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事政治評論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高中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時事政治引入到課堂,那學生如何評論相關時事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中時事政治評論,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時事政治評論一

  時事評論背景:

  這兩天,這篇題為《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很多人都表達了對故事主人公——一位不幸罹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的同情,數以萬計的人通過各種方式捐贈。然而,事件隨後遭遇“反轉”。有網友發文指出,羅一笑的父親羅爾有三套房產,該事件幕後有營銷公司助力。11月30日,深圳市兒童醫院迴應,患兒目前自付3.6萬餘元,不會因費用問題影響治療。

  時事評論觀點:

  雖然還不能將此事定義為營銷,但毫無疑問,不少捐款者覺得自己的善意與信任受到了傷害。很多時候,人們很難分辨真實的求助者與打著公益旗號的詐騙者。

  今年多起“反轉新聞”與消費人性有關,比如“知乎女神”騙捐就利用了人們在社交圈裡的同情心。面對一些求捐,有人若提出質疑,反而可能被積極捐款者批評“沒有同情心”。將假公益、偽慈善推向神壇的是朋友圈,讓它們摔下來的也是朋友圈。圈子是封閉的,但資訊是開放的,缺乏的是自我分辨能力。

  和大多數人一樣,我看到朋友圈裡一些眾籌或者募捐資訊時,也會感到悲傷,表達同情,也可能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量。但反反覆覆的“公益詐騙”,就跟“狼來了”的故事一樣,謊言聽多了,自然就讓人不信了。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計成本、不管真偽地捐助,是否就能說明人性至善呢?我覺得不是,眾人協助弱勢群體,彰顯的是社會大愛,但愛心應該是預估風險前提下的理性操作,而不是盲目同情。

  在朋友圈做慈善,可以最大化地放大人性之善,但太多不透明資訊導致真相愈發模糊。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公益詐騙的受害者,除了呼籲建立對個人求助的甄別與監管機制,提高自我辨別能力也是免遭欺騙的基本素質。否則,不明真相的愛心捐款,也可能對真正的弱勢群體構成傷害。

  高中時事政治評論二

  時事評論背景:

  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讓“網際網路下半場”這一說法,像“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等一樣,進入企業家們的話語體系。作為“網際網路下半場”最早的提出者,美團點評網執行長王興說,他提出這個說法是基於這樣一個判斷:從網際網路到“網際網路+”,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另一個時代的到來。

  時事評論觀點:

  回首過往,從1994年中國第一次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到2008年我國創造了網際網路發展的“三項世界第一”:網民總人數首次躍居世界第一、寬頻網民數量居世界之首、“”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國家頂級域名,以網際網路發展為代表的資訊革命為中國注入了難以估量的發展之力。從通訊、物流到支付,中國網際網路取得了很多具有“單點突破”意義的重大創新。

  縱觀中國目前的網際網路市場,成規模的網際網路企業幾乎都得益於“上半場”的人口紅利,前期的“跑馬圈地”成為後期的發展基礎。然而它們當下遭遇了發展瓶頸,中國的網際網路處在一個轉折點上,有三個基本規則正在改變。

  首先,網際網路上半場以使用者紅利為代表,以使用者規模快速增長為代表,以廣度為代表;接下來的下半場,很重要一點是不光依靠使用者的廣度擴張、數量增加,還要提升服務質量。

  其次,在上半場,補貼與免費模式為王,追求價效比,企業需要快速跑馬圈地;而在網際網路下半場,突出的是差異化和創新性。

  再次,在上半場,關於中國網際網路的說法是“複製到中國”Copy to China,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大多來自海外;在下半場,誕生在中國本土的一些模式也被海外重視起來,“從中國複製”Copy from China正在流行。

  當然還有一些規則沒有變,依然要追求更多的連線、更高的ARPU值每個使用者能夠提供和創造的價值、更高效率地完成產業鏈的重構、更深刻的業態,等等。

  中國經濟正在歷經一場深刻變革。網際網路公司是其中的先行者,緊隨其後的是被網際網路改造的傳統產業。比如,租車行業在美國被視作“傳統產業”,然而,神州租車2015年淨利潤達到14.01億元,同比增長221%。中國的故事逐漸和美國不同。由於中國的傳統產業不發達,利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提升效率,可以創造出一系列新商業模式,這些正是中國網際網路下半場的主旋律。

  在中國網際網路事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國際上資訊鴻溝不斷擴大,國內網路安全形勢日趨嚴峻,核心技術缺乏優勢,網路治理面對更加複雜的局面,所以,強調:加快推進網路資訊科技自主創新,加快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加快提高網路管理水平,加快增強網路空間安全防禦能力,加快用網路資訊科技推進社會治理,加快提升我國對網路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朝著建設網路強國目標不懈努力。這就是中國網際網路下半場的前進方向。

  100多年前,李鴻章感嘆置身“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更多的是一種無奈。而今天面對同樣的變局,我們以濃縮的方式一步跨過歐美企業幾十年才完成的歷程。中國的網際網路人能夠參與到這個時代洪流中來,是幸運,也是責任。

  高中時事政治評論三

  時事評論背景:

  近年來,以“臨時工”面目出現的輔警,經常會因不當執法成為社會輿論一時熱點,關於他們身份定位、工資待遇、執法權責的爭論層出不窮。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規範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四部門負責人跟進作出權威解讀,對長期以來的社會關切作了一次較為全面的迴應,為輔警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提供了權威指南。

  時事評論觀點:

  輔警的現實狀態,通過社會的矛盾心態反映出來。在很多地方,輔警數量遠高於民警數量,是維護社會治安、打擊違法犯罪的一支重要輔助力量。但是出了問題,“輔警”往往又從警察的“好幫手”變成了“替罪羊”。前不久,湖南長沙一名民警陪朋友看病時跟人衝突,派出所的輔警出勤到現場,卻被民警辱罵“沒用”,正說明了輔警地位的尷尬。

  定位不清晰,社會公眾的態度也就有些飄忽不定。一方面,老百姓都會認為輔警就是警察,應該以警察的標準來要求;另一方面,一些人一旦自己的某些行為被輔警依法制止,往往又會質問輔警的執法許可權,不配合、不重視的現象時有發生。

  輔警的內心就更加矛盾複雜了。從事著與警務相關的職業,卻又不是警察的身份;違法犯罪發生時,要像警察一樣義不容辭地衝鋒在前,卻沒有執法權、偵查權等警察職權……很多輔警表示,他們總有一種師出無名的尷尬。再加上工資待遇、職業發展、執法環境等因素,愈發對自己的職業缺乏熱情。

  細細琢磨,問題的癥結恐怕就在於一個“輔”字。它給人的感覺往往是非正式的、臨時的、有必要卻又不那麼重要的。輔警確實有輔助之意,但這主要是一種工作稱謂。本質上,輔警是一種因社會治安管理需求而衍生出來的職業,是一份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積極貢獻的職業。和包括警察在內的其他社會職業一樣,他們的辛勤勞動是值得尊重的,應當得到相應的職業保障和社會認同。此次《意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著力解決輔警的法律地位不明、職責許可權不清、職業保障偏低、管理使用不規範等問題,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為輔警正名。

  當然,並非每一次執法事件中,輔警都是“替罪羊”,很多時候他們也真是肇事者。輔之為輔,一個最起碼要求是不幫倒忙,不給公安隊伍形象抹黑,不給社會治安穩定添亂。在為輔警正名的同時,亟須加強對輔警的嚴格管理規範使用。此次《意見》明確提出“四個進一步”,即進一步嚴把、進一步嚴明紀律、進一步落實責任、進一步清理規範,這實際上傳遞出一個明確訊號:要想得到別人尊重,首先要管好自己。作為輔警,保持職業操守、嚴格依法執勤就是贏得尊重、贏得信任的底線。

  輔之為輔,意味著並非大包大攬,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長期以來,輔警執勤有很多模糊地帶,這也是很多執法事件及其處理結果備受爭議的癥結所在。就在《意見》印發的前一天,有媒體還刊登了一則題為《交管迴應“輔警貼條”》的報道,大體內容是針對市民關於輔警是否可以貼罰條的質疑,爭論激烈。直到當地交管部門出來,詳細介紹了交通違法處置中,哪些該由交警親自辦理,哪些可以交給輔警協助辦理,質疑才得到澄清。把輔警隊伍理“清”,將輔警作用進一步扶“正”,恰恰是更好發揮輔警之“輔”作用的關鍵。未來類似的爭議可能還會發生,但隨著《意見》的貫徹落實,隨著全面排查和清理整頓的推進,警務輔助人員管理一定會邁向制度化、規範化、法治化。

<>的人還:

高中政治國際時事新聞
高中政治時政評論
相關知識
高中時事政治評論精選
高中時事政治評論
高中時事政治評論範例精選
高中時事政治評論範例
高中政治時事熱點評論精選
高中政治時事新聞評論精選
高考政治時事熱點評論精選
高中時事政治分析範文
高中時事政治作文
高中時事政治熱點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