止多種傳染性疾病。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老年人更需防寒、保暖、壯陽氣,以預防中風或心肌梗塞的發生。
但是,春捂也應該有度,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超過15℃就要減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就易誘發春火的產生。另外,春季養生飲食上要注意調養肝氣、去春火,多吃甘淡食物,如黑米、豆類及其製品;蔬菜有芹菜、油菜、胡蘿蔔等;果品有栗子、紅棗、枸杞子、菠蘿等。將這些食品科學搭配食用,能從中攝取豐富的營養,特別是蔬菜中的多種維生素,可充分滿足肝臟的需要。除了春捂有度與藥食調理外,還需要調養精神,制怒養肝,以防春火萌動。
冬蟲夏草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