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易混淆知識點
在高中生物學科中,有很多易混的概念和知識點需要同學們認真記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脂質與油脂
脂質是脂類物質的統稱,包括油脂C、H、O、磷脂C、H、O、N、P、膽固醇C、H、O、植物蠟C、H、O等。
2.鮮重與乾重
鮮重:細胞正常活性狀態下的重量。一般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H2O,含量最多元素是O;
乾重:細胞除去自由水後的重量,烘乾後保持恆重後測定的重量。一般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質,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3.類囊體膜與葉綠體內膜
類囊體在葉綠體基質中,是單層膜圍成的扁平小囊,也稱為囊狀結構薄膜。沿葉綠體的長軸平行排列,含有光合色素和電子傳遞鏈組分,“光能向活躍的化學能的轉化”在此上進行,因此類囊體膜亦稱光合膜。類囊體可增大葉綠體的膜面積,增大光合作用率。與葉綠體內膜的區別見右圖。
4.分裂與增殖
1細胞增殖是側重結果,細胞分裂側重過程。
2對於真核生物而言,絕大多數體細胞靠有絲分裂來增殖;少數的體細胞如蛙的紅細胞是靠無絲分裂來增殖;精子和卵細胞是靠減數分裂來增殖的。
例如2002年上海高考題:精原細胞增殖的方式為:A 有絲分裂 B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 答案:A
解析:精原細胞的增殖方式只能是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增殖的是精子。
5.細胞液與細胞內液
細胞液特指植物細胞液泡內的液體;細胞內液是細胞內所有液體成分的總括,包括細胞質基質,核基質,葉綠體等細胞器的基質以及液泡內的細胞液。
6.原生質體與原生質層
原生質層:指細胞膜、液泡膜和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可看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這層膜將細胞液與外界環境分隔開。原生質層為成熟的高等植物細胞及成熟的酵母菌等所具有。
原生質體:通常是指具細胞壁的細胞用酶解法除去壁後獲得的結構。原生質體主要用於細胞工程的體細胞雜交研究。如:植物細胞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處理可獲得原生質體,細菌用溶菌酶處理可獲得原生質體。需要指出的是:在用酶解法獲取原生質體時,必須將細胞置於等滲溶液中操作,以防細胞失水皺縮或過分吸水脹破。
7.載體蛋白與通道蛋白
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屬於膜轉運蛋白,對被運輸的物質都具有高度的特異性或選擇性。通道蛋白只參與被動轉運,在運輸過程中不與被運輸的物質結合,也不移動,如離子通道、水通道;載體蛋白參與的有主動轉運和易化擴散,在運輸過程中與相應的物質特異性結合具有類似於酶和底物結合的飽和效應,自身的構型會發生變化,並會移動。通道蛋白轉運速率與物質濃度成比例,且比載體蛋白介導的轉運速度更快1000倍以上。通道蛋白其結構和功能狀態在細胞內外理化因子作用下,能在數毫秒至數十毫秒的時間內迅速啟用開放,隨後迅速失活或關閉,載體蛋白無此特性。
8.粘連蛋白和糖蛋白
糖蛋白由寡糖鏈與肽鏈中的一定氨基酸殘基以糖苷鍵共價連線而成,普遍存在於動物、植物及微生物中,種類繁多,功能廣泛。按存在方式分為三類:
①可溶性糖蛋白:存在於細胞內液、各種體液及腔道腺體分泌的粘液中。血漿蛋白除白蛋白外皆為糖蛋白。可溶性糖蛋白包括如核酸酶類、蛋白酶類、糖苷酶類、肽類激素如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黃體激素、促甲狀腺素、促紅細胞生成素以及某些生長因子、、抑素、凝集素及毒素等。
②膜結合糖蛋白:其肽鏈由疏水肽段及親水肽段組成。疏水肽段可為一至數個,並通過疏水相互作用嵌入膜脂雙層中。親水肽段暴露於膜外。糖鏈連線在親水肽段並有嚴格的方向性。在質膜表面糖鏈一律朝外;在細胞內膜一般朝腔面。膜結合糖蛋白包括酶、受體、凝集素及運載蛋白等。此類糖蛋白常參與細胞識別,並可作為特定細胞或細胞在特定階段的表面標誌或表面抗原。
③結構糖蛋白:為細胞外基質中的不溶性大分子糖蛋白,如膠原及各種非膠原糖蛋白纖粘連蛋白、層粘連蛋白等。它們的功能不僅僅是作為細胞外基質的結構成分起支援、連線及緩衝作用,更重要的是參與細胞的識別、粘著及遷移,並調控細胞的增殖及分化。
可見,粘連蛋白屬於糖蛋白,細胞癌化時,細胞表面的粘連蛋白減少或消失。
9.基因與基因型
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資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
基因型是指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組合型別,比如豌豆的紫花顯性由A基因決定,白花隱性由a基因,則豌豆有關花色的基因型有:AA、Aa、aa三種。在高中生物裡,既可研究細胞的基因型,也可研究個體的基因型,比如白花豌豆植株的一般體細胞基因型為aa,而其有絲分裂後期的細胞基因型則為aaaa,其配子的基因型則為a。
10.性狀與表現型
性狀是是生物體形態、結構、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徵,有的是形態結構特徵如豌豆種子的顏色,形狀,有的是生理特徵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為方式如狗的攻擊性,服從性等等。相對性狀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型別,如豌豆的黃色子葉和綠色子葉,圓粒和皺粒。
表現型是某基因型的個體,在一定環境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性狀。比如豌豆種子的形態是豌豆的性狀之一,而具體到某一株豌豆的種子是圓粒還是皺粒,則是該株豌豆的表現型。
11.自交與自由交配
自交指來自同一個體的雌雄配子的結合或具有相同基因型個體間的交配。例如植物,雌雄同花植物的自花授粉或雌雄異花的同株授粉均為自交;動物多為雌雄異體,所以基因型相同的個體間交配即為自交,其含意較植物要廣泛些。
自由交配是指群體中的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在進行子代遺傳比率的計算中一般要用親代的基因頻率進行計算。對植物而言,自由交配往往也描述為均勻混合種植,但要注意豌豆自花傳粉、閉花授粉均勻混合種植仍為自交。
12.DNA與脫氧核苷酸鏈
脫氧核苷酸鏈是脫氧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連線而成的長鏈;每個DNA分子一般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鏈通過氫鍵相連形成的雙螺旋結構。
13.染色體組與染色體組型
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該物種生長髮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資訊,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做一個染色體組。對於二倍體生物而言,配子中所含的染色體即為一個染色體組。比如人為二倍體,人體細胞有2個染色體組、23對染色體,即每個染色體組有23條染色體。
染色體組型:又稱染色體核型,指將某種生物體細胞內全部染色體,按大小形態進行配對、分組和排列所構成的影象。這種組型技術可用來判斷生物的親緣關係或遺傳病的診斷。
14.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畸變
基因突變是由於基因內部核酸分子上特定核苷酸序列發生改變的現象或過程,如鹼基對的缺失、增添或替換。基因突變改變了原基因的結構,往往產生其等位基因,不改變基因的數目和位置。
染色體畸變指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發生的變化。數目變化包括整倍體變異和非整倍體變異;結構變化包括染色體片段的缺失、重複、倒位和易位。由於基因在染色體上線性排列,染色體畸變往往伴隨著若干基因發生數量或位置上的改變。
基因突變屬於分子水平的改變,而染色體畸變屬於細胞水平的改變,可以通過鏡檢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來進行鑑別。
15.易位與交叉互換
染色體片段位置的改變稱為易位,它伴有基因位置的改變。易位可分為轉位和相互易位。前者指一條染色體的某一片段轉移到了另一條染色體上即單向易位,而後者則指兩條染色體間相互交換了片段,較為常見。
交叉互換∶四分體中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常發生纏繞,並對應地交換一部分片段,可能導致等位基因位置互換,從而影響配子的型別。
易位屬於染色體畸變,可通過鏡檢觀察;交叉互換屬於基因重組,無法鏡檢觀察。
16.伴性遺傳與從性遺傳
伴性遺傳: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方式就稱為伴性遺傳。如人類的紅綠色盲伴X、外耳道多毛症伴Y等。
從性遺傳又稱性控遺傳。從性遺傳是指由常染色體上基因控制的性狀,在表現型上受個體性別影響的現象。如綿羊的有角和無角受常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為顯性,無角基因h為隱性,在雜合體Hh中,公羊表現為有角,母羊則無角,這說明在雜合體中,有角基因H的表現是受性別影響的。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題目未作相應提示或說明,一般不考慮從性遺傳現象。
17.基因文庫與基因庫
基因文庫:一個生物體的基因組DNA用限制性內切酶部分酶切後,將酶切片段插入到載體DNA分子中,所有這些插入了基因組DNA片段的載體分子的集合體,將包含這個生物體的整個基因組,也就是構成了這個生物體的基因文庫。基因工程中,在未知目的基因序列時,可建立基因文庫並從中獲取目的基因。
基因庫:一個生物種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總和稱為基因庫。
18.生長素與生長激素
生長素:即吲哚乙酸,植物幼嫩部位產生的可促進植物細胞生長的一種植物激素,是在細胞內由色氨酸合成的小分子有機物。
生長激素:由動物腺垂體細胞分泌的一種具有刺激蛋白質合成和組織生長等功能的肽類激素。
由於激素與其靶細胞上的受體之間具有高度的特異聯絡,因此生長素和生長激素不可互相替代發揮作用。
19.植物激素與植物生長調節劑
人們常常把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類似化學物質合稱為植物生長物質或植物生長調節劑。
植物生長調節劑主要有:一是植物激素類似物,例如與生長素有類似生理效能的吲哚丁酸、萘乙酸、2,4-D等,與細胞分裂素有類似生理效能的激動素和6-苄基氨基嘌呤等;二是生長延緩劑,有延緩生長作用,降低莖的伸長而不完全停止莖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和側芽的生長,其作用能被赤黴素恢復,例如矮壯素、丁醯肼、調節安等。三是生長抑制劑,也有延緩生長的效果,但與生長延緩劑不同,它們主要干擾頂端的細胞分裂,使莖伸長停頓和破壞頂端優勢,其作用不能被赤黴素恢復,例如青鮮素等。另外,由於除草劑大都是人工合成的生長調節劑,因此,有人把除草劑也作為一大類生長調節劑。
20.催乳素與催產素
催乳素由腺垂體分泌,可促進乳腺生長和乳汁形成,為分娩後授乳作準備;催產素由神經垂體分泌,能刺激子宮平滑肌和乳腺的肌上皮樣細胞收縮,在分娩過程中促進子宮收縮,分娩後參與哺乳,促進乳汁的排斥。
兩者都是多肽類激素,催產素是九肽,而催乳素由199個氨基酸殘基和兩個二硫鍵構成。
21.甲狀腺素與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激素是由甲狀腺分泌的激素的統稱,包括甲狀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兩者都含碘,前者比後者多一個碘原子。
22.呆小症和侏儒症
呆小症又叫克汀病,是一種先天甲狀腺發育不全或功能低下造成幼兒發育障礙的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生長髮育過程明顯受到阻滯,特別是骨骼系統和神經系統,通常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侏儒症有許多型別,高中生物中涉及的多為垂體性侏儒症,由於先天的或後天的原因,腺垂體功能減退,生長激素分泌不足,阻礙身體生長與發育,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
除此之外,還有:體質性侏儒本症患者骨化中心出現和骨骺聯合年齡皆比正常者遲數年,身材矮小,性腺發育及第二性徵成熟也較正常期為晚。生長激素水平正常,病兒無任何垂體疾病表現及其它內分泌功能異常、遺傳性或種族性侏儒某些地區或某種民族如非洲某種黑人體格特點為矮人,不存在垂體疾患,對外源性生長激素也無反應,屬正常矮人、原基侏儒宮內侏儒從胚胎開始發育遲緩,出生時體格即甚小,身長只有30~35cm,體重低於2400g,伴有軀體各種先天性畸形,特別是大腦發育落後,此種侏儒對外源性生長激素治療無效等型別。
23.甲亢和大脖子病
甲亢,也叫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是人體碘儲器官。甲亢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所引起的自體免疫性內分泌疾病,在遺傳基因的前提下,由於精神壓力和外界刺激所致。當人體內的a和β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時,它就可以增加甲狀腺碘的儲存量,而人的正常機體無法消除過多的碘,這時就引起甲亢。症狀:眼睛外鼓,身體消瘦,無力,缺鈣,心跳加速,暴飲暴食。
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通常是因為缺碘所致,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出現障礙。人體內的a和β腎上腺素分泌過少,甲狀腺的碘儲存過少,不夠機體的正常活動,而引起甲狀腺代償性增生腫大,可以服用碘片補碘治療。
24.向光性和趨光性
向光性:植物生長器官受單側光照射而引起向光彎曲生長的現象,主要是由於單側光引起激素分佈不均勻所致。對高等植物而言,向光性主要指植物地上部分莖葉的正向光性。以前認為根沒有向光性反應,然而近年來以擬南芥為研究材料,發現根有負向光性。
趨光性:趨光性就是生物對光刺激的趨向性,趨向光源的為正趨光性,背離光源的為負趨光性。如動物界中,某些昆蟲或魚類對光刺激產生定向運動的行為習性;植物界中,具有葉綠體的遊走性植物中常可發現,如遊走性綠藻、各種藻類的遊走子,鞭毛藻、雙鞭藻和紅色細菌等都是明顯的例子。
25.神經元和神經纖維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細胞。具有感受刺激、傳導衝動和整合資訊的功能,是神經系統形態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神經纖維是由運動神經的軸突或感覺神經元的長樹突與包在它外表的神經膠質細胞構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中肉眼可見的神經實際上是神經束功能相同、起止點基本相同的神經纖維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束狀結構,又稱纖維束或傳導束。
26.神經中樞和中樞神經
中樞神經是神經系統分類中的概念,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大部分,中樞神經包括腦和脊髓。
神經中樞是一個功能概念,神經中樞又稱反射中樞,在灰質裡,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彙集在一起,調節人體的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這些調節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經元群就叫做神經中樞。
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即便是簡單如膝反射二元反射弧,也具有完整的反射弧。
27.突觸小體和突觸小泡
突觸小體是指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體。這些突觸小體可以與多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樹突或軸突形成突觸。突觸小體內靠近前膜處含有大量突觸小泡,內含神經遞質如乙酸膽鹼、去甲腎上腺激素等。
28.血液、血漿和血清
血液是流動在心臟和血管內的不透明紅色液體,主要成分為血漿、血細胞。
血漿是血液經抗凝處理後,通過離心沉澱,所獲得的不含細胞成分的液體。其中含有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原能轉換成纖維蛋白,具有凝血作用,向血漿中加入鈣離子,血漿會發生再凝固,因此血漿中不含遊離的鈣離子。
血清是離體的血液凝固之後,經血凝塊聚縮釋出的液體,其中已無纖維蛋白原,但含有遊離的鈣離子,若向其中再加入鈣離子,血清也不會再凝固。血清比血漿中少了很多的凝血因子,多了很多的凝血產物。
29.造血幹細胞和淋巴幹細胞
造血幹細胞可以分化成髓性造血幹細胞和淋巴性造血幹細胞即淋巴幹細胞。髓性造血幹細胞分化出造血祖細胞,再分化出各種血細胞如: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淋巴性造血幹細胞分化出淋巴細胞系,再分化出T細胞和B細胞。
30.淋巴細胞和白細胞
白細胞舊稱白血球。血液中的一類細胞。白細胞也常被稱為免疫細胞,包括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和無粒細胞單核細胞:可分化為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包括B細胞和T細胞類群。
31.抗原和致敏原
抗原和過敏原是既有區別又有內在聯絡的兩個免疫學概念。
1性質不同:抗原具有異物性、大分子性、特異性。過敏原也有異物性、特異性、但過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如青黴素。
2抗體分佈不同:進入機體後兩者都會使機體產生抗體?但抗體在體內的分佈不同。
3免疫反應不同:抗原引起的免疫反應對每個人都一樣?但過敏原與人的體質和遺傳有關?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一種物質對這個人是過敏原?但對另一個人則不一定是過敏原。
32.物種和種群
物種簡稱“種”,是生物分類學研究的基本單元與核心。它是一群可以交配並繁衍後代的個體,但與其它生物卻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後產生的雜種不能再繁衍。
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佔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中的個體並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並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後代。
物種側重的是生物的類別,種群強調時間空間的限制。比如,A森林中的梅花鹿是一個種群,B森林中的梅花鹿是另一個種群,但是他們都屬於一個物種。
33.增長率和增長速率
增長率:指單位時間內種群數量變化率,即單位時間內增長數量佔個體總數的比率,等於出生率減死亡率。增長率=現有個體數-原有個體數/原有個體數。在“J”型曲線增長的種群中,增長率保持不變;而在“S”型增長曲線中增長率越來越小。
增長速率:單位時間種群增長數量。 增長速率=現有個體數-原有個體數/增長時間。
種群增長速率就是曲線上通過每一點的切線斜率,在“J”型曲線增長的種群中,增長速率是逐漸增大。在“S”型曲線增長的種群中,增長速率先增大後減小,在K/2時最大。
34.生物量和生產量
生產量是指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生態系統或某個種群所生產有機體或固定能量的總量,含有速率的意思;包括初級生產量生產者和次級生產量所有異養生物,包括分解者。
生物量指生態系統或種群在某一調查時刻單位面積有機物或能量的總量,沒有速率之意。
35.能量傳遞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能量傳遞效率:能量的傳遞效率是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遞減.若以營養級為單位。能量傳遞效率=上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下一營養級的同化量乘以100%。
能量的利用率通常是被利用的能量佔總能量的比率。比如,通過改良植物品種或改善環境條件可以提高植物對光能的利用率;再比如,生態農業中利用“過腹還田”、“沼氣池”等措施,將原本被燒掉或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也提高了人類對能量的利用率。
36.同化量和攝入量
攝入量是指被動物攝入消化道的有機物量或能量,其中一部分被動物消化吸收同化量,另一部分則隨糞便排出。
需要指出的是:糞便中的能量不屬於捕食者的同化量,而屬於被捕食者的同化量,最終主要流向分解者。
37.DNA酶、DNA聚合酶和DNA連線酶
DNA酶:也稱脫氧核糖核酸酶,是水解DNA中磷酸二酯鍵,生成低階多核苷酸或單核苷酸的酶。
DNA聚合酶:DNA複製過程中,使相鄰核苷酸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將遊離的脫氧核苷酸連線使核苷酸鏈延長。
DNA連線酶:使兩個雙鏈DNA片段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從而將兩個片段連線起來,常用於基因工程中重組DNA的構建。
需要說明的是,DNA聚合酶發揮作用需要模板,而DNA連線酶不需模板。
38.抗性基因和標記基因
標記基因:基因工程中,基因表達載體上具有的一種已知功能的基因,相當於基因表達載體的標記,可據其篩選含有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比如,利用質粒上的四環素抗性基因作為標記,含有這種重組質粒的受體細胞可以再含四環素的培養基生長,反正則不能,這樣就篩選到含有重組DNA的受體細胞。
基因工程中常用一些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作為標記基因,但有其他類別,如綠色熒光蛋白基因、氯黴素乙醯轉移酶基因等。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
高三學生的數學複習方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