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散文集讀後感_讀周國平散文集有感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周國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讀書人,著書立說和翻譯外國哲學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書或是文章,無非兩個方面:散文隨筆和哲學論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周國平散文集讀後感,希望能幫到大家!

  周國平散文集讀後感1

  今年年初,我偶得一本《周國平散文集》,於是在茶餘飯後、閒時睡前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讀周國平。不必從第一頁依次看起,隨意翻到哪一頁讀來,就頓覺心平氣靜、腦清神寧。周國平就像一位你人生的導師,用他那富有文采和哲思的文筆給予你靈魂的撫慰,心靈的啟迪。

  一

  哲學是周國平的專長,尼采、蒙田、拜倫、卡夫卡、愛默生、蘇東坡、盧梭、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蘇格拉底、托爾斯泰、羅曼·羅蘭……這些歷史上著名的先哲聖賢彷彿都是周的好友,相聚在他的家中,談古道今,談笑風生。他的散文大都關乎哲學,有的內容儘管討論的不是哲學問題,但也飽含哲理,將哲學沉澱為文章的底色。其中討論最多的是諸如知識與智慧、生命與死亡、人生與自我、苦難與幸福之類的哲學命題。在《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中,周說:“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愛智慧甚於愛一切,包括甚於愛生命。”在他看來,哲學不是枯燥乏味的若干範疇和教條,而是關乎人的根本、探討人生的永恆問題、並散發著永恆魅力的詩。在他的筆下,些小瑣事能折射出巨集大的人生主題,觸目皆是的野花小草能生髮出宇宙的浩瀚無垠。他探索人生之謎、追問生命的價值,關懷當前人們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狀況。在當今這個日趨實利、物慾橫流的時代,他的這種濟世品質和人文情懷顯得彌足珍貴。

  談論死亡是大部分人都避諱的問題,而他對死亡的探討情有獨鍾,因為思考死對於生命是有價值的。《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是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很少有人像他這樣對死亡思考的如此透徹,如此全面,如此真誠。文中在質疑了接受死亡的種種理由之後,他得出結論:“一個人只要認真思考過死亡,不管是否獲得使自己滿意的結果,他都好像是人生的邊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進而能讓人“以超脫的態度對待人生的一切遭際”,“在必要的時候甘於退讓和獲得平靜。”顯然,作者並不是在這裡悲觀消極,而是為我們短暫的生命描摹出最後的底限,從而使我們更加珍惜和熱愛我們的生命。

  二

  幸福是個人追求的一個重要目標。對於幸福的體會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周國平對於幸福的理解可以說是深刻而又睿智的。在《幸福是靈魂的事》中,作者闡述道:“幸福不是一種純粹客觀的狀態”,“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種內心快樂的狀態”,“是靈魂的愉悅”。外在的財富和遭遇僅是條件,如果不轉化為內在的體驗和心情,便不成其為幸福。那麼一個人怎樣才能獲得幸福呢?以作者自己為例,“我對幸福的看法日趨樸實了。在我看來,一個人若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靠這養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且使他***她***們也感到快樂,即可稱幸福。”***《論幸福》***這種幸福的標準是多麼平實而溫暖,以上幾個條件他應該都具備了,可以猜想他是一個幸福的人。然而,在這個科技發展迅猛,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身邊很多衣食無憂的人,精神空虛,靈魂缺失,日子得過且過,幸福感反而不如從前了。其實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讀周國平的散文,你很可能找到幸福的答案。也許某一天你會停下勞苦奔波的步伐,撫平躁動焦慮的心情,對自己會心一笑:是啊,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裡,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過一種小康的生活,不就是一種幸福嗎?

  此外,一個人幸福與否,還取決於他對於苦難的態度。天災與人禍、悲劇與厄運,隨時可以發生,有時無可逃避。我們無從選擇,但可以選擇應對苦難的心態:苦難是“靈魂的呻吟和抗議”,“對於一個視人生感受為最寶貴財富的人來說,歡樂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賬本上沒有支出。”***《痛苦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苦難和幸福的價值是等同的。如果人生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那麼每個人都稱得上是幸福的人了。遺憾的是要到這一步談何容易,於是他又在《人得救靠本能》裡寫道:“我們***指普通人***仍然可以甚至必然有意無意地掉頭不看眼前的災難,儘量把注意力放在生活中尚存的別的歡樂上,哪怕是些極瑣屑的歡樂……”超脫苦難,享受幸福,這或許就是周國平的幸福觀吧。

  三

  讀周國平的散文,使人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之感。雖然思想深邃、內容艱深,但語言簡潔、風格清新。這主要與作者本人為文寫作的追求有關。“寄至味於平淡”,蘇東坡的這句話很好的概括了其散文的特色。在《平淡的境界》中,作者詳細闡明瞭自己的主張。其基本要求就是“平淡而要有味”。具體來說,“第一,家無鮮魚,就不要宴客。第二,有了鮮魚,就得講究烹調了,目標只有一個,即保持原味。第三,只有一條鮮魚,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鍋湯,沖淡了原味。”縱觀周國平的每一篇文章,篇篇都是有感而發,字裡行間絕少華麗的辭藻,文字質樸、語法自然,娓娓道來、水到渠成,讀之如沐春風,如臨清流。這是種炫爛之極歸於平淡的境界,與陶淵明的“豪華落盡見真淳”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平淡不僅僅是一種為文的追求,更是一種胸懷,一種人生的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實非易事。“活到今天,我覺得自己已經基本上***不是完全***看淡了功名富貴,如果再放下那一份“語不驚人死不休”不休的虛榮心,我想我一定會活得更自在。”***《平淡的境界》***當參悟了天地的變化和人生的限度後,他步入了一種散淡的生活狀態。周自稱是哲學世界裡的閒人。“愛到野外眺望日落,愛到幽靜的林間小路散步,也愛逛大街小巷看眾生相。”在他的作品裡,事無大小皆可入文,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旅行、等待、讀書、教育、季節、動物、科技文明、生態環境,涵蓋了世界的方方面面、生活的點點滴滴。《活著寫作多麼美好》、《迴歸簡單的生活》、《愛情是一條流動的河》、《不要擋住我的陽光》、《教育的七條箴言》,單看這些文章的題目,我們就能隱隱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真摯樸素的心。

  轉眼,一年將盡。一本書,從年初讀到歲末,肯定受益匪淺:對生命多了些許了悟與通透,對人生少了一份迷惑與掙扎。一篇篇精緻的文章,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蓮花,散發著淡淡的芬芳,清爽乾淨,沁人心脾,使人彷彿感覺從浮躁喧囂的鬧市一直飛到若禪若道的平靜世界,引導你一步一步走向一種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周國平散文集讀後感2

  近閱讀了周國平先生的守望者的距離一書讓我感觸頗深,這本書內容飽含哲學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並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魅力,融理性與激情一體,筆調清新自然,內含睿智深刻,雖然是上個世紀的作品,今日讀來,這些散文作品依然觸動人的心絃,因為我們都是熱愛生活之人,希望尋求人生的真諦,嚮往或大的精神境界。

  國平說他的孤獨“帶著如此濃烈的愛意,愛著田野裡的花朵、小草、樹木和河流。”在本書中,他懷著對生活的深深愛意,談生活、談人生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會建築和他人身上。”在人的現實生活之中,還應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家園。失去精神價值的生活,縱然轟轟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種空虛和無聊的生活。“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都應該有一個自足的精神世界。這是一個安全的場所,其中珍藏著你最珍貴的寶物,任何災禍都不能侵犯它。”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瑣屑的生活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園,一個人擁有了精神家園,他就擁有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周國平的書大多充滿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魅力。《守望的距離》一書也不例外。他在書中談生活、談人生境界。他認為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現實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隨波逐流。人也應該在現實世界中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他告誡人們,不要讓瑣屑的生活淹沒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園,一個人擁有了精神家園,他就擁有了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周國平喜歡對死亡進行探討,死亡與人生意義在某種方面緊密相連。人固有一死,因此在對待名利方面,他進行了感嘆“我們短暫的生命過於擁擠,我們把太多的光陰拋灑在繁忙的工場和喧鬧的市場。”

  周國平的這本書充滿睿智和哲理的雋永內涵,充滿魅力的格言和詩語,這些都深深觸動了我,讓我不禁思考自我的境遇,思考我的人生,思考自己的靈魂。 學會用審美的目光看問題。審美並不僅僅止於欣賞自然或藝術,而是以一種更開闊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生態度。相信只要用審美的眼光看世界,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讀周國平的書,讓我的思維更加清晰,對待生活的方式也產生了變化,學會了放鬆對待生活。。。。。

  國平將這本集子命名為“守望的距離”,正表明精神家園的守望需要恰當的距離。以守望的態度來面對人生,面對生活其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守望代表著一種期待,而這種期待是守候的,守候是踏實、是不浮躁、是寧靜、是信心十足。

  我要做一個守望者,守望快樂與幸福。

女散文家葉傾城愛情散文
周國平散文集讀後感_讀周國平散文集有感
相關知識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後感_讀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有感
中國禁毒網致青春觀後感_觀禁毒片致青春有感***2***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讀後感_讀《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有感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讀後感_讀《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有感
關於海洋奇緣的觀後感_看海洋奇緣電影有感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想_看人民的名義有感
讀給家鄉孩子的一封信有感
法制教育講座觀後感_觀法制教育講座有感
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感
讀好心態是成功的一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