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了凡四訓的讀後感三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了凡四訓》 是2007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了凡。那麼關於了凡四訓的讀後感怎麼寫呢?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歡迎大家參考。

  了凡四訓讀後感篇一

  讀此書,從她說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與我甚是要好,2013機緣巧合結緣佛教,2014暑假回家鄉與她見面,言談間對生的從容、對死的坦然讓我刮目,臨別送我幾本書,其中一本---《了凡四訓》,暑假期間得空細細品讀,頗有些許沉澱,藉此機以為記。

  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夠被創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準,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曉得命裡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乾脆就不想了。

  後來,他和雲谷禪師在禪堂裡,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說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說:“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隨後,雲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於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這正是《了凡四訓》所講,“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發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訓》與佛經有著相似之處,目的皆在“與人為善”、“護善念”。那麼,又應如何“護善念”呢?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貪嗔痴慢疑”這“五毒”,不被名利富貴等物慾所動心,將堅定的正念、正信堅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現在前,那麼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汙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心發願去用心改正,一樣能迴歸自然,迴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三、虛心使人進步,謙虛是成功的助力器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直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這是說,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覺它不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覆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後,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種種陰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當成修行。

  了凡四訓讀後感篇二

  《了凡四訓》裡面講,擁有千金財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於是,愈發鬱悶。看來本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輕於鴻毛的,如果能變得重於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訓》告訴了我們命運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訴了可以改變命運的方法:行善積德。問題是,這樣的標準還是世俗化的標準:有兒子,中進士,當高官,發大財。

  可是,這些對於佛教徒來說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煩惱之物麼?世尊舍國棄家而求人生真諦,說明這些並不是他所求的目標,這些也不能作為標準吧。而且若把這些作為修佛的目標還是有分別心,修的是有為法呀,這應該不是四諦所宣揚的吧。也許,是我閱讀和理解錯了,袁先生和印祖的本意只是告訴後人命運是有的,但是一定可以改變的,而且即使是富貴功名這樣的事情也是可以通過修善行和發願改變的。但是,本人認為不能太過執著於本書的教誨,因為這些畢竟屬於有為法,也是根源於貪嗔痴念的,對錢財和權力的追求源於貪,對生兒子的追求源於痴,而這些都是不能斷煩惱的。但是,下一個問題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可能憑自力永遠也斷不了這些。於是,即使修有為法也是修行了一些,畢竟比沒有修行要好。這真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和選擇呀。

  生命是要重量還是數量,我覺得自己命裡沒有數量,嗬嗬,只能選擇重量啦。

  了凡四訓讀後感篇三

  到此刻為止,《了凡四訓》大概聽了有六次了,每次聽都有新的認識。最初決定去聽,只是因為覺得好奇,此刻越來越感覺到:去聽課是一個多麼正確的選取。

  首先,和諧友好的氣氛讓人感覺很舒服,沒有人要求你付出什麼去得到這些教誨,你只管去聽就好了,並且那裡的所有人都是友好的,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我相信這就是佛在心中的人的氣質的自然流露吧,尤其是崔瑞同修,每次都忙著為聽眾們準備吃的喝的,在此感謝她。

  再說說課堂,劉老師講課比較風趣幽默,對其中道理的闡釋也做得很詳盡,同時,又不忘讓同修們共同參與,除了最初的讀PPT之外,還發動大家自己做PPT來講,這是對大家的信任與培養,也讓我們學習的動力更大了。到目前為止,三個同修的分享和講解各有所長,劉亞斌師兄講課比較有激情,都是從自身找例子,生動形象,很勇於進行自我批評;韋澤睿師兄對理論的講解很到位,也找了很多資料,美中不足的就是有點小緊張;於寒鬆師兄的講解無論從理論到例項都很精彩,他謙虛好學的態度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個觀眾;他們的共同點是,對佛教懷著虔誠的信仰與極大的熱情。

  之後再說說我,聽了幾次課之後,我開始對《了凡四訓》有了大致的瞭解,這對我來說好處重大,因為我本身是一個內心很脆弱的人,有時候找不到精神支柱,找不到一個做人做事的指導原則,無法處理一些壞情緒和心理問題,對過去的事情不能釋懷,對將來的未知又感到恐懼,敏感,多想,容易受傷,愛抱怨,這一切,都讓我的生活變得很糟,雖然表面看不出什麼來,這些只有我自己明白,自從開始聽課,尤其是每週二上課時與崔瑞和劉老師一齊談話,每次都給我以很深的啟迪,我的心漸漸變得平靜下來,我開始明白“內心的平靜”是應對一切最好的法寶,我也很贊同“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行”的道理,我相信我一向是一個善良的人,只但是由於自己慾望太多,自招煩惱而已,劉老師說,學佛教最基本的就是明白“因果報應”這個道理,此刻我也就處於“最基本”的階段。對於《了凡四訓》的原文,我承諾劉老師年前要讀夠三十遍,此刻我正在享受著閱讀的樂趣,真是“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我期望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樣幸運,得以了接觸並瞭解《了凡四訓》,能得到內心的平靜,能過一種行善而快樂的生活。

關於塵埃落定的讀後感三則
關於三十六計的讀後感三則
相關知識
關於了凡四訓的讀後感三則
關於封神演義的讀後感三則
關於塵埃落定的讀後感三則
關於國學經典的讀後感三篇
關於趙氏孤兒的讀後感兩則
關於黃金時代的讀後感兩則
關於圓夢巨人的觀後感三則
關於燃情歲月的觀後感三則
關於四世同堂的讀後感三則
關於藝術哲學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