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必備的中藥材各有用處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我們都知道為了避免突發的疾病發生,許多人家裡都會放置一些藥物,其實在家裡也是可以準備一些中藥材的,而且它們的用處也有很多的哦。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居家必備的中藥材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居家必備的中藥材

  何首烏

  何首烏,為常用的滋補強壯藥。以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入藥,味苦、甘、澀,性微溫,若生用,功在潤腸通便;若制用,功在補肝腎、益精血。另有白首烏,是以蘿摩科植物大根中皮消的塊莖入藥,雖功同赤首烏,但補力較弱。由於何首烏有促進紅細胞發育,降低膽固醇,抗動脈硬化和輕瀉等多種藥理作用,故為重要的抗衰老藥物之一。它不僅為滋補強壯佳品,亦為烏髮、悅顏、潤澤肌膚之要藥。年邁體弱者常服則大有裨益。

  枸杞子

  《神農本草經》稱枸杞子“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本草匯言》贊之“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枸杞子有類似人蔘的“適應原樣”作用,且能抗動脈硬化、降低血糖、促進肝細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強體質,延緩衰老之功效。冬天四肢不溫的可以每天嚼食十五粒枸杞。

  阿膠

  本品味甘、性平,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調經安胎等作用,為歷代喜用的滋補珍品。《水經注》即有“歲常煮膠,以貢天府”的記載,故有貢膠之稱。《本草綱目》更是稱其為“聖藥”,它與人蔘、鹿茸並稱中藥的“三寶”。據研究,阿膠主要是由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物合成的,含氮1***3%~16.54%,基本上是蛋白質。藥理實驗結果表明,阿膠能促進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生成,並能改善動物體內的鈣平衡,使血鈣升高。此外,阿膠還有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的作用。氣血不足的女性可以用來做成固元膏食用。

  黃芪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認為黃芪“益元氣而補三焦”,清代的黃宮繡稱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現代研究發現,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程序。氣虛的人可以拿黃芪泡水喝。

  三七

  清代名醫趙學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說:“人蔘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稱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現代研究發現,三七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與人蔘有相似之處。其人蔘總皁甙含量超過人蔘。三七可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輸出量,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蔘有明顯的優勢。堅持服用三七還可以美容淡斑。

  當歸

  當歸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根,主產於我國四川、甘肅、陝西、雲南、湖北等省。醫學認為,當歸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為血中之要藥。因而,它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經,又能活絡。凡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血虛閉經,面色萎黃,衰弱貧血,子宮出血,產後瘀血,例經***月經來潮時,出現口鼻流血***等婦女的常見病,都可以用當歸。

  熟地黃

  是由於地黃加黃酒拌和蒸制而成。其味甘、性微溫,功能滋陰補血。《本經》有“填骨髓,長肌肉……久服輕身不老”的記載。《本草經疏》譽其“補腎家之要藥,益陰之上品”。故“凡臟腑之不足,無不可得其滋養”。現代研究證明:地黃有顯著的強心作用,特別是對衰弱的心臟,其作用更明顯。如果有血熱的症狀可以把熟地黃換成生地。

  白芍

  白芍味酸苦,性微寒,有養血榮筋、緩急止痛、柔肝安脾等作用,為陰血不足、肝陽上亢所常用,尤為婦科常用藥。正如《日華子本草》雲:“主女人一切病,併產前後諸疾。”臨床上常與熟地、當歸配伍,用於治療血虛所致的婦女月經不調、經後腹痛等;與甘草同用,對脅、胃脘、腹、頭、四肢肌肉等部位拘急疼痛。

  10種奇葩的人體中藥材

  1、人中白

  人中白,為人科健康人尿自然沉澱潔的固體物。本品呈不規則的板塊狀,大小不一,厚3-5mm。表面灰白色,凹凸不平,常有稜狀或瘤狀突起;底面較平坦。質堅硬而脆,易碎。斷面可見明顯的粗細不一的層紋。具尿臊氣,味微鹹。本品以乾燥、色灰白,質堅、無雜質者為佳。具有清熱降火,止血化瘀之功效。常用於肺痿勞熱,吐血,衄血,喉痺,牙疳,口舌生瘡,諸溼潰爛,燙火傷。

  2、人中黃

  人中黃,為甘草末置竹筒內,於人糞坑中浸漬一定時間後的製成品。本品完整者呈圓柱形,外表及斷面均呈暗黃色,較粗糙,可見甘草纖維縱橫交錯聚集,質緊密略堅硬,表面易剝落。有特殊氣味。清熱涼血;瀉火解毒。主天行熱病;溫病發斑;大熱煩渴;痘瘡血熱;丹毒;瘡瘍。用於熱病發斑,血熱毒盛,斑疹紫暗,或高熱發狂,以及咽喉腫痛、丹毒等症。

  3、人尿

  人尿,中藥名,為人科健康人之小便,去頭尾,用中間段。一般以10歲以下健康兒童小便為佳,稱“童便”。本品為淡黃色溶液。有尿臭,味鹹。滋陰降火,止血消瘀。治陰虛發熱,勞傷咳血,吐血,衄血,產後血瘀,血暈,跌打損傷。

  4、人乳汁

  傳統養生補品名,為健康婦女產後分泌的乳汁。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乳化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多種營養成分。人乳熱服能補益五臟、益智填精、潤躁生津、滋補血虛。凡大便祕結、舌根強硬、目赤眼昏等用之皆有效;用新鮮人乳滴眼,可治目赤、目痛多淚等眼疾;用人乳製成眼藥,臨床上用於治療電光性眼炎,療效極佳。

  5、胎盤

  即“人胞”,又稱紫河車。為人科嬰兒出生時所脫掉的胞衣經放淨瘀血加工乾燥而成。益氣養血;補腎益精。主虛勞贏瘦;虛喘勞嗽;氣虛無力;血虛面黃;陽痿遺精;不孕少乳。用於虛勞羸瘦,骨蒸盜汗,咳嗽氣喘,食少氣短,陽痿遺精,不孕少乳。

  6、人臍帶

  臍帶,為健康人的嬰兒臍帶。本品呈細長條狀,長10~15cm,直徑約0.5cm,淡黃色或黑棕色,半透明,對光袖之,內有2根動脈管和1根靜脈管。質堅韌,不易折斷。氣微腥。味鹹平,有解胎毒,止喘咳之作用,近來認為對麻疹有抗病毒,增強人體免疫力之功效。用治虛性久咳、喘息,功效亦佳。

  7、人血

  來源於健康人的血液,主要用於大出血、出血性休克、嚴重感染、貧血等疾病的治療。從人血中提取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是治療凝血功能障礙的常用製劑。此外,人體白蛋白、人體丙種球蛋白等,對治療白蛋白缺乏症以及預防某些傳染病都有一定的療效。

  8、人發

  頭髮經加工後,成為烏黑光亮,體質輕脆,狀如海綿的炭化物,中醫又稱“血餘”。性味苦溫,能消淤止血。常用於吐血、尿血、崩漏、鼻衄和牙齦出血等症。一般內服研末4.5~9克。外用可治燙傷,取血餘炭研細末,摻凡士林調勻塗於傷處即可。

  9、人指甲

  人指甲,中藥名,為人科健康人剪下來的指甲。本品呈不規則的月牙狀,大小、寬窄不等。表面黃白色中牙白色,半稼明,光滑。有細縱紋。角質,堅硬而韌,富彈性,難折斷。氣微,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消炎、鎮痛、化腐生肌、明目之功效;用黃酒送服能治療手掌顫動的雞爪風;放入香菸點燃吸入,呃逆立止。將它與冰片一起研成粉末。然後吹入耳中,有排膿、收斂、消炎的作用,對治療慢性中耳炎有效。

  10、唾液

  唾液,俗稱口水,《本草綱目》記載唾液是味中藥,在古代稱為“金津玉液”。現代人認為唾液是髒物。但中醫專家告訴您,唾液是味良藥,具有養生保健功效。民間有句名言形容唾液功效,認為“津是延年藥”。

  山上常見的中草藥

  1、車前草

  直根長,具多數側根,多少肉質。根莖短。葉基生呈蓮座狀,平臥、斜展或直立;葉片紙質,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葉柄基部擴大成鞘狀。花序梗有縱條紋,疏生白色短柔毛;穗狀花序細圓柱狀。生於草地、河灘、溝邊、草甸、田間及路旁。車前草為車前草科植物車前及平車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熱、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通、淋濁、帶下、尿血、黃疸、水腫、熱痢、洩瀉、鼻衄、目赤腫痛、喉痺、咳嗽、面板潰瘍等。

  2、艾草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釐米,側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艾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溼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 根治風溼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艾草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餈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

  3、金銀花

  金銀花幼枝潔紅褐色,密被黃褐色、開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無毛。季開花,苞片葉狀,脣形花有淡香,外面有柔毛和腺毛,雄蕊和花柱均伸出花冠,花成對生於葉腋,花色初為白色,漸變為黃色,黃白相映,球形漿果,熟時黑色。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抗炎、補虛療風的功效,主治脹滿下疾、溫病發熱,熱毒癰瘍和腫瘤等症。金銀花茶有獨特的減肥功能,還能抑制與殺滅咽喉部的病原菌,對老人和兒童有抗感染功效。

  4、龍龍葵是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0.25-1米,莖無稜或稜不明顯,綠色或紫色,近無毛或被微柔毛。蠍尾狀花序腋外生,由3-6-***10***花組成,總花梗長約1-2.5釐米,花梗長約5毫米,近無毛或具短柔毛;萼小,淺杯狀,直徑約1.5-2毫米,齒卵圓形,先端圓,基部兩齒間連線處成角度。草主治癰腫疔瘡,牙痛,咽喉腫痛,癌腫,小便不利。

猜你感興趣:

1.十大珍貴中藥藥材排名最新

2.名貴中藥材排名

3.2017年種什麼藥材好

4.有創意的藥材宣傳廣告詞

5.目前種植什麼藥材前景最好

居家必備的中藥材各有用處
清肝明目的中藥材和配方效果最好
相關知識
居家必備的中藥材各有用處
居家必備的中藥材各有用處
居家必備的甘甜中藥介紹
補腎的中藥材都有哪些_什麼的中藥材可以補腎
女人補氣補血的中藥材都有哪些
適合貴州種植的中藥材
適合廣西種植的中藥材
對肺好的中藥材
補身體的中藥材
適應北方種植的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