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旅行讀後感
探討在現代中國的特殊語境下,旅行活動所具有的文化意義,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讀《到古代去旅行》後.不同的是文中提到一個人的靈魂是後於軀體抵達目的地,而我卻是靈魂的提前預演與無畏的探尋.
每次出行前一月左右我總是先確定大致的目標,然後蒐集相關的資訊.目標一旦確定,我的靈魂便沿著我預定的路線對沿途的交通、食宿、文化等等作一一地探訪、標識,甚或作情感的醞釀.時機成熟,出發!我的靈魂引導我的軀體在幾近熟知的環境裡自由地呼吸.
當我的軀體到達目的地後與我的靈魂完美地融合,把我的心交付於我所造訪的每一寸土地.本書為畢淑敏的散文作品選集之一.王蒙說:“畢淑敏有一種把對於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為冷靜的集道德、文學、科學為一體的思維寫作方式與行為方式.”
畢淑敏是作家,又是醫生,又由於她有在“世界屋脊”特殊的生活經歷,使得她的散文有著極強的現代意識和專業的心理分析,但是這部散文新作中的遊記散文,貫注著一個心理醫生充滿洞察力和穩定感的目光.她的這部遊記散文於中見深刻哲理,語言樸實生動,記錄了她探索大千世界的歷程.
範文2
“原來,古代聖賢們的生活是這樣的!”讀完《孔子的旅行》這本書,我不禁感嘆道:“在學習的同時,也在不斷放鬆自己。”
書中說到,孔子經常帶著學生在大自然中上課,因為這樣可以讓大家對學習充滿興趣。於是,我常常幻想:要是我們也能這樣上課就好了!一邊聽著小鳥的歡唱,一邊學習知識,那將是多麼輕鬆愉快的課堂呀!到那時,不會有人上課開小差,不會有人不集中注意力聽課,也不會有人因為課堂的無趣而放棄學習。所以,孔子的這一想法我是舉雙手贊同。
《孔子的旅行》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守信用。就像曾子那樣,答應殺豬給孩子吃,就一定要履行諾言。正是因為曾子的守信,他的故事才一直流傳至今。他雖然不是完美的全才,但他難得的品德一直被後人所尊敬。
再來說說孔子吧!他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就是不恥下問。孔子身為老師,按道理說他應該只是教人學習,可是他認為自己還有許多沒有弄懂的學問,於是他總會向別人請教。孔子還經常與自己的學生討論學問。這可以看出,他從來不會因為自己是老師而高高在上,不會與學生產生隔閡。孔子一向認為:教育與學習,雙方是融會貫通的,是可以互相促進的。
話說孔子學琴時,為了把一首曲子的意境表現出來,花了很長很長時間學習,最後演奏得十分出色。與孔子相比,我可真是差得遠了!我彈琴,總是不求甚解,都是為了彈而彈。從孔子學琴的態度上我體會到了彈琴一定要彈出情趣,要用心去彈。
我想,孔子之所以這麼博學多才,就是因為他有學而不厭、不恥下問、教學相長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像他那樣學會精益求精,將每一個知識掌握牢固,再進行新的學習。並且,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用心去領悟、去感受,而不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就像孔子說的:天下的人都是一樣聰明的,之所以有人學得好,有人學得差,區別就在於他是否用心去學。
《孔子的旅行》講述了孔子一生中與學生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更讓世人對“仁、義、禮、智、信等”品質有了更深的理解。
讓我們跟隨孔子繼續旅行,在旅行中收穫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的才能!
範文3
《真要命的旅行》這本書講了疲勞的傑羅尼摩給自己放了一個大假,他接受了朋友賴皮的旅行社為他安排的旅遊。行程開始了,這也意味著傑羅尼摩倒黴的旅遊開始了。他在破爛的飛機上過了一段令人崩潰的時間;艱苦的自助腳踏車旅行;還有那些滿是貓尿味的食品……天哪!這哪是什麼度假呀,這簡直就是令人難以置信、不可思議的、真要命的、充滿惡夢的旅行!
這次旅行發生了一些令人驚訝的事情,有的令人哭笑不得,有的令人捧腹大笑。
在這個故事裡,我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能把一群普普通通的老鼠描寫得像人一樣。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在作者的筆下妙趣橫生。
每當我不開心的時候,我就拿起這本書,書裡有趣的文字和圖片總能讓我忘掉煩惱,甚至有時會笑出聲來。我覺得傑羅尼摩能在一個毀滅的心情還沒有誕生的時候,已經把那心情拆除,所以他雖然遇到了那麼多挫折,也生活的無憂無慮。
如果我要是遇到了這麼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一定要像傑羅尼摩一樣去樂觀的對待,並且很快把不開心丟掉,調整心情,積極自信地迎接新的一天。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作者寫得很誇張、很驚險、很有趣,而且充滿了想象力。我讀它的時候經常忍不住哈哈大笑。
古代旅行讀後感