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劉備簡介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人物劉備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
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 ,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
歷史人物劉備為政舉措
郵驛建設
劉備在四川建立了蜀漢政權。當時四川的交通比較落後,山路居多。劉備和丞相諸葛亮在開闢四川郵驛事業上,作出了重要貢獻。
劉備建漢後,為了對付北方的曹魏,在漢中地區建立了北伐的軍事基地。為打通軍輸要道,在四川與漢中之間開通了四條主要道路,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漢還在漢中設定了重要軍事關隘白水關。白水關周圍的山上佈滿了烽火樓。從白水關到國都成都400裡間設定了一系列的亭障館舍,以保障郵驛的正常執行。在與東吳交界的荊州地區,大將關羽也在沿江設立了軍用通訊的“斥堠”,烽火臺從後方一直通達襄樊前線。
蜀漢與北方的魏和東邊的吳之間,皆有通訊往來。史書記載:名士許靖在蜀漢任太傅後,和他過去在北方的好友魏國大臣華歆、王朗等都不斷有書信往來,“申陳舊好”。《三國志》引《魏略》有一封王朗寫給許靖的信,稱“前夏有書而未達,今重有書,而並致前問”。魏國其他大臣和蜀漢一些大臣也常互有通訊。魏國官至尚書僕射的陳群,就曾有書信給諸葛亮,打聽蜀漢尚書劉巴的訊息。蜀漢與吳國的友好書信往來更多,陳震在出使吳國的時候就曾與吳國關將說道此事。 而諸葛亮與兄諸葛瑾、大將陸遜都常有書信上的往來。
蜀漢郵驛的特點是幾乎沒有車傳,郵遞大部用驛馬傳送,從事此項工作的人稱為“驛人”。這大概是因為蜀國地處西南,大部為僻遠山區,道路不整的緣故。
制定蜀科
蜀科是蜀漢的法律,劉備初入川時,百廢待興,乃命當時對典制、舊法熟悉者許慈、胡潛、孟光、來敏典掌舊文、草創制度。在平定益州之後,便著手製定典律,據《三國志》記載,參與蜀科的制定一共有五人,分別是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李嚴。 蜀科的具體內容已經丟失,但是據《諸葛亮傳》記載,蜀漢雖然執法嚴峻,但公正公平,百姓無怨。
劉備對劉表、劉璋的大赦制度作了批判,而諸葛亮也指出了劉璋治理益州弊政的原因。他認為,劉璋實施的所謂德政,是以小恩小惠拉攏人,喲美好高位尊寵臣下,僭越法度,積重難返,而樹立法律的威嚴,法律施行則會感恩,並以爵位管轄百姓,爵位增加則知道榮耀,榮譽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進退有度,這才是治理國家的關鍵。 不但包含了法家認為法治優於德治的觀念,也體現了法家理論建立的基礎——性惡論。
劉備諸葛亮治國是法、禮並用,威、德並行,強調“訓章明法”、“勸善黜惡”,亦即以法為體,著重公平客觀原則;以德為用,著重教化為本。以商鞅之法,卻不迷信其權威主義,取其理法,結合儒家教化,把行法與教化合而為一。經過這樣的“法治革新”運動,蜀漢政權的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吏治也逐漸清明。而蜀漢後期,執政者費禕 多次施行大赦,大司農孟光引諸葛亮、劉備故事對費禕進行了強烈的斥責。
歷史人物劉備軼事典故
曹操問裴潛
《世說新語·識鑑》曰: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
裴潛評價劉備居國不治,守邊為主。
死裡逃生
《典略》曰:平原劉子平知備有武勇,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於從事,遂與相隨,遇賊於野,備中創陽死,賊去後,故人以車載之。
這件事一方面提到了劉備的武勇,但更多的是劉備的急中生智和臨危不懼,想想看,若是劉備只是一介武夫,十分勇敢的與賊兵拼命,或是慌張被殺,還會有日後的昭烈皇帝嗎?
感化刺客
《三國志》: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魏書》曰:劉平結客刺備,備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狀語之而去。是時人民饑饉,屯聚鈔暴。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
這不僅僅是劉備禮賢下士的真實寫照,也說明了劉備的個人修養和超凡的人格魅力。
髀肉之嘆
《九州春秋》曰: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因生肉而感概,千古英雄,幾人有如此氣概?
恥殺宋忠
《漢魏春秋》曰:劉琮乞降,不敢告備。備亦不知,久之乃覺,遣所親問琮。琮令宋忠詣備宣旨。是時曹公在宛,備乃大驚駭,謂忠曰:“卿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語,今禍至方告我,不亦太劇乎!”引刀向忠曰:“今斷卿頭,不足以解忿,亦恥大丈夫臨別復殺卿輩!”遣忠去,乃呼部曲議。
劉備在這種危急的境況下,仍然能保持鎮靜,不怒氣衝衝。可見此時的劉備經過了歲月的洗練,不再是當年怒鞭督郵的年輕人了。
孝直避箭
《三國志·蜀書·龐統法正傳》裴松之引注: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雲:“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勢危而不肯退,由此可見,劉備不僅不是***,而且十分勇敢好戰,而法正與劉備的君臣之情,也是值得稱道的。
身份不明的刺客
《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引注:曹公遣刺客見劉備,方得交接,開論伐魏形勢,甚合備計。稍欲親近,刺者尚未得便會,既而亮入,魏客神色失措。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須臾,客入廁,備謂亮曰;“向得奇士,足以助君補益。”亮問所在,備曰:“起者其人也。”亮徐嘆曰:“觀客色動而神懼,視低而忤數,奸形外漏,邪心內藏,必曹氏刺客也。”追之,已越牆而走。
這件事後人認為其疑點重重,破綻多多,但無論如何,只通過談話就瞭解了一個人的能力,這都顯示了劉備極強的知人識人能力。
求田問舍
釋源:《三國志·魏志·陳登傳》:陳登者,字元龍,在廣陵有威名。……年三十九卒。後許汜與劉備並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備共論天下人,汜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備謂表曰:“許君淪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備問汜:“君言豪,寧有事邪?”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色,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求田問舍,言無可採,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說解:求田問舍,原是劉備說許汜為國士,處紛亂之世,而無效主之志,只知道買田置屋,為個人利益打算,沒有遠大志向。後以求田問舍形容專營私利而胸無大志之士。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看了歷史人物劉備介紹的人還看了:
1.中國古代著名歷史人物的故事
2.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故事之三顧茅廬***劉備***
3.樂不思蜀歷史人物
4.歷史人物的感動故事
5.關於歷史人物的作文4篇
6.歷史風雲人物孫權
豫南會戰的經過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