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元宵節
中國人恐怕是最愛過節了,除在國外採購回來的平安夜、聖誕節、情人節等,單就本國土產節日就足以稱得上品種齊全、種類繁多。就拿過年來說,小年夜的喧囂開始,要到那“二月二,龍抬頭”才是結束,現如今節奏加快,待正月十五入夜後的那一陣敲鑼打鼓、花燈盈盈、焰火晚會一過,年味就淡了,機關人員也開始正常收心上班了。
在眾多節日裡,我獨鍾愛元宵節,這不僅是忙碌的走親串友的年既將過完,又可正常工作生活了。更主要的是元宵節注入了各種文化品位,正所謂"過佳節,品佳節",就是這麼一"品",能提醒自己鹹甜自知,酸辣有感。大凡喜愛過節者,他們多愛春節除夕,我是商人,卻品不出過年有多好的味道。有頭有臉之人在那等著你,員工在那盼著你。還有老者喜兒孫滿堂,幼者喜甜糖新衣,他們都能品出過年的一些味道。那夾在中間的一輩恐怕就只歡喜個節日氣氛。除夕夜的歡樂固然歡樂,卻過於浮彩與喧鬧,對我等卻品不出些許味道。至此,才明白,“過節”與“品節”是大不相同的。我更偏好“品”的感覺。“品”是一種感受,非聽非嗅,超脫五感之外。自古文人多好品,品山品水,品月品星,品歌品畫,品得松林竹柏葉常青,品得明月窈然出東山。我不是文人,會品不會品,暫且不論,品罷就定然有所得。於是,上達人文學網品那“繆斯杯”中國網路作家邀請賽入圍文章,開始還品出了一絲甜意,我有《惜情》《留言》《寫作課》入圍了,但當他們問我出多少錢,入幾星級會員?才能參賽時,品中味道就只剩下苦澀。
佳節之中,品來別具風味者,元宵節也。我不能因為一個有辱斯文的比賽而不去品了,記得去年去品那焰火晚會,人山人海的街道,彩燈高掛,我開車從橋南到橋北開了足足兩小時,到橋北一問,焰火晚會已經放完,又開兩小時回橋南,雖沒品到焰火晚會,但品到了繁榮昌盛的景象,品到了一張張笑臉。同是一日之節,它在每一段時間裡都有不同的感情,今年,清晨就是一串鞭炮的響聲壓過了雄雞的打鳴,勾起除夕熱鬧的回憶。上街走走,寒春清冷依舊,但遠處鑼鼓一響、紅綢緞一映入眼簾,心便熱了起來。傳下來的主題亙古不變,鑼鼓秧歌、花臉小丑、地花鼓正演唱著"正月裡鬧花燈",在這個喜新厭舊的時代,這些已然不太受歡迎,我這年歲甚至略大些的都已覺得俗不可耐,更有甚者,索性嗤之以鼻,我也覺得俗,但又有誰說俗物不可品?在我看來,品得品得。事物雖俗,品到的卻是超脫物外。俗,也要俗的有文化,如若不然,再會品也只能是油膩膩的糟粕。可時下,糟粕倒是摯愛。
走到步行街,各種舞獅的,耍龍的正在賣勁,給步行街來了個熱氣騰騰,有獎猜燈謎正裡三層外三層圍個水洩不通。我也湊過去,運氣很好,猜中幾個,拿了幾袋元宵,很高興這是實實在在地給你這"文化人",不需交錢入"星級會員"。回家拿油炸,還來了個開口笑。也算是這趟上街不虛此行。
如果以為,元宵節能品的只是這些,那便錯了。我鍾愛元宵節的緣由在於那元宵團圓夜,花燈掛滿有華人的各個街道,姿態萬千的焰火照亮了夜空,還有那漫天飄舞的孔明燈,都能讓我有一份感動,我感動中華民族文化的堅強,我感動孔明燈上承載的願望,我感動有十四億人抬頭仰望著明月。仰望著那過完年後的盛世兩會。儘管車多人多,但還得吃飽元宵,帶著家人去欣賞那燦爛焰火,只要品到一份喜悅、希望,便是樂極。
懷念那一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